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烃源岩层系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12
1
作者 魏恒飞 李秋媛 +4 位作者 毕建军 陈彦虎 李志向 赵海山 金国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共12页
含油气系统(PS)作为一种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是常规油气勘探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非常规油气研究却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探寻源内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研究思路和方法,在回顾含油气系统概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烃源... 含油气系统(PS)作为一种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是常规油气勘探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非常规油气研究却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探寻源内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研究思路和方法,在回顾含油气系统概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烃源岩体系和非烃源岩体系油气特征和差异,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源内滞留烃准连续—连续聚集型油气藏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烃源岩层系含油气系统(SRPS)概念,论证了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基本内涵,总结了4项研究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丰富了源内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理论体系,为源内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烃源岩层系含油气系统 非常规油气 烃源岩体 细粒沉积岩 甜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论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4 位作者 吴松涛 潘松圻 李嘉蕊 蒋文琦 王小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渗滤油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地史时期微—纳米级孔-喉-缝系统充注和聚集了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资源,人工压裂形成缝网系统突破了致密储层的连通属性短板,成功开发了规模油气资源,突破流动属性短板可能是另一个发展方向。烃源岩属性是指烃源岩滞留、转化和排出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已转化的滞留油气和未转化的残留有机质,滞留及潜在烃类资源规模巨大,地下人工加热等方式理论上可突破烃源岩的有机质数量和成熟度属性短板,可能是实现成功开发的有效路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是实现源岩层系油气规模发展的内在潜质基础,公共属性参数是外部环境基础。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前提是准确研判优选何种内在属性参数,基础是系统整合优化所有外在属性参数,推动实现源岩层系油气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未来中低熟富有机质页岩及油页岩、中高熟富气态烃页岩层系、低变质程度富油煤岩、深层可气化煤炭等是值得期待的战略发展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油气 储集层属性 烃源岩属性 微纳米孔喉系统 煤岩油 页岩油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35
3
作者 方世虎 徐怀民 +3 位作者 宋岩 李建明 刘楼军 张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及博格达山前凹陷发育3个含油气系统,3个含油气系统在形成过程中共享某些成藏地质条件,构成一藏多源、一源多藏的复合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多期生烃、成藏和改造时刻构成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多个关键时刻。...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及博格达山前凹陷发育3个含油气系统,3个含油气系统在形成过程中共享某些成藏地质条件,构成一藏多源、一源多藏的复合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多期生烃、成藏和改造时刻构成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多个关键时刻。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源充足,成藏条件匹配良好,形成几个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区域构造演化对烃源岩演化、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系统特征 凹陷 复合油气系统 成藏地质条件 区域构造演化 油气聚集带 烃源岩演化 博格达山 形成过程 成藏条件 控制作用 多源 生烃 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与评价 被引量:15
4
作者 邓超 白国平 +3 位作者 仲米虹 邹建红 刘君兰 张明辉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2,共8页
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白垩系—新生界的油气绝大部分分布于圣保罗高地,其次分布于盆地陆坡坳陷区。盆地的下白垩统区域性蒸发岩盖层为盐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保证。根据盆地的构造格局以及烃源岩、储集层和油气分布的特征,划分出两个含... 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白垩系—新生界的油气绝大部分分布于圣保罗高地,其次分布于盆地陆坡坳陷区。盆地的下白垩统区域性蒸发岩盖层为盐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保证。根据盆地的构造格局以及烃源岩、储集层和油气分布的特征,划分出两个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和上白垩统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还可划分为盐下和盐上两个成藏组合。划定了含油气系统在盆地中的分布范围。认为圣保罗高地下白垩统盐下Guaratiba群湖相碳酸盐岩层系最有勘探潜力,盆地北部和中部的上白垩统土伦阶Ilhabela段浊积岩和新生界Marambaia组内浊积岩储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西南部下白垩统盐上Guaruja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亦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白垩 油气系统 油气成藏 油气分布规律 油气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及有利区带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熊保贤 孙自明 +2 位作者 肖波 齐翊石 何会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9-434,共6页
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是评价盆地含油气的一种新方法 ,对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提高勘探效益、降低勘探风险、预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巴彦浩特盆地现有的勘探成果 ,对盆地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 ,识别出盆地南部海西期... 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是评价盆地含油气的一种新方法 ,对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提高勘探效益、降低勘探风险、预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巴彦浩特盆地现有的勘探成果 ,对盆地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 ,识别出盆地南部海西期—印支期石炭系破坏型含油气系统和北部燕山期—喜山期石炭系再生型含油气系统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浩特盆地 石油炭 油气系统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海凹陷白垩系含油气系统勘探潜力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门相勇 王智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3期26-29,共4页
花海凹陷是一个小型的中新生代沉积断陷,其油气成藏条件在中小型盆地中具有代表性。含油气系统地质要素分析表明,花海凹陷南部沉积中心白垩系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和封盖条件,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凹陷边缘则缺乏生油和保存条件。从各成藏要... 花海凹陷是一个小型的中新生代沉积断陷,其油气成藏条件在中小型盆地中具有代表性。含油气系统地质要素分析表明,花海凹陷南部沉积中心白垩系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和封盖条件,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凹陷边缘则缺乏生油和保存条件。从各成藏要素的时间配置关系来看,早白垩世后期是凹陷中心油气运聚成藏的主要时期,以近距离小规模聚集为主;第三纪油气受构造影响再次运聚成藏和局部调整。分析认为该凹陷勘探潜力较小,建议该凹陷立足于寻找小型油藏,以位于生烃中心的中央断裂构造带为主要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白垩 凹陷 潜力评价 油气成藏条件 油气运聚成藏 断裂构造带 中新生代 地质要素 封盖条件 生烃条件 沉积中心 储层物性 保存条件 时间配置 成藏要素 早白垩世 局部调整 勘探潜力 代表性 分析表 小规模 近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阳凹陷古近系低熟—未熟油气系统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孔凡军 李永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9-60,68,共3页
舞阳凹陷古近系盐湖相烃源岩处于低熟—未熟演化阶段,具有高丰度、高产烃率的特点,储集层为中孔、中—高渗砂岩,厚层的盐岩及泥岩形成良好的封盖条件。其含油气系统具有早圈闭、晚生烃、晚成藏的特点。油气纵向上分布于核桃园组核二段... 舞阳凹陷古近系盐湖相烃源岩处于低熟—未熟演化阶段,具有高丰度、高产烃率的特点,储集层为中孔、中—高渗砂岩,厚层的盐岩及泥岩形成良好的封盖条件。其含油气系统具有早圈闭、晚生烃、晚成藏的特点。油气纵向上分布于核桃园组核二段—核一段,平面上分布于南部斜坡带和北部陡坡带,尚张和段庄区块是有利的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阳凹陷 低熟-未熟油 油气系统 古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膏盐岩成因模式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被引量:38
8
作者 徐磊 操应长 +1 位作者 王艳忠 黄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5,39,共7页
通过钻井资料分析、岩心观察、地球化学研究等技术手段,结合该区古构造、古气候、古盐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古近系膏盐岩的垂向序列、平面分布、物质来源、形成环境、控制因素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孔店组一... 通过钻井资料分析、岩心观察、地球化学研究等技术手段,结合该区古构造、古气候、古盐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古近系膏盐岩的垂向序列、平面分布、物质来源、形成环境、控制因素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孔店组一段至沙河街组四段发育有4套厚层膏盐岩,在剖面上具有泥岩-碳酸盐岩-石膏岩类-盐岩类的蒸发序列,在平面上,整个凹陷都有分布。其盐源主要是陆源,由周围凸起的寒武、奥陶系提供。随着盐湖的演化,膏盐岩形成环境由初期的'浅水蒸发'到后期的'深水蒸发'。膏盐岩沉积主要受控于气候条件、物源供给等因素。由于膏盐岩的封隔作用,孔店组及沙四段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含油气系统,这为东营凹陷深层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 膏盐岩 成因模式 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曼盆地北部埃迪卡拉系—寒武系油气勘探目标及前景:基于E-C转换期的构造与沉积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杰 梁霄 +6 位作者 童明胜 张建立 刘浪 徐剑良 程亮 刘若林 杨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3-957,共15页
作为全球古老含油气盆地的代表,阿曼盆地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含油气系统(下组合)具有典型的复杂地质构造背景与深层特性,勘探难度大。在阿曼盆地北部油气地质特征(烃源岩、油源对比、构造圈闭等)已有研究基础上,梳理与解剖晚新元古代—... 作为全球古老含油气盆地的代表,阿曼盆地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含油气系统(下组合)具有典型的复杂地质构造背景与深层特性,勘探难度大。在阿曼盆地北部油气地质特征(烃源岩、油源对比、构造圈闭等)已有研究基础上,梳理与解剖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全球古构造背景与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换期(E-C期)沉积格局,探讨并分析阿曼盆地北部深层油气勘探潜力与风险。研究表明:(1)游离于原特提斯洋的华南板块于早古生代初期向东冈瓦纳大陆北缘的俯冲聚合使阿曼(阿拉伯)盆地与四川(上扬子)盆地在埃迪卡拉纪(震旦纪)—寒武纪构造—沉积特征上具有相似性;(2)阿曼盆地北部深层地震剖面揭示了早寒武世发育的典型张性构造,暂命名为“北阿曼拉张槽”;(3)拉张槽两侧古地貌高地具有优质(潜在)白云岩储层(Buah组、Birba组)的发育条件,拉张槽的形成有利于槽内Ara群U/Athel组、Dhahaban组等优质烃源岩的沉积。深层油气地质特征评价指示阿曼盆地北部(5区)下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曼盆地北部 埃迪卡拉—寒武油气系统 古构造格局 张性构造背景 油气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石油勘探突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超 付晓飞 +9 位作者 李扬成 王海学 孙立东 陆加敏 李军辉 孙友海 施立冬 胡慧婷 袁红旗 杨子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6,共12页
基于钻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含油组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以及烃类生成、圈闭演化和石油充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 基于钻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含油组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以及烃类生成、圈闭演化和石油充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布在营城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丰度达到优质生油岩级别;原油具有轻质、高凝固点和高蜡的特征,与营城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储集层包括登娄库组砂岩和营城组砂砾岩两套;直接盖层为登四段泥岩。石油于姚家组—嫩江组沉积期生成,分别于嫩江组沉积期和古近纪—新近纪聚集成藏。圈闭经历了营城组沉积末期、泉头组沉积末期和嫩江组沉积末期3期演化,形成构造和构造-岩性两类油藏。稳定的构造背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近距离运移、晚期充注为油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白垩营城组 白垩登娄库组 烃源 储集层 石油成藏 双城地区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气层序地层学进展及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红 夏斌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4期23-29,32,共8页
结合"全国第5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学术研讨会的相关内容,阐述了我国油气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的进展;介绍了有关坳陷型盆地、断陷型盆地和深水扇特别是海相碳酸盐岩—生物礁系统油气层序地层学领域等重要研究成果;指出... 结合"全国第5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学术研讨会的相关内容,阐述了我国油气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的进展;介绍了有关坳陷型盆地、断陷型盆地和深水扇特别是海相碳酸盐岩—生物礁系统油气层序地层学领域等重要研究成果;指出其现实意义特别重要,对于我国各大油气区及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层序地层学 油气勘探开发 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 深水扇系统层序地层学 陆相油气盆地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地质认识新进展及重要启示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国欣 石亚军 +3 位作者 张永庶 陈琰 张国卿 雷涛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共18页
经过几代石油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柴达木盆地已建成青藏高原唯一的油气生产基地,成为甘青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通过系统综述近年来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进展和勘探成果,总结了成盆、成烃、成储和成藏规律,指出了未来勘探转型的重... 经过几代石油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柴达木盆地已建成青藏高原唯一的油气生产基地,成为甘青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通过系统综述近年来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进展和勘探成果,总结了成盆、成烃、成储和成藏规律,指出了未来勘探转型的重要领域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自2007年设立科技重大专项以来,尤其“十二五”以来,依托科技创新,支撑昆北断阶、英雄岭构造、阿尔金山前、扎哈泉凹陷等相继发现了亿吨级大油气田,形成了其他盆地鲜见的成烃、成储、成藏等原创性成果。(2)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十二五”以来的勘探发现、启示及重要地质认识,提出了未来油气勘探从浅层向深浅结合、从构造向构造-岩性结合、从碎屑岩向多岩性复合、从常规向常规-非常规结合的四大转变,厘定出柴西古近系—新近系页岩油、柴东第四系泥岩生物气、柴北缘深层和柴西古近系多类型岩性等四大勘探领域。(3)研究成果将推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转型发展和强改造型盆地油气地质理论技术发展,为各类型含油气系统的油气藏勘探持续发现提供重要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 湖相碳酸盐岩 页岩油 生物气 第四 古近 新近 油气系统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常规与非常规油气成藏的正相关性角度预测有利区——以孤岛1号凹隆域低部位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郝牧歌 张金功 马士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6,共11页
前人对于如何通过已发现常规油气藏预测未发现非常规油气藏的研究不足。根据常规油气藏与烃源岩层系的非常规油气藏的成藏正相关性,结合凹隆域分布、断层活动性、砂体展布、油气来源及运移路径研究,提出基于相关性油气藏范围的非常规油... 前人对于如何通过已发现常规油气藏预测未发现非常规油气藏的研究不足。根据常规油气藏与烃源岩层系的非常规油气藏的成藏正相关性,结合凹隆域分布、断层活动性、砂体展布、油气来源及运移路径研究,提出基于相关性油气藏范围的非常规油气藏有利区预测方法。首先,对某一区域从凹隆域岩层的组合构造、烃源岩层系砂体展布、油气来源及运移路径4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基础研究;然后,将已发现油气藏分布、油气来源研究结果与基础研究结果结合,综合判断相关性油气藏范围;最后,对范围中未发现油气藏的区域进行有利区预测,其中烃源岩发育且存在有利砂岩、砂泥互层、裂缝性泥页岩储层的区域均为有利区。在有利区存在叠置或相邻的烃源岩层系油气藏、有利区紧邻断层且上覆层系发育油气来自断层的油气藏这2种情况下的油气成藏条件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分布相关性 有利区预测 烃源岩层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下古生界成藏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文平 刘成林 +5 位作者 万茂霞 马寅生 李农 孔令明 邓晓航 刘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德令哈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油气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文章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主要开展下古生界烃源岩、储盖层、储盖组合和输导条件等成藏条件研究,根据构造条件和周边油气发现,对研究区下古生界... 德令哈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油气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文章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主要开展下古生界烃源岩、储盖层、储盖组合和输导条件等成藏条件研究,根据构造条件和周边油气发现,对研究区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进行推测。研究结果表明,德令哈地区下古生界发育两套烃源岩,即震旦系全吉群红藻山组滨岸潮坪相灰黑色—黑色泥页岩,奥陶系石灰沟组浅海-半深海相灰黑色-黑色泥页岩。其中,震旦系烃源岩46%达到有效烃源岩标准,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平均为0.72%,奥陶系烃源岩38%达到有效烃源岩标准,且分布于石灰沟组底部,有效烃源岩有机质平均为0.77%;两套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热演化程度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研究区发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三角洲前缘和台缘礁滩相是优势储集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溶蚀孔隙。根据烃源岩特征和周边油气发现,将研究区划分为推测的Z-∈(?)油气系统和O-O(?)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储层条件 烃源岩条件 德令哈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定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31,共5页
六盘山盆地是油气勘探很有前景的地区,三叠、侏罗系生油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相似;白垩系发育厚度很大的暗色泥岩,它们在盆地中南部达到了低成熟-成熟阶段。燕山运动期形成的构造、地层圈闭是白垩系以下生油层生成的油气聚集的有利场... 六盘山盆地是油气勘探很有前景的地区,三叠、侏罗系生油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相似;白垩系发育厚度很大的暗色泥岩,它们在盆地中南部达到了低成熟-成熟阶段。燕山运动期形成的构造、地层圈闭是白垩系以下生油层生成的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白垩系生成的油气主要聚集在喜马拉雅运动期发育的构造中。应根据三叠-侏罗系和白垩系两套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围绕海原、固原主要生油凹陷寻找、落实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 盆地 侏罗 生油 燕山运动 石油地质特征 地层圈闭 勘探方向 喜马拉雅运动 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