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热休克蛋白质70 mRNA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枫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大脑海马中热休克蛋白质(heat-shockproteins,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观察DAI后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损伤...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大脑海马中热休克蛋白质(heat-shockproteins,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观察DAI后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损伤后4 h,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增加,24 h表达达高峰,48 h后表达减弱。结论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表达可作为DAI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弥漫性轴索损伤 海马 hsp70休克蛋白质类: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acuta)热休克蛋白HSP70家族特征及进化分析
2
作者 李子若 罗晏杰 +2 位作者 曹政 Chin yaoxian 王沛政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6,共14页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在生物细胞或组织免受热或氧化应激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已知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之一。由于全球环境持续升温,珊瑚大面积白化、死亡,珊瑚如何应对持续升温的抗逆机制是科学研究热点。本研究...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在生物细胞或组织免受热或氧化应激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已知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之一。由于全球环境持续升温,珊瑚大面积白化、死亡,珊瑚如何应对持续升温的抗逆机制是科学研究热点。本研究从高温胁迫短指软珊瑚测序蛋白序列数据库分析鉴定出了28个HSP70蛋白家族成员,均为酸性亲水蛋白,大部分蛋白质结构较为稳定。亚细胞定位表明HSP70蛋白主要分布在珊瑚细胞核、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内质网上也有少量分布。信号肽预测表明, 28个HSP70蛋白成员中26个没有信号肽,大部分不属于分泌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成员聚成5大类。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中预测到了10条保守基序motif分为5个亚族。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α-螺旋的含量占比大。28个HSP70家族蛋白中有25个预测到了N-糖基化位点,且位点个数在1~9范围内。28个HSP70家族蛋白均预测到磷酸化位点和O-糖基化位点,总个数分别在41~96和1~23范围内。本研究HSP70家族蛋白结果为今后珊瑚在应对全球升温胁迫中的适应机制等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指软珊瑚 休克蛋白 hsp70家族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质70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NOS活力的影响
3
作者 秦丽娟 赵祯 曹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7-110,I0007,共5页
目的为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局部热应激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质(HSP70)的表达,检测了HSP70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热应激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对比观察两组动物... 目的为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局部热应激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质(HSP70)的表达,检测了HSP70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热应激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对比观察两组动物肝脏缺血再灌注后0、4、8、12、24h期间内肝脏HSP70的表达、NOS活力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热应激预处理组HSP70的表达水平均比非预处理组同一时间点高,而NOS活力及血清LDH的活性较非预处理组低。与非预处理组比较,经热应激预处理肝组织损伤较轻。结论热应激预处理诱导产生的热休克蛋白70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O的产生,从而降低大量自由基对肝脏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质70 一氧化氮 再灌注损伤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对H22细胞膜HSP70蛋白及其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吴伟忠 刘康达 +5 位作者 汤钊猷 汤晓雷 吴厚生 胡新美 谢倩 高艳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研究不同热休克条件对H22小鼠肝癌细胞的HSP70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诱导条件.分别用MTT、RT-PCR、免疫荧光和FCM检测等方法观察不同热休克条件对鼠H22细胞的生存率、胞内HSP70mRNA转录水平及胞膜HSP70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研究不同热休克条件对H22小鼠肝癌细胞的HSP70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诱导条件.分别用MTT、RT-PCR、免疫荧光和FCM检测等方法观察不同热休克条件对鼠H22细胞的生存率、胞内HSP70mRNA转录水平及胞膜HSP70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表明,H22细胞经轻度热休克(42~43℃),细胞生存率无影响,而中重度热休克(44~45℃)则随休克时间的延长,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42℃热休克初期(0.5~4小时)胞内HSP70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休克后期(8~12小时)mRNA水平有所恢复并逐渐增高;不同时间热休克组H22细胞胞膜HSP70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O.005),其中非致死性热休克以12小时表达最高,42℃为59.5%,43℃为96.8%.因此适当热休克条件可引起H22细胞HSP7OmRNA的改变及膜上HSP70蛋白表达的增加,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2细胞 hsp70 MRNA转录 休克蛋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刺激下栉孔扇贝不同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曲凌云 相建海 +2 位作者 孙修勤 洪旭光 张进兴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6-100,共5页
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方法,研究了热激栉孔扇贝不同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的表达变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SP70的诱导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即热休克可以使扇贝鳃组织中HSP7... 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方法,研究了热激栉孔扇贝不同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的表达变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SP70的诱导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即热休克可以使扇贝鳃组织中HSP70的表达明显升高,但在肌柱、外套膜和性腺组织中,未检测到HSP70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季节,相同的热刺激对扇贝血淋巴中HSP70的诱导表达存在差异.高温刺激后,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中HSP70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在诱导7h时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休克蛋白 hsp70 免疫印迹 流式细胞术 组织特异性 血淋巴细胞 温度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热休克蛋白Hsp70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薇 韩岚岚 赵奎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热休克蛋白Hsp70诱导性显著,合成量多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Hsp70表达于所有的活体细胞中。Hsp70具有分子伴侣、抗细胞凋亡功能,参与免疫反应、抗氧化功能,可以提高细胞对环境胁迫或伤害的耐受性。文章对Hsp70的特性以及其在昆虫学中的... 热休克蛋白Hsp70诱导性显著,合成量多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Hsp70表达于所有的活体细胞中。Hsp70具有分子伴侣、抗细胞凋亡功能,参与免疫反应、抗氧化功能,可以提高细胞对环境胁迫或伤害的耐受性。文章对Hsp70的特性以及其在昆虫学中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 hsp70 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对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春莹 黄玉霞 +2 位作者 袁余 胡孝素 马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68,190,共7页
目的选用hsp70基因探讨我国各疫区不同宿主利什曼原虫的种系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自中国各疫区不同宿主的利什曼原虫之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纯化后测序。使用MEGA 5.0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并... 目的选用hsp70基因探讨我国各疫区不同宿主利什曼原虫的种系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自中国各疫区不同宿主的利什曼原虫之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纯化后测序。使用MEGA 5.0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与国外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hsp70序列共同分析,观察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在世界范围利什曼原虫的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中的地位。结果中国各流行疫区利什曼原虫均获得约1 300bp长度的hsp70基因片段,存在丰富的多态位点。中国23株利什曼原虫经hsp70基因分型聚集为四群,其中人来源的原虫分离株均在A群,为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并分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指名亚种(L.donovani)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婴儿亚种(L.infantum)两个亚支;分离自新疆沙鼠或白蛉的6株利什曼原虫聚在B群,为都兰利什曼原虫(L.turanica);分离自新疆白蛉和内蒙古沙鼠的两株利什曼原虫为C群沙鼠利什曼原虫(L.gerbilli);分离自内蒙古蜥蜴和新疆白蛉的两株原虫为D群蜥蜴利什曼原虫(Sauroleishmania)。结论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属于利什曼原虫亚属的不同种和蜥蜴利什曼原虫亚属,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种系发育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种系发育 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BAC-FISH定位 被引量:4
8
作者 郇聘 张晓军 +4 位作者 李富花 张洋 赵翠 刘保忠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5,共6页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的实践,其结果将为栉孔扇贝的染色体的深入研究以及染色体鉴别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休克蛋白70(hsp70)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对热休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琪 丛霞 +5 位作者 索佳佳 曹荣峰 姜忠玲 崔凯 高善颂 田文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3-217,共5页
为证实热休克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对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 为证实热休克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对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随机分为39℃和41℃热处理组(分别处理0.5,1,1.5,2 h)和常温对照组(37℃),测定各组细胞CaMKⅡ和HSF1 mRNA的量。此外,将培养的细胞分为37℃和39℃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myr-AIP)处理组和相应的空白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细胞HSP70、HSF1及其mRNA的量。结果表明,39℃热休克1 h后HSF1和CaMKⅡ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常温对照组,经过myr-AIP处理的39℃组细胞HSP70及其mR-NA含量显著低于39℃空白对照组,而37℃myr-AIP处理组与37℃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myr-AIP对37℃组和39℃组的HSF1 mRNA和蛋白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却使p-HSF1的含量显著降低。热休克能增加CaMKⅡ和HSF1 mRNA的转录,且CaMKⅡ通过磷酸化HSF1促进HSP70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反应 hsp70 CAMK HSF1 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Ⅱ)、Cu(Ⅱ)胁迫对双齿围沙蚕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欢 李婉娟 +2 位作者 万良 杨大佐 周一兵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为研究重金属浓度的变化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重金属Cu(Ⅱ)、Cd(Ⅱ)单一诱导及联合作用下双齿围沙蚕HSP70基因的表达规律。... 为研究重金属浓度的变化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重金属Cu(Ⅱ)、Cd(Ⅱ)单一诱导及联合作用下双齿围沙蚕HSP70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Cu(Ⅱ)单独作用时,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诱导的第3天时不同浓度组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依次为22.86μg/L浓度组>44.50μg/L浓度组>4.45μg/L浓度组,而在诱导的第7天和第14天时HSP70 mRNA表达量与Cu(Ⅱ)浓度呈正相关;Cd(Ⅱ)单独作用时,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则随Cd(Ⅱ)浓度和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较Cu(Ⅱ)单独作用下变化趋势平缓;Cu(Ⅱ)和Cd(Ⅱ)联合作用下,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亦与暴露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在诱导的第3天和第7天时45.70μg/L Cu(Ⅱ)+10μg/L Cd(Ⅱ)浓度组HSP70 mRNA表达量高于Cu(Ⅱ)和Cd(Ⅱ)单一作用,表明Cu(Ⅱ)和Cd(Ⅱ)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休克蛋白70(hsp70) 铜离子 镉离子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HSP70)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幼凡 薛亚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测定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在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藉以探讨其在肺癌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和PCNA在4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5例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测定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在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藉以探讨其在肺癌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和PCNA在4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5例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HSP70表达较正常肺组织高;HSP70表达与PCNA表达有正相关关系;有淋巴结转移组HSP70表达高于无转移组;NSCLC中吸烟组HSP70表达高于不吸烟组。结论:HSP70在NSCLC组织中的高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有关,可能是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重要基因,可作为NSCLC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肺肿瘤 hs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絮热休克蛋白70(HSP70)结构域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伟 湛孝东 +1 位作者 蒋峰 席贻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0-715,共6页
目的揭示杨絮热休克蛋白70(HSP70)结构域蛋白生物信息学特征,并探索该类蛋白外源表达方法及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已获得的3个含HSP70结构域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利用免疫表位数据库和分析资源(IEDB)对该类蛋白的T、... 目的揭示杨絮热休克蛋白70(HSP70)结构域蛋白生物信息学特征,并探索该类蛋白外源表达方法及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已获得的3个含HSP70结构域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利用免疫表位数据库和分析资源(IEDB)对该类蛋白的T、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根据Uniprot数据库提供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相关基因并克隆入pET28a(+)质粒进行原核表达,采用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经镍柱纯化后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蛋白浓度定量试剂盒检测蛋白浓度后,分别以鉴定出的目的蛋白为抗原制备BALB/c小鼠哮喘模型,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E抗体浓度。结果经生物信息学分析B9N9W6、B9GX02及A0A2K2AYN8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71 900、94 600和75 200,均为亲水性蛋白且稳定性较好;经在线预测,共鉴定出3种蛋白的高亲和力T细胞表位13个,B细胞表位14个;SDS-PAGE显示,B9N9W6蛋白、B9GX02蛋白及A0A2K2AYN8蛋白分别在约72 000、95 000和75 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Western blot法也在相应位置出现特异性条带;ELISA检测显示,提取液组和A0A2K2AYN8组IgE表达水平高于PBS组;同A0A2K2AYN8组比较,B9N9W6组及B9GX02组IgE浓度显著增高。结论杨絮HSP70结构域蛋白A0A2K2AYN8、B9GX02及B9N9W6均可原核表达,为可溶性蛋白,且具有生成IgE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絮 休克蛋白70(hsp70) 生物信息学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应东 赵信科 +1 位作者 李子佳 刘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乳酸脱氢酶(actate dehydrogenase,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1)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梗死心肌的保护...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乳酸脱氢酶(actate dehydrogenase,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1)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心梗模型。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6只,分别为造模组(myocardial infarction,MI)、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H)、低剂量组(low-dose drug,LD)、中剂量组(middle dose group,MD)、大剂量组(high-dose drug HD),各组动物分别于治疗后(36 h、14 d)断头处死,分别检测外周血LDH、LDH1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SP70 mRNA的表达。结果与MI相比,显著降低了ST段抬高、LDH、LDH1水平(P<0.05,P<0.01)和增强了HSP70的表达(P<0.05,P<0.01)。结论当归红芪超滤物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LDH、LDH1、增加HSP70的表达发挥抗心肌缺血损伤,对大鼠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红芪超滤物 急性心肌梗死 热休克蛋白质hs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中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耿焱 彭娜 +4 位作者 童华生 潘志国 刘云松 马强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加热正常对照组(Sham组)、中暑组(HS组)、中暑加谷氨酰胺处理组(HS+GLN组)和中暑加槲皮素处理组(HS+QU组),每组16只。Sham组大鼠置于温度23℃...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加热正常对照组(Sham组)、中暑组(HS组)、中暑加谷氨酰胺处理组(HS+GLN组)和中暑加槲皮素处理组(HS+QU组),每组16只。Sham组大鼠置于温度23℃,湿度55%±5%环境中,其余3组大鼠置于模拟热气候动物舱(舱内温度39℃,相对湿度65%)内。监测大鼠直肠温度、收缩压和脉率,比较各组大鼠热应激反应的差异。以收缩压从峰值开始下降作为中暑的开始,之后将大鼠移至常温复温。分别在中暑恢复期0h和6h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8只,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后分离肺脏组织行组织学观察。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BALF中的IL-1β、TNF-α和IL-6浓度,以及肺组织匀浆中的HSP70浓度。结果与HS组和HS+QU大鼠比较,HS+GLN组大鼠承受更多的热负荷后才发生HS(P<0.001),起病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01)。与Sham组比较,HS组大鼠肺组织匀浆HSP70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01);HS+GLN组HSP70浓度在各个时点与HS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而HS+QU组的HSP70表达则受到明显抑制时点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HS组和HS+GLN组(P<0.001)。与HS组和HS+QU组比较,HS+GLN组大鼠BALF中的IL-1β、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01),病理结果显示其肺损伤更轻(P<0.001),而HS+QU组则相反。结论 HSP70具有保护HS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大鼠热耐受能力和抑制HS大鼠肺部炎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hsp70休克蛋白质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热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崔亚东 陆明星 杜予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1-848,共8页
热休克蛋白70是已知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在细胞内的大量表达可以明显改善细胞的生存能力,提高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为探讨热胁迫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 lis幼虫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及RACE技术从二化螟血淋... 热休克蛋白70是已知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在细胞内的大量表达可以明显改善细胞的生存能力,提高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为探讨热胁迫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 lis幼虫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及RACE技术从二化螟血淋巴细胞中克隆了热休克蛋白70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2102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959bp,编码652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为81bp,3′UTR为62bp。从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的同源序列比较有很高的相似性(73%~97%)。实时定量PCR显示二化螟HSP70基因能被热胁迫诱导表达,幼虫血淋巴细胞的HSP70基因在36℃时表达量最高。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HSP70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变化与在mRNA水平上高度一致,说明二化螟HSP70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上受到热应激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休克蛋白 hsp70 RACE 表达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_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志红 郭连英 +3 位作者 沈杰 黄琳 施广霞 钱振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90-794,共5页
目的 :研究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荧光和FCM观察榄香烯 (5 0 μg ml,1h)或热休克 (42℃ ,1h)处理后肿瘤细胞HSP70的膜表达 ,放线菌素D阻断基因转录。应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 目的 :研究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荧光和FCM观察榄香烯 (5 0 μg ml,1h)或热休克 (42℃ ,1h)处理后肿瘤细胞HSP70的膜表达 ,放线菌素D阻断基因转录。应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经榄香烯或热休克处理的人肝癌细胞HepG2 多种热休克蛋白基因及与热休克蛋白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 :榄香烯或热休克处理 1h后 ,肿瘤细胞膜表面HSP70的表达均有增高 ,而以榄香烯处理为明显 ,放线菌素D的加入在两种处理中均增高了HSP70膜表达的阳性率。两种处理均使细胞的HSP70HP(EnhancerProtein)基因表达增高 ,而以热休克处理为更明显 ,HSPA2的表达均有所下降 ,也以热休克处理更明显 ,HSF1基因在热休克处理为上调 ,而在榄香烯处理则为下调 ,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的HSP70、HSP72、HSP75及HSP90、gp96基因的表达则没有变化。结论 :榄香烯较热休克处理早期能更多地促进HepG2 细胞HSP70的膜表达 ,其机制可能是与其改变胞内已存在的HSP70的分布 ,和 或促进HSP70mRNA的翻译有关。两种处理均能改变与HSPs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并可引起HSPA2基因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休克 人肝癌细胞 HepG2hsp70 hsp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熊兆 亓晓丽 +1 位作者 姚树桥 彭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心理应激引起的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心理应激、热应激(Heat Shock Pretreatment)、心理应激加热应激三种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TUNEL分别...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心理应激引起的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心理应激、热应激(Heat Shock Pretreatment)、心理应激加热应激三种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TUNEL分别检测海马CA3区神经元在第1、2、3个月三个时间段的Hsp70表达和神经元凋亡水平。结果:有心理应激的各组动物海马凋亡神经元数高对照组(P<0·05),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凋亡神经元在2、3个月时较同时段心理应激组下降(P<0·05),但热应激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有热应激各组Hsp70表达数高于无热应激的两组(P<0·01)。海马CA3区Hsp70表达水平与神经元调亡水平呈负相关(r=-0·26,P=0·03)。结论:热应激可促进海马Hsp70的表达,热休克蛋白70对心理应激导致的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休克蛋白70(hsp70) 动物实验 凋亡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钟志英 唐昱 +5 位作者 陈图刚 马战清 谭维羚 葛俐娜 刘瑞红 赵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给予曲美他嗪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每组24只,每组又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4h...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给予曲美他嗪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每组24只,每组又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4h及8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每组分别于各时间点测定心肌HSP70阳性细胞数,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再灌注4及8h血清CK、CK-MB明显升高(P<0.01)。曲美他嗪组再灌注4及8h血清CK、CK-MB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再灌注30min、4h及8hHSP70、SOD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丙二醛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1)。曲美他嗪组再灌注4及8h心肌梗死面积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39.15±3.62)%vs(44.65±5.14)%、(45.18±3.45)%,P<0.05;(41.28±5.26)%vs(47.54±5.89)%、(46.27±3.94)%,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升高心肌细胞HSP70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心肌再灌注损伤 hsp70休克蛋白质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与体外补充镁在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性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博 马潞林 +5 位作者 肖春雷 陆敏 徐巍 黄毅 张树栋 侯小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镁离子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是否有保护性作用,研究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HSP70-mRNA在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90... 目的:探讨外源性镁离子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是否有保护性作用,研究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HSP70-mRNA在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90只,体重1.8~2.0 kg,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MgSO4补充组和假手术组。经腹正中切口切除右肾成为左侧孤立肾模型。I-R组及MgSO4补充组均夹毕左肾动脉1 h,MgSO4补充组在夹毕动脉前及夹毕过程中经耳缘静脉给予2.5%(质量分数)MgSO4 1 mL/(kg.h)灌注。于再灌注后1 h、2 h、4 h、24 h、48h和72 h分别取肾皮质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测定3组间各时段HSP70水平,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使用Real time-PCR测定组间不同时段HSP70-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组织学病理检查观察MgSO4是否对IRI具有保护性作用。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缺血再灌注24 h及48 h,I-R组可见部分近段小管中等强度表达HSP70,而MgSO4组24 h仅见微弱HSP70表达,48 h未见HSP70表达。Real time-PCR显示两组HSP70-mRNA均在再灌注1 h开始上升,2 h时达到峰值,24 h后明显下降。再灌注1 h、2 h和4 h时I-R组与MgSO4补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发现MgSO4补充组肾小管细胞脱落、坏死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体外补充镁离子可以显著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并可以降低IRI过程中肾皮质HSP70及HSP70-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再灌注损伤 hsp70休克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肌球蛋白、波形纤维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在肝癌转移亚细胞中表达上调 被引量:14
20
作者 叶丽虹 秦宵然 +5 位作者 张晓东 齐众 钱令嘉 侯志波 王洪辉 徐少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4-249,共6页
建立并应用人H74 0 2肝癌细胞SCID鼠肿瘤转移模型 ,从转移肺组织经原代细胞培养 ,筛选并建立转移亚细胞系M H74 0 2 ,进而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肿瘤转移相关蛋白 .通过二维电泳技术检测 ,比较M H74 0 2细胞和亲本H74 0 2细胞的总蛋白 ... 建立并应用人H74 0 2肝癌细胞SCID鼠肿瘤转移模型 ,从转移肺组织经原代细胞培养 ,筛选并建立转移亚细胞系M H74 0 2 ,进而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肿瘤转移相关蛋白 .通过二维电泳技术检测 ,比较M H74 0 2细胞和亲本H74 0 2细胞的总蛋白 ,从多个差异蛋白质点中选择出 3个在M H74 0 2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的蛋白质点进行ESI QUAD TOF质谱分析 ,并在MSDB公共蛋白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较和分析鉴定 .初步确定这 3个蛋白质分别为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 ,波形纤维蛋白 (vimentin)和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 70protein ,HSP70 ) .这些蛋白质参与细胞骨架构成、蛋白质折叠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许多正常生理活动 ,并有报道原肌球蛋白和波形纤维蛋白与肿瘤转移有关 .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 ,在肝癌转移亚细胞M H74 0 2中 ,原肌球蛋白、波形纤维蛋白和热休克蛋白 70表达明显上调 ,进一步揭示它们在肿瘤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蛋白质组学 肿瘤转移相关蛋白 原肌球蛋白 波形纤维蛋白 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