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AO陶瓷烧结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大庆 范锦鹏 +1 位作者 吴敏生 董民超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研究了ZAO靶材和纯ZnO的烧结过程 ,指出了两者在显微结构上的差别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两相粉体烧结模型。运用本模型 ,成功的解释了ZAO的显微结构形成的烧结机理。
关键词 ZAO陶瓷 烧结模型 烧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理论进展─—2.烧结初期多种扩散机制耦合作用的烧结模型 被引量:9
2
作者 程远方 果世驹 赖和怡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7-263,共7页
在恒体积条件下给出了多种扩散机制耦合作用两球单元烧结模型的推导过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计算了铜在不同的粒度、温度、时间条件下的颈长方程和对心收缩方程。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多机制综合作用颈长方程略高于表面扩散机... 在恒体积条件下给出了多种扩散机制耦合作用两球单元烧结模型的推导过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计算了铜在不同的粒度、温度、时间条件下的颈长方程和对心收缩方程。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多机制综合作用颈长方程略高于表面扩散机制单独起作用的颈长方程;多机制综合作用的对心收缩小于只考虑晶界扩散和体积扩散的对心收缩。颈长方程的时间指数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小。在不同烧结条件下各种机制对颈部物质的贡献存在很大差别。加热速率影响颗粒的对心收缩,在相同烧结时间内,加热速率越低,烧结收缩量越大。压密度越高,在烧结初期颗粒的颈长速率和收缩速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模型 表面扩散 晶界扩散 计算机模拟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烧结模型及常压烧结研究
3
作者 王树海 刘京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0-45,52,共7页
本文综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致密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烧结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现象。介绍了几种含刚性夹裹体的陶瓷致密化过程模型,讨论了包括基体与夹裹体性能及基体夹裹体间作用在内的影响陶瓷基复合材料致密化的因素。为制备高致密... 本文综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致密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烧结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现象。介绍了几种含刚性夹裹体的陶瓷致密化过程模型,讨论了包括基体与夹裹体性能及基体夹裹体间作用在内的影响陶瓷基复合材料致密化的因素。为制备高致密度晶态陶瓷基体复合材料推荐了一种成型工艺和一种制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模型 复合材料 致密化 陶瓷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理论进展──1.烧结单元模型建立方法之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程远方 果世驹 赖和怡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6-221,共6页
本系列文章系统介绍了重力烧结初始阶段计算机模拟的最近进展。本文为此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综述了烧结单元模型的建立方法及颈长方程的求解过程。烧结单元颈长方程是压坯烧结模拟的基础,本文讨论了烧结单元模型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 本系列文章系统介绍了重力烧结初始阶段计算机模拟的最近进展。本文为此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综述了烧结单元模型的建立方法及颈长方程的求解过程。烧结单元颈长方程是压坯烧结模拟的基础,本文讨论了烧结单元模型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烧结 烧结模型 颈长方程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模型中烧结机制相互关系的数学讨论 被引量:4
5
作者 许世蒙 丁华东 李颖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76-178,共3页
依据华东烧结模型中膨胀机制和收缩机制的数学表征 ,讨论了两种机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烧结初期 ,膨胀机制占主导 ;烧结中期 ,收缩机制占主导 ,并抵消膨胀机制的作用 ;烧结终结前 。
关键词 烧结模型 表面能 粉末冶金 粉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矿粉高温特性的烧结优化配料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常健 苏步新 +4 位作者 张建良 杨鹏鹏 曹维超 傅源狄 国宏伟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4,共3页
针对目前烧结优化配料模型大多只对化学成分和碱度等进行约束,缺少对铁矿粉在烧结过程中高温特性约束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铁矿粉高温特性的方法,进行烧结优化配料模型研究。鉴于铁矿粉高温特征指标之间信息重叠,对其进行主成... 针对目前烧结优化配料模型大多只对化学成分和碱度等进行约束,缺少对铁矿粉在烧结过程中高温特性约束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铁矿粉高温特性的方法,进行烧结优化配料模型研究。鉴于铁矿粉高温特征指标之间信息重叠,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新的高温特征指标F1和F2进行建模。基于新方法得到的烧结优化配料模型,通过实际生产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特性 主成分分析 烧结配料模型 优化配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陶瓷材料固相烧结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达 陈沙鸥 +3 位作者 邵渭泉 景悦林 张永成 栾伟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12,共4页
系统介绍了陶瓷材料固相烧结理论的历史和研究进展,综述了用来描述烧结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烧结理论和烧结模型。目前烧结理论大多局限于烧结全程的某一阶段,且只研究某一种扩散机制起主导作用,多数理论烧结模型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烧结参数... 系统介绍了陶瓷材料固相烧结理论的历史和研究进展,综述了用来描述烧结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烧结理论和烧结模型。目前烧结理论大多局限于烧结全程的某一阶段,且只研究某一种扩散机制起主导作用,多数理论烧结模型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烧结参数,烧结单元模型的定量描述不够完善,缺乏描述烧结全程的烧结模型,且大多研究局限于基础研究,如物质的传输机制、致密化过程、气孔和晶粒生长机制。因此,建立多种扩散机制耦合作用的全期烧结模型,进一步研究烧结动力学,用计算机模拟烧结的真实条件,建立能定量描述的烧结模型,是未来烧结理论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材料 固相烧结 烧结理论 烧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废气温度上升点的烧结终点预报系统 被引量:5
8
作者 寇传乾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31,共5页
探讨了基于烧结废气温度上升点的终点预报策略,开发了烧结终点模糊逻辑控制模型,对终点实施准确的预测预报和在线优化控制。该系统在济钢实施后,使烧结机利用系数提高了0.2 t/(m2.h),终点波动由7%降到3%。
关键词 烧结模型 终点预报 模糊控制 废气温度上升点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级α-Al_2O_3陶瓷恒速无压主烧结曲线的建立
9
作者 邵渭泉 陈沙鸥 +3 位作者 曹红诗 李达 张永成 孙旭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1-134,共4页
主烧结曲线对于预测陶瓷的烧结行为非常有用,以主烧结曲线理论为基础,对亚微米级α-Al2O3(平均粒径为350nm)的恒速无压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Hansen提出的全期烧结模型,结合低升温速率条件下热膨胀仪记录的烧结数据建立了α-Al2O3的... 主烧结曲线对于预测陶瓷的烧结行为非常有用,以主烧结曲线理论为基础,对亚微米级α-Al2O3(平均粒径为350nm)的恒速无压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Hansen提出的全期烧结模型,结合低升温速率条件下热膨胀仪记录的烧结数据建立了α-Al2O3的主烧结曲线,并由此得到其烧结过程中的表观激活能为1035kJ/mol。为验证所建立主烧结曲线的有效性,对同批次坯体样品进行不同路径的烧结,用Archimedes法实测烧结体密度,所测结果与主烧结曲线预测的结果相一致,从而证明了所建立主烧结曲线的有效性。因此亚微米级α-Al2O3主烧结曲线对烧结路径不敏感,可以对样品收缩率和最终相对密度进行预测,反之,根据目标相对密度可以制定相应的烧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期烧结模型 烧结曲线 恒速无压烧结 Α-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α-Al_2O_3陶瓷恒速无压主烧结曲线的建立
10
作者 邵渭泉 陈沙鸥 +3 位作者 曹红诗 李达 张永成 孙旭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6-241,共6页
主烧结曲线对于预测陶瓷的烧结行为非常有用,以主烧结曲线理论为基础,对微米级α-Al2O3的恒速无压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Hansen提出的全期烧结模型,结合低升温速率条件下热膨胀仪记录的烧结数据建立了α-Al2O3(平均粒径为2.5μm)的... 主烧结曲线对于预测陶瓷的烧结行为非常有用,以主烧结曲线理论为基础,对微米级α-Al2O3的恒速无压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Hansen提出的全期烧结模型,结合低升温速率条件下热膨胀仪记录的烧结数据建立了α-Al2O3(平均粒径为2.5μm)的主烧结曲线,并由此得到其烧结过程中的表观激活能为1148kJ/mol。为验证所建主烧结曲线的正确性,对同批次坯体样品进行不同路径的烧结,用Archimedes法实测烧结体密度,所测结果与主烧结曲线预测的结果相一致,从而证明了所建主烧结曲线的正确性。因此微米级α-Al2O3主烧结曲线对烧结路径不敏感,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仅是时间和温度的函数,可以预测烧结收缩率和最终相对密度,反之,可以根据目标相对密度制定相应的烧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期烧结模型 烧结曲线 恒速无压烧结 Α-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石烧结过程的二次建模与过程仿真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瑞图 周取定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6,共5页
本文提供了为开发烧结机理模型(STM)用的快速求解及参数估计的整体化仿真的方法。通过对烧结料层中发生的主要物理化学变化现象,如传热、碳燃烧等过程的参数估计,所开发的综合性STM能很好地模拟试验的结果,模拟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在7%以内。
关键词 铁矿石 烧结机理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钢铁矿石采购和生产评价体系的研发和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子宏 潘晶 唐志宏 《炼铁》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5,共5页
为了做好铁矿石采购、优化配矿工作,柳钢进行了铁矿石采购和生产评价体系的研发设计和实际应用。柳钢铁矿石采购和生产评价体系包括单种矿性价比模型、烧结一球团一炼铁联动优化配矿模型两大模块,单种矿性价比模型是基于矿石化学成分、... 为了做好铁矿石采购、优化配矿工作,柳钢进行了铁矿石采购和生产评价体系的研发设计和实际应用。柳钢铁矿石采购和生产评价体系包括单种矿性价比模型、烧结一球团一炼铁联动优化配矿模型两大模块,单种矿性价比模型是基于矿石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烧损、水分等)的经济价值测算模型,可实现对同种类单种矿石性价比高低进行评价;烧结一球团一炼铁联动优化配矿模型是基于铁水成本的优化配矿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计算方式,寻求不同计算条件下铁水成本最低的配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矿 铁水成本单种矿性价比模型 烧结-球团-炼铁联动优化配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objective intelligent coordinating optimization blending system based 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nthetic model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雅琳 马杰 +2 位作者 桂卫华 阳春华 张传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5期552-557,共6页
A multi-objective intelligent coordinat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nthetic model for Pb-Zn sintering blending process was proposed to obtain optimal mixture ratio. The mechanism a... A multi-objective intelligent coordinat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nthetic model for Pb-Zn sintering blending process was proposed to obtain optimal mixture ratio. The mechanism and neural network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predicting compositions and rule models for expert reasoning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and empirical knowledge. An expert reasoning method based on these models were proposed to solve blending optimization problem, including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the first blending process and area optimization for the second blending process, and to determine optimal mixture ratio which will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intelligent coordin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fied rates of agglomerate Pb, Zn and S compositions are increased by 7.1%, 6.5% and 6.9%, respectively, and the fluctuation of sintering permeability is reduced by 7.0%, which effectively stabilizes the agglomerate compositions and the perme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Zn sintering blending proces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nthetic model 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 area optimization intelligent coord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effective dimensionless numbers on initiation of instability in combustion of moisty organic dust 被引量:4
14
作者 Mehdi Bidabadi Farzad Faraji Dizaji +1 位作者 Hossein Beidaghy Dizaji Moslem Safari Ghahsare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326-337,共12页
In this work, the effect of various effective dimensionless numbers and moisture contents on initiation of instability in combustion of moisty organic dust is calculated. To have reliable model, effect of thermal radi... In this work, the effect of various effective dimensionless numbers and moisture contents on initiation of instability in combustion of moisty organic dust is calculated. To have reliable model, effect of thermal radia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One- dimensional flame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preheat zone, reaction zone and post-flame zone. To investigate puls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am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rewritten in dimensionless space-time ((, r/, ~) coordinates. By solving these newly achieved governing equations and combining them, which is completely discussed in body of article, a new expression is obtained. By solving this equation, it is possible to predict initiation of instability in organic dust flame. 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results by increasing Lewis number, threshold of instability happens sooner. On the other hand, pulsating is postponed by increasing Damk6hler number, pyrolysis temperature or moisture content. Also, by considering thermal radiation effect, burning velocity predicted by our model is closer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ABILITY Lewis number Damk6hler number pyrolysis temperature moisture content organic du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er fuel consumption model and air-flow segregation feeding system for sintering
15
作者 江源 黄柱成 +1 位作者 许斌 姜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917-1923,共7页
In order to utilize the spontaneous accumulation of heat (SAH) reasonably and obtain the high quality sinter with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 lower fuel consumption modeling based on raw materials of a certain steel wor... In order to utilize the spontaneous accumulation of heat (SAH) reasonably and obtain the high quality sinter with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 lower fuel consumption modeling based on raw materials of a certain steel works was built. An air-flow segregation feeding (ASF) experimental equipment was designed to simulate strand feeding process and calculate the lower fuel consumption quantity. Compared with baseline test, the ASF experimental equipment was adopted. The results of sinter pot tests show that the solid fuel consumption is lower than that in baseline test, which is decreased by 5.8%. Meanwhile, other sinter indexes, such as pan yeild, tumbler strength and strand productivity are improved. The mineralogical examin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mineral compositions and micostructures are improved in s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el consumption spontaneous accumulation of heat air-flow segregation feeding SIN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