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变流动热机的介观热力循环理论 第二部分 发动机回热器的介观热力循环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二仓 戴巍 +1 位作者 吴张华 吴剑峰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共10页
根据物理上直观的拉格朗日法 ,分析了交变流动发动机中回热器内代表性气体微团的热力过程和循环。分析表明 ,回热器中的每个气体微团都是一个功能完整的微型发动机 ,只不过它们工作在不同温度水平。在回热器中 ,微团通过接力作用 ,逐步... 根据物理上直观的拉格朗日法 ,分析了交变流动发动机中回热器内代表性气体微团的热力过程和循环。分析表明 ,回热器中的每个气体微团都是一个功能完整的微型发动机 ,只不过它们工作在不同温度水平。在回热器中 ,微团通过接力作用 ,逐步将高温热源的热量转换为声功 ,并将不能转换的热能排向环境温度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变流动热机 发动机 回热器 介观热力循环模型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比例因子的径向流内燃波转子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仁传 巩二磊 +2 位作者 李建中 姚倩 韦晓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59,共8页
为研究径向流内燃波转子嵌入基准机性能变化规律,提出不同波转子输出功状态点的性能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功比例因子的径向流内燃波转子热力循环分析模型,在理想和考虑损失的状态下开展了不同热力循环对比研究,并探讨了压气机压比和波转... 为研究径向流内燃波转子嵌入基准机性能变化规律,提出不同波转子输出功状态点的性能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功比例因子的径向流内燃波转子热力循环分析模型,在理想和考虑损失的状态下开展了不同热力循环对比研究,并探讨了压气机压比和波转子功比例因子对发动机热力循环性能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准机压比为3.6时,在相同涡轮入口状态下,考虑损失时的径向流内燃波转子循环相较于基准机可以实现净功输出增加53.9%,热循环效率提高44.9%,耗油率降低30.9%。波转子完全作为功率输出部件时,可以实现热循环效率达到0.32左右,纯功输出的径向流内燃波转子更适用于较低压气机压比的基准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波转子 汉弗莱循环 热力循环模型 波盘发动机 径向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波转子发动机循环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火星 谈玲玲 产世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2-357,共6页
为研究内燃波转子发动机性能变化规律,建立内燃波转子发动机的气动热力循环分析模型,开展了内燃波转子对燃气轮机总体性能的影响研究,并进行影响内燃波转子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参数分析,且针对现役涡轴发动机,结合波转子技术,给出5种组合... 为研究内燃波转子发动机性能变化规律,建立内燃波转子发动机的气动热力循环分析模型,开展了内燃波转子对燃气轮机总体性能的影响研究,并进行影响内燃波转子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参数分析,且针对现役涡轴发动机,结合波转子技术,给出5种组合方式。结果表明内燃波转子能够显著地提高燃气轮机的总体性能,循环功最大提高39%,耗油率最大降低28%。提高涡轮进口温度可以提高内燃波转子发动机的总体性能;存在使循环功达到最大值的最佳压气机压比,且涡轮进口温度越高,最佳压气机压比越大。在基准燃气轮机与内燃波转子的组合方式中,保证压气机部件以及涡轮进口温度不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机轮机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波转子 热力循环模型 总体性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歧管长度与气门晚关角对动态效应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扬扬 王自勤 +1 位作者 田丰果 陈家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63,共3页
进气歧管长度和进气门晚关角是两个影响充气动态效应的重要因素。从调节机理上分析,前者较简单而后者较复杂,但后者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此原因的探讨在现有资料中较少。采用AVL-BOOST软件,建立了某款发动机的热力循环模型,对比分析... 进气歧管长度和进气门晚关角是两个影响充气动态效应的重要因素。从调节机理上分析,前者较简单而后者较复杂,但后者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此原因的探讨在现有资料中较少。采用AVL-BOOST软件,建立了某款发动机的热力循环模型,对比分析了两者在提高充气效率上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根源。模拟结果及原因分析表明:匹配适当长度的歧管,增强了进气道压力波动效应,从而提高了正向进气量,但无法控制进气倒流量;而合理的进气晚关角不仅充分的利用了惯性效应,增加了正向进气量,而且很好地控制了进气倒流量。因此,在利用充气动态效应,提高充气效率,提升发动机性能方面,调整进气晚关角所产生的效果优于改变进气歧管长度所产生的效果,从而说明了调整进气门晚关角应用更为广泛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循环模型 动态效应 进气歧管长度 进气门晚关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网格配置方法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高维不确定性量化
5
作者 高嘉豪 何淼生 +2 位作者 刘成诚 张斌 刘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1-1212,共12页
为了定量地研究随机不确定性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评估及优化设计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其规律特征,基于高斯过程描述发动机工作状态及来流环境等控制参数随机误差,建立由自由来流条件、进气道压缩系统以及燃烧加热等构成的发动机输入边界不... 为了定量地研究随机不确定性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评估及优化设计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其规律特征,基于高斯过程描述发动机工作状态及来流环境等控制参数随机误差,建立由自由来流条件、进气道压缩系统以及燃烧加热等构成的发动机输入边界不确定性表征。耦合全局敏感度分析、稀疏网格技术、概率配置方法及等压燃烧热力学分析模型,提出了面向超燃冲压发动机高维不确定性量化方法,研究量化了上述随机不确定性输入对典型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传递特征。结果表明:马赫数6.0巡航条件下,发动机的比冲对进气道的压缩过程最为敏感,占比达到65%~70%,而对燃烧加热的敏感性最低,进气道压缩系统的初始压缩激波以及来流马赫数对于整个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比推力敏感性要显著高于其他输入因素;随着燃烧室入口马赫数由2.0增大到3.0,单一因素存在5%不确定性导致的发动机比冲性能评估的不确定度由最小的5.5%快速放大到约7.63%,系统朝着不稳定的方向发展,多种随机不确定性共同作用下的发动机性能不确定性传递存在一定的耦合效应;高速进气道正常工作需要处理的空气动能与外部注入的燃料热能之比随飞行马赫数增加呈现近似2次方指数型增长,从能量流视角开展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深度理解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不确定性的传递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维不确定性量化 随机配置方法 敏感度分析 热力循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cillation heat transfer dynamic model for new type oscillation looped heat pipe with double liquid slugs
6
作者 鄂加强 朱蓉甲 +2 位作者 陈健美 龙艳 胡小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194-3201,共8页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oscillation heat transfer dynamics of closed loop oscillation heat pipe (CLOHP) with two liquid slugs,analysis on the forces and heat transfer process of the partial gas-liquid phase system inv...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oscillation heat transfer dynamics of closed loop oscillation heat pipe (CLOHP) with two liquid slugs,analysis on the forces and heat transfer process of the partial gas-liquid phase system involving multiple parameters was carried out,and a new type oscillation heat transfer dynamic model of the CLOHP was set up based on conservation laws of mass,momentum and energy.Applic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s oscillation heat transfer dynamics features depend largely on the filling rate,pipe diameter and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Besides,oscillation intensity 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can be improved to a large extent by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properly and enlarging the pipe diameter within a certain range under a certain filling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cillation heat pipe physical model numerical s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