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力轴承瞬态启动油膜热不稳定性的线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俞炳丰 王志刚 +2 位作者 蒋立军 高强 朱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5,共3页
以简化推力轴承为对象 ,理论上证明了推力轴承运行时存在热不稳定性 ,采用小扰动分析法得到了油膜温度的扰动方程 ,应用简正模态分析法推导了无量纲热不稳定性准则数以及推力轴承运行的热不稳定性准则 .
关键词 热不稳定性 推力轴承 油膜 线性分析 运行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铵的热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迎春 经建生 +8 位作者 田亮 耿惠民 鲁志宝 田桂花 邓震宇 梁国福 陈克 高延萍 刘燕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5年第4期408-411,共4页
选取常见的过氧化物过硫酸铵为代表,模拟影响其热不稳定性的不利条件,运用热分析实验技术,分析过硫酸铵分解反应机理,计算动力学参数和热不稳定性参数,分析过氧化物的热不稳定性与过氧化物火灾之间的关系,建立热解模型,找出造成自燃着... 选取常见的过氧化物过硫酸铵为代表,模拟影响其热不稳定性的不利条件,运用热分析实验技术,分析过硫酸铵分解反应机理,计算动力学参数和热不稳定性参数,分析过氧化物的热不稳定性与过氧化物火灾之间的关系,建立热解模型,找出造成自燃着火的条件和规律,确定其安全与危险之间的临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 热不稳定性 分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微凸起形状对热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左应红 王建国 +2 位作者 范如玉 朱金辉 牛胜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7-772,共6页
为了研究阴极微凸起形状对其热不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外加电场条件下,圆柱、圆台和圆锥形等不同形状微凸起的热不稳定性发展过程。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形状的微凸起,当微凸起顶部温度达到阴极材料的熔点时,微凸起内... 为了研究阴极微凸起形状对其热不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外加电场条件下,圆柱、圆台和圆锥形等不同形状微凸起的热不稳定性发展过程。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形状的微凸起,当微凸起顶部温度达到阴极材料的熔点时,微凸起内部温度分布差异显著,随着微凸起形状由圆柱-圆台-圆锥形变化,微凸起内部温度接近材料熔点的部位越来越少;外加电场相同时,微凸起形状越接近圆锥形,爆炸电子发射延迟时间越长;在阴极表面电场强度高于11GV/m时,爆炸电子发射延迟时间随着微凸起顶底半径比值的减小或阴极表面电场强度的下降近似成指数规律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 场致发射 微凸起 热不稳定性 爆炸电子发射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矿石热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学彪 黎绍杰 +3 位作者 胡乔帆 李发兴 谭杰 杨仲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吸附在由埃洛石、伊利石、高岭石和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集合体的表面,对该类矿石的加热和研磨实质是对黏土矿物的加热和研磨。对原矿石加热和研磨后,矿石中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均呈减少趋势,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损失率随... 离子吸附型稀土吸附在由埃洛石、伊利石、高岭石和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集合体的表面,对该类矿石的加热和研磨实质是对黏土矿物的加热和研磨。对原矿石加热和研磨后,矿石中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均呈减少趋势,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损失率随加热温度增加而增加,这种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且中高温加热过程中不存在离子相稀土转换为全相稀土。随研磨粒度的增加,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呈减少趋势(平均损失率21.8%),其减少程度比加热过程大(平均损失率11.43%)。加热和研磨都改变矿石中阳离子交换容量,该变化体现了原矿石的一种热不稳定性具有不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热不稳定性 研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燃料射流破碎的热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杜青 刘宁 +2 位作者 张建新 郭津 丁宁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328,共6页
利用线性不稳定性理论,基于基本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获得了表征黏性液体射流射入高温气体介质的射流不稳定性所对应的色散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若干因素对加热条件下Rey-le igh模式和Taylor模式液体射流... 利用线性不稳定性理论,基于基本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获得了表征黏性液体射流射入高温气体介质的射流不稳定性所对应的色散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若干因素对加热条件下Rey-le igh模式和Taylor模式液体射流热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上述两种模式的液体射流,由温度梯度引起的热毛细力是促进射流破碎的重要原因,并且这种作用在Taylor模式液体射流中表现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不稳定性 破碎 液体射流 破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热不稳定性的激光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石语 过振 +2 位作者 傅君眉 蔡德芳 文建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04-906,共3页
通过谐振腔腔结构理论研究了在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中 ,等效热反射镜曲率半径变化时 ,振荡光半径的变化速率 理论和实验都表明 ,通过调整谐振腔的参量 ,使得该变化速率接近零 ,可以有效地抑制热效应导致的激光功率不稳定性 。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 固体激光器 热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立芦荟凝胶活性成分的热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咏梅 王长海 +1 位作者 江涛 常秀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1,84,共3页
采用薄层层析法(TLC)测定木立芦荟凝胶汁中芦荟苷的 含量,研究了芦荟苷的热不稳定性;用Bradfbrd法测定了 木立芦荟凝胶汁中蛋白质的热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加热 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芦荟苷和蛋白质的热稳定性越差; 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 采用薄层层析法(TLC)测定木立芦荟凝胶汁中芦荟苷的 含量,研究了芦荟苷的热不稳定性;用Bradfbrd法测定了 木立芦荟凝胶汁中蛋白质的热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加热 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芦荟苷和蛋白质的热稳定性越差; 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时间对芦荟苷和蛋白 质含量的影响比温度更显著,因此,若以芦荟苷和蛋白质 为目标严物,则不宜采用长时间热处理来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立芦荟 热不稳定性 芦荟苷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中硝化活性的热不稳定性(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曙光 张晓健 王占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2-288,共7页
考察了温度对处理氨氮较高的河水的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系统中硝化反应的影响 .春季温度的快速升高导致了氨氮去除率的降低。但当水温不低于 5℃时 ,温度升高对硝化反应并没有负面影响。短期温度变化对硝化生物膜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温度... 考察了温度对处理氨氮较高的河水的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系统中硝化反应的影响 .春季温度的快速升高导致了氨氮去除率的降低。但当水温不低于 5℃时 ,温度升高对硝化反应并没有负面影响。短期温度变化对硝化生物膜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温度升高对长期适应于低温 (0 5℃ )的硝化生物膜活性影响很大 ,但对于适应于常温 (15℃ )的硝化生物膜并没有表现出热不稳定性效应。用模型表示温度对曝气生物滤池中硝化反应影响时 ,必须认真考虑冷适应反应 ,低温下温度对硝化反应影响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不稳定性 硝化反应 低温 生物膜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稳定性的径向轴承热不稳定性的研究
9
作者 富彦丽 马希直 朱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共3页
考虑到油膜能量方程是一分布参数系统 (DPS)这一特点 ,将DPS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引入油膜热不稳定性的分析。选择适当的半离散化使DPS用LPS (集总参数系统 )来近似 ,将DPS转化为高维的LPS来分析油膜温度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油膜中的确存... 考虑到油膜能量方程是一分布参数系统 (DPS)这一特点 ,将DPS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引入油膜热不稳定性的分析。选择适当的半离散化使DPS用LPS (集总参数系统 )来近似 ,将DPS转化为高维的LPS来分析油膜温度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油膜中的确存在着热不稳定性现象 ,热不稳定性与轴颈的旋转速度和外载荷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承载能力范围内 ,速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热不稳定性 分布参数系统 油膜能量方程 半离散化 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类离子液体热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干 郑忠宇 +1 位作者 段玮嘉 潘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70,共8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离子液体的热行为,试验研究离子液体在受热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热分解、闪燃等热不稳定特性,分别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和闭口闪点仪测定16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热分解温度和50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闪燃温度等热不稳定特性指标。结果... 为了进一步明确离子液体的热行为,试验研究离子液体在受热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热分解、闪燃等热不稳定特性,分别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和闭口闪点仪测定16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热分解温度和50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闪燃温度等热不稳定特性指标。结果表明:咪唑类离子液体的闪燃温度与其阴、阳离子的结构和种类有关,阴离子对闪燃温度的影响较大;闪燃温度还受到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即受到离子的几何结构、大小和电荷分布的影响;咪唑类离子液体受热后的闪燃与热分解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都是其受热后分解产生的可燃物遇点火源发生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类离子液体 热不稳定性 分解温度 闪燃温度 离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功率MOSFET在直流脉冲条件下的热不稳定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万斌 张小玲 +1 位作者 谢雪松 王俊浩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5-592,共8页
对SiC功率MOSFET热不稳定性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测量了SiC功率MOSFET在300~475 K内的转移特性和导通电阻,测试结果显示器件的漏极电流在低栅压下呈正温度系数,而在高栅压下呈负温度系数;导通电阻在低栅压下会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为解... 对SiC功率MOSFET热不稳定性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测量了SiC功率MOSFET在300~475 K内的转移特性和导通电阻,测试结果显示器件的漏极电流在低栅压下呈正温度系数,而在高栅压下呈负温度系数;导通电阻在低栅压下会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为解释这些现象,提取了不同温度下的沟道电阻、阈值电压和沟道电子迁移率。结果表明:高密度的SiC-SiO_(2)界面态电荷使沟道电阻占总导通电阻的很大比例,高温下库仑散射的减弱导致沟道电子迁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造成了低栅压下总导通电阻呈负温度系数。库仑散射对沟道电子迁移率的影响和阈值电压随温度升高而线性减小的共同作用引起了SiC功率MOSFET的热不稳定性。最后,基于Silvaco TCAD建立了考虑界面态的SiC功率MOSFET的物理模型,仿真了界面态密度对器件热不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较高的界面态密度增加了阈值电压的温敏性,从而使器件出现更大的热不稳定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热不稳定性 阈值电压 电子迁移率 陷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等离子体理想动力系统的非线性热不稳定性
12
作者 徐复 陈乐山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8-206,共9页
本文讨论氖氖聚变等离子体理想动力系统的非线性热不稳定性问题,这个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与能量交换。采用几何上零维近似的演化方程。对自治系统,讨论了在各种不同粒子约束定律和能量约束定律下的非线性热不稳定性问题,给出稳定性判据... 本文讨论氖氖聚变等离子体理想动力系统的非线性热不稳定性问题,这个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与能量交换。采用几何上零维近似的演化方程。对自治系统,讨论了在各种不同粒子约束定律和能量约束定律下的非线性热不稳定性问题,给出稳定性判据。研究了自治系统不稳定解的非线性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动力学 热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预混燃烧限制域形状对热声不稳定性的影响
13
作者 王鹏 刘爱虢 +2 位作者 吴小取 于天誌 吴开辟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9-1009,共11页
为获得旋流预混燃烧室中限制域形状对热声不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限制域形状内的燃烧振荡机理、三维火焰结构和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燃烧室进口当量比,相比于突扩限制域,斜坡限制域热声不稳定性均... 为获得旋流预混燃烧室中限制域形状对热声不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限制域形状内的燃烧振荡机理、三维火焰结构和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燃烧室进口当量比,相比于突扩限制域,斜坡限制域热声不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抑制。突扩限制域中的火焰动态结构呈现周期性变化,斜坡限制域中的火焰动态结构基本不变,并且随着斜坡角度的增加,角回流区的面积减小,热声不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斜坡限制域中角回流区的涡旋脱落过程受限,涡旋产生和脱落的强度、频率及涡旋与火焰的接触程度均有所降低,导致涡旋与火焰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包括涡旋对火焰的拉伸、扭曲及火焰对涡旋的加热等物理过程。这种削弱的相互作用减少了燃烧室内的不稳定扰动源,从而有助于抑制热声不稳定性。使用斜坡限制域有潜力成为在宽工况范围内有效抑制热声不稳定的被动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预混燃烧 不稳定性 限制域形状 突扩限制域 斜坡限制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射流参数对加热条件下液体燃料射流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青 郭津 +1 位作者 包铁成 丁宁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1-426,共6页
利用线性热不稳定性理论,对黏性液体射人高温气体介质所对应的色散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利用所得到的计算结果,研究了加热条件下射流速度、气液密度比、液体黏度、温度梯度及液体种类等实际射流参数对射流最大扰动增长率及占优波数的影... 利用线性热不稳定性理论,对黏性液体射人高温气体介质所对应的色散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利用所得到的计算结果,研究了加热条件下射流速度、气液密度比、液体黏度、温度梯度及液体种类等实际射流参数对射流最大扰动增长率及占优波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加热条件下Reyleigh模式的液体射流,气液密度比、温度梯度是射流破碎的失稳因素,而射流速度、液体黏度则是液体射流破碎的促稳因素;对于Taylor模式的液体射流,射流速度、温度梯度、气液密度比是射流破碎的失稳因素,而液体黏度是液体射流破碎的促稳因素.研究结果同时证明了液体种类的改变对射流不稳定性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射流 破碎 热不稳定性 Reyleigh模式 Taylor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摩擦元件对系统热弹性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彪 李明阳 +3 位作者 李和言 杜秋 李慧珠 于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7,共7页
建立了压力扰动与摩擦元件固连的反对称模态热弹性不稳定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得到了判断摩擦系统热弹性不稳定性的临界速度,分析了弹性模量、泊松比等材料参数对摩擦系统热弹性稳定性的影响,并与Yi Yunbo和赵家昕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对... 建立了压力扰动与摩擦元件固连的反对称模态热弹性不稳定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得到了判断摩擦系统热弹性不稳定性的临界速度,分析了弹性模量、泊松比等材料参数对摩擦系统热弹性稳定性的影响,并与Yi Yunbo和赵家昕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形摩擦元件对换挡过程影响较大,对蠕行工况影响较小.三种常用摩擦片中,纸基摩擦片TEI临界速度最高,热弹性稳定性最优,石棉摩擦片次之,铜基摩擦片TEI临界速度最小,热弹性稳定性最差;摩擦系统TEI临界速度随对偶钢片比热、导热系数和摩擦片热膨胀系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对偶钢片和摩擦钢片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的增加而减小.对偶钢片材料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减小摩擦材料比热、泊松比、导热系数和弹性模量,同时增大热膨胀系数可提高摩擦系统的TEI临界速度、提高系统热弹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多片离合器 弹性不稳定性 扰动 临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B-Ⅱ热稳定性分析及其加热功率反馈控制
16
作者 盛光昭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20,共7页
本文对托卡马克工程试验混合堆(TETB-I)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采用等离子体运行等值线图(POPCON)、线性稳定性分析和时关模拟方法。分析表明TETB-I的工作点是热不稳定的。采用加热功率反馈控制方法来稳定这种不稳定性是一个可行的、... 本文对托卡马克工程试验混合堆(TETB-I)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采用等离子体运行等值线图(POPCON)、线性稳定性分析和时关模拟方法。分析表明TETB-I的工作点是热不稳定的。采用加热功率反馈控制方法来稳定这种不稳定性是一个可行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不稳定性 反馈控制 托卡马克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电波加热电离层中热自聚焦不稳定性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琛 周晨 +2 位作者 赵正予 张援农 杨许铂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53-1868,共16页
本文首先从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的输运方程和考虑自作用时的电磁波波动方程出发,利用简正模展开的方法推导出泵波在反射区域激发出热自聚焦不稳定性(thermal self-focusing instabilities,TSFI)所需电场阈值以及其增长率的完整数学表达... 本文首先从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的输运方程和考虑自作用时的电磁波波动方程出发,利用简正模展开的方法推导出泵波在反射区域激发出热自聚焦不稳定性(thermal self-focusing instabilities,TSFI)所需电场阈值以及其增长率的完整数学表达式,并估算了TSFI激发阈值及所对应的有效辐射功率(ERP)的量级.随后利用三维垂直加热的理论模型,结合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12)和中性大气模型(MSIS-E-00)给出的背景参数,数值模拟了大功率高频泵波加热电离层时泵波反射区域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因TSFI而产生的变化及发展的过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背景参数对较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频泵波的加热阈值达到或超过百毫伏每米的量级时,即可激发TSFI,发展出大尺度电子密度及温度不均匀体,这些不均匀体内的密度耗空约为4%~10%,而电子温度剧烈增长,到达背景温度值的1.6~2.1倍;且在相当的加热条件下,背景电子温度越低、电子密度越小,加热效果越显著;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的扰动幅度随着加热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即扰动逐渐趋于饱和,且电子温度要快于电子密度达到饱和状态.本文还对泵波反射高度处的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变化率进行采样并求得其功率谱密度,分析结果表明:TSFI发展出的大尺度不均匀体满足幂律谱结构,谱指数随着加热的进行逐渐趋于稳定,白天与夜间的幂律谱指数区别不大,但电子密度与电子温度的幂律谱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聚焦不稳定性 电子密度扰动 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燃烧室壁温对热声不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元祺 陶雯婕 +2 位作者 杨瑶 王高峰 郑耀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6-247,共12页
为了研究壁温效应对热声振荡的影响,基于环形燃烧室/涡轮耦合实验平台,在当量比Φ=0.82和燃烧功率P=15.5 kW的工况参数下开展了实验研究。相比于独立环形燃烧室实验,本文所引入的涡轮导叶出口组件,使得燃烧室跟发动机实际工况出口匹配... 为了研究壁温效应对热声振荡的影响,基于环形燃烧室/涡轮耦合实验平台,在当量比Φ=0.82和燃烧功率P=15.5 kW的工况参数下开展了实验研究。相比于独立环形燃烧室实验,本文所引入的涡轮导叶出口组件,使得燃烧室跟发动机实际工况出口匹配情况更接近,具有更一致的热声环境和热容效应。实验发现,在壁温升高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类型热声不稳定模式间的切换以及振荡频率、幅值等参数的演变。进一步选取了6个典型状态点,结合基于火焰图像序列的动态模态分解,对比光电倍增管信号和不同方位角的声压信号,分析了各个状态点的火焰动力学和声学响应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功率和当量比工况下,受燃烧室壁面热平衡状态的影响,热声不稳定模式先后经历了由亥姆霍兹模式、1/4波纵向模式、周向混合模式和旋转模式所主导的过程。在出现周向模式的初期,其表现为旋转率呈现肥尾近均匀分布的驻波-旋转混合模式,而后期演变为旋转率分布相对集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燃烧室 不稳定性 壁温效应 预混旋流火焰 周向模式 动态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摩擦元件的热弹不稳定性分析
19
作者 郭超 张昱 杨凯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0,共6页
针对干式摩擦元件热弹性失稳问题,通过理论和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将系统扰动因素和系统结构因素相统一,从扰动频率对临界速度影响的角度,开展制动器干式摩擦元件的热弹不稳定分析。研究发现,系统失稳与扰动频率有关,造成系统失稳的临... 针对干式摩擦元件热弹性失稳问题,通过理论和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将系统扰动因素和系统结构因素相统一,从扰动频率对临界速度影响的角度,开展制动器干式摩擦元件的热弹不稳定分析。研究发现,系统失稳与扰动频率有关,造成系统失稳的临界速度存在一个极小值点,在该点系统最容易产生失稳;摩擦副局部热应力过大是造成系统失稳的主要原因,摩擦副整体温度的高低与系统失稳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提出的基于热固耦合扰动边界的干式摩擦元件热弹不稳定性分析方法,其计算结果可以直接用来指导摩擦片热弹性失稳的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 干式摩擦元件 固耦合 扰动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火焰不稳定性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联胜 刘晶 +3 位作者 郭平平 林博颖 谷岩 段润泽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6-403,共8页
在湍流燃烧大涡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气动声学FW-H方程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的不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局部化学当量比的周期性波动,造成燃烧室内出现周期性的压力振荡,随着化学当量比的增大或减小,压力振荡幅值均有所提高;贫氧工况下,压力... 在湍流燃烧大涡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气动声学FW-H方程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的不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局部化学当量比的周期性波动,造成燃烧室内出现周期性的压力振荡,随着化学当量比的增大或减小,压力振荡幅值均有所提高;贫氧工况下,压力振荡的频率较低,贫燃工况下,压力振荡频率较高.燃烧室内同时存在周期性的温度振荡和速度脉动;压力振荡与速度脉动趋于同频、同相,而温度振荡在相位上稍有提前.流向涡涡量分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趋势,相对而言,贫氧工况下,流向涡涡量较小、涡团尺度较大;贫燃工况下,流向涡涡量较大、涡团尺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火焰 不稳定性 化学当量比 压力振荡 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