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对大鼠热和机械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宇 姚茹 +2 位作者 吴大方 叶欣 周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高糖、高盐饲料饲养对正常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影响。方法:5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00±5)g,随机分为高脂、高糖、高盐饲养组为A组(n=20)和正常饲养组为B组(n=10)。两组大鼠每日摄食、饮水不限。第1,10,20...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高糖、高盐饲料饲养对正常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影响。方法:5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00±5)g,随机分为高脂、高糖、高盐饲养组为A组(n=20)和正常饲养组为B组(n=10)。两组大鼠每日摄食、饮水不限。第1,10,20,30,40,50,60,70,120天时测量两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the fasting insulin,FINS)、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latency,PWTL)、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aw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体重、血压。结果:(1)A、B组大鼠空腹血糖均没有发生变化。(2)A组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在20、30、40、50、60、70、120d明显升高,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组大鼠没有明显变化;(3)A组大鼠PWTL在70d以后出现明显下降(P<0.05),B组大鼠PWTL没有明显变化;(4)A组大鼠PWMT在60d出现明显下降(P<0.05),B组大鼠PWMT没有明显变化;(5)A组大鼠血压在20、30、40、50、60、70、120d明显高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A组大鼠体重与B组大鼠体重同时升高,在70d以后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脂、高糖、高盐饲料饲养大鼠可以导致大鼠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现象(饲养20d后)。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下大鼠出现热痛敏(70d)和机械痛敏(60d),但与高血压、高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现象不同时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阈 刺激反应潜伏期 机械刺激反应阈值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的实验性痛定量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任盼 徐晓丽 +4 位作者 黄蓉 王晓琳 邓晨 雷战军 李学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对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疼痛行为进行定量检测,探索周围神经电损伤后出现的感觉功能障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电损伤65 V、75 V、100 V、125 V、150 V和坐骨神经慢性压榨(CCI)组,共7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 目的:对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疼痛行为进行定量检测,探索周围神经电损伤后出现的感觉功能障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电损伤65 V、75 V、100 V、125 V、150 V和坐骨神经慢性压榨(CCI)组,共7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4周对大鼠后足进行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定量检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65 V和75 V组表现出明显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减小,125 V组1周时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减小,而2周和4周时则明显增大。150 V组1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无明显变化,2周和4周时明显增大。100 V、125 V和150 V均表现为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CCI组不论机械还是热刺激,其缩足反射阈值均减小。结论:坐骨神经电损伤可引起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和热痛阈值的改变,其中较低电压损伤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减小,而较高电压组大鼠机械刺激阈值和热刺激阈值反而增高,说明较高电压可能导致坐骨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完全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电损伤 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 机械反射阈值 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K3抑制剂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
3
作者 陈希 曹开谊 +6 位作者 孙卫文 陈斐荻 黄越玲 沈岩松 戴丽军 易咏红 陈盛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47-3849,共3页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周龄KO鼠及野生型(WT鼠)小鼠第1天测定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 thermal latency,PWTL)值作为基础痛阈,第2~5天腹腔注射氯化锂后测定PWTL值,第6天给...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周龄KO鼠及野生型(WT鼠)小鼠第1天测定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 thermal latency,PWTL)值作为基础痛阈,第2~5天腹腔注射氯化锂后测定PWTL值,第6天给药后取脊髓腰骶膨大段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小鼠脊髓GSK3β和P-GSK3β水平的变化。结果:KO鼠的PWTL值比WT鼠明显升高。使用氯化锂后,KO鼠PWTL值恢复至WT鼠水平。KO鼠脊髓P-GSK3β表达较WT鼠明显减少。使用氯化锂后,KO鼠脊髓P-GSK3β表达增多。结论:KO鼠热痛觉敏感性降低。KO鼠脊髓P-GSK3β表达减少可能是KO鼠热痛觉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氯化锂可能通过增加脊髓中P-GSK3β的表达而改善KO鼠热痛觉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FMR1基因敲除小鼠 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 P-GSK3β 氯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探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淼 李多依 +2 位作者 于晓彤 罗芳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499-504,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强度的放射式冲击波疗法(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RSWT)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hronic constructive injury,CCI)模型的镇痛效果。方法 :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单次RSWT。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6组:假手术组...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强度的放射式冲击波疗法(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RSWT)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hronic constructive injury,CCI)模型的镇痛效果。方法 :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单次RSWT。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只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其余5组建立CCI模型,其中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NP组)不予治疗,另4个不同强度的RSWT组(1.0 bar、1.5 bar、2.0 bar和2.5 bar RSWT组)结扎坐骨神经后14 d,分别给与1.0 bar、1.5 bar、2.0bar或2.5 bar强度治疗。第二部分:重复RSWT。36只大鼠分组情况同第一部分,4个RSWT组自结扎后14 d分别给予重复的4个不同强度RSWT,1周1次,共4次。测量所有大鼠治疗前后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变化以评价镇痛效果;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并观察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单次RSWT后前3 d不同强度RSWT组大鼠的MWT和TWL均迅速提高。在第3 d达到峰值,显著高于NP组(P<0.01),此后逐渐降至基线。重复RSWT组大鼠治疗后MWT和TWL逐渐上升,4次治疗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至少4 w,与N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重复RSWT前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单次RSWT用于CC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起效迅速,但维持时间短暂(5 d)。而重复RSWT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来说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式冲击波疗法 神经病理性疼痛 CCI模型 机械性反射阈值 反射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对大鼠神经病理痛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华 房冰莹 +2 位作者 韩曼 乔海法 于远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0-605,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引起痛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初级感觉神经元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调控作用,阐明黄芩素对神经病理痛的镇痛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芩素组,每组1...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引起痛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初级感觉神经元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调控作用,阐明黄芩素对神经病理痛的镇痛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芩素组,每组16只。各组大鼠麻醉后,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模型组和黄芩素组大鼠行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建立大鼠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模型。造模成功后黄芩素组大鼠腹腔连续注射黄芩素7 d。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患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以评价神经损伤引起的痛行为。第11天,每组选取6只大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c-Fos阳性细胞数;第28天检测各组其余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GDNF荧光强度。结果:手术前各组大鼠MWT和T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1 d模型组和黄芩素组大鼠MWT和TWL明显降低(P<0.05),给药后3 d黄芩素组大鼠MWT和TWL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c-Fos阳性细胞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c-Fos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RG中GDNF荧光强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组大鼠DRG中GDNF荧光强度升高(P<0.05)。结论:黄芩素对大鼠神经病理痛具有镇痛作用。初级感觉神经元中GDNF参与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痛,黄芩素对神经病理痛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其调控GDN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神经病理痛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机械反射阈值 反射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前后的痛阈改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宇 吴大方 +2 位作者 周岩 李洁 张彦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74-476,共3页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前后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改变.方法:1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实验 d 4~11肌注利血平注射液(1 μg·kg^-1·d^-1).血压、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和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自发...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前后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改变.方法:1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实验 d 4~11肌注利血平注射液(1 μg·kg^-1·d^-1).血压、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和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经利血平降压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约 50 mmHg 左右,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降低(P<0.05).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可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伤害性感受系统存在可逆的结构和(或)功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痛阈 机械刺激反应阈值 刺激反应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大鼠钠通道Nav1.8的表达与行为学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季晓燕 赵璇 +1 位作者 程志军 范之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观察钠通道Nav1.8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所致胫骨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及丘脑中的表达变化,探讨Nav1.8与癌痛的相关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癌痛组(n=15)和假手术组(n=15)。在癌痛组大鼠胫骨内注入密度为107/m L的Walker... 目的观察钠通道Nav1.8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所致胫骨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及丘脑中的表达变化,探讨Nav1.8与癌痛的相关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癌痛组(n=15)和假手术组(n=15)。在癌痛组大鼠胫骨内注入密度为107/m L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在大鼠胫骨内注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8、11、14、17、21 d评估机械性异常性疼痛和热痛觉过敏。造模21d进行影像学检查后,取其DRG及丘脑组织,荧光实时定量RT-PCR观察Nav1.8 mRNA在DRG和丘脑中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观察Nav1.8蛋白在DRG中的表达。结果癌痛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出现了明显的机械性痛觉过敏,机械性缩足阈值与术前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癌痛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无显著变化,与术前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v1.8 mRNA在手术侧DRG及手术对侧丘脑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手术对侧DRG和同侧丘脑中的Nav1.8 mRNA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v1.8的表达上调与大鼠骨癌痛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1.8 机械性阈值 反射潜伏期 骨癌痛 乳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