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电影《烈日灼心》的叙事分析 |
刘宝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
2
|
《烈日灼心》中的灰色意象 |
林巧云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3
|
“救赎的不可救赎”:评曹保平现代都市黑色童话《烈日灼心》 |
尹兴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4
|
电影《烈日灼心》审美价值考察 |
鞠维光
齐慧姝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5
|
电影《烈日灼心》的张力美 |
严红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6
|
象征与叙事——论梅烈日柯夫斯基的象征主义 |
刘小枫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2 |
6
|
|
|
7
|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
赵晓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
8
|
《烈日灼心》的碎片化叙事研究 |
杨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9
|
俄罗斯电影《烈日灼人》的生命意义阐述 |
岳静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10
|
《烈日灼心》:国产犯罪电影的美学剖析 |
冷欣
熊荣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
11
|
《烈日灼心》的人物悲剧命运解读 |
刘晓东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12
|
新世纪以来罪恶悬疑电影中的“家宅”景观研究——以《踏血寻梅》《烈日灼心》《白日焰火》为例 |
甘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
13
|
两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片段 |
何昌银
何良琼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
14
|
课中比读 |
余映潮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15
|
“学院派导演”现实主义影像表达的多元性——曹保平电影风格论 |
古雯业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16
|
学生读不懂的那些细节 |
冷晓红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17
|
夏季健康养生模式 |
王碧辉
|
《农村新技术》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