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氟节胺含量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娜 夭建华 +2 位作者 叶艳青 黄海涛 米其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检测卷烟抽吸过程中氟节胺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转移量的方法,卷烟在标准条件下抽吸,用剑桥滤片捕集主流烟气总粒相物,经乙腈提取、石墨碳黑固相萃取柱或自制混合层析柱净化、GC/ECD检测后,外标法定量... 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检测卷烟抽吸过程中氟节胺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转移量的方法,卷烟在标准条件下抽吸,用剑桥滤片捕集主流烟气总粒相物,经乙腈提取、石墨碳黑固相萃取柱或自制混合层析柱净化、GC/ECD检测后,外标法定量。氟节胺在0.02~2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9.14×10^-6g/L。加标量为30μg/包时,卷烟抽吸过程中氟节胺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转移量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2.8%,空白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94%~1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2.4%。与传统的氟节胺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性好且环保,可满足烟草中农药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转移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烟气总粒相物 石墨碳黑固萃取柱 自制混合层析柱 氟节胺 转移量 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挥发性有机酸与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pH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邱宝平 李强 +5 位作者 刘晓旭 郭连民 祁林 郭鹏 陈亮 张峻松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30-34,共5页
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卷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卷烟样品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和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pH进行了测定,通过数学分析研究了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对烟气粒相物pH的影响.主流烟气粒相物pH值评价指标与有机酸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酸... 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卷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卷烟样品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和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pH进行了测定,通过数学分析研究了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对烟气粒相物pH的影响.主流烟气粒相物pH值评价指标与有机酸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酸、十五酸、油酸对主流烟气粒相物pH值相对影响较大.对影响主流烟气粒相物pH值的11种非挥发性有机酸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亚油酸,油酸,苹果酸,棕榈酸,草酸和亚麻酸对主流烟气粒相物pH值相对影响较大.综上可得,苹果酸和油酸对主流烟气粒相物pH值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烟气总粒相物 非挥发有机酸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柱内标法对烟气总粒相物中烟碱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苏闽 翁昔阳 +1 位作者 盛君益 王光雨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将两种不同的毛细管柱应用于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烟碱的测定,并与一种填充柱进行了对比。3种不同条件下的测定结果显示,烟碱含量与峰面积比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填充柱相比,两种毛细管色谱柱表现出更好的准确度、精密度,同时体现了... 将两种不同的毛细管柱应用于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烟碱的测定,并与一种填充柱进行了对比。3种不同条件下的测定结果显示,烟碱含量与峰面积比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填充柱相比,两种毛细管色谱柱表现出更好的准确度、精密度,同时体现了柱效高、分离时间短等优点,可更好地用来检测烟气总粒相物中的烟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 毛细管柱 烟气总粒相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卷烟烟气体外微核比对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茜 缪明明 +6 位作者 李雪梅 杨陟华 毛健 卢斌斌 郑赛晶 刘姜瑾 夭建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7,共8页
目的:为了评估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卷烟烟气体外微核的广泛适用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4种不同类型的FCM,对国内5种品牌的卷烟烟气总粒相物(TPM)处理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微核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数据。结... 目的:为了评估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卷烟烟气体外微核的广泛适用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4种不同类型的FCM,对国内5种品牌的卷烟烟气总粒相物(TPM)处理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微核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数据。结果:不同类型FCM检测参数差异较大,但经过调整优化之后均可达到卷烟烟气体外微核检测的技术要求。不同类型FCM测定的微核率之间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FCM均适用于卷烟烟气体外微核的检测,且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烟气总粒相物 微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抽吸前后重金属元素迁移分析方法研究
5
作者 李登科 范国樑 +4 位作者 范学忠 张春涛 李莉霞 马立超 邢立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2期63-67,共5页
[目的]研究卷烟产品抽吸前后重金属元素的迁移量和迁移规律,为降低卷烟产品危害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微波消解与酸液萃取2种前处理方法对卷烟产品抽吸后灰分、主流烟气总粒相物(TPM)和滤嘴进行处理,对比2种方法下重金属元素的... [目的]研究卷烟产品抽吸前后重金属元素的迁移量和迁移规律,为降低卷烟产品危害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微波消解与酸液萃取2种前处理方法对卷烟产品抽吸后灰分、主流烟气总粒相物(TPM)和滤嘴进行处理,对比2种方法下重金属元素的检测结果。[结果]试验发现,微波消解法对TPM中重金属的测定结果优于酸液萃取法,而灰分和滤嘴中的结果则不及后者。考察卷烟产品抽吸前后重金属迁移规律,发现大部分随侧流烟气逸出,介于66.89%~95.48%,Hg元素则基本全部随侧流烟气逸出。除Hg元素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在灰分、TPM和滤嘴中都有所迁移。Cr、Ni、As与Se元素大部分残留在灰分中,其次为TPM,滤嘴截留最少,而Cd和Pb元素则滤嘴截留量最高,TPM次之,灰分中含量最少。在重点关注的TPM中,重金属迁移率一般低于5%,部分元素迁移率介于5%~10%。[结论]卷烟产品中重金属绝大部分随侧流烟气逸出、残余在灰分中或被滤嘴截留,而迁移至主流烟气中的量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迁移率 主流烟气总粒相物 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