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昼夜节律紊乱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帅 彭良玉 +2 位作者 许继岩 夏天娇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昼夜节律紊乱在衰老、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表达及合成NAD^(+)相关的关键酶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受到NAD^(+)的调控,NAD^(+)表达减少可导致昼夜节律明显紊... 昼夜节律紊乱在衰老、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表达及合成NAD^(+)相关的关键酶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受到NAD^(+)的调控,NAD^(+)表达减少可导致昼夜节律明显紊乱。补充NAD^(+)的前体物质或者促进NAD^(+)生成在缓解昼夜节律紊乱的同时可以明显缓解衰老、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嘌呤二核 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巍教授团队揭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代谢产物钙调控新机制
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7-347,共1页
2019年6月18日,杨巍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 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了题为“Direct gating of the TRPM2 channel by cADPR via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ADPR binding pocket”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 2019年6月18日,杨巍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 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了题为“Direct gating of the TRPM2 channel by cADPR via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ADPR binding pocket”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19.05.067),揭示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代谢产物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的钙离子调节新机制。近年研究提示,cADPR可能是TRPM2通道激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嘌呤二核 代谢产物 钙调控 二磷酸核糖 钙离子调节 CELL 研究论文 v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抑制剂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感光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敏 卢清君 +2 位作者 武坤 邓爱军 曾惠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317,共5页
背景 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rd小鼠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活化与感光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中烟酰胺二磷酸腺苷(NADPH)氧化酶的活化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但NADPH氧化酶... 背景 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rd小鼠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活化与感光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中烟酰胺二磷酸腺苷(NADPH)氧化酶的活化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但NADPH氧化酶在RP过程中作用机制及其抑制剂的作用有待探讨.目的 探讨rd小鼠发生RP过程中NADPH氧化酶产生活性氧簇(ROS)的活化反应及其抑制剂对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按抛掷硬币法将60只SPF级rd小鼠随机分为香荚兰乙酮注射组和PBS对照组,香荚兰乙酮注射组小鼠于出生后9d(P9)腹腔内注射NADPH氧化酶抑制剂香荚兰乙酮10 mg/kg(0.01 ml/kg),每日1次,连续5d(至P13);PBS对照组rd小鼠以同样方式注射等容量的PBS;C57 BL/6N小鼠10只不注射任何药物作为rd小鼠的野生对照鼠.各组小鼠于出生后14 d(P14)处死并制备视网膜冰冻切片,采用二氢乙锭(DHE)荧光染色法检测3个组小鼠视网膜中ROS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测定2个组rd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中视紫红质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查2个组rd小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结果 DHE荧光染色表明,小鼠视网膜中ROS表达呈红色荧光,注药组小鼠视网膜外核层中ROS的红色荧光明显强于C57BL/6N野生鼠,但明显弱于PBS对照组.Real-time PCR检测表明,香荚兰乙酮注射组小鼠感光细胞中视紫红质mRNA相对表达量为4.21 ±0.33,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的0.9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0,P=0.000);香荚兰乙酮注射组小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为(35.95±1.63) μm,明显厚于PBS对照组的(23.17±1.38)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0,P=0.016).结论 在rd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过程中,NADPH氧化酶生成ROS的活化反应明显增强;香荚兰乙酮能够延缓rd小鼠感光细胞的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 遗传性 RD小鼠 烟酰胺二磷酸腺苷氧化酶 抑制剂 活性氧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在rd小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的活化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星星 唐胜建 +3 位作者 邵长君 刘谦 卢清君 曾惠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中烟酰胺二磷酸腺苷(NADPH)氧化酶的活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损伤及神经变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实NADPH氧化酶在rd小鼠视锥细胞退行性改变中的作用,但关于其在rd小鼠视网膜变性早期视杆细胞病... 背景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中烟酰胺二磷酸腺苷(NADPH)氧化酶的活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损伤及神经变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实NADPH氧化酶在rd小鼠视锥细胞退行性改变中的作用,但关于其在rd小鼠视网膜变性早期视杆细胞病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在rd小鼠感光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活化表达,探讨其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的致病作用。方法取出生后8、10、12、14、16、18d的rd小鼠各18只,过量麻醉法处死后提取视网膜总RNA和总蛋白,并制备视网膜切片,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在rd小鼠感光细胞凋亡过程中视网膜中NADPH氧化酶亚单位gp91phox mRNA及蛋白的定量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gp91phox和CD11b免疫荧光双染法确定gp91phox在不同鼠龄rd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定位,并与其近交系C57BL/6N小鼠进行比较。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证实,C57BL/6N小鼠视网膜中未见gp91phox mRNA的表达,而生后8d的rd小鼠视网膜中即有少量gp91phox mRNA的表达,随着鼠龄的增加,gp91phox mRNA表达量(gp91phox mRNA/β-actin)逐渐增加,生后14d达到高峰。不同鼠龄rd小鼠视网膜中gp91phox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1,P=0.00);生后10、12、14、16、18d的Td小鼠视网膜中gp91phox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出生后8d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出生后14d表达量最高,为1.136±0.370。随着小鼠鼠龄的增加,视网膜中gp91phox蛋白表达量(A值)与其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不同鼠龄及C57BL/6N对照小鼠间视网膜中gp91phox蛋白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00,P〈0.01),不同鼠龄rd小鼠出生后视网膜中gp91phox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57BL/6N对照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rd小鼠出生后10d视网膜内层gp91phox阳性细胞开始增多,出生后14d达到高峰,外核层也可见到gp91phox阳性细胞。免疫荧光双染结果显示,gp91phox与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11b共表达,呈现橙色荧光。结论NADPH氧化酶在rd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随着鼠龄的增长而增多,其表达与小胶质细胞活化及感光细胞的凋亡相平行,提示NADPH氧化酶可能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导致的感光细胞凋亡中发挥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二磷酸腺苷氧化酶 视网膜变性 小胶质细胞 RD小鼠 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5
作者 杨培 周蕾 +3 位作者 牛鑫月 周恒兵 刘香艳 雷昌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08,共4页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位于脊柱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主要由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和上下两个软骨终板(cartilaginous endplates,CEP)[1]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IVD的不断老化,会出现椎体骨...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位于脊柱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主要由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和上下两个软骨终板(cartilaginous endplates,CEP)[1]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IVD的不断老化,会出现椎体骨质增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不平衡等,使得IVD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最终会导致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IDD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异常机械负荷等多种病理因素参与了IDD的发展[2]。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IRT)家族是一类进化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细胞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维持线粒体功能等[3]。SIRT家族蛋白之一的SIRT1能通过去乙酰化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核糖基化等方式修饰靶蛋白,调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发生,延缓IVD细胞的衰老。近年来,SIRT1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IDD的一个新靶点,但其调控IDD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笔者对近年来关于SIRT1与ID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线粒体功能障碍 烟酰胺嘌呤二核 椎间盘退变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二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调节癫痫大鼠海马核转录因子κB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胜军 迟兆富 +2 位作者 王树华 迟令懿 赵秀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癫痫大鼠海马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NF-κB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化酶-2(COX-2)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藻氨... 目的:探讨癫痫大鼠海马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NF-κB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化酶-2(COX-2)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核蛋白中NF-κBp65在不同时点及3-AB干预癫痫大鼠后的表达;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L-1β、COX-2 mRNA和蛋白水平在3-AB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大鼠海马核蛋白内NF-κBp65在癫痫后2h开始增高(P<0.05),持续12h(P<0.05),24h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应用3-AB后,NF-κBp65在核蛋白中含量明显下降(P<0.05);癫痫发作6h海马组织内IL-1β、COX-2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增高(P<0.05),3-AB干预显著降低IL-1β、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癫痫发作可诱发海马组织NF-κB的核转位及IL-1β、COX-2的表达,3-AB能明显抑制癫痫诱发的NF-κB核转位及IL-1β、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NF-κB 白细胞介素1 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