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NSYS的机械密封热力耦合变形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丁雪兴 吴昊 +2 位作者 严如奇 刘勇 闫飞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45,共5页
针对机械密封在工作时摩擦生热以及受外载荷作用,导致密封端面变形,进而影响密封性能的问题,应用ANSYS软件,对机械密封动环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以及温度场引起的热变形、受力引起的力变形和热力耦合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生热... 针对机械密封在工作时摩擦生热以及受外载荷作用,导致密封端面变形,进而影响密封性能的问题,应用ANSYS软件,对机械密封动环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以及温度场引起的热变形、受力引起的力变形和热力耦合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生热导致动环端面温度呈梯度分布,随着半径的增大温度从高到低;热变形使端面产生拉伸位移,随着半径的增大变形量减小;受力引起的变形与热变形趋势相反,在内径处产生最大压缩位移,外经处产生最大拉伸位移;热力耦合变形介于两者之间.因此,综合考虑热力耦合变形比单独考虑热、力变形对端面变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温度场 变形 变形 热力耦合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力耦合变形的机床主轴公差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健伟 黄美发 +1 位作者 唐哲敏 苟国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33-140,共8页
机床主轴的公差建模很少同时考虑切削力与摩擦热耦合变形的影响,导致公差模型与工程实际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保证机床主轴加工精度的问题。为此,研究一种基于热力耦合变形的机床主轴公差建模方法。根据机床主轴的实际工况,运用小位移旋量... 机床主轴的公差建模很少同时考虑切削力与摩擦热耦合变形的影响,导致公差模型与工程实际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保证机床主轴加工精度的问题。为此,研究一种基于热力耦合变形的机床主轴公差建模方法。根据机床主轴的实际工况,运用小位移旋量理论表达特征的几何变动,建立主轴原始几何误差的Jacobian-Torsor公差模型;根据几何变动修正Jacobian-Torsor公差建模,增加典型配合特征的公差变动表示模型;利用ANSYS计算主轴在切削力与摩擦热耦合作用下的变形量;将结果引入修正的Jacobian-Torsor模型,得到热力耦合变形下的机床主轴公差模型。结果表明:主轴与轴承的装配间隙在径向y方向上的平动量减少0.009 mm,沿着径向的转动量减少0.000 8 mm,过盈增大,加快了主轴的磨损,影响主轴的回转精度。所设计的模型可为机床主轴的公差设计提供参考,并可预测和改善主轴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耦合变形 雅可比旋量 有限元仿真 公差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方坯连铸结晶器内凝固坯壳形成及变形热力耦和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严波 文光华 刘馨燕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76,共6页
采用热—力耦合有限元方法分析小方坯连铸结晶器内凝固坯壳的形成及应力分布 ,得到结晶器长度、结晶器锥度、拉坯速度和钢液过热度等工艺参数对凝固坯壳形成和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 ,所得结果对小方坯连续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产品质量的... 采用热—力耦合有限元方法分析小方坯连铸结晶器内凝固坯壳的形成及应力分布 ,得到结晶器长度、结晶器锥度、拉坯速度和钢液过热度等工艺参数对凝固坯壳形成和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 ,所得结果对小方坯连续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方坯连铸 有限元 结晶器 凝固坯壳 变形热力耦合 铸造工艺参数 应力分布 产品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流固耦合密封环-液膜多体结构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伟政 徐理善 +2 位作者 陆俊杰 丁雪兴 李少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59,共8页
机械密封的性能对海洋核心设备海底混输泵的热控效率以及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混输泵工作状态与机械密封服役环境,建立密封环-液膜多体结构三维模型,考虑热效应、力效应和流体效应等多场协同作用,利用热流固耦合数值仿真技术,研... 机械密封的性能对海洋核心设备海底混输泵的热控效率以及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混输泵工作状态与机械密封服役环境,建立密封环-液膜多体结构三维模型,考虑热效应、力效应和流体效应等多场协同作用,利用热流固耦合数值仿真技术,研究密封环-液膜多体结构在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得到密封环-液膜多体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润滑特性、力学特性以及温度特性。结果表明:在密封环-液膜的多体结构中,密封环最大变形量和最高温度都出现在螺旋槽区域;随转速和压力的增加密封开启力和泄漏量增加,但转速的影响明显大于压力;压力对应力的影响明显大于转速,特别是在压力超过6 MPa后密封端面的接触压力较为不均匀;由于对流换热和气流黏性剪切影响,转速对密封端面温度影响大于压力,尤其在500 r/min低转速区域,密封环-液膜结构的温度突破了75℃,不同径向位置温度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对机械密封会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泵 机械密封 热流固耦合 密封环 热力耦合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整体式预应力轨道梁温度场与变形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文泉 王春江 +1 位作者 孙向东 常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8-1176,共9页
轨道梁日照作用与列车荷载下的热力耦合变形是高速磁浮轨道梁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传热学理论,结合青岛地区夏季气象数据与日照辐射半经验公式给出日照辐射分布场,基于ABAQUS建立青岛高速磁浮试验线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轨... 轨道梁日照作用与列车荷载下的热力耦合变形是高速磁浮轨道梁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传热学理论,结合青岛地区夏季气象数据与日照辐射半经验公式给出日照辐射分布场,基于ABAQUS建立青岛高速磁浮试验线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三维有限元瞬态分析模型,研究变截面轨道梁纵向温度分布规律、竖向与横向最大温差时刻温度梯度分布,并以指数函数为基础拟合得到温度梯度曲线,给出在三维梁模型中的温度分布场。利用顺序热力耦合方法开展热力耦合作用对轨道梁变形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热力耦合仿真结果表明,轨道梁最大竖向温度梯度出现在下午14:00,同时刻热力耦合工况下轨道梁跨中挠度最小,最小值为3.150 mm。凌晨01:00时刻,轨道梁跨中挠度最大,最大值为3.336 mm。横向位移极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1:00和下午15:00,位移极值分别为1.237 mm和1.515 mm。预应力筋对轨道梁跨中竖向挠度影响显著,预应力水平为1302 MPa的轨道梁跨中挠度比无预应力的轨道梁要少23.96%;预应力筋对轨道梁横向变形影响不明显,预应力水平为1302 MPa的轨道梁横向变形与无预应力的轨道梁仅相差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 磁浮轨道梁 日照辐射 温度梯度 热力耦合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力对高速气膜密封动环变形的影响
6
作者 杨文静 郝木明 +3 位作者 李振涛 任宝杰 王选盈 王冲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5,共6页
研究离心力对高速气膜密封动环变形的影响.利用ANSYS12. 1 计算高速工况下气膜密封动环在考虑离心力与忽略离心力2 种情况下的力变形及热力耦合变形, 对比2 种情况下动环的总变形值、端面轴向变形以及端面锥度等.结果表明: 忽略离心作... 研究离心力对高速气膜密封动环变形的影响.利用ANSYS12. 1 计算高速工况下气膜密封动环在考虑离心力与忽略离心力2 种情况下的力变形及热力耦合变形, 对比2 种情况下动环的总变形值、端面轴向变形以及端面锥度等.结果表明: 忽略离心作用时动环力变形和热力耦合变形数值偏小, 误差为16. 48% ~37. 53%; 离心作用对动环端面轴向变形的影响在外径侧更为明显, 同时使动环端面的平均径向锥度由发散的负锥度变为收敛的正锥度; 忽略离心作用时端面变形误差沿径向增大, 且随转速增加而增大; 在高速工况下动环力变形及热力耦合变形的计算中, 离心作用不容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气膜密封 离心作用 变形 热力耦合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工况静压支承润滑状态的微间隙油膜形貌表征
7
作者 于晓东 陈敏敏 +4 位作者 赵岩 唐邦耀 王松柏 李士昊 姜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4-172,共9页
极端工况条件下,静压支承间隙润滑油膜受到强挤压力与强剪切力的联合作用,润滑油的温度升高,黏度下降,油膜变薄,导致运行过程中极易发生摩擦学失效且润滑状态极难获得。为解决此技术难题,设计一种新型油垫可倾式静压支承结构,形成静动... 极端工况条件下,静压支承间隙润滑油膜受到强挤压力与强剪切力的联合作用,润滑油的温度升高,黏度下降,油膜变薄,导致运行过程中极易发生摩擦学失效且润滑状态极难获得。为解决此技术难题,设计一种新型油垫可倾式静压支承结构,形成静动压混合推力轴承,提出利用微间隙油膜形貌来表征静压支承润滑状态的想法。针对新型双矩形腔油垫可倾式静压支承,建立温升和功耗、热固耦合变形、流固耦合变形及油膜形状等数学模型。使用Solidworks 3维软件建立静压支承油膜的3维几何模型,利用ANSYS ICEM软件进行高质量的间隙油膜结构化网格划分,将油膜网格导入ANSYS CFX设置对应的边界条件,应用MATLAB拟合46#润滑油的黏温关系曲线进行变黏度仿真,求解并分析极端工况下微间隙油膜温度场和油膜压力场分布特征,求得摩擦副热力耦合变形。将变形场数据提取并导入MATLAB中进行数据处理,获得3维油膜形貌,判断静压支承润滑状态。搭建油膜厚度测量装置,获得油膜厚度状态,验证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所获得的油膜形貌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极端工况下,该新型结构润滑效果大大改善,轻载高速时热变形起主导作用,油膜厚度差异较大;低速重载时力变形占主导地位,油膜较平滑;油腔外侧封油边交角处变形最大,此处油膜最薄,易发生摩擦学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动压混合支承 可倾式油垫 润滑状态 热力耦合变形 微间隙油膜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