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制度对煤矸石基支撑体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维星 王理明 +2 位作者 同帜 李苗雨 吴魁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为了实现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和解决陶瓷膜成本过高等问题,以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为骨料,Na_(2) CO_(3)为烧结助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粘结剂以及碳粉为造孔剂,利用挤压成型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低成本管式煤矸石基陶瓷膜支撑体,... 为了实现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和解决陶瓷膜成本过高等问题,以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为骨料,Na_(2) CO_(3)为烧结助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粘结剂以及碳粉为造孔剂,利用挤压成型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低成本管式煤矸石基陶瓷膜支撑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支撑体物化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压汞法等方法对煤矸石基支撑体的表面微观形貌、晶相组成、理化性能等进行系统表征。结果表明:支撑体的晶相组成主要为石英、钠长石、白云母;在Na_(2) CO_(3)、HPMC以及碳粉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3%、15%的基础上,以及烧结温度900℃、保温2 h的条件下,制备出的支撑体综合性能最佳,此时支撑体的纯水通量为2468 L/(m^(2)·h·MPa),抗折强度为24.96 MPa,孔隙率为43.38%,耐酸碱腐蚀率分别为4.45%、0.62%。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基支撑体可实现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并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制度 煤矸石 无机陶瓷膜 支撑体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煤矸石制备陶粒的配比和烧结制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西玲 陈林 +2 位作者 向芸 文忠和 王献忠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71-2375,共5页
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研制陶粒。通过研究原料配比和烧成制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得出制备陶粒的最佳配比为煤矸石∶粉煤灰∶混合料=80∶10∶10,外掺1%甲基纤维素;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煤矸石陶粒的最佳烧结制度:预热温度300℃、... 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研制陶粒。通过研究原料配比和烧成制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得出制备陶粒的最佳配比为煤矸石∶粉煤灰∶混合料=80∶10∶10,外掺1%甲基纤维素;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煤矸石陶粒的最佳烧结制度:预热温度300℃、预热时间15 min,烧成温度1100℃、烧成时间45 min,分析表明影响陶粒吸水率的主要因素是预热时间,影响堆积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烧结时间。并对产品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S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 煤矸石 配比 烧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制度及造孔剂用量对粉煤灰基多孔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杰 田蒙奎 张云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5-790,共6页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挤压成型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管状粉煤灰基多孔陶瓷膜支撑体。采用TG-DSC技术对粉煤灰进行了热分析,采用SEM和XRD技术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样品的开孔率、抗压强度及空气渗透速率等性能...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挤压成型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管状粉煤灰基多孔陶瓷膜支撑体。采用TG-DSC技术对粉煤灰进行了热分析,采用SEM和XRD技术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样品的开孔率、抗压强度及空气渗透速率等性能指标。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造孔剂添加量对支撑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撑体晶相组成主要为赤铁矿、红柱石和石英;烧结温度为1000℃,保温2 h,仅添加1%的粘结剂,不添加造孔剂的条件下制备出的管状支撑体综合性能最优,此时的支撑体孔隙率为44.95%,抗压强度为8.92 MPa,空气渗透速率为2.57×10~4m^3·h^(-1)·m^(-2)·MP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支撑体 多孔陶瓷膜 烧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制度对添加CuO-TiO_2制备的Al_2O_3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同帜 高婷婷 +1 位作者 高丹 行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研究以α-Al_2O_3为骨料、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成孔剂和黏结剂、丙三醇为润滑剂和增塑剂、CuO-TiO_2为烧结助剂,用挤压成型法制备单管式α-Al_2O_3陶瓷膜支撑体,并讨论了烧结制度对Al_2O_3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 研究以α-Al_2O_3为骨料、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成孔剂和黏结剂、丙三醇为润滑剂和增塑剂、CuO-TiO_2为烧结助剂,用挤压成型法制备单管式α-Al_2O_3陶瓷膜支撑体,并讨论了烧结制度对Al_2O_3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及自制装置对Al_2O_3陶瓷膜支撑体的微观形貌、孔隙率、抗折强度及抗酸碱腐蚀性等性能进行分析表征.其结果为:孔隙率30.98%;抗折强度104.88 MPa;酸、碱腐蚀重量损失率分别为0.95%、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制度 Al2O3陶瓷膜支撑体 CuO-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富矿配比下钒钛磁铁精矿烧结制度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智德 石军 何群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14,共7页
本文针对现场生产的实际需要,对钒钛磁铁精矿配加富矿粉烧结工艺进行了深入的试验探讨,寻求了不同富矿配比条件下的最佳烧结因素组合,以及其它主要中间操作指标对烧结过程的影响及程度。在攀钢现有的生产条件下,配加富矿不超过16%... 本文针对现场生产的实际需要,对钒钛磁铁精矿配加富矿粉烧结工艺进行了深入的试验探讨,寻求了不同富矿配比条件下的最佳烧结因素组合,以及其它主要中间操作指标对烧结过程的影响及程度。在攀钢现有的生产条件下,配加富矿不超过16%时,采用优化后的操作参数能取得理想的生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矿 钒钛磁铁矿 烧结制度 正交组合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制度对莫来石纤维增强多孔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高淑雅 吕磊 +1 位作者 郭晓琛 孔祥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696-1699,1703,共5页
以莫来石纤维为增强体,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莫来石纤维增强多孔玻璃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多孔玻璃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及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测试,采用阿基... 以莫来石纤维为增强体,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莫来石纤维增强多孔玻璃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多孔玻璃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及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测试,采用阿基米德法测量其密度,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其抗折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发泡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多孔玻璃的孔径增大,但发泡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易产生连通孔;抗折强度、密度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当发泡温度为840℃,保温时间为20min时,比强度达到最大值为0.013m2/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制度 莫来石纤维 多孔玻璃基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制度对二钛酸钡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王芳 李养良 +1 位作者 宋杰光 白小波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二钛酸钡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作为无铅无铋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在动态随机存储器、非挥发铁电存储器等方向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讨论了烧结致密化对其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0℃以内,随烧结温度的升高... 二钛酸钡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作为无铅无铋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在动态随机存储器、非挥发铁电存储器等方向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讨论了烧结致密化对其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0℃以内,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晶粒趋于均匀,气孔率下降,致密化程度提高。随烧结压力的升高,试样的相对密度逐渐提高,说明提高烧结压力可有效改善BaTi_2O_5陶瓷的烧结程度。50MPa时,试样的致密度达到最大值86.70%,可基本满足制备薄膜靶材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钛酸钡 铁电存储器 烧结制度 薄膜靶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制度对铝矾土/黄土基支撑体性能影响
8
作者 同帜 黄开佩 +2 位作者 杨博文 孙小娟 张健需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68,共6页
试验以铝矾土和黄土为骨料,白云石为成孔剂,采用滚压成型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低成本无机陶瓷膜支撑体,并探究烧结制度对支撑体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压汞法、三点弯曲法、质量损失法、自制纯水渗透率测... 试验以铝矾土和黄土为骨料,白云石为成孔剂,采用滚压成型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低成本无机陶瓷膜支撑体,并探究烧结制度对支撑体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压汞法、三点弯曲法、质量损失法、自制纯水渗透率测定装置等方法对支撑体的晶相变化、微观形貌、孔隙率、抗折强度、酸碱腐蚀率、纯水渗透率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支撑体晶相组成主要为刚玉(Al2O3)、石英(SiO2)、莫来石(3Al2O3·2SiO2)和钙长石(CaO·Al2O3·6SiO2);烧结温度为1140℃,保温9 h制备出的支撑体综合性能最优,此时的支撑体纯水渗透率为4.02 m^3/(m^2·h·MPa),抗折强度为30.24 MPa,孔隙率为28.59%,耐酸、碱腐蚀率分别为97.73%和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制度 无机陶瓷膜 支撑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制度对煤矸石基发泡陶瓷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程春宏 邢军 +3 位作者 仝海伟 马征宇 孙晓刚 邱景平 《中国矿业》 2022年第2期128-134,共7页
本文利用煤矸石为主要原料,以高温熔融法制备发泡陶瓷,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通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来研究烧结制度对发泡陶瓷抗压强度、体积密度、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并综合分析得出最优烧结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对发泡陶瓷抗压强度和... 本文利用煤矸石为主要原料,以高温熔融法制备发泡陶瓷,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通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来研究烧结制度对发泡陶瓷抗压强度、体积密度、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并综合分析得出最优烧结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对发泡陶瓷抗压强度和体积密度影响由大到小的烧结制度参数排名均为烧结温度、预热温度、预热时间、烧结时间;对发泡陶瓷导热系数影响由大到小的烧结制度参数排名为烧结温度、烧结时间、预热温度、预热烧结。最优烧结制度为预热温度550℃,预热时间20 min,烧结温度1150℃,烧结时间80 min,在此烧结制度下制备的发泡陶瓷抗压强度为5.13 MPa,体积密度为461 kg/m^(3),导热系数为0.184 W/(m·℃),符合《发泡陶瓷隔墙板》(T/CBCSA 12—2019)中当发泡陶瓷的密度范围为420~480 kg/m^(3)时的产品标准。该研究成果为我国综合利用煤矸石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发泡陶瓷 正交实验 烧结制度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制度对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蜂窝状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苗卫朋 丁玉龙 +1 位作者 骆苗第 熊华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采用空间占位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具有蜂窝状结构的超细粒度的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通过考察砂轮的微观形貌、气孔率和抗折强度等性能,研究烧结制度对制备砂轮蜂窝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具有蜂窝状结构的砂轮的最佳烧结温度... 采用空间占位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具有蜂窝状结构的超细粒度的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通过考察砂轮的微观形貌、气孔率和抗折强度等性能,研究烧结制度对制备砂轮蜂窝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具有蜂窝状结构的砂轮的最佳烧结温度为750℃,保温时间为90 min,得到的砂轮的孔隙率约为78%,抗折强度约1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砂轮 蜂窝状 烧结制度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制度对反应烧结SiC耐磨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雪琴 侯永改 +2 位作者 朱国朝 李文凤 邹文俊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7,共5页
通过研究熔渗温度和时间及烧成工艺制度的不同对反应烧结SiC耐磨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工艺制度。分析了样品的体积密度、开口气孔率、显微硬度、磨损量等物理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断口形... 通过研究熔渗温度和时间及烧成工艺制度的不同对反应烧结SiC耐磨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工艺制度。分析了样品的体积密度、开口气孔率、显微硬度、磨损量等物理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断口形貌、内部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反应烧结碳化硅在1430℃保温3h,烧成温度1550℃保温2h这种工艺制度下,制备出体积密度为2.73g/cm3,硬度为2917.67hv、磨损量为0.0018g的陶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渗温度及时间 烧结工艺制度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多孔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2
作者 王杰 董宏月 +5 位作者 徐海峰 樊峰嵩 秦运璞 吴昊阳 秦明礼 曲选辉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7,共9页
多孔钨是由钨骨架及其内部的高比例孔隙构成,兼具了难熔金属钨和多孔材料的优良特性,因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高比表面以及高渗透性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高温等领域。多孔钨在金属钨本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了孔隙的连通... 多孔钨是由钨骨架及其内部的高比例孔隙构成,兼具了难熔金属钨和多孔材料的优良特性,因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高比表面以及高渗透性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高温等领域。多孔钨在金属钨本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了孔隙的连通、填充、储存和过滤等功能,因此,得到稳定可控的孔隙是制备高性能多孔钨以及进一步拓宽其应用的关键。本文以制备过程中孔隙特性变化为主线,首先阐述了多孔钨孔隙特性在其主要应用中的关键作用,然后从粉末特性、成形方法、烧结工艺等方面对多孔钨孔隙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多孔钨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钨 孔隙特性 粉末特性 成形方法 烧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浆料烧结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小强 朱晓云 +1 位作者 龙晋明 曹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4-19,共6页
阐述了电子浆料的烧结方法,及常规烧结技术的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电子浆料烧结工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子浆料 应用 烧结方法 烧结制度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网印刷和烧结工艺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微带天线膜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凤单 慈吉良 +5 位作者 吴春博 杨静 高文博 张剑 吕毅 张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4-241,共8页
目的 研究丝网印刷工艺参数(印刷压力、离网间距和印刷速度)和烧结制度(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微带天线基板表面丝网印刷银膜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方法 在石英纤维增强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表面,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在指定温... 目的 研究丝网印刷工艺参数(印刷压力、离网间距和印刷速度)和烧结制度(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微带天线基板表面丝网印刷银膜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方法 在石英纤维增强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表面,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在指定温度下烧结制备银膜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四探针测试仪和焊接法等测试手段,研究银膜层的微观形貌、方阻与附着力。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表征微带贴片天线的驻波性能。结果 当印刷压力为90N、离网间距为2.5mm、印刷速度为90mm/s时,银膜层的方阻最低,附着力最大。当烧结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15 min时,银膜可以获得最好的致密结构和导电性,此时方阻为5.4 mΩ/□,附着力为2.25 N/mm^(2)。在上述印刷和烧结工艺条件下制作的天线板,其常温中心频点为1.869GHz,与设计中心频点(1.86GHz)的吻合度较好。结论 丝网印刷工艺参数通过影响印刷过程中银浆的转移率影响膜层的导电性和附着力,烧结制度显著影响银膜结构的致密性,进而影响银膜的导电性和附着力。在印刷压力为90 N、离网间距为2.5 mm、印刷速度为90 mm/s的印刷工艺条件和850℃保温15 min的烧结条件下,制备的陶瓷基微带贴片天线具有较好的驻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贴片天线 陶瓷基复合材料 丝网印刷 烧结制度 驻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上的烧结
15
作者 亓家钟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7-387,共1页
关键词 粉末冶金 月球 业务活动 表土 烧结 烧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造孔剂法制备多孔陶瓷及其强度与孔径控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曹慧 丛川波 +2 位作者 宋泳 田斌 周琼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6,38,共5页
采用添加造孔剂法制备了多孔陶瓷。系统地研究了造孔剂种类、粘结剂含量、球磨时间、烧结制度对多孔陶瓷强度及开口孔隙率的影响,以及钠长石含量对多孔陶瓷孔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孔剂对多孔陶瓷强度的影响不同。并且在球磨时... 采用添加造孔剂法制备了多孔陶瓷。系统地研究了造孔剂种类、粘结剂含量、球磨时间、烧结制度对多孔陶瓷强度及开口孔隙率的影响,以及钠长石含量对多孔陶瓷孔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孔剂对多孔陶瓷强度的影响不同。并且在球磨时间为12h之前,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多孔陶瓷的强度呈增加趋势。而随着钠长石含量的增加,多孔陶瓷的孔径呈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孔径控制 孔隙率 弯曲强度 烧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金刚石锯片机械性能提高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毕晓勤 朱建业 王洁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7,共3页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铜基金刚石锯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铜基胎体材料的强化,改善铜基胎体与金刚石之间的结合状况,以及改进铜基胎体烧结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铜基金刚石锯片机械性能的主要途径,并分析了各自的作用机制。...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铜基金刚石锯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铜基胎体材料的强化,改善铜基胎体与金刚石之间的结合状况,以及改进铜基胎体烧结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铜基金刚石锯片机械性能的主要途径,并分析了各自的作用机制。就进一步提高铜基金刚石锯片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锯片 胎体强化 结合状况 烧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云建 刘志远 +1 位作者 陈效华 陈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248-4252,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0.25Mn0.75(OH)2,通过不同的烧结制度在高温下合成LiNi0.5Mn1.5O4,并通过XRD和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两段法和三段法合成的LiNi0.5Mn1.5O4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和规则的几何外形。其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0.25Mn0.75(OH)2,通过不同的烧结制度在高温下合成LiNi0.5Mn1.5O4,并通过XRD和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两段法和三段法合成的LiNi0.5Mn1.5O4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和规则的几何外形。其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30和139 mA.h/g。8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5%和97.5%。5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3和115 mA.h/g;两段法烧结样品的极化程度要大于三段法烧结样品的极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 5Mn1 5O4 烧结制度 电化学性能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然黄土低温烧制的多孔管状陶瓷基体及其表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同帜 张健需 +2 位作者 孙小娟 杨博文 黄开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50-12056,共7页
为解决陶瓷膜制备成本过高、不易烧结等问题,以天然黄土为骨料,通过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管状黄土基陶瓷支撑体。采用TG-DTG、SEM和XRD对支撑体的热稳定性、微观结构和晶相组成进行分析,并测定了样品的水通量、抗折强度、酸碱腐蚀率、孔... 为解决陶瓷膜制备成本过高、不易烧结等问题,以天然黄土为骨料,通过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管状黄土基陶瓷支撑体。采用TG-DTG、SEM和XRD对支撑体的热稳定性、微观结构和晶相组成进行分析,并测定了样品的水通量、抗折强度、酸碱腐蚀率、孔隙率及孔径分布等性能指标。研究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造孔剂添加量对支撑体性能的影响,探求更为绿色的加工制造过程。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参数能有效调节控制烧结过程中颗粒重排、晶相结合及孔道形成;支撑体晶相组成主要为石英、镁铝尖晶石和硅铝蓝晶石;烧结温度为1030℃,保温2 h,添加4%(质量分数)造孔剂的条件下制备的管状支撑体综合性能最优,此时支撑体的表面完整,晶粒结合稳定,且烧制过程中耗能低、无二次污染。对比同类研究,本实验烧成SiO 2-黄土基陶瓷支撑体的中值孔径为2.676μm、孔隙率为(48±0.9)%、抗折强度为64.19 MPa,水通量为2590.02 L·(m^2·h·MPa)^-1、酸碱腐蚀率为0.019/0.013,其性能优良且化学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支撑体 烧结制度 造孔剂 羧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铜酸钡掺杂对PZT压电陶瓷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福田 王守德 +3 位作者 黄世峰 常钧 芦令超 程新 《陶瓷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制备了 ( 1-xmol %)PZT -xmol%Ba(Cu1 / 2 W1 / 2 )O3 三元体系压电陶瓷 ,研究了钨铜酸钡的掺杂比例和烧结制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Ba2 + 、Cu2 + 、W6+ 离子对PZT压电陶瓷进行改性的作用机理 ;利用XRD和SEM分析了物相组成和微观... 制备了 ( 1-xmol %)PZT -xmol%Ba(Cu1 / 2 W1 / 2 )O3 三元体系压电陶瓷 ,研究了钨铜酸钡的掺杂比例和烧结制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Ba2 + 、Cu2 + 、W6+ 离子对PZT压电陶瓷进行改性的作用机理 ;利用XRD和SEM分析了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常数 钨铜酸钡 掺杂 PZT 压电陶瓷 烧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