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燃烧过程中有害痕量元素形态分布的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孟韵 张军营 钟秦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应用真实煤质数据预测了煤燃烧过程中国内六种具有代表性的煤种有害易挥发性痕量元素As和Se的化学形态分布。计算中考虑了痕量元素和卤素(如氯元素)的相互作用,也考虑了痕量元素与主量矿物元素之间的相互作...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应用真实煤质数据预测了煤燃烧过程中国内六种具有代表性的煤种有害易挥发性痕量元素As和Se的化学形态分布。计算中考虑了痕量元素和卤素(如氯元素)的相互作用,也考虑了痕量元素与主量矿物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煤级、不同产地的煤中痕量元素As的化学形态分布有较大差异。As的热力学平衡计算中,数据库中是否忽略AsO形态对结果影响非常显著,忽略AsO形态的限制性模拟结果似乎更能反映真实煤燃烧过程中As的化学形态分布。煤级和煤的产地对Se的化学形态分布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痕量元素 热力学平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热处理中氯元素转化的热力学平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祺东 马晓茜 +2 位作者 王耀汉 唐玉婷 陈晓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1-284,289,共5页
利用FactSage软件,采用热力学平衡分析法,研究了燃烧气氛、反应温度及脱氯剂对城市生活垃圾热处理过程中氯元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SW在空气或富氧气氛下焚烧,低温时氯元素的主要产物为Cl_(2)和HCl,超过一定温度后,全部转化成HCl,这... 利用FactSage软件,采用热力学平衡分析法,研究了燃烧气氛、反应温度及脱氯剂对城市生活垃圾热处理过程中氯元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SW在空气或富氧气氛下焚烧,低温时氯元素的主要产物为Cl_(2)和HCl,超过一定温度后,全部转化成HCl,这一温度节点会随着垃圾的具体组分不同而变化;富氧下,O_(2)含量越高,Cl_(2)越多,而HCl越少;而在全实验温度范围内热解,氯元素几乎全部转化为HCl。超过一定温度(不同工况下400~800℃)时,脱氯剂丧失脱氯效果。脱氯剂的效果:CaO>CaCO_(3),添加比例15%>10%>5%,热解>空气>富氧气氛(富氧时CO_(2)与脱氯剂生成CaCO_(3),O_(2)含量越少脱氯效果越好)。脱氯效果与垃圾组分有关,因MSW样本2中含大量硫元素,硫元素氧化生成CaSO_(4),抑制脱氯效果,故MSW样本1脱氯效果优于MSW样本2,适宜脱氯温度范围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热处理 热力学平衡分析 脱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精馏过程的非平衡态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雷志刚 李成岳 陈标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38-941,共4页
对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非平衡热力学分析 ,提出了分离过程得以进行的判据 .推导出了熵产生的数学表达式 ,并可将其用于萃取精馏过程的节能分析 .此项研究结果只适用于萃取精馏板式塔 。
关键词 萃取精馏过程 平衡热力学分析 节能分析 萃取精馏板式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型新结构塔板的研究与开发(Ⅰ)板式塔非平衡热力学用能分析
4
作者 张志炳 梁银春 +1 位作者 吴有庭 周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51-156,共6页
通过非平衡热力学节能原理,建立了板式塔精馏的熵增速率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用于不同操作工艺下的塔板用能计算,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不同塔板结构参数和不同液相流型情况引起的熵增大小进行评估.因此,该模型可以用于指导节能新结... 通过非平衡热力学节能原理,建立了板式塔精馏的熵增速率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用于不同操作工艺下的塔板用能计算,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不同塔板结构参数和不同液相流型情况引起的熵增大小进行评估.因此,该模型可以用于指导节能新结构塔板的开发与设计.通过本研究,对节能型塔板必须具备的基本结构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过程 平衡热力学节能分析 熵增速率 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焚烧过程中Pb的迁移行为及吸附脱除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敬勇 孙水裕 +6 位作者 陈涛 陆少游 王玉洁 谢武明 杜青平 杨佐毅 李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6-477,共12页
在一维固定燃烧炉上进行了城市污水污泥层燃模拟实验,重点研究了不同焚烧工况条件下重金属Pb的迁移行为和形态转化特征,并利用4种固体吸附剂(CaO、Al2O3、粉煤灰和高岭土)对污泥焚烧过程中Pb的排放进行脱除,同时把结果与热力学模型计算... 在一维固定燃烧炉上进行了城市污水污泥层燃模拟实验,重点研究了不同焚烧工况条件下重金属Pb的迁移行为和形态转化特征,并利用4种固体吸附剂(CaO、Al2O3、粉煤灰和高岭土)对污泥焚烧过程中Pb的排放进行脱除,同时把结果与热力学模型计算进行了对比.热力学平衡计算得到污泥焚烧过程中Pb主要以PbO(g)形式挥发,当氯化物存在时,Pb主要以PbCl2(g)形式挥发,并且Cl有促进Pb挥发的趋势;当硫化物存在时,Pb主要以PbSO4(s)形式存在,阻滞了Pb的挥发;固体吸附剂Al2O3、SiO2、CaO的加入有稳定的(PbO)(Al2O3)(s)、PbSiO3(s)和CaPbO4(s)化合物生成,延缓了PbO(g)生成温度,并且Al2O3对Pb脱除效果优于SiO2和CaO.焚烧实验得到,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焚烧底渣中Pb的残留量有减小趋势,并且底渣中Pb的易还原态比例逐渐增加,残渣态比例有下降趋势;焚烧时间的延长,对焚烧过程中Pb的挥发影响不大,但底渣中Pb的残渣态比例有所减小.焚烧过程中水分的增加导致Pb的氯化态向氧化态转变,阻滞了Pb的氯化物挥发,而空气过剩系数的增加,导致Pb的残留率下降.污泥焚烧过程中固体吸附剂CaO、Al2O3、粉煤灰和高岭土的加入有利于Pb的残留并固定在焚烧底渣中,从控制Pb挥发角度来看,CaO及Al2O3的效果要优于粉煤灰和高岭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 PB 形态 迁移 吸附剂 热力学平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