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对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春莹 黄玉霞 +2 位作者 袁余 胡孝素 马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68,190,共7页
目的选用hsp70基因探讨我国各疫区不同宿主利什曼原虫的种系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自中国各疫区不同宿主的利什曼原虫之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纯化后测序。使用MEGA 5.0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并... 目的选用hsp70基因探讨我国各疫区不同宿主利什曼原虫的种系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自中国各疫区不同宿主的利什曼原虫之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纯化后测序。使用MEGA 5.0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与国外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hsp70序列共同分析,观察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在世界范围利什曼原虫的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中的地位。结果中国各流行疫区利什曼原虫均获得约1 300bp长度的hsp70基因片段,存在丰富的多态位点。中国23株利什曼原虫经hsp70基因分型聚集为四群,其中人来源的原虫分离株均在A群,为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并分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指名亚种(L.donovani)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婴儿亚种(L.infantum)两个亚支;分离自新疆沙鼠或白蛉的6株利什曼原虫聚在B群,为都兰利什曼原虫(L.turanica);分离自新疆白蛉和内蒙古沙鼠的两株利什曼原虫为C群沙鼠利什曼原虫(L.gerbilli);分离自内蒙古蜥蜴和新疆白蛉的两株原虫为D群蜥蜴利什曼原虫(Sauroleishmania)。结论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属于利什曼原虫亚属的不同种和蜥蜴利什曼原虫亚属,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种系发育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种系发育 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中国分离株热休克蛋白Hsp70(Dnak)的全基因克隆及C末端基因的表达与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媛 张建华 +2 位作者 王亮 乔祖建 辛九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是猪气喘病的病原。DnaK又称为热休克蛋白Hsp70,具有分子伴侣和免疫的作用。以MHP中国分离株Yin-1为模板,扩增了DnaK基因的全序列,将该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测序。测序结果Yin-1株DnaK...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是猪气喘病的病原。DnaK又称为热休克蛋白Hsp70,具有分子伴侣和免疫的作用。以MHP中国分离株Yin-1为模板,扩增了DnaK基因的全序列,将该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测序。测序结果Yin-1株DnaK基因即Hsp70基因全长1 803 bp,编码600 aa,第631~633位TGA在支原体编码色氨酸而不是作为终止密码子。将该序列与多种致病支原体DnaK基因进行分析比较,发现Yin-1株与232株、J株、7 448株等MHP菌株的DNA同源性为99.3%~99.4%,氨基酸同源性为99.2%~99.3%,而与非同种支原体的DNA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64.5%~74.4%和59.3%~77%。这表明DnaK基因在种内高度保守,种间差异较大。以p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原核表达DnaK C末端大小为1 kb左右的基因,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它的免疫活性。原核表达得到大小为41 ku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证实,纯化蛋白可与MHP阳性猪血清反应,具有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猪喘气病 伴侣蛋白DnaK 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BAC-FISH定位 被引量:4
3
作者 郇聘 张晓军 +4 位作者 李富花 张洋 赵翠 刘保忠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5,共6页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的实践,其结果将为栉孔扇贝的染色体的深入研究以及染色体鉴别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休克蛋白70(hsp70)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Ⅱ)、Cu(Ⅱ)胁迫对双齿围沙蚕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欢 李婉娟 +2 位作者 万良 杨大佐 周一兵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为研究重金属浓度的变化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重金属Cu(Ⅱ)、Cd(Ⅱ)单一诱导及联合作用下双齿围沙蚕HSP70基因的表达规律。... 为研究重金属浓度的变化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重金属Cu(Ⅱ)、Cd(Ⅱ)单一诱导及联合作用下双齿围沙蚕HSP70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Cu(Ⅱ)单独作用时,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诱导的第3天时不同浓度组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依次为22.86μg/L浓度组>44.50μg/L浓度组>4.45μg/L浓度组,而在诱导的第7天和第14天时HSP70 mRNA表达量与Cu(Ⅱ)浓度呈正相关;Cd(Ⅱ)单独作用时,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则随Cd(Ⅱ)浓度和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较Cu(Ⅱ)单独作用下变化趋势平缓;Cu(Ⅱ)和Cd(Ⅱ)联合作用下,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亦与暴露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在诱导的第3天和第7天时45.70μg/L Cu(Ⅱ)+10μg/L Cd(Ⅱ)浓度组HSP70 mRNA表达量高于Cu(Ⅱ)和Cd(Ⅱ)单一作用,表明Cu(Ⅱ)和Cd(Ⅱ)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休克蛋白70(hsp70) 铜离子 镉离子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acuta)热休克蛋白HSP70家族特征及进化分析
5
作者 李子若 罗晏杰 +2 位作者 曹政 Chin yaoxian 王沛政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6,共14页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在生物细胞或组织免受热或氧化应激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已知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之一。由于全球环境持续升温,珊瑚大面积白化、死亡,珊瑚如何应对持续升温的抗逆机制是科学研究热点。本研究...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在生物细胞或组织免受热或氧化应激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已知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之一。由于全球环境持续升温,珊瑚大面积白化、死亡,珊瑚如何应对持续升温的抗逆机制是科学研究热点。本研究从高温胁迫短指软珊瑚测序蛋白序列数据库分析鉴定出了28个HSP70蛋白家族成员,均为酸性亲水蛋白,大部分蛋白质结构较为稳定。亚细胞定位表明HSP70蛋白主要分布在珊瑚细胞核、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内质网上也有少量分布。信号肽预测表明, 28个HSP70蛋白成员中26个没有信号肽,大部分不属于分泌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成员聚成5大类。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中预测到了10条保守基序motif分为5个亚族。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α-螺旋的含量占比大。28个HSP70家族蛋白中有25个预测到了N-糖基化位点,且位点个数在1~9范围内。28个HSP70家族蛋白均预测到磷酸化位点和O-糖基化位点,总个数分别在41~96和1~23范围内。本研究HSP70家族蛋白结果为今后珊瑚在应对全球升温胁迫中的适应机制等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指软珊瑚 休克蛋白 hsp70家族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NtHSP70-2基因生物信息学及温度胁迫下的组织表达分析
6
作者 崔帅 段丽丽 +4 位作者 王余 唐琴 李长远 龙本山 刘仁祥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8,共7页
HSP70是热激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并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烟草NtHSP70-2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对NtHSP70-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以及对温度胁迫的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HSP70是热激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并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烟草NtHSP70-2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对NtHSP70-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以及对温度胁迫的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tHSP70-2基因编码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为1947 bp,编码64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13,不稳定系数为35.03,分子量为71.10 kDa,预测为亲水性蛋白;NtHSP70-2与辣椒、番茄、马铃薯、茄子的相应同源序列相似度高;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三级结构与辣椒CaHSP70的相似;NtHSP70-2主要含有P-box、CGTCA-motif、ABRE、STER、MYB、DRE core等顺式作用元件,这些元件都能响应温度胁迫。qRT-PCR分析结果表明,高低温胁迫12 h内,NtHSP70-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增加,胁迫12 h后,表达量逐渐减低;NtHSP70-2基因在烟草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叶中表达量高于茎和根中,相同部位高温胁迫下的相对表达量高于低温胁迫下的。综上,NtHSP70-2基因能响应温度胁迫,提高烟草对温度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hsp70蛋白 生物信息学 温度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锥菊及其复方对热应激蛋鸡抗氧化功能、蛋白酶及HSP70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汉昌 雷淑珍 +1 位作者 莫桂芬 郭世宁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23-28,F0002,共7页
本试验通过观察紫锥菊及其复方对热应激蛋鸡抗氧化功能、蛋白酶及HSP70的影响,初步探讨紫锥菊及其复方抗热应激的作用机制。试验选用250只60周龄健康的海兰白蛋鸡,随机分成5个组,紫锥菊复方组、紫锥菊组、电解多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 本试验通过观察紫锥菊及其复方对热应激蛋鸡抗氧化功能、蛋白酶及HSP70的影响,初步探讨紫锥菊及其复方抗热应激的作用机制。试验选用250只60周龄健康的海兰白蛋鸡,随机分成5个组,紫锥菊复方组、紫锥菊组、电解多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紫锥菊复方、1.0%紫锥菊、0.1%电解多维,高温组和常温组仅饲喂基础日粮。紫锥菊复方组、紫锥菊组、电解多维组和高温组的蛋鸡饲养在33℃~35℃的环境中,常温组蛋鸡环境温度为24℃~26℃。在试验14 d、28 d、42 d、56 d,采集各组鸡胃、胰腺和脾脏组织,检测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活性、抗氧化活性及HSP70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紫锥菊复方、紫锥菊及电解多维均可恢复热应激导致的蛋鸡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同时紫锥菊复方的效果显著优于紫锥菊及电解多维(P<0.05);紫锥菊复方和紫锥菊可显著提高热应激蛋鸡的胰蛋白酶活性(P<0.05);紫锥菊复方能显著提高热应激蛋鸡脾脏中SOD、GSH-Px的活性(P<0.05);紫锥菊复方、电解多维能恢复热应激蛋鸡脾脏组织T-AOC的水平;同时,紫锥菊复方及紫锥菊能改善热应激蛋鸡脾脏中HSP70的表达。结果提示,紫锥菊复方及紫锥菊可以提高热应激蛋鸡的抗氧化活性、蛋白酶水平及HSP70的表达,并且紫锥菊复方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应激 蛋白 抗氧化活性 hs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热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崔亚东 陆明星 杜予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1-848,共8页
热休克蛋白70是已知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在细胞内的大量表达可以明显改善细胞的生存能力,提高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为探讨热胁迫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 lis幼虫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及RACE技术从二化螟血淋... 热休克蛋白70是已知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在细胞内的大量表达可以明显改善细胞的生存能力,提高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为探讨热胁迫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 lis幼虫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及RACE技术从二化螟血淋巴细胞中克隆了热休克蛋白70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2102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959bp,编码652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为81bp,3′UTR为62bp。从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的同源序列比较有很高的相似性(73%~97%)。实时定量PCR显示二化螟HSP70基因能被热胁迫诱导表达,幼虫血淋巴细胞的HSP70基因在36℃时表达量最高。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HSP70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变化与在mRNA水平上高度一致,说明二化螟HSP70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上受到热应激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休克蛋白 hsp70 RACE 表达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刺激下栉孔扇贝不同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曲凌云 相建海 +2 位作者 孙修勤 洪旭光 张进兴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6-100,共5页
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方法,研究了热激栉孔扇贝不同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的表达变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SP70的诱导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即热休克可以使扇贝鳃组织中HSP7... 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方法,研究了热激栉孔扇贝不同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的表达变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SP70的诱导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即热休克可以使扇贝鳃组织中HSP70的表达明显升高,但在肌柱、外套膜和性腺组织中,未检测到HSP70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季节,相同的热刺激对扇贝血淋巴中HSP70的诱导表达存在差异.高温刺激后,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中HSP70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在诱导7h时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休克蛋白 hsp70 免疫印迹 流式细胞术 组织特异性 血淋巴细胞 温度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鹅珍珠贝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桂菊 喻达辉 +4 位作者 曲妮妮 郭奕慧 李莉好 杜博 童馨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1,共6页
采用同源克隆和锚定PCR技术,从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中克隆到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cDNA全序列。cDNA全长2 308 bp,3’非编码区域(UTR)为234 bp,5’UTR为11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6 bp,编码65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0.97 kd,理论... 采用同源克隆和锚定PCR技术,从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中克隆到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cDNA全序列。cDNA全长2 308 bp,3’非编码区域(UTR)为234 bp,5’UTR为11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6 bp,编码65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0.97 kd,理论等电点为5.24,有2个糖基化位点:NKSI和NVSA,并含有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IDLGTTYS,DLGGGTFD和IVLVGGSTRIPKIQK,以及C末端的保守序列EE-VD。结合BLAST分析的结果,可以确认获得的cDNA序列为企鹅珍珠贝HSP70的编码序列。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hsp70的氨基酸序列相比,企鹅珍珠贝多1个糖基化位点NVSA,少1个氨基酸,包括1个氨基酸插入和2个缺失。两者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2%,突变位点52个;两者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高达79%,突变位点416个。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与传统分类相符,然后与太平洋牡蛎等聚合在一起。该基因的克隆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珍珠贝类的抗逆机理、抗性育种及其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 休克蛋白70基因 CDNA克隆 序列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_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志红 郭连英 +3 位作者 沈杰 黄琳 施广霞 钱振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90-794,共5页
目的 :研究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荧光和FCM观察榄香烯 (5 0 μg ml,1h)或热休克 (42℃ ,1h)处理后肿瘤细胞HSP70的膜表达 ,放线菌素D阻断基因转录。应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 目的 :研究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荧光和FCM观察榄香烯 (5 0 μg ml,1h)或热休克 (42℃ ,1h)处理后肿瘤细胞HSP70的膜表达 ,放线菌素D阻断基因转录。应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经榄香烯或热休克处理的人肝癌细胞HepG2 多种热休克蛋白基因及与热休克蛋白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 :榄香烯或热休克处理 1h后 ,肿瘤细胞膜表面HSP70的表达均有增高 ,而以榄香烯处理为明显 ,放线菌素D的加入在两种处理中均增高了HSP70膜表达的阳性率。两种处理均使细胞的HSP70HP(EnhancerProtein)基因表达增高 ,而以热休克处理为更明显 ,HSPA2的表达均有所下降 ,也以热休克处理更明显 ,HSF1基因在热休克处理为上调 ,而在榄香烯处理则为下调 ,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的HSP70、HSP72、HSP75及HSP90、gp96基因的表达则没有变化。结论 :榄香烯较热休克处理早期能更多地促进HepG2 细胞HSP70的膜表达 ,其机制可能是与其改变胞内已存在的HSP70的分布 ,和 或促进HSP70mRNA的翻译有关。两种处理均能改变与HSPs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并可引起HSPA2基因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休克 人肝癌细胞 HepG2hsp70 hsp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对H22细胞膜HSP70蛋白及其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伟忠 刘康达 +5 位作者 汤钊猷 汤晓雷 吴厚生 胡新美 谢倩 高艳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研究不同热休克条件对H22小鼠肝癌细胞的HSP70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诱导条件.分别用MTT、RT-PCR、免疫荧光和FCM检测等方法观察不同热休克条件对鼠H22细胞的生存率、胞内HSP70mRNA转录水平及胞膜HSP70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研究不同热休克条件对H22小鼠肝癌细胞的HSP70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诱导条件.分别用MTT、RT-PCR、免疫荧光和FCM检测等方法观察不同热休克条件对鼠H22细胞的生存率、胞内HSP70mRNA转录水平及胞膜HSP70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表明,H22细胞经轻度热休克(42~43℃),细胞生存率无影响,而中重度热休克(44~45℃)则随休克时间的延长,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42℃热休克初期(0.5~4小时)胞内HSP70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休克后期(8~12小时)mRNA水平有所恢复并逐渐增高;不同时间热休克组H22细胞胞膜HSP70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O.005),其中非致死性热休克以12小时表达最高,42℃为59.5%,43℃为96.8%.因此适当热休克条件可引起H22细胞HSP7OmRNA的改变及膜上HSP70蛋白表达的增加,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2细胞 hsp70 MRNA转录 休克蛋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B型烟粉虱热激蛋白基因hsp70表达量的变化 被引量:25
13
作者 崔旭红 谢明 万方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87-1091,共5页
为了探讨热激蛋白在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 B-biotype抵抗高温中的作用,以含有B型烟粉虱热激蛋白基因hsp70片段的质粒为模板,用TaqMan-MGB探针和特异性引物构建了B型烟粉虱hsp70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并检测了37℃-45℃高温胁迫... 为了探讨热激蛋白在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 B-biotype抵抗高温中的作用,以含有B型烟粉虱热激蛋白基因hsp70片段的质粒为模板,用TaqMan-MGB探针和特异性引物构建了B型烟粉虱hsp70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并检测了37℃-45℃高温胁迫及气温变化时B型烟粉虱成虫体内hsp70表达的情况。结果表明:缓和的高温对B型烟粉虱成虫hsp70表达具有诱导作用,在37℃-41℃范围内,hsp70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升高从8.78×10^5±6.41×10^4拷贝数上升到1.99×10^7±1.45×10^5拷贝数,在41℃时达到最高峰;而当温度升高到43℃和45℃,hsp70表达量迅速降低。B型烟粉虱成虫hsp70的表达与昼夜气温变化有关,当上午气温从34℃上升到41℃时,hsp70的表达量从1.16×10^5±1.48×10^4拷贝数上升到6.29×10^6±1.80×10^5拷贝数;当傍晚气温下降到33℃时,hsp70表达量也下降到2.32×10^5±7.69×10^3拷贝数。因此推测,hsp70在B型烟粉虱抵抗高温胁迫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高温胁迫 蛋白基因hsp70 表达量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TAQMAN-MGB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砂叶螨热激蛋白HSP70基因TCHSP70-4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明 卢文才 +3 位作者 冯宏祖 袁亮 王进军 何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35-1243,共9页
为了研究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热激蛋白HSP70的表达与其适应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关系,我们利用物种的同源性及RACE技术,获得朱砂叶螨热激蛋白HSP70基因1个,命名为TCHSP70-4(GenBank登录号为EU977182)。该基因全长21... 为了研究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热激蛋白HSP70的表达与其适应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关系,我们利用物种的同源性及RACE技术,获得朱砂叶螨热激蛋白HSP70基因1个,命名为TCHSP70-4(GenBank登录号为EU977182)。该基因全长2182bp,包含195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5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70.9kDa,等电点为5.4,含有HSP70家族高度保守的基序。运用real-time PCR分析冷激(4℃)和热激(40℃)1h后TCHSP70-4在朱砂叶螨体内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冷激后TCHSP70-4表达量明显下降,而热激后TCHSP70-4表达量却明显上升。这些结果一方面表明该基因属于诱导型HSP70基因,另一方面揭示了朱砂叶螨分别受到冷和热胁迫后体内TCHSP70-4的表达及所起的保护作用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蛋白 hsp70基因 克隆 表达 温度胁迫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鳖甲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亮 张富春 +1 位作者 黄萍 马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83-888,共6页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昆虫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结合RACE扩增的方法,获得新疆荒漠昆虫光滑鳖甲Anatolica polita borealis热休克蛋白70基因,命名为APhsp70(GenBank注册号为EF569673...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昆虫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结合RACE扩增的方法,获得新疆荒漠昆虫光滑鳖甲Anatolica polita borealis热休克蛋白70基因,命名为APhsp70(GenBank注册号为EF569673)。测序结果表明,序列长为2 092 bp,由核酸序列推演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0 kD,含653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结构分析表明APhsp70不含内含子序列。通过Northern 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昆虫在受到不同温度胁迫时该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在45℃处理时,昆虫体内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并且,当机体受到-5℃低温胁迫并在室温恢复15 min后APhsp70的表达量也显著升高;但是4℃和-10℃低温处理组APhsp70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鳖甲 休克蛋白70 克隆 表达分析 温度胁迫 半定量RT-P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热休克蛋白70基因序列比对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莉萍 陈明 +6 位作者 罗永巨 唐章生 唐瞻杨 陈忠 张永德 曾兰 林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0-15,共6页
采用RACE技术,对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Oreochromis aurea)(美国奥利亚和中国奥利亚)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完整编码区(code sequences,CDS)cDNA的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CDS序列完全相... 采用RACE技术,对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Oreochromis aurea)(美国奥利亚和中国奥利亚)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完整编码区(code sequences,CDS)cDNA的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CDS序列完全相同,全长1 923 bp,编码64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0.29×103,理论等电点5.462,均具有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IDLGTTYS、IFDLGGGTFD、VVLVGGSTRIPKIQK;核定位信号标签KRKHKKDISQNKRALRR;Dank特征基序DLGTT-S-V;胞质Hsp70特征基序EEVD;靠近C端的GGMP4肽序列;2个糖基化位点NKSI和NVSA。对所得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青锵(Oryzias latipes)等物种Hsp70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最高99.4%,与牙鲆最低83.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奥利亚罗非鱼的Hsp70 cDNA序列与青鳉等物种的Hsp70基因聚在一支,而与牙鲆的Hsp70基因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 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林玲 林海静 +2 位作者 王钰 李治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7-623,共7页
热休克蛋白70家族(Hsp70)是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每个物种的Hsp70家族都有多个成员,每个成员都可能具有特殊的功能。为了能够对家蚕Hsp70家族各成员进行科学命名和了解其特有的功能,分析家蚕Hsp70家族成员的编码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热休克蛋白70家族(Hsp70)是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每个物种的Hsp70家族都有多个成员,每个成员都可能具有特殊的功能。为了能够对家蚕Hsp70家族各成员进行科学命名和了解其特有的功能,分析家蚕Hsp70家族成员的编码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这些基因在5龄第3天幼虫中肠、脂肪体和丝腺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情况。家蚕诱导型Hsp70家族成员Bmhsp70A和Bmhsp70B的编码基因集中分布在第27号染色体上,有多个拷贝;组成型Bmhsp70家族成员的编码基因则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一般仅有1个拷贝。家蚕Hsp70家族基因中有10个能转录并翻译蛋白质产物的成员,还有1个能正常转录但不能正确翻译的假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常温(25℃)条件下,组成型Bmhsp70家族基因Bmhsc70-4和Bmhsc70-3的表达水平较高,而其它基因成员的表达水平则相对较低,诱导型Bmhsp70家族基因成员在常温下也有一定程度的基础表达;40℃热激2 h后,Bmhsp70家族所有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有所升高,其中诱导型Bmhsp70家族基因Bmhsp70B和Bmhsp68的转录表达上升水平远高于组成型Bmhsp70家族基因Bmhsc70-3和Bmhsc70-4。不同表达类型的家蚕Hsp70家族基因成员在5龄幼虫中肠、丝腺和脂肪体中的表达情况不同,热激2 h后的表达变化规律也不完全相同,提示家蚕Hsp70家族成员具有各自特殊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 染色体分布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热休克蛋白Hsp70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薇 韩岚岚 赵奎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热休克蛋白Hsp70诱导性显著,合成量多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Hsp70表达于所有的活体细胞中。Hsp70具有分子伴侣、抗细胞凋亡功能,参与免疫反应、抗氧化功能,可以提高细胞对环境胁迫或伤害的耐受性。文章对Hsp70的特性以及其在昆虫学中的... 热休克蛋白Hsp70诱导性显著,合成量多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Hsp70表达于所有的活体细胞中。Hsp70具有分子伴侣、抗细胞凋亡功能,参与免疫反应、抗氧化功能,可以提高细胞对环境胁迫或伤害的耐受性。文章对Hsp70的特性以及其在昆虫学中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 hsp70 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两种热休克蛋白70(HSP70s)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明建华 谢骏 +3 位作者 徐跑 戈贤平 刘文斌 叶金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5-191,共7页
采用PCR方法扩增团头鲂组成型HSC70和诱导型HSP7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片段,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1mmol/L IPTG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 His Bind Resins亲和层析和DEAE-S... 采用PCR方法扩增团头鲂组成型HSC70和诱导型HSP7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片段,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1mmol/L IPTG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 His Bind Resins亲和层析和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团头鲂两种重组表达质粒pET-22b(+)/Ma-HSC70和pET-22b(+)/Ma-HSP70,表达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均约为72kDa,并能与兔抗人HSP70多抗进行特异性结合,这两种HSP70s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的纯度均达到95%以上。本实验选择融合蛋白Ma-HSC70在25℃和Ma-HSP70在30℃下分别诱导7h作为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休克蛋白70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RT-PCR检测柞蚕中肠热休克蛋白基因ApHSC70对微孢子虫入侵的响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勇 刘微 +4 位作者 王斌赫 姜义仁 孙影 杨瑞生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0-307,共8页
为证实柞蚕热休克蛋白在柞蚕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在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克隆了一个热休克蛋白基因Ap HSC70(Gen Bank登录号:KJ437496),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柞蚕中肠中的表... 为证实柞蚕热休克蛋白在柞蚕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在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克隆了一个热休克蛋白基因Ap HSC70(Gen Bank登录号:KJ437496),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柞蚕中肠中的表达变化。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959 bp,编码6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71.49 k D,等电点(p I)为5.38,具有细胞质特征基序,推测为一种组成型热休克蛋白;Ap HSC70与斜纹夜蛾、棉铃虫同源蛋白质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分别达96.94%、96.33%。感染柞蚕微孢子虫后0-9 h的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Ap HSC70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不大,但感染后12 h该基因的转录水平开始升高,至感染后21 h达到最高值。研究结果表明,柞蚕中肠组织的Ap HSC70基因在柞蚕微孢子虫入侵时的表达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应激响应,表达量最高可上调近5倍,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了柞蚕的免疫防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休克蛋白70 免疫防御 柞蚕微孢子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