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基钠黄药浮选斑铜矿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乾予 印万忠 +1 位作者 朱张磊 姚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4-579,共6页
研究了斑铜矿的浮选行为,并通过吸附量测试、红外光谱、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计算研究丁基钠黄药(简称Na BX)在斑铜矿表面的吸附机理.斑铜矿在pH为5~9时可浮性较好,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属Freundlich模型的多分子层吸附;当pH为12时可浮性... 研究了斑铜矿的浮选行为,并通过吸附量测试、红外光谱、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计算研究丁基钠黄药(简称Na BX)在斑铜矿表面的吸附机理.斑铜矿在pH为5~9时可浮性较好,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属Freundlich模型的多分子层吸附;当pH为12时可浮性差,属于Lamgmuir模型的单分层吸附. Na BX在矿物表面吸附符合二阶动力学方程,是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过程,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出pH为9时的吸附反应比pH为12时更容易发生.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当pH为5~9时Na BX在斑铜矿表面的吸附产物为Cu(BX)_2,Fe(BX)_3和(BX)_2,而当pH为12时的吸附产物为Cu(BX)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铜矿 丁基钠黄药 吸附 热力学和动力学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铸造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郝斌 崔华 +3 位作者 蔡元华 程军胜 杨滨 张济山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5年第6期22-25,共4页
对搅拌铸造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粒子进入金属溶液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推导,得出了粒子进入金属溶液中外力做功与润湿角、粒子密度、熔体密度、粒径和表面张力的关系式,为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制订工艺参数... 对搅拌铸造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粒子进入金属溶液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推导,得出了粒子进入金属溶液中外力做功与润湿角、粒子密度、熔体密度、粒径和表面张力的关系式,为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制订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相粒子 金属溶液 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 润湿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兰炭(SCs)基活性炭高效吸附SCs废水中苯酚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婷婷 卢翠英 +3 位作者 曹元甲 张智文 王震 马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4-983,共10页
以神府煤田盛产的优质侏罗精煤中低温热解兰炭(SCs)为原料,KOH活化制备了SACs,研究了用于去除SCs废水中苯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采用比表面积测试(BET)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对SACs进行了... 以神府煤田盛产的优质侏罗精煤中低温热解兰炭(SCs)为原料,KOH活化制备了SACs,研究了用于去除SCs废水中苯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采用比表面积测试(BET)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对SACs进行了微结构、形貌和表面官能团的表征。结果表明,KOH/SCs的质量比和热解温度是影响ASACs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KOH/SCs质量比的增加和热解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850℃,KOH/SCs质量比为4∶1时制备出具有丰富微孔的ASAC4,其比表面积为1689 m^(2)/g,孔体积为0.75 cm^(3)/g,平均孔径为1.81 nm,室温下,其对苯酚的最大吸附量为220.13 mg/g。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发现吸附是自发放热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SCs去灰后制备的多孔材料吸附苯酚能力增强了2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基SACs 吸附 苯酚 热力学和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在松花江沉积物中的竞争吸附行为及pH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路永正 阎百兴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5,共6页
研究了复合污染的重金属体系(多元体系)中松花江沉积物吸附Hg2+,Cu2+,Pb2+,Zn2+和Cd2+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pH对重金属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可以很好地描述多元体系中沉积物吸附重金属的热力学过程,沉积物吸附... 研究了复合污染的重金属体系(多元体系)中松花江沉积物吸附Hg2+,Cu2+,Pb2+,Zn2+和Cd2+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pH对重金属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可以很好地描述多元体系中沉积物吸附重金属的热力学过程,沉积物吸附5种重金属离子能力的顺序为Hg2+>Cu2+>Pb2+>>Zn2+>Cd2+.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单一体系相比,多元体系中Pb2+,Zn2+和Cd2+吸附量减小的程度远远大于Hg2+和Cu2+,Pb2+,Zn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减少了31.9%,32.1%和68.1%.一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沉积物吸附Hg2+,Cu2+,Pb2+,Zn2+和Cd2+的动力学过程.沉积物对5种重金属的吸附速率为Cd2+>Zn2+>Pb2+>Cu2+>Hg2+.沉积物对Cu2+,Pb2+,Zn2+和Cd2+的吸附能力随pH的降低而减小,pH的降低造成锰氧化物的溶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竞争吸附 热力学和动力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插层/解离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鹿海军 梁国正 +2 位作者 马晓燕 张宝艳 陈祥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18,共5页
从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类型、制备方法以及影响粘土在环氧树脂中插层/解离的因素(烷基铵改性剂、粘土特性、固化剂、固化工艺)、粘土插层/解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等方面对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深入而... 从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类型、制备方法以及影响粘土在环氧树脂中插层/解离的因素(烷基铵改性剂、粘土特性、固化剂、固化工艺)、粘土插层/解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等方面对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深入而详尽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粘土 插层/解离 热力学和动力学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余纯丽 傅遍红 +1 位作者 吴四维 易运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618-9620,共3页
[目的]为花生壳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试验,探讨振荡时间、初始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15 min内,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时... [目的]为花生壳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试验,探讨振荡时间、初始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15 min内,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15 min后,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增加缓慢。35~55 min内,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变化较小,55~75 min变化较大,95 min后,基本不再改变。pH值为1~3时,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pH值为3~5时吸附量达到最小值 pH值为5~8时,吸附量增加,pH值大于8时,其吸附量又减小。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平衡常数与最大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且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 酸性甲醛改性 亚甲基蓝 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郭肖 杜志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5,共5页
酸性气井井筒内为一复杂的气-液或者气-固甚至气-液-固流动。开采过程中井筒压力和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则元素硫析出。若气流速度小于临界悬浮速度,大量单质硫附着在井筒壁面形成硫堵,影响酸性气井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受重组分沉降、... 酸性气井井筒内为一复杂的气-液或者气-固甚至气-液-固流动。开采过程中井筒压力和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则元素硫析出。若气流速度小于临界悬浮速度,大量单质硫附着在井筒壁面形成硫堵,影响酸性气井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受重组分沉降、井筒残酸、井筒储集效应、管内摩阻、温度变化、水击作用等因素影响,酸性气井关井期井口压力可能下降。目前经典的井筒稳态多相流理论和模型不能准确描述酸性气井井筒复杂的流动过程,亦不能完全解释关井后井口压力下降的反常现象。针对酸性气井井筒复杂的流动特征,提出了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研究方向。即: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考虑井筒流体相变、重组分沉降、井筒储集效应以及热交换因素,建立酸性气井井筒瞬态气-液-固多相流数学模型,预测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确定井筒硫沉积位置和硫沉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气井 热力学和动力学 压力温度分布 数学模型 硫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相变中固-固相变形核的相场法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力 贾北北 +2 位作者 朱昶胜 肖荣振 冯小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28,共7页
综合考虑晶界缺陷与溶质在晶界处富集对区域自由能的影响,建立多次相变中固-固相变的形核模型,采用该模型对Fe-C二元合金多次相变中固-固相变的形核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多次相变微观组织演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后次相变受前... 综合考虑晶界缺陷与溶质在晶界处富集对区域自由能的影响,建立多次相变中固-固相变的形核模型,采用该模型对Fe-C二元合金多次相变中固-固相变的形核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多次相变微观组织演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后次相变受前次相变结果的影响;受到形核功和自由能的影响,铁素体晶粒优先在奥氏体的晶界处形核;不同形核位置的铁素体有不同的形态;新模型可以用于相场法研究材料多次相变中微观组织连续演化,能真实地再现多次相变中固-固相变的形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相变 微观组织 形核理论 热力学和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化树脂色谱性能的理论探讨
9
作者 云希勤 张尊训 +1 位作者 寇登民 李艳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12期1063-1069,共7页
本文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二十一种炭化树脂不同分离性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炭化树脂 分离性能 理论探讨 色谱性能 热力学和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i-B晶粒细化剂研究进展:细化机理及第二相控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闫敬明 黎平 +2 位作者 左孝青 周芸 罗晓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2-157,163,共7页
随着铝合金使用日益广泛,人们对高品质Al-Ti-B晶粒细化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氟盐法是国内外Al-Ti-B晶粒细化剂制备的主流方法,国内研究者们在氟盐法制备工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未能在高品质Al-Ti-B晶粒细化剂的制备上获得突破... 随着铝合金使用日益广泛,人们对高品质Al-Ti-B晶粒细化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氟盐法是国内外Al-Ti-B晶粒细化剂制备的主流方法,国内研究者们在氟盐法制备工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未能在高品质Al-Ti-B晶粒细化剂的制备上获得突破。Al-Ti-B晶粒细化剂的细化机理主要有硼化物粒子理论、包晶反应理论、双重形核理论等,其中,双重形核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Al-Ti-B晶粒细化剂的晶粒细化过程。双重形核理论表明:Al-Ti-B晶粒细化剂中的第二相TiAl 3和TiB 2尺寸越小、数量越多、分布越弥散,则Al-Ti-B晶粒细化剂的细化性能越突出。氟盐反应热力学分析表明:在氟盐反应产物控制方面,TiB 2的生成趋势最大,TiAl 3次之,AlB 2最小;在750~800℃的反应温度范围内,适当缩短反应时间,可在保证TiAl 3生成的同时避免AlB 2的生成。氟盐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TiAl 3和TiB 2的形成由氟盐分解、第二相形核及长大三个过程组成,通过减小氟盐尺寸、提高氟盐分解气体TiF 4和BF 3与Al熔体的接触界面面积、减小Ti、B元素的绝对过饱和度、缩短反应时间等措施,有望获得内含细小弥散第二相的Al-Ti-B晶粒细化剂。本文主要介绍了Al-Ti-B晶粒细化剂的发展历程及制备方法,阐述了国产Al-Ti-B晶粒细化剂与进口产品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基于Al-Ti-B晶粒细化剂的晶粒细化机理、氟盐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讨论了TiAl 3、TiB 2的细化、弥散化控制原理,并对其细化、弥散化控制技术及潜在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B晶粒细化剂 细化机理 热力学和动力学 第二相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sodium butyl xanthate onto bornite in flotation 被引量:5
11
作者 SUN Qian-yu YIN Wan-zhong +5 位作者 CAO Shao-hang YANG Bin SUN Hao-ran TANG Yuan WANG Dong-hui YAO J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998-3007,共10页
In this paper,the effect of sodium butyl xanthate(NaBX)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of bornite at different pH on flotation was studied by adsorption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The flot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 In this paper,the effect of sodium butyl xanthate(NaBX)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of bornite at different pH on flotation was studied by adsorption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The flot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covery was the highest when pH was 9 in NaBX solution(4×10^?5 mol/L).The adsorption kinetics showed the reaction of NaBX on the bornite conformed to the second order kinetic equation;it belonged to the multimolecular layer adsorption of Freundlich model;the maximum adsorption rate constant was 0.30 g/(10^?6 mol·min),and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2.70×10^?6 mol/g.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spontaneous chemisorption,and the adsorption products of NaBX on bornite surface were cupric butyl xanthate,ferric butyl xanthate and dixanthogen,which were confirmed by infrared spectrum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NITE sodium butyl xanthate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infrared spect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