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土壤热传导-对流效应的InSAR冻土活动层厚度估计
1
作者 杨沙 王琪洁 +1 位作者 李佳晨 张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68-2581,共14页
冻土活动层厚度(Active Layer Thickness,ALT)的变化是反映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育情况及其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监测活动层厚度变化对寒区景观稳定发展、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 冻土活动层厚度(Active Layer Thickness,ALT)的变化是反映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育情况及其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监测活动层厚度变化对寒区景观稳定发展、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具有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近年来逐渐被用于反演活动层厚度.已有研究中基于InSAR和土壤一维热传导模型的活动层厚度估计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冻土中土壤水分对流引起的热量传递.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InSAR时序形变及土壤热传导-对流模型的活动层厚度估计方法,利用土壤热传导-对流模型建立InSAR探测的最大融沉形变与最高地温之间的滞后时间与活动层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了由滞后时间直接推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冻土活动层厚度.本文以青藏高原五道梁多年冻土区为例,利用116景Sentinel-1影像图作为实验数据,估计了该地区2017—2020年的平均活动层厚度.结果表明,活动层厚度值范围为0~7.0 m,平均活动层厚度为3.06 m,与已有研究中相近时间段相关成果及观测数据结果一致.本文方法兼顾冻土水热过程,证明了土壤热传导-对流模型在冻土活动层厚度反演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于青藏高原其他偏远地区的高空间分辨率活动层厚度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土壤热传导-对流模型 青藏高原 活动层厚度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传导-对流问题的回溯二重水平法
2
作者 罗振东 陈静 田向军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7-986,共10页
该文给出定常的热传导-对流问题的有限元逼近的一种二重水平方法.这种二重水平方法包括解一个小的非线性的粗网格系统、一个细网格上的线性Oseen问题和一个粗网格上的线性校正问题.同时,给出了这种近似解的存在性和收敛性分析.
关键词 热传导-对流问题 回溯二重水平方法 混合有限元法 误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土壤温度算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代成颖 高志球 +1 位作者 王琳琳 范俊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为了定量理解黄土高原土壤的物理特性和过程,为进一步提高陆面模式对该地区地表能量平衡模拟能力奠定基础,本文利用2005年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中7月22-26日期间裸土地表观测站土壤温度观测资料,采用热传导(结合数学拟合法)、热传导-... 为了定量理解黄土高原土壤的物理特性和过程,为进一步提高陆面模式对该地区地表能量平衡模拟能力奠定基础,本文利用2005年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中7月22-26日期间裸土地表观测站土壤温度观测资料,采用热传导(结合数学拟合法)、热传导-对流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该地区土壤热扩散率。本文还利用热传导-对流方法计算0.05-0.1 m浅薄土壤层的热扩散率垂直梯度与水通量密度之和,其值介于0.80×10^-6-2.43×10^-6m/s之间。在此基础之上,以0.05 m深度的土壤层为上边界,分别利用上述两种方法模拟0.10 m深度的土壤层温度,结果表明:由于忽略土壤的垂直不均匀性和水分的垂直运动而只考虑热传导过程,热传导方法不仅高估了土壤温度振幅,而且高估了位相的延迟。而热传导-对流方法对温度振幅和位相的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吻合较好,白天(北京时间08:00-20:00)的温度模拟值相对测量值的平均误差、标准差和归一化标准差分别为0.19 K、0.18 K和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土 黄土高原 土壤温度 热传导方法 数学拟合法 热传导-对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理塘地区土壤热参数的确定及其土壤温度模拟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章永辉 高志球 童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4,共12页
为了准确获取青藏高原理塘地区的土壤热参数,利用2006年8月27日至9月4日期间青藏高原理塘地区陆面过程试验采集的土壤温度资料,分别采用位相法、振幅法以及耦合热传导-对流法计算了0~10 cm,10~15 cm,15~20 cm三层土壤热扩散率,并用耦合... 为了准确获取青藏高原理塘地区的土壤热参数,利用2006年8月27日至9月4日期间青藏高原理塘地区陆面过程试验采集的土壤温度资料,分别采用位相法、振幅法以及耦合热传导-对流法计算了0~10 cm,10~15 cm,15~20 cm三层土壤热扩散率,并用耦合热传导-对流法计算了土壤液态水通量密度。根据计算结果,以地表温度作为上边界条件,分别模拟了9月19-21日期间10 cm、15 cm和20 cm三个深度的土壤温度。对比模拟值与观测值后发现:由于考虑了土壤中液态水的动态变化,耦合热传导-对流法对各层土壤温度模拟效果最为理想,其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cm=0.97、r15cm=0.98、r20cm=0.99,置信度为99%。其中,对10 cm深度而言,耦合热传导-对流法模拟的土壤温度位相比实际观测值平均前移约0.21 h,土壤温度日振幅比实际值高估约0.79℃,而振幅法则平均前移约0.45 h,位相法高估土壤温度日振幅约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温度 位相法 振幅法 耦合热传导-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温度预报方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彬 高志球 +1 位作者 童兵 王琳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9-609,共11页
土壤温度(尤其是地表温度)是陆地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中关键的物理量,在地球系统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土壤温度预报技术一直是陆面模式、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中核心科学问题。本文系统回顾了土壤温度预报方程的研究进展,从经典的... 土壤温度(尤其是地表温度)是陆地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中关键的物理量,在地球系统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土壤温度预报技术一直是陆面模式、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中核心科学问题。本文系统回顾了土壤温度预报方程的研究进展,从经典的热传导方程到考虑了土壤水分垂直运动物理过程的热传导-对流方程,从用单一正弦波逼近到用傅里叶级数逼近地表温度日变化,从假设对流参数无日变化为常数到考虑其日变化,着重概述了土壤热传导-对流方程的创建、改进及求解。最后,本文对热传导-对流方程在地表能量平衡、土壤水分垂直运动、水通量和地震、冻土热传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同时指出,全相态的土壤水和植物根系对热传导-对流方程的影响是土壤温度预报方程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热传导 热传导-对流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rmal accumulation of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 被引量:3
6
作者 ZHANG Xiao-yan ZHAO Min +4 位作者 LIU Lang HUAN Chao SONG KI-IL XU Mu-yan WEN D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2221-2237,共17页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exploitation of deep 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thermal resources, the thermal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CTB) was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effects of therm...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exploitation of deep 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thermal resources, the thermal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CTB) was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effects of thermal accumulation time, slurry proportions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n the thermal accumulation of backfill a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heat conduction between backfill and surrounding rock, the heat convection between backfill and airflow on thermal accumulation were compared simultaneous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thermal accumulation capacity increases by approximately 85% within 10-90 d. The influence of surrounding rock temperature and initial temperature on total thermal accumulation capacity is more significant and it is approximately 2 times of the influence of slurry proportion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is study. It is clear that the rise of surrounding rock temperature and the decrease of initial temperature can improve the thermal accumulation capacity more effectively. Moreover, the heat conduction accounts for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rmal accumulation, the average heat conduction capacity is approximately 25 times of the heat convection capacity.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pplication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rmal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CTB in the exploit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 thermal accumulation heat conduction heat convection total thermal accumulation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