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Φ1m电弧风洞大尺度防隔热组件烧蚀热结构试验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连忠 程梅莎 洪文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3,共3页
针对大面积区域高焓、低热流、长时间气动加热环境,对1m电弧风洞地面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建设与完善,并引入了石英灯辐射辅助加热技术,对400mm×400mm大尺度模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联合加热方式能够有效用于大尺度模型防、隔热... 针对大面积区域高焓、低热流、长时间气动加热环境,对1m电弧风洞地面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建设与完善,并引入了石英灯辐射辅助加热技术,对400mm×400mm大尺度模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联合加热方式能够有效用于大尺度模型防、隔热及烧蚀热结构性能考核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 电弧风洞 防隔性能 烧蚀热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再入全过程轴对称烧蚀热防护数值仿真研究(英文)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涛 孙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5-1204,共10页
对航天器再入全过程轴对称烧蚀热防护进行了全过程数值仿真研究。采用修正Lees驻点热流密度方法和参考焓方法计算再入热流密度。采用JANAF模型计算烧蚀率。利用有限元法计算钝锥体再入航天器烧蚀层在移动边界条件下的轴对称温度场。采... 对航天器再入全过程轴对称烧蚀热防护进行了全过程数值仿真研究。采用修正Lees驻点热流密度方法和参考焓方法计算再入热流密度。采用JANAF模型计算烧蚀率。利用有限元法计算钝锥体再入航天器烧蚀层在移动边界条件下的轴对称温度场。采用碳化层—热解面—原始材料的轴对称碳化烧蚀模型;推导了热解气体流量计算方法。针对再入飞行大热流密度条件下,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瞬态温度场时会产生的时间和空间上解的振荡问题。通过分析温度振荡现象产生的原因,采用集中热容矩阵向后差分方法解决振荡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在时间步长选择合适的情况下,求解集中热容矩阵能够很好地解决数值振荡问题,同时烧蚀率和温度场计算比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再入 烧蚀热防护 有限元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烧蚀热响应算法在质量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俊 杨洋 +1 位作者 周毅 柴秀丽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4,共9页
针对预测飞行器再入过程中气动热流引发的烧蚀热响应导致热防护罩表层材料质量损耗的问题,研究了热防护罩的几何模型和烧蚀质量估算的方法,通过建立三自由度再入轨迹动力学方程,应用修正的牛顿流体理论计算气动系数,以及Detra-Kemp-Ridd... 针对预测飞行器再入过程中气动热流引发的烧蚀热响应导致热防护罩表层材料质量损耗的问题,研究了热防护罩的几何模型和烧蚀质量估算的方法,通过建立三自由度再入轨迹动力学方程,应用修正的牛顿流体理论计算气动系数,以及Detra-Kemp-Riddell和Tauber-Sutton理论计算驻点热流密度和热辐射,利用一维非线性热传导方程模拟了碳化材料的烧蚀过程,提出了基于Newton-Raphson和TDMA的烧蚀热响应算法估计飞行器热防护罩质量损耗的方法。通过分析,实现了再入全过程热防护材料烧蚀深度连续动态变化的预测,能够有效替代热平衡积分法,估算的烧蚀质量为优化热防护罩的几何模型和再入轨迹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热响应 防护罩 再入飞行器 质量损耗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空气舵超声速烧蚀热结构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友华 董永晖 陈连忠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80,共3页
针对全尺寸大尺度空气舵热环境参数,对地面试验的流场参数进行了计算,设计了测试探头,进行了流场校测。将校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最大偏差在30%以内。校测后的流场已成功应用于试验。
关键词 大尺度空气舵 烧蚀热结构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气体流动的二维烧蚀热防护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研究了热解型碳化复合材料二维烧蚀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采用碳化层—热解面—原始材料层模型;将热解气体与碳化层之间的换热作为热载荷处理;计算了热解气体在碳化层中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获得了热解气体质量流量分布从而为烧蚀材料温... 研究了热解型碳化复合材料二维烧蚀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采用碳化层—热解面—原始材料层模型;将热解气体与碳化层之间的换热作为热载荷处理;计算了热解气体在碳化层中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获得了热解气体质量流量分布从而为烧蚀材料温度场计算提供边界条件。计算结果表明热解气体质量流量在碳化层明显成二维分布,不同位置的流量相差很大,并且对碳化层温度和烧蚀率有很大影响,因此,内部热响应计算需要考虑热解气体在碳化层中的流动和换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热防护 内部响应 解气体流动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风洞加热条件下聚四氟乙烯烧蚀热响应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郝金波 那伟 陈政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5,共4页
高温加热条件下,由于聚四氟乙烯的热解,对烧蚀温度场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为了提高聚四氟乙烯烧蚀温度场计算精度,建立了聚四氟乙烯烧蚀温度场计算方法,对电弧风洞加热条件下聚四氟乙烯表面烧蚀热响应特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理论计算和试... 高温加热条件下,由于聚四氟乙烯的热解,对烧蚀温度场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为了提高聚四氟乙烯烧蚀温度场计算精度,建立了聚四氟乙烯烧蚀温度场计算方法,对电弧风洞加热条件下聚四氟乙烯表面烧蚀热响应特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理论计算和试验测量结果对比表明:230~323℃升温区间内,随时间增长,温度逐渐升高,理论计算与试验测量结果变化趋势一致;323~680℃升温区间内,随时间增长,试验测量温度逐渐升高,理论计算温度为定值,理论计算与试验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偏差;680~390℃降温区间内,随时间增长,温度降低,理论计算高于试验测量值,这与理论计算烧蚀量存在偏差有关。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烧蚀温度场计算方法,可以有效模拟高温加热条件下聚四氟乙烯热响应特性,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烧蚀热响应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型热防护系统概率设计与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睿 祝文祥 +7 位作者 张澳 侯望墅 宋树丰 刘许旸 李晨光 赵月 张凯 姚建尧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2-768,共7页
为在保障热防护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减轻重量,本文建立考虑多源不确定性的烧蚀型热防护系统的概率设计和可靠性评估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系统热响应,通过试验测试与数值模型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并构建热防护系统的不确定性输入参... 为在保障热防护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减轻重量,本文建立考虑多源不确定性的烧蚀型热防护系统的概率设计和可靠性评估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系统热响应,通过试验测试与数值模型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并构建热防护系统的不确定性输入参数与目标输出的代理模型,基于代理模型与蒙特卡洛方法进行热防护系统目标变量的概率特性分析。采用Sobol指标对不确定性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以系统可靠性为指标进行概率设计。该方法针对来流、几何以及材料属性等多源不确定性进行热防护系统的概率设计与可靠性评估,以二维平板模型为例,计算热防护系统最高背温的概率特性以及不确定性参数的灵敏度,得到了不同涂层厚度情况下系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与安全系数 n =1.5的设计相比,概率设计减重达到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防护系统 不确定性 代理模型 概率设计 可靠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烧蚀内部热响应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涛 孙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8-304,共7页
对热解型碳化复合材料三维烧蚀内部热响应数值计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碳化层—热解面—原始材料层模型,将热解气体与碳化层之间的对流换热处理为源项,通过有限元法建立移动边界条件下温度场求解方程组,采用Gauss-Seidel迭代法计... 对热解型碳化复合材料三维烧蚀内部热响应数值计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碳化层—热解面—原始材料层模型,将热解气体与碳化层之间的对流换热处理为源项,通过有限元法建立移动边界条件下温度场求解方程组,采用Gauss-Seidel迭代法计算热解气体质量流量和温度场。同时,研究和分析了三维烧蚀移动边界处理方法以及动网格生成方法。由于每个时间步都需要网格重划,烧蚀热防护数值计算对存储效率和计算效率要求较高,本文研究了内部热响应计算中影响存储效率和计算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压缩存储方案和求解方案。计算结果表明,移动边界处理方法准确合理;存储方案的存储效率较高;保持刚度矩阵和形函数矩阵正定对称性可以加快温度场计算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热防护 内部响应 移动边界 动网格 压缩存储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防热材料的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江伟辉 周健儿 +1 位作者 胡行方 吴国庭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33-1238,共6页
研究了二种烧蚀防热材料的显微结构.研究表明:烧蚀材料1#中的高硅氧玻璃纤维在模拟烧蚀后仍保持其纤维形态不变,并且大、中、小纤维以适当的配比结合,使得纤维堆积密度增大,从而能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烧蚀材料2#具有蜂窝夹心结构,在... 研究了二种烧蚀防热材料的显微结构.研究表明:烧蚀材料1#中的高硅氧玻璃纤维在模拟烧蚀后仍保持其纤维形态不变,并且大、中、小纤维以适当的配比结合,使得纤维堆积密度增大,从而能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烧蚀材料2#具有蜂窝夹心结构,在蜂窝中填充的低密度材料是由50~100μm的空心玻璃球所组成的,这赋予它密度低、隔热性能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 烧蚀材料 显微结构 高硅氧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有机硅韧性烧蚀防热涂层制备 被引量:17
10
作者 贺晨 苏峘 +2 位作者 卢鹉 李博乾 曾一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7-171,共5页
目的提高环氧树脂基烧蚀防热涂层的耐烧蚀性能和韧性。方法通过新的合成方法,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种环氧有机硅树脂基体。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后树脂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新型树脂基体的力学性能和热裂解温域。在此基础上,以环氧... 目的提高环氧树脂基烧蚀防热涂层的耐烧蚀性能和韧性。方法通过新的合成方法,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种环氧有机硅树脂基体。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后树脂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新型树脂基体的力学性能和热裂解温域。在此基础上,以环氧有机硅树脂为新型树脂基体制备烧蚀防热涂层,并对涂层的力学性能、耐烧蚀性能及热防护性能进行评价与考核。结果韧性方面,新型环氧有机硅烧蚀防热涂层相比于传统环氧基烧蚀防热涂层,断裂伸长率可由原来的1%提高至8%;耐烧蚀性能方面,在最高热流为200 kW/m^2、时长为320 s的环境下,1 mm厚新型烧蚀防热涂层应用在304钢上,烧蚀表面平整,其背温仅为160℃,而传统的环氧涂层的背温为220℃。结论环氧有机硅树脂可提升传统环氧基烧蚀防热涂层的耐烧蚀性能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有机硅 烧蚀涂层 宽温域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脉冲激光辐照下环氧树脂的热烧蚀规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穆景阳 万红 白书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0,共5页
研究了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常用的E-51环氧树脂在ms级脉冲激光辐照下热烧蚀率及质量烧蚀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脉冲激光的辐照时间、峰值功率密度、重复频率以及脉宽对烧蚀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辐照时间的增加热烧蚀率逐渐增大,但辐照... 研究了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常用的E-51环氧树脂在ms级脉冲激光辐照下热烧蚀率及质量烧蚀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脉冲激光的辐照时间、峰值功率密度、重复频率以及脉宽对烧蚀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辐照时间的增加热烧蚀率逐渐增大,但辐照一定时间后,热烧蚀率趋于稳定;峰值功率密度的增加能明显提高热烧蚀率,但随峰值功率密度的增加,热烧蚀率的增幅减小直至趋于一定值;热烧蚀率不随脉冲激光重复频率和脉宽的变化而改变,当峰值功率密度一定时,热烧蚀率一定,质量烧蚀率与频率和脉宽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脉冲激光 环氧树脂 烧蚀 质量烧蚀 辐照时间 峰值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向气流作用下激光辐照对尼龙材料的热烧蚀规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蒙文 张文杰 +2 位作者 李云霞 方英武 韩晓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1-357,共7页
为了研究切向气流对激光毁伤低慢小目标的影响,采用仿真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激光辐照典型低慢小目标材料尼龙66过程中切向气流对激光烧蚀作用的影响。建立了激光烧蚀尼龙的简化物理模型,利用红外热像仪分别研究了1.5s和4s两... 为了研究切向气流对激光毁伤低慢小目标的影响,采用仿真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激光辐照典型低慢小目标材料尼龙66过程中切向气流对激光烧蚀作用的影响。建立了激光烧蚀尼龙的简化物理模型,利用红外热像仪分别研究了1.5s和4s两个时刻激光辐照下尼龙材料的温度场分布和烧蚀形貌,并与无气流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实验表明,切向气流对激光烧蚀尼龙材料过程的影响主要分两个阶段,在辐照前段时间切向气流减缓了激光辐照下尼龙66材料的温升,抑制了激光对尼龙材料的烧蚀作用;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分解产物增多使激光屏蔽作用增强,切向气流减轻了目标材料表面热分解产物对激光的衰减,并为尼龙材料的氧化烧蚀提供更多氧气,促进了烧蚀作用。最后对切向气流下激光烧蚀尼龙的过程进行了ANSYS仿真,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理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 激光辐照 烧蚀 尼龙66 切向气流 ANSYS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用树脂基烧蚀防热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梁瑜 郭亚林 张祎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3,共5页
从材料和成型两个方面介绍了树脂基烧蚀防热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基体材料、增强材料,以及模压、缠绕、铺放与RTM成型工艺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树脂基烧蚀材料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喷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双基体烧蚀防热材料 被引量:2
14
作者 华小玲 缪长礼 +2 位作者 李翔 潘晓行 陈海坤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37,共3页
采用硅基针刺毡作为增强体、先后浸渍无机和有机树脂基体的两次复合工艺,可制成密度<1.20g/cm3的双基体烧蚀防热材料。通过马弗炉烘烤、石英灯静态隔热、电弧风洞加热三种方式考核材料的剩余强度、抗变形能力、隔热性能和抗冲刷能力... 采用硅基针刺毡作为增强体、先后浸渍无机和有机树脂基体的两次复合工艺,可制成密度<1.20g/cm3的双基体烧蚀防热材料。通过马弗炉烘烤、石英灯静态隔热、电弧风洞加热三种方式考核材料的剩余强度、抗变形能力、隔热性能和抗冲刷能力。结果表明:该材料在有氧条件下,经马弗炉1 100℃、3 000 s烘烤,剩余基体还有20wt%,材料仍具有一定强度;石英灯加热至1 200℃,总时长1 200 s的条件下,25 mm厚的试样最终背温<120℃;电弧风洞考核显示,材料抗冲刷能力强,880 s时,25 mm厚材料背温仅有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 双基体 烧蚀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防热材料在线后退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松鹤 疏浩 +1 位作者 易法军 高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7-972,共16页
介绍了基于熔点法、辐射法、电阻法、声波法以及摄影法等测试技术的原理和进展,从嵌入式和非嵌入式两类测试方案展开分析了烧蚀后退测试技术发展的特点和不足。当前,烧蚀后退在线测试仍然以嵌入式为主;综合来看,电阻法是实现在线后退测... 介绍了基于熔点法、辐射法、电阻法、声波法以及摄影法等测试技术的原理和进展,从嵌入式和非嵌入式两类测试方案展开分析了烧蚀后退测试技术发展的特点和不足。当前,烧蚀后退在线测试仍然以嵌入式为主;综合来看,电阻法是实现在线后退测试的最佳方案;非嵌入式方案虽然离飞行测试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其在地面试验中作为验证技术已逐渐成熟。更加频繁的星际进入任务必将全方位提升在线后退测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烧蚀材料 烧蚀后退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树脂基轻质烧蚀防热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6
作者 师建军 孔磊 +3 位作者 王筠 左小彪 余瑞莲 冯志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93-97,共5页
基于新型多孔杂化树脂基体,制备出一种先进树脂基轻质烧蚀防热复合材料。通过化学反应控制和杂化树脂组分的调节,实现了对多孔杂化树脂基体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控制,制备出密度0.18~0.75 g/cm^3,平均孔径0.01~10μm之间可灵活调节的多... 基于新型多孔杂化树脂基体,制备出一种先进树脂基轻质烧蚀防热复合材料。通过化学反应控制和杂化树脂组分的调节,实现了对多孔杂化树脂基体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控制,制备出密度0.18~0.75 g/cm^3,平均孔径0.01~10μm之间可灵活调节的多孔杂化树脂基体,孔隙率最高可达95%。以此杂化树脂为基体,可构建出密度0.30~1.2 g/cm^3之间可调的轻质烧蚀防热复合材料。以自制高孔隙率碳纤维骨架和商品化石英纤维针刺毡为增强体,制备出密度分别为0.35 g/cm^3和0.65 g/cm^3的2种轻质烧蚀防热复合材料,热导率<0.1 W/(m·K)。等离子体电弧风洞考核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烧蚀性能和高效隔热性能。C⁃1复合材料在6 MW/m^2热流条件下,33 s烧蚀时间后,表面最高温度达到2850℃,而30 mm处背面温升为186℃,50 mm处背面温升仅有55℃。S⁃2复合材料总加热量270 MJ/m^2的热环境下,270 s加热后最高背面(15 mm处)温升仅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树脂 多孔 轻质 烧蚀 成孔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烧蚀效应的激光清洗仿真模型研究(特邀)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嘉伟 蔡和 +6 位作者 韩聚洪 罗清 杨蛟 安国斐 宋迪 王佳琪 王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39,共9页
为研究在基于热烧蚀效应的激光清洗中激光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根据热烧蚀效应原理、傅里叶热传导方程以及能量守恒定理,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热烧蚀动态能量守恒的二维激光清洗仿真模型。在该模型中使用了虚拟第三类边界条件,将薄... 为研究在基于热烧蚀效应的激光清洗中激光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根据热烧蚀效应原理、傅里叶热传导方程以及能量守恒定理,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热烧蚀动态能量守恒的二维激光清洗仿真模型。在该模型中使用了虚拟第三类边界条件,将薄层-基底系统中的激光烧蚀热功率密度与被烧蚀污渍层边界的法向移动速度进行关联,实现了污渍层烧蚀潜热消耗量与激光烧蚀能量之间的动态能量守恒,明确了质量损失与能量消耗的数学关系,使所建立的模型更加理论自恰和精确可靠。利用该模型理论分析了光斑吸收功率、光斑直径、扫描速度以及扫描能量密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渍平均残留厚度随光斑吸收功率和扫描能量密度增大而减小,且减小的速率会逐渐变慢,当激光功率过大时,基材会出现损伤;污渍平均残留厚度随光斑直径和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变大,但减小光斑直径和扫描速度会降低清洗效率。提出了根据污渍层物性参数与扫描能量密度的对应关系优化激光参数的方法,并对非平整表面污渍层进行了多次不间断扫描的仿真分析,得到了清洗效果随扫描次数的变化规律。该研究结果对激光清洗设备的方案设计、优化改进和使用选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烧蚀 有限元分析 薄层-基底系统 动态能量守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向气流下激光对旋转靶热烧蚀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东来 宋雄杰 +1 位作者 丁磊 李晓娇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针对连续激光辐照表面存在切向气流的旋转靶目标,数值求解温度场分布以及热烧蚀效应。首先,综合切向气流、固液相变和目标旋转的影响,给出柱坐标下三维瞬态热传导方程,建立激光对旋转靶目标的热烧蚀模型。其次,分析热烧蚀过程中,物质在... 针对连续激光辐照表面存在切向气流的旋转靶目标,数值求解温度场分布以及热烧蚀效应。首先,综合切向气流、固液相变和目标旋转的影响,给出柱坐标下三维瞬态热传导方程,建立激光对旋转靶目标的热烧蚀模型。其次,分析热烧蚀过程中,物质在固态、固液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关系,提出一种改进的"单元生死法"处理旋转烧蚀过程中的边界移动问题,并采用有限容积法数值求解热烧蚀模型。最后,数值模拟温度场分布和热烧蚀效应,分析靶目标旋转速率对温度场分布和热烧蚀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靶目标的旋转,导致最大烧蚀深度不断减小,圆柱面的烧蚀区域逐渐增加,并对温度场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辐照 烧蚀 切向气流 旋转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型绝热材料烧蚀过程数值仿真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源 黄志勇 王斌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41-143,151,共4页
绝热层的热防护性能直接影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热解型绝热材料在传热烧蚀过程中形成了碳化层—热解面—基体层的物理结构。通过建立热化学烧蚀计算模型和绝热层传热计算模型对传热烧蚀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考虑到... 绝热层的热防护性能直接影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热解型绝热材料在传热烧蚀过程中形成了碳化层—热解面—基体层的物理结构。通过建立热化学烧蚀计算模型和绝热层传热计算模型对传热烧蚀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考虑到烧蚀过程中绝热层边界的移动,根据预测—校正格式对模型进行离散,对绝热层的烧蚀过程及传热过程进行了耦合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绝热层的热解速率比烧蚀速率大很多,绝热材料的热解潜热对绝热层的热防护能力具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ton散射下的强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对固体的热烧蚀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晓飞 郝东山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应用多光子非线性Compton散射理论,研究了Compton散射下的强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对固体的热烧蚀效应,给出了冲击波功率密度与靶材熔化温度及沸腾温度与加热时间的表达式,得到了冲击波照射靶材烧蚀孔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固体的... 应用多光子非线性Compton散射理论,研究了Compton散射下的强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对固体的热烧蚀效应,给出了冲击波功率密度与靶材熔化温度及沸腾温度与加热时间的表达式,得到了冲击波照射靶材烧蚀孔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固体的生热率提高,温度分布发生变化,作用点达到熔化和沸腾温度所需时间和功率比无散射时小。当冲击波能量为250J,到靶面的距离为70~80mm时,对靶材烧蚀孔的效果较好。当时间为1.2~3.6ms,到靶面的距离为28~80mm时,烧蚀效果较好;当能量密度为400~2800J·cm^-2时,烧蚀深度成较差的线性增加,功率密度与烧蚀斑尺寸近乎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 冲击波 烧蚀效应 多光子非线性COMPTON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