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烯裂解制取丙烯和乙烯的热力学因素分析及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俊涛 谢在库 +1 位作者 徐春明 钟思青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48,共5页
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法对C2~C5烯烃构成的热力学网络进行了平衡状态的计算,并与1丁烯及混合碳四烃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不管进料是1丁烯还是混合碳四烃,裂解产物中C2... 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法对C2~C5烯烃构成的热力学网络进行了平衡状态的计算,并与1丁烯及混合碳四烃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不管进料是1丁烯还是混合碳四烃,裂解产物中C2~C5烯烃收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同热力学规律一致,即随温度升高乙烯产率不断升高,而丙烯的产率在630~650℃达到最大值。推荐实现最大化丙烯收率的温度范围为630~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烯裂解 丙烯 乙烯 热力因素 反应性能 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法 催化裂解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各结晶构象形成的热力学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付超 王雪梅 +2 位作者 石祥 崔磊 冉祥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4-196,201,共4页
通过控制溶液浓度,溶剂蒸发温度,溶剂蒸发环境3种结晶条件,利用简单的溶液涂膜方法从热力学的角度深入探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各晶相产生的原因以及各晶相的相对含量与结晶形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构象是热力学稳定状态,β和γ相... 通过控制溶液浓度,溶剂蒸发温度,溶剂蒸发环境3种结晶条件,利用简单的溶液涂膜方法从热力学的角度深入探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各晶相产生的原因以及各晶相的相对含量与结晶形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构象是热力学稳定状态,β和γ相是不稳定状态,较低的成核速率利于相结晶,而较高的成核速率通过改变动力学路径使系统停留在较高能量的亚稳态,即β和γ分子构象。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10%的溶液在60℃的加热板上结晶可以获得82%的极性相,30%的溶液在室温或者40℃的烘箱中结晶可以获得100%的极性相,主要为γ相。此外,低温下溶剂分子与PVDF分子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也从能量角度解释了极性相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极性相 热力因素 结晶条件 溶液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热力学多因素耦合控制氧化铁碳热还原顺序 被引量:1
3
作者 布林朝克 张邦文 +3 位作者 赵瑞超 邢瑞光 张奇伟 张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85,共4页
鉴于实现氧化铁按Fe2O3→Fe3O4→Fe顺序碳热还原的重要实际意义,提出了将碳储能、总压和惰气分压这几个热力学因素进行耦合的新思想,并导出了使这些热力学因素得以耦合的定量关系式。此外,从节能的角度出发,还研究了如何在使上述热力学... 鉴于实现氧化铁按Fe2O3→Fe3O4→Fe顺序碳热还原的重要实际意义,提出了将碳储能、总压和惰气分压这几个热力学因素进行耦合的新思想,并导出了使这些热力学因素得以耦合的定量关系式。此外,从节能的角度出发,还研究了如何在使上述热力学因素满足耦合定量关系式的同时尽量降低碳储能。结果表明,在惰气分压(或总压)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总压(或惰气分压),可使所需碳储能得以降低,甚至可降至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碳热还原顺序 碳气化 热力学多因素耦合 储能 总压 惰气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期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张强 崔舒颖 韩睿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63-264,共2页
介绍影响冰情流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热力因素、冰情因素、水力因素等方面内容,以供水文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冰情流量 影响因素 热力因素 冰情因素 水力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优化水库在防凌中的调度
5
作者 翟家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6-66,共1页
防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工程措施,也有非工程措施;既有主动防守,也有被动防护措施。在影响冰情的热力、动力及河床边界条件的三个因素中,其中热力因素主要为气温,可以通过加强气象预报为防凌提供技术支持... 防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工程措施,也有非工程措施;既有主动防守,也有被动防护措施。在影响冰情的热力、动力及河床边界条件的三个因素中,其中热力因素主要为气温,可以通过加强气象预报为防凌提供技术支持。但是,由于影响气象的因素极其复杂,气象预报的预见期和预报精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给定的河流段,其河床边界也已经确定,一般很难改变。因此,利用水库调度改变进入下游河道的水动力和影响库区段河道边界及外界动力,在防凌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水库的防凌调度在黄河防凌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龙羊峡、刘家峡水库对保障宁蒙河段的防凌安全,万家寨水库对于保障库区内蒙古段和坝下山西河曲段的防凌安全,三峡、小浪底水库对保障黄河下游的防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凌调度 水库调度 非工程措施 优化 边界条件 气象预报 热力因素 下游河道 黄河下游 刘家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非季风区向季风区过渡过程中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乔梁 张强 +1 位作者 岳平 金红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65,共15页
利用中国西北中部具有代表性的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的7个高空站的2013年夏季晴天07时、13时、19时(北京时)的大气边界层资料,通过分析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风速的垂直结构,发现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厚度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 利用中国西北中部具有代表性的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的7个高空站的2013年夏季晴天07时、13时、19时(北京时)的大气边界层资料,通过分析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风速的垂直结构,发现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厚度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稳定边界层厚度、残余层顶高度和对流边界层厚度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至季风区出现阶梯性大幅降低,从非季风区至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以及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至季风区,对流边界层厚度降幅依次为25.6%和81.8%,稳定边界层厚度降幅依次为58.3%和41.8%;在稳定边界层条件下,可观察到低空急流的存在,非季风区低空急流出现高度明显高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且非季风区的低空急流风速也明显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通过分析与大气边界层发展最为密切的陆面热力因素在不同气候区的分布,净辐射值、日地—气温差最大值以及感热通量值在非季风区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从陆面热力过程为非季风区大气边界层厚度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影响过渡区 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 大气边界层厚度 陆面热力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认识磷酸的无氧化性
7
作者 李启清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40,共2页
如何认识磷酸的无氧化性广东省肇庆市西江大学轻工化学系(526061)李启清在大学一年级无机化学教学中,教科书对磷酸的无氧化性仅作简单的叙述,学生多有疑问:N与P同属VA族,他们的最高氧化数为+5,HNO3具有强氧化性... 如何认识磷酸的无氧化性广东省肇庆市西江大学轻工化学系(526061)李启清在大学一年级无机化学教学中,教科书对磷酸的无氧化性仅作简单的叙述,学生多有疑问:N与P同属VA族,他们的最高氧化数为+5,HNO3具有强氧化性;在第二周期中,硫与氯位于磷之隔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 无氧化 电负性 中心原子 氧化态 氧化数 广东省肇庆市 自由能 热力因素 无机含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