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砂砾岩油气藏差异化形成机理及模式
1
作者 雷文智 陈冬霞 +6 位作者 成铭 王永诗 巩建强 邱贻博 王翘楚 蔡晨阳 张婉蓉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944,共16页
东营凹陷深层砂砾岩油气勘探潜力大,揭示油气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以及形成机理有利于深入认识深层油气成藏过程。本研究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盆地模拟等多种分析方法,明确了东营凹陷深层油气特征及差异,揭示了烃类流体... 东营凹陷深层砂砾岩油气勘探潜力大,揭示油气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以及形成机理有利于深入认识深层油气成藏过程。本研究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盆地模拟等多种分析方法,明确了东营凹陷深层油气特征及差异,揭示了烃类流体的差异化形成机理及模式。结果表明,东营凹陷盐家地区从深至浅呈干气、凝析气和轻质油垂向有序分布;胜坨地区以单一油相为主,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原油伴生气组分存在差异。导致深层烃类流体差异化的因素体现在生成、改造和保存等方面,砂砾岩中的油气成藏过程具有较强的继承性,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决定了油气的初始相态。后期次生改造作用的影响依赖于流体环境,输导性扇体叠置形成的开放流体环境有利于气侵过程的发生,促使油气在垂向上相态分异;油气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常维持单一相。此外,断层的输导作用可导致油气中发生轻组分的损失,同样是导致烃类流体差异化的重要因素。基于烃类流体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的认识,建立了热演化-次生改造主导的烃类相态垂向分异型和热演化-断层输导主导的气烃组分分异型两种烃类流体差异化形成模式。东营凹陷深层烃类流体差异化形成机制的认识可为预测深层不同类型烃类流体分布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北部陡坡带 砂砾岩体 深层油气 烃类流体差异化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