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总量控制的烟(粉)尘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霞 刘巍 +1 位作者 彭颖 冯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63-270,共8页
基于湖北省环境统计数据和湖北统计年鉴,结合对典型行业企业现场调研实际,分析"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烟(粉)尘总体排放状况,深入剖析了排放总量变化趋势以及排放强度变化情况,研究确定工业烟(粉)尘排放重点行业以及区域。在此基... 基于湖北省环境统计数据和湖北统计年鉴,结合对典型行业企业现场调研实际,分析"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烟(粉)尘总体排放状况,深入剖析了排放总量变化趋势以及排放强度变化情况,研究确定工业烟(粉)尘排放重点行业以及区域。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行业发展潜力、烟(粉)尘控制技术水平等因素,定量估算"十三五"期间4大重点行业烟(粉)尘减排潜力,结果表明:烟(粉)尘排放总量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工业源排放贡献最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烟(粉)尘排放量合计占比高达85.09%;"十三五"期间,湖北省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石灰和石膏制造行业以及火电行业烟(粉)尘预计减排量为6.25万t,是"十二五"期末全省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的1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排放状况 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2/CO2气氛下煤燃烧NOx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杰 金晶 +2 位作者 张号 张传美 周晓波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5,64,共5页
利用管式电阻炉在O_2/CO_2气氛和O_2/N_2气氛下对煤粉燃烧过程中NO_x排放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不同停留时间、炉内燃料/氧化学当量比、温度、氧浓度等因素对燃煤过程中NO_x放特性的影响,并对这两种燃烧方式下NO_x的排放特性进行对比。结... 利用管式电阻炉在O_2/CO_2气氛和O_2/N_2气氛下对煤粉燃烧过程中NO_x排放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不同停留时间、炉内燃料/氧化学当量比、温度、氧浓度等因素对燃煤过程中NO_x放特性的影响,并对这两种燃烧方式下NO_x的排放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O_2/CO_2气氛下NO_x的生成量要远远低于O_2/N_2气氛下NO_x的生成量。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NO_x沿程释放特性是先增大后减少。随着燃料/氧化学当量比的增加,NO_x排放浓度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炉内温度的增加,2种气氛下NO_x的排放浓度均增加。随着氧浓度的提高,NO_x排放浓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 CO2气氛 燃烧 氧浓度 NOX排放 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对环渤海经济圈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振信 闫洪举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5,共6页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框架,本文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对烟(粉)尘和SO2两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省份两种大气污染物排放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实现烟(粉...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框架,本文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对烟(粉)尘和SO2两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省份两种大气污染物排放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实现烟(粉)尘和SO2减排,但会增加其邻近省份的排放;产业结构合理化只能促进烟(粉)尘减排,并未产生显著空间溢出;烟(粉)尘排放与经济增长符合EKC假说,而SO2排放与经济增长呈U型曲线关系;大气污染治理投资能促进本省及其邻近省份的烟(粉)尘减排,而对SO2排放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而如何实现区域内联防联控、如何避免"搭便车"、如何避免"污染转移"的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大气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尘和so2排放 空间效应 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武娟妮 程亮 +2 位作者 逯元堂 宋玲玲 张筝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21-1326,共6页
为探究工业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动力和短板,选择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强度、污染物产生强度和末端治理5个影响因素,从全国、地区、重点行业等3个维度,对2011—2015年的工业SO_2、NO_x和烟(粉)尘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在全... 为探究工业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动力和短板,选择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强度、污染物产生强度和末端治理5个影响因素,从全国、地区、重点行业等3个维度,对2011—2015年的工业SO_2、NO_x和烟(粉)尘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工业SO_2和NO_x的减排主要源于末端治理的提升,污染物产生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烟(粉)尘增排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的增长和末端治理措施滞后。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整体不明显,但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中部地区效果不明显,而西部地区远远落后。在行业层面存在不同的短板。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末端除尘能力滞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末端除尘能力滞后,且NO_x产生强度以及行业比重均不减反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SO_2和NO_x产生强度以及行业比重均不减反增。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气污染物 so2 Nox ()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