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动子串联及改造提高FAD为辅基的葡萄糖脱氢酶在Bacillus subtilis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玲 林荣 +2 位作者 宋祖坤 王男 杨海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1,共7页
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为辅基的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 dehydrogenase with FAD,FAD-GDH,EC 1.1.99.10),与辅基结合紧密,催化效率高,是临床检测血糖指标的新型诊断用酶。将Burkholderia cepacia的FAD-GD... 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为辅基的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 dehydrogenase with FAD,FAD-GDH,EC 1.1.99.10),与辅基结合紧密,催化效率高,是临床检测血糖指标的新型诊断用酶。将Burkholderia cepacia的FAD-GDH基因(gdh)构建含单启动P_(HpaⅡ)的穿梭质粒p MA5-1,在蛋白酶缺陷型菌株Bacillus subtilis WB600中表达。为了获得该酶的高效表达,采用启动子串联及改造策略考察产酶情况。将4种启动子(P_(amyQ’),P_(43),P_(gsiB),P_(opuaa))分别与质粒上自带的启动子P_(HpaⅡ)串联,结果表明P_(HpaⅡ)-P_(amyQ’)串联组合获得的FAD-GDH胞内酶活最高,为2 497 U/L,是串联前单启动子的2.7倍。为了减少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和甘油对产酶的抑制作用,在串联组合的基础上删去P_(amyQ’)启动子中与碳代谢调控蛋白结合的cre位点,使胞内产酶水平提高至3 626 U/L,说明cre位点的去除能够减少碳代谢产物对启动子转录的抑制。本研究为新型诊断用酶FAD-GDH的菌种改造和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核苷(FAD) 葡萄糖 枯草芽孢杆菌 串联启动子 cre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肉桂醛对稻绿核菌细胞超微结构及3种呼吸酶活力的影响
2
作者 郑静格 郭志芯 +4 位作者 刘婷婷 毛连纲 张燕宁 张兰 蒋红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4,共7页
为初步探究反式肉桂醛(TC)对稻绿核菌的抑菌机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C处理后稻绿核菌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并测定了2、4、8、15及30μg/mL系列质量浓度TC对稻绿核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苹果酸脱氢酶... 为初步探究反式肉桂醛(TC)对稻绿核菌的抑菌机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C处理后稻绿核菌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并测定了2、4、8、15及30μg/mL系列质量浓度TC对稻绿核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苹果酸脱氢酶(NADMDHase)、琥珀酸脱氢酶(SDHase)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经4μg/mL的TC处理后,菌丝细胞内脂质体显著增多,线粒体结构变模糊。当TC质量浓度升高至30μg/mL时,可破坏菌丝细胞壁的完整性,且对NAD-MDHase活力的相对抑制率为44.3%,对SDHase活力的相对抑制率为76.7%;而Na^+-K^+-ATPase、Ca^(2+)-Mg^(2+)-ATPase、Ca^(2+)-ATPase及Mg^(2+)-ATPase的活力随TC质量浓度升高呈U型变化,其中,4μg/mL的TC对ATPase活力的抑制效果最强,相对抑制率达78.4%以上。研究表明,细胞壁及线粒体可能是TC抑制稻绿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靶点,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肉桂醛 稻绿核菌 细胞超微结构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苹果酸脱氢酶 琥珀 三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含量的酶法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柳畅先 陈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6-98,共3页
利用醇脱氢酶(ADH)催化乙醇与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反应的原理 ,通过测定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吸光度的变化率得出其酶促反应速度 ,对应不同的乙醇含量而制得标准曲线 ,试样中乙醇含量由测定值查标准曲线求得 ... 利用醇脱氢酶(ADH)催化乙醇与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反应的原理 ,通过测定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吸光度的变化率得出其酶促反应速度 ,对应不同的乙醇含量而制得标准曲线 ,试样中乙醇含量由测定值查标准曲线求得 ;讨论了pH值和抑制剂对测定的影响 ;方法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含量 测定 催化法 还原型烟酰胺核苷 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杏仁基外侧核传入神经元内的分布
4
作者 倪晶晶 凌树才 朱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6,357,F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大鼠杏仁基外侧核(BLA)传入投射神经元中的分布。方法:采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逆行追踪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双标神经元(NADPH-d/CTb)主...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大鼠杏仁基外侧核(BLA)传入投射神经元中的分布。方法:采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逆行追踪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双标神经元(NADPH-d/CTb)主要分布在孤束核、蓝斑、臂旁内侧核、中缝背核、中央灰质背侧部、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周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以及杏仁内侧核等神经核团。结论:NOS在大鼠BLA传入投射神经元中主要分布于上述核团,并且提示NO参与BLA的功能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尼克酰胺核苷 外侧核 传入神经元 分布 大鼠 一氧化氮合(NOS) 霍乱毒素B亚单位 下丘脑腹内侧核 投射神经元 下丘脑室旁核 下丘脑室周核 臂旁内侧核 杏仁内侧核 组织化学 逆行追踪 中缝背核 中央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牧羊犬复孔绦虫种类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简永利 于三科 +5 位作者 宋军科 王会宝 高永安 王清艳 李培德 涂宜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58,共5页
为了对采集自3只德国牧羊犬小肠内的复孔绦虫进行种类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形态学方法对分离到的虫体进行孔雀绿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并进一步基于线粒体部分基因(p cox 1和p nad 1)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分离到... 为了对采集自3只德国牧羊犬小肠内的复孔绦虫进行种类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形态学方法对分离到的虫体进行孔雀绿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并进一步基于线粒体部分基因(p cox 1和p nad 1)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虫体形态和内部结构符合犬复孔绦虫的特征。通过对扩增的靶基因序列及其遗传进化分析发现,3个虫体样本的p cox 1和p nad 1序列完全一致,构建系统发生树显示这些虫体均与Dipylidium caninum(AB732959)位于同一进化支。以上结果提示,分离到的绦虫种为犬复孔绦虫(D.caninum)。研究结果为宠物复孔绦虫病的诊断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复孔绦虫 形态 细胞色素C氧化Ⅰ亚基 烟酰胺核苷Ⅰ亚基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蛇源裂头蚴的分子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宋肇程 陈育琪 +4 位作者 黄潇航 魏坤亚 张龙 殷光文 黄志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5,共9页
裂头蚴病是由于裂头蚴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为了对福建省养殖蛇类的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鉴定虫种,对采自福建省三明市、漳州市和南平市等地蛇场的蛇类进行剖检,分离得到了裂头蚴,记录寄生部位和数量。提取裂头蚴虫体基因组,采... 裂头蚴病是由于裂头蚴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为了对福建省养殖蛇类的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鉴定虫种,对采自福建省三明市、漳州市和南平市等地蛇场的蛇类进行剖检,分离得到了裂头蚴,记录寄生部位和数量。提取裂头蚴虫体基因组,采用PCR对虫体ITS、NAD4和COX3基因进行了扩增。同时,将扩增得到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EASY-Blunt Simple载体上,转化Trans I-T1感受态细胞,培养得到单菌落,对菌落进行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与NCBI公布的裂头蚴ITS、NAD4和COX3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测定突变率和位点,并且进行样本之间的同源性分析和测定遗传距离。结果发现,三明市、漳州市和南平市某蛇场裂头蚴的感染率分别为75%、20%和0。分离到的裂头蚴ITS基因序列长为1360 bp~1380 bp,与NCBI中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FJ886747.1)的ITS基因同源性为95.70%~98.68%,样本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16;分离到的裂头蚴NAD4基因序列长为356 bp~650 bp,与NCBI中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HM475076.1)的NAD4基因同源性为96.73%~100%,样本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1;分离到的裂头蚴COX3基因序列总长为379 bp~408 bp,与NCBI中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HM475033.1)的COX3基因同源性为98.94%~100%,样本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8。结果表明,此次分离得到的裂头蚴虫体的ITS基因、NAD4基因和COX3基因与欧猥迭宫绦虫裂头蚴同源性较近,证明此次分离的蛇源裂头蚴属于欧猥迭宫绦虫裂头蚴。同时,经过对各虫体间NAD4和COX3基因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裂头蚴虫体在进化树上存在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源裂头蚴 内部转录间隔区 烟酰胺核苷亚单位4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第Ⅲ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