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管廊始发井能源支护桩热力响应现场试验
1
作者 任连伟 王书彪 +2 位作者 孔纲强 杨权威 邓岳保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3-581,612,共10页
将能源桩技术应用到支护桩形成能源支护桩,不仅可以解决能源桩技术的结构安全问题,还能使资源回收再利用。依托焦作市新河商务区高压线路归并改造综合管廊基坑支护工程,开展基坑开挖前后能源支护桩的热响应试验,并在基坑开挖稳定后进行... 将能源桩技术应用到支护桩形成能源支护桩,不仅可以解决能源桩技术的结构安全问题,还能使资源回收再利用。依托焦作市新河商务区高压线路归并改造综合管廊基坑支护工程,开展基坑开挖前后能源支护桩的热响应试验,并在基坑开挖稳定后进行不同间歇比下能源支护桩的热力响应现场试验,实测进水口、出水口、桩身温度以及应变变化数据,初步探讨了能源支护桩的换热性能、热致应力及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基坑的开挖使能源支护桩的换热量得到提升,而桩身附加温度应力减小。不同间歇比下能源支护桩的换热量随着间歇比减小而得到提升,桩身附加温度应力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沿埋深逐渐减小。基坑开挖引起桩身弯矩在-8.0m处最大为128.98kN·m,且越往两端弯矩越小,随着桩身温度逐渐上升,桩身弯矩先减小后上升;不同间歇比下能源支护桩桩身弯矩随着间歇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间歇比为2.0时桩身-4.0m处产生的弯矩最大为7.12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支护桩 基坑开挖 间歇比 换热性能 热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运行能量桩热力响应及系统性能监测与评价
2
作者 孔纲强 陈玉 杨庆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9-1317,共9页
以湖北宜昌地区25 m~2的建筑房间冬季供暖需求为应用场景,构建由能量桩、集分水器、热泵机组、循环水泵等组成的地源热泵系统,分析建筑房间实际冬季供暖需求条件下,能量桩系统持续或间歇运行对能量桩热力响应及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开... 以湖北宜昌地区25 m~2的建筑房间冬季供暖需求为应用场景,构建由能量桩、集分水器、热泵机组、循环水泵等组成的地源热泵系统,分析建筑房间实际冬季供暖需求条件下,能量桩系统持续或间歇运行对能量桩热力响应及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传统钻孔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试验和空气源热泵系统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实际运行条件下能量桩热力响应特性与传统TPT或TRT试验条件下获得结果之间的异同点,监测能量桩系统的供暖效果、能效比(COP)。持续运行试验对应桩顶出现最大温度降低值3.78℃及最大约束拉应力0.70 MPa(约为完全约束应力上限值的57.5%),运行桩较非运行对角桩对应承台部位产生的实测应变值差值在顶部和底部分别为19.98,17.78με。实测能量桩系统COP约为3.03,较相关空气源热泵系统提高约12.2%~21.2%(规范参考COP为2.50~2.70)。能量桩系统较常规空气源热泵系统,能提前约2.5 h到达预设温度,具有更快的启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间歇运行 热力响应特性 能效比(COP)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荷载联合作用下能源锚杆的热力响应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李伟强 孔纲强 +2 位作者 孙广超 陈玉 许晓亮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3,共7页
能源锚杆是一种由地源热泵技术与支护锚杆相结合的建筑节能减碳新技术.然而,目前针对温度影响下锚杆的热力响应机理尚不清楚.基于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探讨温度、锚杆线膨胀系数、锚杆直径、土体导热系数及荷载等因素对能源锚杆热-力... 能源锚杆是一种由地源热泵技术与支护锚杆相结合的建筑节能减碳新技术.然而,目前针对温度影响下锚杆的热力响应机理尚不清楚.基于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探讨温度、锚杆线膨胀系数、锚杆直径、土体导热系数及荷载等因素对能源锚杆热-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温锚杆受拉时,锚头位移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加;温度下降15℃时,锚头平均位移较常温锚杆降低-1.34 mm(约为锚杆直径的1.0%);温度上升15℃时,锚头平均位移较常温锚杆增加0.89mm(约为锚杆直径的0.68%);换热过程中,锚杆温度的升高会引起杆体轴力的减小;在同一加热温度和荷载条件下,锚头位移随着锚杆的线膨胀系数增大而增大,锚杆轴力随着锚杆的线膨胀系数增大而减小;锚杆直径的增大会导致锚头位移的减小.试验结果对能源锚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锚杆 热力响应 数值模拟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工况多次温度循环下微型钢管桩群桩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 被引量:18
4
作者 任连伟 徐健 +1 位作者 孔纲强 刘汉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53-2060,共8页
能量桩技术具有支撑上部结构和浅层地热能换热器双重作用;作为一种节能减排新技术,近年来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依托微型钢管桩加固既有基础托换工程,开展冬季工况多次温度循环下微型钢管桩群桩的热力响应现场试验;实测不同间歇时长情况下... 能量桩技术具有支撑上部结构和浅层地热能换热器双重作用;作为一种节能减排新技术,近年来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依托微型钢管桩加固既有基础托换工程,开展冬季工况多次温度循环下微型钢管桩群桩的热力响应现场试验;实测不同间歇时长情况下桩身温度与应力等变化规律,探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桩基换热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试验结果表明:文中试验条件下,桩身附加温度应力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且随间歇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桩基COP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且随间歇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附加拉应力未超过设计控制范围、不会导致桩体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管桩 能量桩 多次温度循环 热力响应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循环下PHC能量桩热力响应和承载性能现场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任连伟 任军洋 +1 位作者 孔纲强 刘汉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9-536,546,共9页
能量桩是一种兼具常规承载性能和地源热泵热交换器双重功能的建筑节能新技术。依托河南周口师范学院综合体育馆桩基工程项目,开展冷热循环温度作用下PHC能量桩的热力响应特性及承载性能现场试验。实测了不同流速下桩身温度与应变的发展... 能量桩是一种兼具常规承载性能和地源热泵热交换器双重功能的建筑节能新技术。依托河南周口师范学院综合体育馆桩基工程项目,开展冷热循环温度作用下PHC能量桩的热力响应特性及承载性能现场试验。实测了不同流速下桩身温度与应变的发展规律,初步探讨了热致应力、桩侧摩阻力及换热性能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冷热循环下PHC能量桩的桩身热致应力沿桩深分布不均,桩身上部出现负摩阻力;夏季或冬季模式下桩身最大热致应力σT与温差?T之间的倍数关系为212和115;提出了一个考虑温度作用效应的桩-土摩擦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基于此修正了PHC能量桩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温度 PHC能量桩 现场试验 热力响应 承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深条件下含承台能量桩基础换热效率及热力响应现场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玉 孔纲强 +2 位作者 孟永东 王乐华 刘红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98,共8页
依托埋深条件下低承台2×2群桩基础,在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绑扎换热管形成能量桩,布置振弦式应变计/温度计以测试桩身温度及热致应变。开展恒定水温(35℃)输入情况下,单根能量桩运行对邻近桩基、承台的热力响应特性试验;实测进/出口... 依托埋深条件下低承台2×2群桩基础,在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绑扎换热管形成能量桩,布置振弦式应变计/温度计以测试桩身温度及热致应变。开展恒定水温(35℃)输入情况下,单根能量桩运行对邻近桩基、承台的热力响应特性试验;实测进/出口水温随时间变化、桩身热致应变等变化规律,分析埋深条件对单根能量桩的换热效率及其对承台和邻近桩体热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与无埋深条件下的换热效率、热力响应特性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3 m埋深条件下的换热效率为2.65 kW,较无埋深条件下提升了约68%,体现出上覆回填土存在一定的持热能力;有/无埋深条件下,桩身热致应力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桩身中部及桩顶,分别为1.66 MPa和2.14 MPa;随加热过程的进行,桩端阻力呈现先增大后逐渐下降至稳定值的变化趋势,在加热24 h后达到最大值约20 kPa,与进/出口温度差变化趋势一致;有/无埋深条件下承台在加热工况均出现了细微的差异变形,在设计承台能量桩结构时应给予一定的考虑;有/无埋深条件下承台最大热致应力值分别为0.65 MPa和2.34 MPa,对应的最大温度升幅分别为3.6℃和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基础埋深 换热效率 热力响应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工况下微型钢管桩热力响应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健 任连伟 +1 位作者 马艳 任军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5-672,690,共9页
结合微型钢管桩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冬季工况下流速、布桩形式等因素对微型钢管能量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换热效率增幅随流速的增加成非线性增长且最终趋于稳定,就本项目微型钢管桩而言,... 结合微型钢管桩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冬季工况下流速、布桩形式等因素对微型钢管能量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换热效率增幅随流速的增加成非线性增长且最终趋于稳定,就本项目微型钢管桩而言,最佳流速为0.51~0.77m/s;桩身轴向最大附加拉应力约为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的53.8%,不会导致桩体破坏;桩身轴向最大附加拉应力与温度改变之间的关系约为σ_T=110Δ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微型钢管桩 数值模拟 热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或连续运行下能源管廊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魏叶青 孔纲强 +1 位作者 张继兵 杨庆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9-585,共7页
能源管廊作为能源地下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可以经济高效地提取浅层地温能,而且可以调控地下综合管廊温度、降低运维成本。依托南京雨花台区软件谷杆线迁移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在管廊的底板、侧板及顶板内埋设换热管形成能源管廊,实测... 能源管廊作为能源地下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可以经济高效地提取浅层地温能,而且可以调控地下综合管廊温度、降低运维成本。依托南京雨花台区软件谷杆线迁移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在管廊的底板、侧板及顶板内埋设换热管形成能源管廊,实测换热系统进/出口水温、底板温度及热致应力等变化规律,探讨间歇或连续运行模式下,能源管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换热效率及管廊结构热力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连续运行模式相比,间歇(12 h)运行模式下能源管廊换热效率基本不变、管廊结构热致应力可以减少约50%;间歇(12 h)或连续运行模式下,换热效率分别为83.6和82.5 W/m^(2),底板热致应力分别为0.63和1.17 MPa;邻近管廊段产生0.22 MPa的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管廊 能源隧道 换热性能 热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粉土中相变能源桩热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汤炀 刘干斌 +1 位作者 郑明飞 史世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82-290,共9页
长期非稳态的桩土热交换使得桩周土温度不断上升,产生热堆积效应,影响桩土换热效率,甚至也可使能源桩系统失效。为此,利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了相变混凝土能源桩,并在饱和粉土中开展了相变桩和普通桩热力响应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了相变桩的... 长期非稳态的桩土热交换使得桩周土温度不断上升,产生热堆积效应,影响桩土换热效率,甚至也可使能源桩系统失效。为此,利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了相变混凝土能源桩,并在饱和粉土中开展了相变桩和普通桩热力响应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了相变桩的桩周温度分布、桩身应力-应变、桩顶位移和桩身换热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变桩土热交换方向以径向交换为主,影响区域在2D范围以内,土体温度变化表现出滞后效应;相变桩的桩土温度变化幅度小于普通桩,具有缓解桩周土体热堆积效应的作用;在温度循环过程中,相变桩体累积了不可恢复的塑性应变。经过多次温度循环后,相变桩比普通桩的塑性累积位移更小;在夏季工况相变桩换热功率比普通桩增长约20%,冬季工况两者换热功率基本一致,随着运行时间增加,两者换热效率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粉土 相变材料 能源桩 热力响应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荷载作用下灌注型能量桩热力响应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智 高华雨 +2 位作者 肖衡林 马强 阙梦珂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2-598,共7页
能量桩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的建筑节能技术,具有比传统地源热泵系统更高的换热效率以及节约占地等优点。对能量桩试验基地的1#、2#足尺灌注型能量桩进行加热试验,测试桩身温度、应变、附加应力和侧摩阻力等分布规律,分析夏季工况仅温度... 能量桩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的建筑节能技术,具有比传统地源热泵系统更高的换热效率以及节约占地等优点。对能量桩试验基地的1#、2#足尺灌注型能量桩进行加热试验,测试桩身温度、应变、附加应力和侧摩阻力等分布规律,分析夏季工况仅温度荷载作用下(温升10℃)能量桩的热力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沿桩壁对称布设多组U型换热管的灌注桩,其桩身温度分布较均匀,桩身应变呈现为两端大中间小,最大附加应力位于桩中部;随着温度荷载的增加,桩体桩侧摩阻力表现为上负下正,桩中部正负交界处的侧摩阻力增长要明显快于桩两端,温升达到7.5℃之后,其增长趋势减弱;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对桩体附加应力变化规律的拟合得出其值可能超过1.66 MPa,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温度荷载对桩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灌注型 温度荷载 热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IC类同轴屏蔽型TSV的热力响应分析及结构优化
11
作者 孙萍 王志敏 +1 位作者 黄秉欢 巩亮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8-826,共9页
硅通孔(TSV)是解决三维集成电路(3D-IC)互连延迟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TSV内部结构的变形失效,大多是由循环温度载荷产生的交变应力引起的。从信号完整性角度考虑,建立了接地TSV形状分别为圆柱形和椭圆柱形的类同轴屏蔽型TSV模型。基于最... 硅通孔(TSV)是解决三维集成电路(3D-IC)互连延迟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TSV内部结构的变形失效,大多是由循环温度载荷产生的交变应力引起的。从信号完整性角度考虑,建立了接地TSV形状分别为圆柱形和椭圆柱形的类同轴屏蔽型TSV模型。基于最大Mises应力准则,对比分析了循环温度载荷对2种类同轴屏蔽型TSV热应力-应变的影响及最大应力点的主要失效形式。最后综合考虑TSV的几何参数对导体和凸块危险点Mises应力的影响,对椭圆柱形类同轴屏蔽型TSV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将2种最优结构中2个危险点的Mises应力分别降低15.10%、17.18%和18.89%、6.74%。为提高TSV热可靠性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集成电路(3D-IC) 热管理 屏蔽型硅通孔(TSV) 有限元仿真 热力响应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下铝合金艇体结构热力耦合响应研究
12
作者 李陈峰 毛佳寅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为了开展气垫船的铝合金艇体结构在火灾高温作用场下的甲板结构热力耦合响应研究,基于大涡模拟方法FDS(Fire Dynamic Solution)构建艇体火灾场景模型,获取热释放功率不同的油池火灾下的高温作用场特性,获得结构表面的单位热通量数据并... 为了开展气垫船的铝合金艇体结构在火灾高温作用场下的甲板结构热力耦合响应研究,基于大涡模拟方法FDS(Fire Dynamic Solution)构建艇体火灾场景模型,获取热释放功率不同的油池火灾下的高温作用场特性,获得结构表面的单位热通量数据并通过自编温度载荷映射程序并采用顺序热力耦合计算方法开展火灾场景下铝合金结构热力耦合响应的研究,分析火灾下艇体的甲板结构的失效模式与舱段的极限承载能力变化,为后续船体的铝合金结构轻量化设计与抗火设计方案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艇体结构 大涡模拟 温度场特性 结构热力耦合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修正的能源桩力学响应研究
13
作者 刘铠宁 王忠瑾 谢新宇 《地基处理》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本文基于有限长圆柱热源模型,对能源桩的荷载传递算法进行温度修正。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能源桩在温度荷载下的桩土界面温度与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将得到的径向附加应力代入荷载传递参数的经验公式中,从而实现荷载传递曲... 本文基于有限长圆柱热源模型,对能源桩的荷载传递算法进行温度修正。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能源桩在温度荷载下的桩土界面温度与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将得到的径向附加应力代入荷载传递参数的经验公式中,从而实现荷载传递曲线的温度修正。最后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温度修正对能源桩力学响应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加热时间下,桩土界面的温度规律大致相同,除桩顶和桩底外,桩身的温度分布较为均匀;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变化量先增加,在桩身中部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一段距离不变,而在桩底附近又逐渐减小。(2)桩土界面的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形状与温度变化量的分布大致相同。(3)温度修正对能源桩的位移发展影响很小,而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较大。具体来说,在桩顶处,温度应力的修正值小于原计算值,在中性点处,温度应力的修正值大于原计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荷载传递法 热力响应 热源模型 桩土界面温度分布 径向附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排水升温-降温过程引起的饱和粉质黏土的热力学响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白冰 刘文秀 +1 位作者 史晓英 杨海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81-1786,共6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排水条件下反复升温–降温过程引起的饱和粉质黏土的热力学响应。研究表明,在饱和粉质黏土升温–降温的整个作用过程中,试样的温度变化过程在每一个循环内是一致的,而与围压和温度循环次数无关。在每个循环的温度升...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排水条件下反复升温–降温过程引起的饱和粉质黏土的热力学响应。研究表明,在饱和粉质黏土升温–降温的整个作用过程中,试样的温度变化过程在每一个循环内是一致的,而与围压和温度循环次数无关。在每个循环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并趋于稳定值,且增长趋势类似。同时,归一化最大孔隙水压力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在降温过程中,随着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归一化孔隙水压力下降的速率似乎减慢,而残余孔隙水压力则逐渐增大。此外,随着围压的增大,归一化残余孔隙水压力有减小的趋势。随着温度升高,孔隙水和固体颗粒的热膨胀效应导致试样的体积明显增大,而当温度下降时,试样的体积又不断减小并趋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不排水条件 热力响应 室内试验 等温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员出舱牵引构型设计与结构响应性能评估
15
作者 杨全欧 李志辉 +1 位作者 秦远田 包为民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针对航天员出舱过程所用安全绳锁挂频繁的问题,进行了安全高效的航天员出舱牵引系统构型设计,可作为太空行走的辅助导向装置。基于材料结构弹塑性力学方程与含应变耦合项的热传导方程,推导结构热力响应可计算数学模型,利用Newmark方法以... 针对航天员出舱过程所用安全绳锁挂频繁的问题,进行了安全高效的航天员出舱牵引系统构型设计,可作为太空行走的辅助导向装置。基于材料结构弹塑性力学方程与含应变耦合项的热传导方程,推导结构热力响应可计算数学模型,利用Newmark方法以及Crank-Nicolson数值格式分别对热弹性方程和热传导方程进行时间域上的离散,构造金属结构响应无条件稳定隐式有限元格式,搭建了温度场与位移场相互影响热力耦合有限元算法(FEM)性能评估软件系统,以此对牵引系统的导轨进行热力耦合数值计算,得到在太阳辐射外热流载荷作用下具有较强抗变形能力的结论。计算了航天员采用牵引系统出舱时对导轨产生的拉力,并借助ANSYS Workbench对导轨进行静力学求解,验证了该牵引系统具备结构强度可靠性,可为空间站建设舱外作业平台提供重要理论分析依据与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活动 牵引系统 热力响应可计算建模 有限元算法 强度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50Zr螺旋十字燃料热力耦合特性分析
16
作者 蔡孟珂 丛腾龙 顾汉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72-1777,共6页
为了提升现有压水堆的功率水平和安全裕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50Zr合金材料的螺旋十字燃料。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原理,对带孔隙U-50Zr合金的杨氏模量和热导率进行了预测;并将该预测结果植入到有限元多物理场耦合模拟中,对U-50Zr合金材... 为了提升现有压水堆的功率水平和安全裕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50Zr合金材料的螺旋十字燃料。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原理,对带孔隙U-50Zr合金的杨氏模量和热导率进行了预测;并将该预测结果植入到有限元多物理场耦合模拟中,对U-50Zr合金材料下螺旋十字燃料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分子动力学仿真结果显示:孔隙效应会降低U-50Zr合金材料的杨氏模量和热导率;但由于U-50Zr合金的辐照肿胀率和螺旋十字燃料温度较低,故辐照导致的孔隙效应并不明显,因此,燃料的温度场在整个寿期内较稳定。此外,在自接触影响下,螺旋十字燃料在包壳翼尖区域出现较大的应力峰值,且最大应力为326.7 MPa,低于锆合金材料的断裂极限。U-50Zr的螺旋十字燃料拥有不错的抗辐照热力响应特性,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50Zr合金 螺旋十字燃料 分子动力学 杨氏模量 热导率 孔隙效应 热力响应 多物理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粉土相变能源桩热响应模型试验及验证
17
作者 汤炀 郑明飞 史世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39-142,共4页
利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了相变混凝土能源桩,并在粉土中开展了相变桩热力响应模型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源桩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相变桩和普通桩的热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夏季(10℃→40℃→10℃、10℃→25℃→10℃)和冬季(16℃→5℃... 利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了相变混凝土能源桩,并在粉土中开展了相变桩热力响应模型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源桩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相变桩和普通桩的热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夏季(10℃→40℃→10℃、10℃→25℃→10℃)和冬季(16℃→5℃→16℃)工况下的热响应过程中,相变桩的桩身温度变化幅度均小于普通桩,有利于缓解桩周土体热堆积效应的作用。相变陶粒的掺入减少了能源桩在热交换过程中由桩土热膨胀引起的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粉土 相变材料 能源桩 热力响应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KX-50)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熊晓雪 薛向贵 +1 位作者 杨海君 张朝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0-816,共7页
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KX-50)是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型含能离子盐。综述了TKX-50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其分子合成、晶体结构及相变、热力响应特性、爆轰性能、安全性、相容性及毒性。TKX-50因具有易合成、能量高、机械感度... 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KX-50)是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型含能离子盐。综述了TKX-50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其分子合成、晶体结构及相变、热力响应特性、爆轰性能、安全性、相容性及毒性。TKX-50因具有易合成、能量高、机械感度低和毒性低的优点而有一定的应用潜质。但是,与传统的CHNO含能材料相比,TKX-50具有不同的晶体组成、晶体中粒子间相互作用、热力性质及其内在本质,其不太理想的热安定性和相容性将限制其应用。这表明,以TKX-50为代表的含能离子盐的热力响应机制和释能机制可能不同于传统CHNO含能材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羟基-5 5’-联四唑二羟胺盐(TKX-50) 合成 晶体结构 热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火灾场景下的货舱结构强度直接计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富丰 扈喆 +1 位作者 张晓莹 林诗诗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4-50,共7页
以某大型船舶货舱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航行途中货舱发生火灾时船体受到波浪和火灾双重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情况.基于目标船的水动力分析和自建的FDS-ABAQUS耦合分析方法,分别通过ABAQUS和PATRAN软件完成了货舱在热载荷作用下的热力响应分析... 以某大型船舶货舱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航行途中货舱发生火灾时船体受到波浪和火灾双重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情况.基于目标船的水动力分析和自建的FDS-ABAQUS耦合分析方法,分别通过ABAQUS和PATRAN软件完成了货舱在热载荷作用下的热力响应分析和波浪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强度分析.云图结果显示,波浪和火灾双重载荷下目标船货舱会发生严重变形,其中内底板、后底凳、货舱口围板、中旁底桁、船底、横向框架及两侧纵舱壁下沿部位的应力值均会超过结构的屈服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S-ABAQUS耦合 热力响应 数值模拟 结构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