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线刃车刀片热力耦合场分析及其高速切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羡明 姜彬 +1 位作者 杨树财 郑敏利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58,共5页
在曲线刃车刀片刃口刃形对高速切削过程影响研究基础上,进行曲线刃车刀片高速切削加工热力耦合场分析,获得刀片刃形曲率半径与刃口钝圆半径对热力耦合场分布的影响规律,运用模糊物元方法对曲线刃车刀片高速切削铝合金性能进行评判。结... 在曲线刃车刀片刃口刃形对高速切削过程影响研究基础上,进行曲线刃车刀片高速切削加工热力耦合场分析,获得刀片刃形曲率半径与刃口钝圆半径对热力耦合场分布的影响规律,运用模糊物元方法对曲线刃车刀片高速切削铝合金性能进行评判。结果表明,高速切削铝合金时,随着刃形曲率半径增大,刀尖处热力耦合场分布得到明显改善;参与切削的切削刃热力耦合场其分析结果随刃口钝圆半径减小而减小;由刀尖向外扩展,刃形曲率半径由15mm减小至9mm,刃口钝圆半径为0.02mm的车刀片的高速切削性能得到增强,该结果为进行铝合金薄壁件高速车削加工技术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车削 切削刃 曲率半径 热力耦合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718合金叶片冷却过程热-力耦合场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包立 梅瑞斌 +1 位作者 齐广霞 黄明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7-9,共3页
在确立高温叶片冷却过程辐射和对流边界换热系数的基础上,依据有限元理论对In718高温镍基合金末级叶片终锻后的冷却过程进行了热-力耦合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叶片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和应变分布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初始时刻叶片表... 在确立高温叶片冷却过程辐射和对流边界换热系数的基础上,依据有限元理论对In718高温镍基合金末级叶片终锻后的冷却过程进行了热-力耦合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叶片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和应变分布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初始时刻叶片表面和环境温差较大,温降较快,随着冷却过程进行,温降速度变缓;叶片形状复杂,非均匀的热传导和换热作用使等效应力和应变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附加内应力,榫头与叶身交接处应力最大,易于产生裂纹;叶片在冷却时发生了严重翘曲,叶尖部分的翘曲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耦合场 叶片 数值模拟 翘曲 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面铣刀设计模型的热力耦合评判方法
3
作者 李雅青 张明慧 +1 位作者 姜彬 许芳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41,共6页
基于热力耦合场分析评判高速面铣刀的设计模型。依据需求层次理论,给出高速铣刀性能层次结构,提出高速铣刀性能评判方案;针对高速可转位铣刀串联系统的失效特征和高速铣刀动平衡精度要求,确立高速面铣刀的基本结构,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 基于热力耦合场分析评判高速面铣刀的设计模型。依据需求层次理论,给出高速铣刀性能层次结构,提出高速铣刀性能评判方案;针对高速可转位铣刀串联系统的失效特征和高速铣刀动平衡精度要求,确立高速面铣刀的基本结构,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获得铣刀组件材料设计方案,构建高速铣削铝合金直径为63mm的面铣刀设计模型;进行高速面铣刀热力耦合场分析,研究铣刀组件材料和转速对其最高切削温度、最大等效应力和刀片位移的影响,评判和优选出可用于高速铣削铝合金的高速面铣刀设计方案;通过高速面铣刀切削铝合金试验,利用铣刀动平衡精度、安全性、切削效率和已加工表面粗糙度试验结果,测试铣刀的高速切削性能满足高速切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面铣刀 设计模型 均匀试验设计 热力耦合场 模糊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土体一维水-热-力耦合模型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魏道凯 荆皓 +1 位作者 陈琦 寇海磊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0-157,共8页
寒区土体的冻胀融沉特性对结构物稳定带来极大挑战,冻土冻融作用机理的研究对寒区冻融灾害预防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文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建立寒区一维土柱水分场、温度场数值模型,考虑冰水相变引起土体内部应力变化以... 寒区土体的冻胀融沉特性对结构物稳定带来极大挑战,冻土冻融作用机理的研究对寒区冻融灾害预防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文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建立寒区一维土柱水分场、温度场数值模型,考虑冰水相变引起土体内部应力变化以建立应力场。构建一维非饱和土柱水热力耦合模型,通过与已有研究比对以验证三场耦合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冻结锋面随冻结时间不断下移。在冻结初期,冻结锋面下移速度较快,在冻结后期冻结速度变缓,且土柱内温度成近似线性分布趋势。土柱内水分场在冻结锋面处出现明显的S形曲线。在冻结条件下,土柱发生竖向的冻胀变形,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灾害 热力耦合 一维土柱 温度 水分 冻结锋面 冻胀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袋混凝土衬砌梯形渠道冻胀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娄宗科 莫腾飞 +2 位作者 张晓红 付小军 何武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74-80,共7页
为探明开放系统条件下梯形渠道渠基土冻胀对混凝土衬砌结构破坏规律,该文在水热力三场耦合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毛细作用及薄膜水迁移理论,采用动态变化的上下温度边界,利用多场耦合软件COMSOL模拟了渠基土67 d的冻胀过程,得出渠基土冻胀... 为探明开放系统条件下梯形渠道渠基土冻胀对混凝土衬砌结构破坏规律,该文在水热力三场耦合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毛细作用及薄膜水迁移理论,采用动态变化的上下温度边界,利用多场耦合软件COMSOL模拟了渠基土67 d的冻胀过程,得出渠基土冻胀量。在此基础上,考虑模袋对冻土与混凝土间接触行为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冻土与普通混凝土、冻土与模袋混凝土间接触力学行为,最终得出衬砌不同位置处应力场及位移场。结果表明:在距离渠底约1/3坡长处、渠底中心处冻胀量较大,渠顶处冻胀量最小;普通混凝土所能适应的最大不均匀冻胀量为2.98 cm;模袋混凝土的使用改变了冻土与混凝土间的接触行为,应力最大值约为普通混凝土的1/250,季节性冻土地区采用模袋混凝土可显著提高对不均匀冻胀量的适应性。该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结果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开放系统下季节性冻土区梯形渠道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渠道 模袋 热力耦合 接触力学行为 冻胀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换流阀IGBT器件散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厉天威 罗兵 +4 位作者 刘磊 项阳 李斌 李敏 唐力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48,共6页
针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阀用焊接式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opolar transistor,IGBT)器件开展了发热机理和散热特性研究。基于器件发热特点,首先采用瞬态双曲线法对器件的热阻进行测试并确定了器件总热阻,总热阻与... 针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阀用焊接式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opolar transistor,IGBT)器件开展了发热机理和散热特性研究。基于器件发热特点,首先采用瞬态双曲线法对器件的热阻进行测试并确定了器件总热阻,总热阻与根据器件结构参数和各层材料导热系数求解得到的结果一致,验证了用于有限元模型各层材料导热系数选取的准确性。然后建立了器件完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芯片、DCB板、基板、硅胶和外壳等,依次开展器件稳态热场、瞬态热场和热力耦合场计算。稳态热场计算表明,基板对流换热系数的取值是器件散热的关键,改变器件上层的硅胶导热系数对散热效果不明显;瞬态热场计算可知,在28 s后器件温升达到稳态,最高运行温度为80.2℃,各芯片热均匀性良好;以稳态热场结果作为荷载开展了器件的应力计算,结果表明器件翘曲和残余应力小,运行可靠性好。通过测试和仿真手段详尽地分析了IGBT器件的散热特性,可以为后续器件优化设计和可靠运行提供良好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 测试 稳态热 瞬态热 热力耦合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冻结过程中冰透镜体形成与分层 被引量:7
7
作者 尹霄 黄润秋 +1 位作者 罗会武 刘恩龙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89-95,共7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寒区投入了大量的工程建设,研究冻土体的力学性质对寒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建立能反映水分迁移及分凝冰形成过程的冻胀模型是冻土水-热-力三场耦合求解的关键。基于已有的耦合模型,考虑冰水界面吸力对水分驱动力的影...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寒区投入了大量的工程建设,研究冻土体的力学性质对寒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建立能反映水分迁移及分凝冰形成过程的冻胀模型是冻土水-热-力三场耦合求解的关键。基于已有的耦合模型,考虑冰水界面吸力对水分驱动力的影响,推导并修改总水头的表达式;考虑未冻土区导水系数与孔隙比有关,修改渗透系数的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修改后的模型较原模型,孔隙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进而造成冰透镜体形成和分布的差异。修改总水头后,模型的冻胀曲线呈较明显的"S"型,冰透镜体形成的厚度增加,形成冰透镜体时间提前;在未冻土区,由于渗透系数随孔隙比的减小而降低,从而导致水分迁移量大大减小,修改渗透系数后模型冻胀量较原模型明显减少,出现冰透镜体时间延后。基于模拟结果,从理论上分析冰透镜体的形成与分层,指出只要在隔水层形成之前有足够的水分迁移至冻土区,冰透镜体都可以形成,冰透镜体的分层取决于冰晶分离土颗粒贯穿形成冰透镜体的难易程度。结合达西定律,采用补水速率这一指标综合反映总水头及渗透系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现有的分离判据可以用来解释最后一层分凝冰的形成,对于非最后一层冰透镜体,建议采用补水速率作为其形成的判断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耦合 总水头 渗透系数 补水速率 冰透镜体 形成与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膨胀土地层浅埋双洞地铁隧道施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炜韬 董宇苍 +2 位作者 方霖 于丽 舒东利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198,共8页
为分析膨胀土特殊地层对双洞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并对浅埋双洞地铁隧道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研究,提出运用FLAC3D热力场-应力场耦合方法,利用标定设置热膨胀系数等效模拟膨胀土地层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拟结果经... 为分析膨胀土特殊地层对双洞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并对浅埋双洞地铁隧道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研究,提出运用FLAC3D热力场-应力场耦合方法,利用标定设置热膨胀系数等效模拟膨胀土地层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拟结果经与现场实测值对比验证,该方法正确、合理;2)当两隧道净距大于1.5倍洞径时,最大地表沉降值为28.82 mm,衬砌结构内力增量小于20%,双洞中柱围岩塑性区不贯通;3)当双洞掌子面距离大于40 m时,最大地表沉降值小于30 mm,拱顶沉降增量小于10%;当双洞掌子面距离大于30 m时,双洞隧道中柱围岩塑性区不贯通;4)建议双洞地铁隧道净距大于1.5倍洞径、双洞掌子面距离大于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浅埋暗挖 双洞地铁隧道 热力-应力耦合 隧道净距 掌子面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 FEM analysis for 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ical-migratory processes in near field of hypothetical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玉军 张维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612-620,共9页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underground water movement, an elastoplastic model and a 2D FEM stress fields on the migration of radioactive nuclide with code for analysis of coupled thermo-hyd...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underground water movement, an elastoplastic model and a 2D FEM stress fields on the migration of radioactive nuclide with code for analysis of 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ical (THM) processes i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porous media were extended and improved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percolation and migration equation, so that the code can be used for solving the temperature field, flow field, stress field and nuclide concentration field simultaneously. The states of temperatures, pore pressures and nuclide concentrations in the near field of a hypothetical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half life of the radioactive nuclide on the temporal change of nuclide concentration was analyzed considering the thermo-hydro-mechanical-migratory coup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boundary of the vitrified waste, the concentration of radioactive nuclide with a half life of 10 a falls after a period of rising, with the maximum value of 0.182 mol/m3 and the minimum value of 0.181 mol/m^3 at the end of computation. For a half life of 1 000 a, the concentration of radioactive nuclide alway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ime during the computation period; and the maximum value is 1.686 mol/m^3 at the end of the computation. Therefo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M coupl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radioactive nuclide with a shorter half life will decrease more quickly with water flow; but for the radioactive nuclide with a longer half life, its concentration will keep at a higher level for a longer time in the migr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active nuclide CONCENTRATION thermo-hydro-mechanical-migratory coupling 2D FEM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