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林玲 林海静 +2 位作者 王钰 李治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7-623,共7页
热休克蛋白70家族(Hsp70)是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每个物种的Hsp70家族都有多个成员,每个成员都可能具有特殊的功能。为了能够对家蚕Hsp70家族各成员进行科学命名和了解其特有的功能,分析家蚕Hsp70家族成员的编码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热休克蛋白70家族(Hsp70)是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每个物种的Hsp70家族都有多个成员,每个成员都可能具有特殊的功能。为了能够对家蚕Hsp70家族各成员进行科学命名和了解其特有的功能,分析家蚕Hsp70家族成员的编码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这些基因在5龄第3天幼虫中肠、脂肪体和丝腺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情况。家蚕诱导型Hsp70家族成员Bmhsp70A和Bmhsp70B的编码基因集中分布在第27号染色体上,有多个拷贝;组成型Bmhsp70家族成员的编码基因则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一般仅有1个拷贝。家蚕Hsp70家族基因中有10个能转录并翻译蛋白质产物的成员,还有1个能正常转录但不能正确翻译的假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常温(25℃)条件下,组成型Bmhsp70家族基因Bmhsc70-4和Bmhsc70-3的表达水平较高,而其它基因成员的表达水平则相对较低,诱导型Bmhsp70家族基因成员在常温下也有一定程度的基础表达;40℃热激2 h后,Bmhsp70家族所有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有所升高,其中诱导型Bmhsp70家族基因Bmhsp70B和Bmhsp68的转录表达上升水平远高于组成型Bmhsp70家族基因Bmhsc70-3和Bmhsc70-4。不同表达类型的家蚕Hsp70家族基因成员在5龄幼虫中肠、丝腺和脂肪体中的表达情况不同,热激2 h后的表达变化规律也不完全相同,提示家蚕Hsp70家族成员具有各自特殊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 染色体分布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热应激对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彭孝坤 赵天 +3 位作者 黄晓瑜 张宇 邢晓南 张恩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9-1229,共11页
旨在研究急性热应激对山羊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5只健康、体况接近的(12±0.5)月龄波尔山羊×关中奶山羊杂交F1母羊,饲养于环控舱内(温度维持20℃,相对湿度60%)... 旨在研究急性热应激对山羊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5只健康、体况接近的(12±0.5)月龄波尔山羊×关中奶山羊杂交F1母羊,饲养于环控舱内(温度维持20℃,相对湿度60%),适应5d。第6天利用环控舱对5只试验羊进行38℃急性热应激处理12h,采集热应激前(0h,20℃)和热应激后2、4、8和12h试验羊血样。分别利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淋巴细胞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热应激时间对血清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前0h相比,血清T-AOC(P<0.05)、SOD(P<0.05)和GSH-Px(P<0.01)活性均在热应激8h后显著下降,MDA含量在热应激4h后显著增加(P<0.05)。2)热应激时间对血清免疫指标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前0h相比,血清TNF-α、IL-1β、IFN-γ和IL-2含量分别在热应激4、8、8和4h后显著增加(P<0.05);IL-4(P<0.01)、IgG(P<0.01)、IgM(P<0.01)和IgA(P<0.05)含量分别在热应激12、4、4和4h后显著下降。3)热应激时间显著提高血淋巴细胞中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的表达量。HSPA1AmRNA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热应激4h时达到峰值,各检测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应激前水平(P<0.01);HSPA6mRNA表达量在热应激2h时显著升高(P<0.01),4h后恢复到应激前水平(P>0.05);HSPA8mRNA表达量在热应激4(P<0.05)、8(P<0.01)、12h(P<0.01)时显著高于应激前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38℃急性热应激能够抑制山羊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提高血淋巴细胞HSPA1A、HSPA6和HSPA8基因的表达量,其中HSPA1A对热应激温度和时间更敏感,可作为山羊热应激早期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应激 山羊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冷应激对绵羊免疫功能和不同组织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孝坤 张宇 +3 位作者 黄晓瑜 周广琛 邢晓南 张恩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5-1634,共10页
旨在研究急性冷应激对绵羊免疫功能和不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8只健康、体况接近的(12±0.5)月龄小尾寒羊×湖羊杂交F1母羊,单笼饲养于保温舍内(风寒温度(-7.14±2.53)℃),适应7 d。第8... 旨在研究急性冷应激对绵羊免疫功能和不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8只健康、体况接近的(12±0.5)月龄小尾寒羊×湖羊杂交F1母羊,单笼饲养于保温舍内(风寒温度(-7.14±2.53)℃),适应7 d。第8天将母羊移置舍外(风寒温度(-27.40±3.12)℃)急性冷应激12 h,采集冷应激前后试验个体血样和组织样。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免疫指标(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不同组织(肝、肾、脾、心、背最长肌和十二指肠)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基因(HSF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冷应激前相比,冷应激后试验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显著下降(P<0.05)。2)冷应激后,试验羊HSPA1A mRNA表达量在肝、肾、心和背最长肌中显著升高(P<0.05);HSPA6 mRNA表达量在心和背最长肌中显著升高(P<0.05);HSPA8 mRNA表达量在背最长肌中显著升高(P<0.05),在脾和十二指肠中显著下降(P<0.05);HSF1 mRNA表达量在肝、心和背最长肌中显著升高(P<0.05),在脾和十二指肠中显著下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急性冷应激能抑制绵羊的免疫功能;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其中HSPA1A对温度更敏感,宜作为绵羊冷应激的生物标记物;肝、心和背最长肌等组织中HSP70家族基因表达量升高可能与其保护组织细胞维持正常产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冷应激 绵羊 风寒温度 免疫功能 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温胁迫对河鲈组织损伤、抗氧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刘怡 陈朋 +3 位作者 王丹 徐滨 陈庚 徐进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9,共7页
为探究急性高温胁迫下河鲈(Perca fluviatilis)组织损伤、抗氧化指标以及应激相关基因的变化规律,揭示河鲈机体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及耐受限度,为河鲈在高温环境下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突变升温的方法,以29℃作为急性高温胁迫温度,... 为探究急性高温胁迫下河鲈(Perca fluviatilis)组织损伤、抗氧化指标以及应激相关基因的变化规律,揭示河鲈机体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及耐受限度,为河鲈在高温环境下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突变升温的方法,以29℃作为急性高温胁迫温度,于0、3、6、12、24 h后取河鲈肝脏、鳃样本,分别开展组织病理学分析、抗氧化指标分析以及应激相关基因hsp70和hsp90的qPCR检测。结果表明:河鲈肝脏和鳃组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都表现出明显的损伤。在高温胁迫24 h后肝脏细胞出现水肿,空泡化,细胞核萎缩;鳃小片末端出现细胞水肿、膨大、弯曲变形的现象,部分鳃小片甚至还会出现表皮脱落的情况。抗氧化指标方面,高温应激后抗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河鲈肝脏中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呈升高的趋势;GSH-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呈升高的趋势。河鲈肝脏的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hsp90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结果表明急性高温胁迫下河鲈机体为应对高温胁迫带来的损伤,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提高hsp70和hsp90的基因表达量来进行自我调节,但胁迫时间过长或胁迫温度超过其自身调节能力,导致河鲈出现组织病理损伤。本研究揭示了河鲈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为河鲈的抗高温应激技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对河鲈在高温季节的养殖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高温胁迫 抗氧化酶 组织病理 休克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acuta)热休克蛋白HSP70家族特征及进化分析
5
作者 李子若 罗晏杰 +2 位作者 曹政 Chin yaoxian 王沛政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6,共14页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在生物细胞或组织免受热或氧化应激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已知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之一。由于全球环境持续升温,珊瑚大面积白化、死亡,珊瑚如何应对持续升温的抗逆机制是科学研究热点。本研究...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在生物细胞或组织免受热或氧化应激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已知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之一。由于全球环境持续升温,珊瑚大面积白化、死亡,珊瑚如何应对持续升温的抗逆机制是科学研究热点。本研究从高温胁迫短指软珊瑚测序蛋白序列数据库分析鉴定出了28个HSP70蛋白家族成员,均为酸性亲水蛋白,大部分蛋白质结构较为稳定。亚细胞定位表明HSP70蛋白主要分布在珊瑚细胞核、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内质网上也有少量分布。信号肽预测表明, 28个HSP70蛋白成员中26个没有信号肽,大部分不属于分泌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成员聚成5大类。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中预测到了10条保守基序motif分为5个亚族。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α-螺旋的含量占比大。28个HSP70家族蛋白中有25个预测到了N-糖基化位点,且位点个数在1~9范围内。28个HSP70家族蛋白均预测到磷酸化位点和O-糖基化位点,总个数分别在41~96和1~23范围内。本研究HSP70家族蛋白结果为今后珊瑚在应对全球升温胁迫中的适应机制等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指软珊瑚 休克蛋白 HSP70家族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并引物在克隆盐藻热休克蛋白70基因家族中的应用
6
作者 姜国忠 袁保梅 +1 位作者 范天黎 薛乐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5-877,共3页
目的 :利用简并引物扩增盐藻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家族。方法 :根据衣藻、矮牵牛花等真核生物hsp70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DIDLGTT ,DQGNRTTP ,PAYFNDS和ATKDAG设计 2对简并引物 ,以盐藻hsp70c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扩增 ,产物经T -A克隆... 目的 :利用简并引物扩增盐藻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家族。方法 :根据衣藻、矮牵牛花等真核生物hsp70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DIDLGTT ,DQGNRTTP ,PAYFNDS和ATKDAG设计 2对简并引物 ,以盐藻hsp70c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扩增 ,产物经T -A克隆转化至JM1 0 9大肠杆菌中 ,经筛选后测序 ,将测序结果推导成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得到 2个分别为 372bp和 35 4bp编码 1 2 6及 1 1 8个氨基酸残基的部分cDNA片段。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衣藻、矮牵牛花、番茄、果蝇和酵母hsp70和hsp70b比较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所克隆的序列为盐藻hsp70和hsp70b部分c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休克蛋白70家族 CDNA 简并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鹅珍珠贝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桂菊 喻达辉 +4 位作者 曲妮妮 郭奕慧 李莉好 杜博 童馨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1,共6页
采用同源克隆和锚定PCR技术,从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中克隆到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cDNA全序列。cDNA全长2 308 bp,3’非编码区域(UTR)为234 bp,5’UTR为11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6 bp,编码65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0.97 kd,理论... 采用同源克隆和锚定PCR技术,从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中克隆到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cDNA全序列。cDNA全长2 308 bp,3’非编码区域(UTR)为234 bp,5’UTR为11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6 bp,编码65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0.97 kd,理论等电点为5.24,有2个糖基化位点:NKSI和NVSA,并含有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IDLGTTYS,DLGGGTFD和IVLVGGSTRIPKIQK,以及C末端的保守序列EE-VD。结合BLAST分析的结果,可以确认获得的cDNA序列为企鹅珍珠贝HSP70的编码序列。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hsp70的氨基酸序列相比,企鹅珍珠贝多1个糖基化位点NVSA,少1个氨基酸,包括1个氨基酸插入和2个缺失。两者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2%,突变位点52个;两者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高达79%,突变位点416个。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与传统分类相符,然后与太平洋牡蛎等聚合在一起。该基因的克隆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珍珠贝类的抗逆机理、抗性育种及其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 休克蛋白70基因 CDNA克隆 序列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热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崔亚东 陆明星 杜予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1-848,共8页
热休克蛋白70是已知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在细胞内的大量表达可以明显改善细胞的生存能力,提高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为探讨热胁迫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 lis幼虫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及RACE技术从二化螟血淋... 热休克蛋白70是已知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在细胞内的大量表达可以明显改善细胞的生存能力,提高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为探讨热胁迫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 lis幼虫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及RACE技术从二化螟血淋巴细胞中克隆了热休克蛋白70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2102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959bp,编码652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为81bp,3′UTR为62bp。从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的同源序列比较有很高的相似性(73%~97%)。实时定量PCR显示二化螟HSP70基因能被热胁迫诱导表达,幼虫血淋巴细胞的HSP70基因在36℃时表达量最高。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HSP70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变化与在mRNA水平上高度一致,说明二化螟HSP70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上受到热应激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休克蛋白 HSP70 RACE 表达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薄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3-2853,共11页
【目的】探究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不同温度(20、24、28和32℃)和盐度(0.5‰、4.0‰、8.0‰和12.0‰),共16个处理... 【目的】探究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不同温度(20、24、28和32℃)和盐度(0.5‰、4.0‰、8.0‰和12.0‰),共16个处理组,将罗氏沼虾从初始温度(24℃)和盐度(0.5‰)环境转移至各处理组环境中进行急性胁迫,分别在胁迫24和48 h时采集罗氏沼虾鳃组织及肝胰腺组织,测定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相对表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胁迫24 h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0.5‰和4.0‰盐度下,温度为20、28和32℃时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24℃,且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温度为28和32℃时显著高于20℃(P<0.05,下同)。胁迫48 h后,温度为24℃时,8.0‰和12.0‰盐度下罗氏沼虾鳃组织及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5‰与4.0‰盐度。胁迫24 h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罗氏沼虾腮组织SOD和GPX活性均整体呈上升趋势;温度为24℃时,随着盐度升高,肝胰腺组织SOD和GPX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在其他温度下出现明显变化;在相同盐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罗氏沼虾鳃组织SOD和肝胰腺组织GPX活性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腮组织GPX活性和肝胰腺组织SOD活性均整体呈上升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表达与抗氧化酶(SOD和GPX)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会引起罗氏沼虾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且温度骤升较温度骤降更能诱导HSP70基因表达。温度和盐度骤变能引起罗氏沼虾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且温度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大于盐度。罗氏沼虾通过调控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SOD活性及GPX活性协同调节生理机能以适应外部盐度和温度变化,增强对恶劣环境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休克蛋白基因 抗氧化酶活性 温度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中国分离株热休克蛋白Hsp70(Dnak)的全基因克隆及C末端基因的表达与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媛 张建华 +2 位作者 王亮 乔祖建 辛九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是猪气喘病的病原。DnaK又称为热休克蛋白Hsp70,具有分子伴侣和免疫的作用。以MHP中国分离株Yin-1为模板,扩增了DnaK基因的全序列,将该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测序。测序结果Yin-1株DnaK...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是猪气喘病的病原。DnaK又称为热休克蛋白Hsp70,具有分子伴侣和免疫的作用。以MHP中国分离株Yin-1为模板,扩增了DnaK基因的全序列,将该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测序。测序结果Yin-1株DnaK基因即Hsp70基因全长1 803 bp,编码600 aa,第631~633位TGA在支原体编码色氨酸而不是作为终止密码子。将该序列与多种致病支原体DnaK基因进行分析比较,发现Yin-1株与232株、J株、7 448株等MHP菌株的DNA同源性为99.3%~99.4%,氨基酸同源性为99.2%~99.3%,而与非同种支原体的DNA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64.5%~74.4%和59.3%~77%。这表明DnaK基因在种内高度保守,种间差异较大。以p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原核表达DnaK C末端大小为1 kb左右的基因,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它的免疫活性。原核表达得到大小为41 ku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证实,纯化蛋白可与MHP阳性猪血清反应,具有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猪喘气病 伴侣蛋白DnaK 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鳖甲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亮 张富春 +1 位作者 黄萍 马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83-888,共6页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昆虫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结合RACE扩增的方法,获得新疆荒漠昆虫光滑鳖甲Anatolica polita borealis热休克蛋白70基因,命名为APhsp70(GenBank注册号为EF569673...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昆虫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结合RACE扩增的方法,获得新疆荒漠昆虫光滑鳖甲Anatolica polita borealis热休克蛋白70基因,命名为APhsp70(GenBank注册号为EF569673)。测序结果表明,序列长为2 092 bp,由核酸序列推演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0 kD,含653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结构分析表明APhsp70不含内含子序列。通过Northern 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昆虫在受到不同温度胁迫时该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在45℃处理时,昆虫体内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并且,当机体受到-5℃低温胁迫并在室温恢复15 min后APhsp70的表达量也显著升高;但是4℃和-10℃低温处理组APhsp70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鳖甲 休克蛋白70 克隆 表达分析 温度胁迫 半定量RT-P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热休克蛋白70基因cDNA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龙涛 宋林生 +4 位作者 胥炜 邱丽华 李红蕾 苏建国 相建海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5-79,共5页
应用表达序列标签法,获得了栉孔扇贝HSP70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然后利用锚定PCR技术克隆到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到的HSP70 cDNA全长2553bp,编码区全长1902bp,可以编码634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其他生物的HSP70基因具有很... 应用表达序列标签法,获得了栉孔扇贝HSP70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然后利用锚定PCR技术克隆到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到的HSP70 cDNA全长2553bp,编码区全长1902bp,可以编码634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其他生物的HSP70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该cDNA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3个HSP70家族的特征模体,结合Blast分析的结果,可以确认所获得的cDNA序列是栉孔扇贝HSP70的编码序列。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栉孔扇贝的抗逆机理以及指导扇贝的遗传选育和遗传改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养殖 休克蛋白 表达序列标签法 基因克隆技术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RT-PCR检测柞蚕中肠热休克蛋白基因ApHSC70对微孢子虫入侵的响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勇 刘微 +4 位作者 王斌赫 姜义仁 孙影 杨瑞生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0-307,共8页
为证实柞蚕热休克蛋白在柞蚕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在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克隆了一个热休克蛋白基因Ap HSC70(Gen Bank登录号:KJ437496),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柞蚕中肠中的表... 为证实柞蚕热休克蛋白在柞蚕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在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克隆了一个热休克蛋白基因Ap HSC70(Gen Bank登录号:KJ437496),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柞蚕中肠中的表达变化。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959 bp,编码6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71.49 k D,等电点(p I)为5.38,具有细胞质特征基序,推测为一种组成型热休克蛋白;Ap HSC70与斜纹夜蛾、棉铃虫同源蛋白质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分别达96.94%、96.33%。感染柞蚕微孢子虫后0-9 h的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Ap HSC70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不大,但感染后12 h该基因的转录水平开始升高,至感染后21 h达到最高值。研究结果表明,柞蚕中肠组织的Ap HSC70基因在柞蚕微孢子虫入侵时的表达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应激响应,表达量最高可上调近5倍,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了柞蚕的免疫防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休克蛋白70 免疫防御 柞蚕微孢子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hom基因+2437(T/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玉珍 吴逸明 +2 位作者 李伟辉 梁守沛 周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70-hom基因+2437(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探讨肺癌易感的HSP70一hom基因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59例肺癌患者和202名正常对照人群...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70-hom基因+2437(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探讨肺癌易感的HSP70一hom基因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59例肺癌患者和202名正常对照人群HSP70-hom基因+2437(T/C)位点多态性,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分析其与肺癌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HSP70.hom各基因型(TT、TC和CC)频率及T和c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理类型分层分析并经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饮酒史和肿瘤家族史调整后发现,非TT基因型携带者患肺鳞癌危险性是TT基因型携带者的2.17倍(95%CI:1.17~4.00)。对吸烟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并经年龄、性别、饮酒史、肿瘤家族史调整后发现,吸烟者及重度吸烟者中非TT基因型调整OR值分别为5.19(95%CI:1.57~17.19)和9.23(95%CI:2.52~33.84),与肺癌有强关联,提示TT基因型是吸烟者特别是重度吸烟者的保护因素。结论:HSP70一hom基因+2437(T/C)位点TT基因型可能是肺鳞癌的遗传保护因素,并可降低吸烟者特别是重度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70-hom基因多态性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对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春莹 黄玉霞 +2 位作者 袁余 胡孝素 马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68,190,共7页
目的选用hsp70基因探讨我国各疫区不同宿主利什曼原虫的种系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自中国各疫区不同宿主的利什曼原虫之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纯化后测序。使用MEGA 5.0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并... 目的选用hsp70基因探讨我国各疫区不同宿主利什曼原虫的种系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自中国各疫区不同宿主的利什曼原虫之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纯化后测序。使用MEGA 5.0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与国外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hsp70序列共同分析,观察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在世界范围利什曼原虫的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中的地位。结果中国各流行疫区利什曼原虫均获得约1 300bp长度的hsp70基因片段,存在丰富的多态位点。中国23株利什曼原虫经hsp70基因分型聚集为四群,其中人来源的原虫分离株均在A群,为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并分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指名亚种(L.donovani)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婴儿亚种(L.infantum)两个亚支;分离自新疆沙鼠或白蛉的6株利什曼原虫聚在B群,为都兰利什曼原虫(L.turanica);分离自新疆白蛉和内蒙古沙鼠的两株利什曼原虫为C群沙鼠利什曼原虫(L.gerbilli);分离自内蒙古蜥蜴和新疆白蛉的两株原虫为D群蜥蜴利什曼原虫(Sauroleishmania)。结论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属于利什曼原虫亚属的不同种和蜥蜴利什曼原虫亚属,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种系发育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种系发育 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大鼠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治疗后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明均 刘勇 +3 位作者 邓成国 常燕群 王家宁 董永章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0-722,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大鼠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治疗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A组);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B组);MCAO组;空载质粒对照组(D组);hVEGF165基因治疗组(E组)。建模... 目的观察脑梗死大鼠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治疗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A组);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B组);MCAO组;空载质粒对照组(D组);hVEGF165基因治疗组(E组)。建模7 d后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动物脑组织中的HSP70 的表达。结果(1)在皮质中,A、B两组HSP70均低表达(P>0.05);C、D两组表达均较高(P>0.05),与A、B两组相比有较显著的差异(P<0.01);E组表达最强,与各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2)在半暗带中,C、D、E各组HSP70 表达均较高,C、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E组显著高于C、D组(P<0.01)。(3)在梗死灶内,E 组表达较高,显著高于C、D组(P< 0.01)。结论经hVEGF165基因治疗的脑梗死大鼠HSP70表达显著增高,提示VEGF165基因可诱导HSP7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5基因 基因治疗 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粉虫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琼 胡杰 +1 位作者 孙灵 王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485,共11页
为给黄粉虫Tenebriomolitor抗逆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PCR和RACE法从黄粉虫幼虫中克隆出一个热休克蛋白70基因Tmhsp70,并运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其在黄粉虫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克隆出的Tmhsp70序列全长2282... 为给黄粉虫Tenebriomolitor抗逆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PCR和RACE法从黄粉虫幼虫中克隆出一个热休克蛋白70基因Tmhsp70,并运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其在黄粉虫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克隆出的Tmhsp70序列全长2282bp,具有一个富含A的115bp5'-非翻译区和一个1935bp的开放阅读框及一个富含A、T的232bp3'-非翻译区。5'-非翻译区含有7个热休克元件nGAAn,3'-非翻译区末端有长22bp的Poly(A)尾。Tmhsp70编码的黄粉虫热休克蛋白(TmHSP70)具有3个典型的HSP70特征基序(IDLGTTYS,IFDLGGGTFDVSIL和IVLVGGSTRIPKIQQ)和1个胞质HSP70末端特征基序(EEVD),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包含2个主要的结构域,即:N-端42kDa的高度保守ATPase功能域和C-端18kDa的保守多肽结合功能域。ATPase功能域的三级结构由2个大球形亚功能域组成,具有1个核苷酸结合中心;多肽结合功能域形成1个双层4股β-折叠片样的三明治结构和2个α-螺旋,内含1个多肽结合通道。此外,黄粉虫Tmhsp70mRNA的表达具有热激诱导和发育调控的特征。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42℃热激1h的黄粉虫各发育阶段Tmhsp70mRNA的表达量上升了1.4~26.9倍。25℃下1日龄黄粉虫蛹中的Tmhsp70mRNA表达量要高于其余各发育阶段的累积表达量;42℃热激1h后90日龄幼虫中的Tmhsp70mRNA表达量最丰富,既高于30日龄和60日龄幼虫中的累积表达量,也高于15日龄和30日龄成虫中的累积表达量。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粉虫热休克蛋白的结构、功能和表达调控及其与抗逆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休克蛋白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热休克蛋白70基因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阙菡雅 王小龙 +3 位作者 李杰 徐小艳 夏艳秋 周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沉默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和干扰组(转染HSP70 siRNA)3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54... 目的:探讨沉默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和干扰组(转染HSP70 siRNA)3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549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SP70mRNA表达的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HSP70、p-JNK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后24 h,干扰组A549细胞中HSP70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348和450.953,P均<0.001);转染48 h后,干扰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636,P<0.001)。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A549细胞中p-JNK蛋白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7.094和340.808,P均<0.001)。结论:沉默HSP70的表达可促进A549细胞的凋亡,且该过程伴随着p-JNK和Caspase-3表达水平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549细胞 SIRNA 休克蛋白70 JNK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勇 章力 +3 位作者 雷腊梅 李慕婵 吴任 谢数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25,共5页
根据实验室克隆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HSP70(SCHSP70)的核酸序列,制备内部缺失42bp的核酸片段作为竞争性模板。采用竞争性RT-PCR的方法,定量测定克氏原螯虾组织的SCHSP70mRNA的袁达量。结果显示,SCHSP70有广泛的组... 根据实验室克隆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HSP70(SCHSP70)的核酸序列,制备内部缺失42bp的核酸片段作为竞争性模板。采用竞争性RT-PCR的方法,定量测定克氏原螯虾组织的SCHSP70mRNA的袁达量。结果显示,SCHSP70有广泛的组织分布,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表达量均较低。经2h热休克处理,7种组织的SCHSP70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表明该SCHSP70可能是一种热诱导型HSP70。心脏组织scHSP70在热激前后的表达量均较高,分别为1.12×10^5和4.80×10^5分子/ug总RNA。而血细胞中SCHSP70的表达在热激前后均处于最低水平,分别为0.191×10^4和1.61×10^4分子μg总RNA。在0~8h长时间的热休克实验中,心脏组织scHSP70的表达随着热休克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强的趋势,提示心脏组织在虾类的应激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休克蛋白70 休克 表达 竞争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BAC-FISH定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郇聘 张晓军 +4 位作者 李富花 张洋 赵翠 刘保忠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5,共6页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的实践,其结果将为栉孔扇贝的染色体的深入研究以及染色体鉴别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休克蛋白70(HSP70)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