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冯晓杰 蔡东升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6期372-375,共4页
东海陆架盆地为发育于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该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白垩纪弧前盆地和晚白垩世末—新生代弧后裂陷盆地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主要残留在中央隆起带;... 东海陆架盆地为发育于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该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白垩纪弧前盆地和晚白垩世末—新生代弧后裂陷盆地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主要残留在中央隆起带;新生代盆地演化在平面上表现出裂陷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不同时代盆地构造类型和大地构造位置控制了盆地烃源岩发育层位及平面分布:西部坳陷带以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泥岩和灵峰组、明月峰组滨海相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中央隆起带以上三叠统—中侏罗统福州组为主要烃源岩;东部坳陷带以始新统平湖组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渐新统和中新统煤系地层为次要烃源岩。西湖凹陷天台斜坡带为中、新生代有利烃源岩的叠合区,具有“中生中储”和“新生中储”的优势,是东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构造演化 烃源岩分布 有利勘探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断陷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沉积地质模型与烃源岩分布预测 被引量:7
2
作者 姚尧 何治亮 +4 位作者 李慧莉 张瑜 高晓鹏 王康宁 焦存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3-775,共13页
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海相烃源岩。针对阿瓦提断陷中-上奥陶统埋深大、缺乏钻井进行层位标定,以及萨尔干组烃源岩发育层段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的问题,用传统的技术手段识别该套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可能难以取得好的... 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海相烃源岩。针对阿瓦提断陷中-上奥陶统埋深大、缺乏钻井进行层位标定,以及萨尔干组烃源岩发育层段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的问题,用传统的技术手段识别该套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可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通过对柯坪地区露头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及其上下地层不同岩性及地层结构的认识,建立沉积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将地质模型和地震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烃源岩地震相识别追踪提供依据;在对研究区内二维地震测线逐条解释的基础上,依据地震反射波组的反射特征,进行地震相-沉积相分析;针对露头发育烃源岩而断陷内未有钻井揭示的地区,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识别方法和流程,对研究区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进行了重新识别和空间展布预测。研究表明,萨尔干组烃源岩的发育受海平面上升控制作用明显,属于深水陆棚相沉积;萨尔干组烃源岩在区内广泛分布,厚度范围约为0~120 m,在西南部最厚,受控于阿恰断裂和吐木休克断裂,向东北部减薄,向北超覆尖灭于英买3井以南,向东至阿-满过渡带西缘仍有少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沉积地质模型 烃源岩分布 萨尔干组 中-上奥陶统 阿瓦提断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南凹陷洼槽构造演化过程及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纪文婷 孙永河 +1 位作者 孙旭 刘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6,11,共12页
为了加深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其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塔南凹陷为靶区,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主干边界断层的断距—距离曲线、断距—埋深曲线、洼槽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和... 为了加深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其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塔南凹陷为靶区,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主干边界断层的断距—距离曲线、断距—埋深曲线、洼槽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和洼槽间横向背斜发育特征,利用最大断距回剥法恢复断层演化史,明确古洼槽的分布,解剖塔南凹陷内洼槽的构造演化规律,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明确了洼槽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断距—埋深曲线和生长指数,厘定了塔南凹陷主干边界断层的活动期次,确定了南一段上和南二段沉积时期为洼槽主要演化时期;结合主干边界断层生长机制(孤立断层生长机制和断层分段生长连接机制),将塔南凹陷内洼槽演化模式分为孤立断层控洼和分段生长断层控洼两种演化模式;依据洼槽不同演化模式将南一段上洼槽控源分布方式分为孤立洼槽控源分布和分段生长洼槽控源分布,同时主干边界断层的活动控制了有效烃源岩可容空间的形成和演化;塔南凹陷油气分布和纵向含油面积统计结果表明,含油富集区在平面上呈"马铃薯状"分布于有效烃源岩范围内并沿主干边界断层展布,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南屯组和铜钵庙组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凹陷 洼槽 断层生长机制 断距—距离曲线 断距—埋深曲线 洼槽演化模式 烃源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烃源岩的分布及形成 被引量:10
4
作者 丁修建 柳广弟 +3 位作者 黄志龙 孙明亮 陈哲龙 柳庄小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39-1746,共8页
为了明确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基于烃源岩碳酸盐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数据探讨烃源岩的形成,并基于烃源岩实测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数据分析烃源岩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烃源岩分布... 为了明确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基于烃源岩碳酸盐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数据探讨烃源岩的形成,并基于烃源岩实测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数据分析烃源岩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烃源岩分布特征与传统认识明显不同;水体较浅的缓坡带烃源岩厚度最大、有机质丰度最高;赛汉塔拉凹陷为小型断陷湖盆,具有水体浅、物源近、沉积速率大等不同于大型湖盆的沉积环境。有机质陆源输入、水动力条件和氧化还原程度是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水体浅、物源近是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分布、形成不同于大型湖盆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分布 烃源形成 小型断陷湖盆 赛汉塔拉凹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生烃成藏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一):南方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分布 被引量:364
5
作者 梁狄刚 郭彤楼 +2 位作者 陈建平 边立曾 赵喆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2期1-16,共16页
通过对上、中、下扬子区121个地表及钻井剖面烃源岩的密集扫描取样和地化分析,系统研究了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下二叠统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厚度及有机质丰度的纵横向分布,明确了海相烃源岩在纵向上以下寒武统... 通过对上、中、下扬子区121个地表及钻井剖面烃源岩的密集扫描取样和地化分析,系统研究了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下二叠统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厚度及有机质丰度的纵横向分布,明确了海相烃源岩在纵向上以下寒武统和上二叠统为最好,横向上以上扬子区为最好,其次为下扬子区;确定了五个烃源岩发育区。明确了海相烃源岩以泥岩为主,碳酸盐岩烃源岩只出现在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实测最大厚度为150m,从而表明中国南方不存在上千米厚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对四套海相烃源岩的厚度问题、层位问题、原始生烃潜量和碳酸盐岩烃源岩的鉴别问题等提出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海相地层 碳酸盐烃源 烃源 烃源岩分布 生烃潜力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有机相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钰 郭潇潇 +3 位作者 庹雷 吴杨瑜 李珊珊 夏磊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了实现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精细划分与评价,结合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中新统烃源岩进行有机相划分,建立了有机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进而预测烃源岩的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有机质来源与沉积环境可将莺歌海... 为了实现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精细划分与评价,结合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中新统烃源岩进行有机相划分,建立了有机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进而预测烃源岩的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有机质来源与沉积环境可将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分为4类:海相陆源型、海相混源Ⅰ型、海相混源Ⅱ型、海相内源型。不同有机相与沉积相对应关系较好,其中,扇三角洲、滨海相对应海相陆源型,内浅海对应海相混源Ⅰ型,外浅海、半深海对应海相混源Ⅱ型,外浅海、半深海和深海对应海相内源型。海相混源Ⅱ型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干酪根为主,少量Ⅲ型干酪根,保存条件较好,是莺歌海盆地的主要气源岩。研究成果为预测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平面展布并准确评价其资源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新统 海相烃源 生源构成 沉积相 烃源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越哲 殷杰 王振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9,共10页
塞内加尔盆地是西非海岸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但总体勘探程度较低,还有较多待解决问题,制约了盆地的油气勘探进程。通过对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的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对研究区2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并利... 塞内加尔盆地是西非海岸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但总体勘探程度较低,还有较多待解决问题,制约了盆地的油气勘探进程。通过对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的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对研究区2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并利用测井相、地震相预测了主力烃源岩的分布。结果表明:下白垩统Albian阶烃源岩w(TOC)平均值为1.2%,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上白垩统Cenomanian-Turonian阶烃源岩w(TOC)平均值为1.4%,干酪根类型以Ⅱ、Ⅲ型为主;白垩系烃源岩Ro为0.60%~1.00%,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白垩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次盆北部陆架边缘D1井、L井附近,以及南部凹陷的深水沉积区域,其中Albian阶烃源岩发育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为北部次盆下一步勘探有利区确定和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白垩系烃源 海相烃源 烃源岩分布 塞内加尔盆地 北部次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于连忠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7期32-35,共4页
莫里青断陷为伊通盆地最南端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张扭、热沉降、压扭和挤压构造演化阶段。烃源岩以双阳组为主,为湖沼环境下的泥岩沉积,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殖—腐泥过渡的Ⅱ2型为主,Ⅱ1型次之。双阳组泥岩... 莫里青断陷为伊通盆地最南端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张扭、热沉降、压扭和挤压构造演化阶段。烃源岩以双阳组为主,为湖沼环境下的泥岩沉积,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殖—腐泥过渡的Ⅱ2型为主,Ⅱ1型次之。双阳组泥岩厚度在断陷中心最厚,从西北缘到东南缘,整体减薄;靠山凹陷中心烃源岩有机质水生生物输入占优势,而凹陷边缘以陆源有机质的输入为主;双阳组成熟度比较低,靠山凹陷中心成熟度较高,达到生烃高峰,东部及南部区域只达到生烃门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烃源岩分布 双阳组 莫里青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烃源岩 被引量:65
9
作者 王绪龙 赵孟军 +3 位作者 向宝力 达江 蒋宜勤 刘翠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3-530,共8页
陆东—五彩湾地区天然气具有典型的源控成藏特征,将露头资料、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相结合,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价。研究区石炭系烃源岩以深灰色泥岩和灰色泥岩为主,其次为凝灰岩... 陆东—五彩湾地区天然气具有典型的源控成藏特征,将露头资料、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相结合,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价。研究区石炭系烃源岩以深灰色泥岩和灰色泥岩为主,其次为凝灰岩、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煤;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烃源岩丰度高于下石炭统滴水泉组(C1d),下石炭统烃源岩的类型好于上石炭统;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高值区分布在滴南凸起西段—五彩湾凹陷一带,向南、北方向石炭系烃源岩的成熟度降低;石炭系烃源岩与火山岩的分布具有互补性,烃源岩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烃源岩最发育区位于滴南凸起西段及其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东—五彩湾地区 石炭系 烃源特征 烃源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西北缘风城期构造沉积格局及源岩分布 被引量:11
10
作者 沈扬 李晓剑 +2 位作者 贾凡建 高剑雄 丁咸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9,151,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早二叠世风城期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存在争议,制约了源岩分布预测及勘探潜力评价。重新厘定了风城期构造沉积背景,明确了地质结构及连通性演化,预测了源岩分布。研究表明,早二叠世处于区域碰撞造山后的拉张背景,...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早二叠世风城期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存在争议,制约了源岩分布预测及勘探潜力评价。重新厘定了风城期构造沉积背景,明确了地质结构及连通性演化,预测了源岩分布。研究表明,早二叠世处于区域碰撞造山后的拉张背景,发育伸展断陷盆地。风城期西北缘与南缘的水体总体保持连通,属于海相沉积环境,风城期有利于源岩发育,源岩边界向西北推移10~20km.克拉玛依以北地区深部可能掩覆有部分风城组优质源岩,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格局 烃源岩分布 早二叠世 风城组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地区震旦系—二叠系海相优质烃源层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6
11
作者 腾格尔 秦建中 郑伦举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2期37-44,共8页
黔东南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黔中隆起周缘乃至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早寒武世初期、晚泥盆世早期和二叠纪,本地区均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以下寒武统盆地相、斜坡相的黑色页岩发育最好,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 黔东南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黔中隆起周缘乃至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早寒武世初期、晚泥盆世早期和二叠纪,本地区均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以下寒武统盆地相、斜坡相的黑色页岩发育最好,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大于2%),类型好(偏腐殖型),厚度大,是麻江古油藏及凯里残余油气藏的主力烃源岩;早二叠世盆地相和澙湖相中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与本层位中的沥青具亲缘关系,显示自生自储的特点。二叠纪烃源岩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本地区缺乏扬子地区广泛发育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那套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古生代 震旦纪 海相地层 烃源评价 烃源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罗系烃源岩发育有利环境及条件探讨--古地理古环境编图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丽亚 李江海 +1 位作者 王洪浩 杨静懿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81-1991,共11页
烃源岩是油气勘探的物质基础,研究其形成环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侏罗系烃源岩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的有利条件,首先依据古地磁方法以160Ma为时间节点,对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在此基础上,辅以地理... 烃源岩是油气勘探的物质基础,研究其形成环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侏罗系烃源岩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的有利条件,首先依据古地磁方法以160Ma为时间节点,对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在此基础上,辅以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的研究成果,在全球板块图上叠加了侏罗系岩相古地理和烃源岩分布等元素,编制了侏罗纪全球尺度的古地理、古岩相及烃源岩分布图件。同时,统计了全球含油气盆地的侏罗系烃源岩数据531个,其中具有明确干酪根类型的数据252个,且类型主要为Ⅱ型海相浮游生物,Ⅰ和Ⅲ型干酪根发育相对较少。从中得出:沉积环境、干酪根类型、气候、海平面、上升流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其中上升流对烃源岩的形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侏罗纪时期泛大陆大规模裂解,新特提斯洋和中大西洋洋脊逐渐扩张,火山活动强烈。在此构造背景下,全球大范围为温带和热带,气候温暖湿润,且暖流区海水温度适宜,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浅层,有利于海洋生物生存繁殖,为烃源岩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生烃母质;海平面上升以及大规模海泛事件则为烃源岩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新特提斯域周缘和中大西洋两岸暖流区海水温度较适宜,是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区;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被动大陆边缘和裂谷相泥页岩以及陆内深湖相泥页岩是其发育的优势沉积岩相,且绝大部分烃源岩分布于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中亚以及西西伯利亚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古板块再造 古地理 沉积 烃源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卓明 王再锋 伍泓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8-612,共5页
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的暗色泥岩和煤层是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主要的烃源岩,火石岭组和营城组为次要烃源岩。钻井和露头样品表明,火石岭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0.50%-8.55%、生烃潜量2-17 mg/g、氯仿沥青"A"含量0.04%-0.33%,干酪根类型以... 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的暗色泥岩和煤层是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主要的烃源岩,火石岭组和营城组为次要烃源岩。钻井和露头样品表明,火石岭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0.50%-8.55%、生烃潜量2-17 mg/g、氯仿沥青"A"含量0.04%-0.33%,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成熟度演化处于生气的过成熟阶段;沙河子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1.00%-6.54%、生烃潜量2-8 mg/g、氯仿沥青"A"含量0.2%-0.5%,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成熟度演化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营城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0.5%-2.5%、生烃潜量0.5-4.0 mg/g、氯仿沥青"A"含量0.05%-0.20%,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评价沙河子组为中等—好烃源岩,而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烃源岩属中等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分布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鄂西地区下震旦统陡山沱组烃源岩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道亮 杨帅杰 +3 位作者 王伟锋 付小东 张建勇 李文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1-830,共10页
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是川东北—鄂西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对该地区符家沟、陈家湾、花鸡坡等一系列露头剖面进行观察取样,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成烃生物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明确陡山沱组烃源岩特征和形成环境。陡... 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是川东北—鄂西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对该地区符家沟、陈家湾、花鸡坡等一系列露头剖面进行观察取样,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成烃生物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明确陡山沱组烃源岩特征和形成环境。陡山沱组烃源岩区域厚度为50~250 m,存在镇巴—城口和宜昌—五峰2个厚度中心;有机质丰度较高,平均可达2.04%;成烃生物类型多样,以浮游藻类为主,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Ⅰ—Ⅱ1型;烃源岩现今热演化程度高,处于过成熟热演化生气阶段。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对烃源岩形成环境进行判别,陡山沱组烃源岩整体形成于缺氧—贫氧环境,但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川东北地区烃源岩形成于水体低能、低盐度、缺氧—贫氧的深水陆棚环境;鄂西地区烃源岩形成于水体能量较强、低盐度、缺氧的台内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分布 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环境 陡山沱组 下震旦统 川东北—鄂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纪古板块再造与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维波 李江海 +1 位作者 王洪浩 塔斯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5-694,共10页
依据古地磁方法,对二叠纪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编制了二叠系全球古板块再造图、全球岩相及烃源岩分布图和全球古地理图。二叠纪板块格局以泛大陆和泛大洋为主,大陆内部裂谷系(如劳亚板块内部北海—北大西... 依据古地磁方法,对二叠纪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编制了二叠系全球古板块再造图、全球岩相及烃源岩分布图和全球古地理图。二叠纪板块格局以泛大陆和泛大洋为主,大陆内部裂谷系(如劳亚板块内部北海—北大西洋裂谷系和非洲大陆内部裂谷系)持续发育,最终导致了泛大陆的裂解。二叠纪冰期持续发育,又由于干旱带广泛发育的古气候条件,造成全球海平面在晚二叠世达到整个显生宙的最低值。浅海广泛发育的古地理环境造成古、新特提斯洋周缘和劳亚大陆整体以浅海碳酸盐岩和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冈瓦纳大陆内部以河湖相碎屑岩沉积为主。二叠系烃源岩不发育,主要层系是下二叠统泥页岩,分布集中在劳亚大陆北缘、特提斯洋周缘以及冈瓦纳大陆内部和澳大利亚东部,以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为主。泛大陆形成过程中,洋壳消减与不同陆块之间的拼合,最终造成了二叠纪末气候的剧变,形成了晚古生代末超大规模的冰期。板块运动所产生的壳幔物质循环造成二叠纪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剧烈升高,最终导致了二叠纪生物灭绝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古板块再造 相古地理 烃源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凹陷中深层油气断裂控藏规律及断圈有效性评价
16
作者 范彩伟 李明 陈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84,共14页
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是南海西部重要的富烃凹陷之一,剩余油气资源量主要集中在中深层圈闭。本文在分析了烃源岩和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断裂活动规律和演化特征,明确不同断裂控源储、控圈、控运的作用,以指导文昌凹陷深层油气勘... 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是南海西部重要的富烃凹陷之一,剩余油气资源量主要集中在中深层圈闭。本文在分析了烃源岩和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断裂活动规律和演化特征,明确不同断裂控源储、控圈、控运的作用,以指导文昌凹陷深层油气勘探。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活动强度差异控制了研究区发育滨浅湖和中深湖两类烃源岩。中深层大型砂体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沿珠三南断裂连片分布。生烃期断裂带附近有机酸的溶蚀改造作用和绿泥石包膜的超压胶结抑制作用共同控制了中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因此,文昌凹陷多期构造运动背景下,珠三南断裂带不同时空的差异分段生长过程控制了源储配置。不整合面、砂体和长期活动断裂的相互配置共同控制了油气向琼海凸起聚集。在这样的成藏背景下,建立的断层封闭性分级评价标准可有效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生长 烃源岩分布 优质储层 断裂封闭性 输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热共控”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油气的差异分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友川 赵志刚 +1 位作者 兰蕾 杨树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32,共9页
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油气富集盆地,但两者的油气储量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曾母盆地天然气多于原油,文莱—沙巴盆地原油多于天然气,明确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对于上述两个盆地资源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油气富集盆地,但两者的油气储量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曾母盆地天然气多于原油,文莱—沙巴盆地原油多于天然气,明确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对于上述两个盆地资源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岩心和野外露头烃源岩样品的实验分析数据,对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组成、生烃特征、烃源岩分布规律及热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两个盆地油气差异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包括煤系烃源岩和陆源海相烃源岩,其中煤系烃源岩壳质组丰富,生油潜力明显大于陆源海相烃源岩;②曾母盆地表现为“三角洲相煤系+滨浅海—半深海相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分布模式,文莱—沙巴盆地表现为“三角洲/浊积煤系—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分布模式;③曾母盆地烃源岩主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生气阶段,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生油阶段。结论认为,在“源”和“热”的共同作用下,曾母盆地原油主要分布在东巴林坚凹陷,其他地区以分布天然气为主,文莱—沙巴盆地则整体以分布原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曾母盆地 文莱—沙巴盆地 烃源岩分布模式 热演化程度 油气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性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超 孙晶 +3 位作者 章国威 赵天天 程旺明 漆家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15-3734,共20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的库车坳陷充填了巨厚的中生界碎屑岩沉积地层(最大残留厚度可达6000 m以上),其中三叠系、侏罗系包含的多个泥岩、含煤泥岩层被认为是库车坳陷的主力烃源岩层。受地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变形复杂等因素影响,基于地震... 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的库车坳陷充填了巨厚的中生界碎屑岩沉积地层(最大残留厚度可达6000 m以上),其中三叠系、侏罗系包含的多个泥岩、含煤泥岩层被认为是库车坳陷的主力烃源岩层。受地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变形复杂等因素影响,基于地震资料解释的中生界分布一直不甚清楚,中生代原型盆地性状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分歧。近几年在库车坳陷实施了大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的统层解释。结果表明中生界下部发育有大量控制三叠系、甚至下侏罗统沉积厚度分布的同生正断层。这些正断层的发现,暗示库车坳陷早中生代原型盆地可能具有伸展或走滑伸展断陷盆地性质。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了库车坳陷中生代盆地结构及后期构造演化过程,认为早中生代同生正断层在晚中生代、新生代区域挤压及新天山构造隆升作用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反转),导致形成复杂的冲断构造变形,一些区段的中生界烃源岩成为后期逆冲褶皱变形的局部滑脱层,而另一些区段则被后期逆冲断层掩覆成为断陷正反转构造的“死带”。这一新的构造解释模型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库车坳陷油气聚集的分区、分段差异性,也进一步明确了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及需要研究的地质问题。库车坳陷那些位于正反转断层(包括拆离断层)下盘“死带”中的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的存在为深层油气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正反转断层 分层滑脱构造 烃源岩分布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对深层天然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2
19
作者 于丹 吕延防 +2 位作者 付晓飞 孙永河 胡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7-245,共9页
系统分析徐家围子断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系统对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徐家围子断陷发育5套断裂系统,徐西早期走滑伸展断裂系统、徐中走滑长期活动断裂系统、徐东走滑断裂系统、早期伸展晚期张扭长期活动断裂系统以及晚... 系统分析徐家围子断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系统对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徐家围子断陷发育5套断裂系统,徐西早期走滑伸展断裂系统、徐中走滑长期活动断裂系统、徐东走滑断裂系统、早期伸展晚期张扭长期活动断裂系统以及晚期张扭断裂系统。断裂活动时期主要为断陷期和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徐西走滑伸展断裂系统控制了沙河子组烃源岩的展布,徐中及徐东走滑断裂控制了下白垩统营城组一段和营城组三段火山岩体的展布,长期活动断裂为天然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垂向通道。断裂对登二段区域性盖层破坏程度小,使得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主要富集在下白垩统登娄库二段之下的营城组地层中。断层两盘岩性对接关系为火山岩—砂泥岩,断层侧向封闭;火山岩—火山岩对接,断层侧向不封闭。晚期构造反转较弱,使得断裂对气藏的破坏程度较小,对天然气的保存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断裂系统 天然气聚集 烃源岩分布 天然气运移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构造转型期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20
作者 杨品荣 陈洁 +1 位作者 蔡进功 杨永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7,共3页
依据济阳坳陷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反转构造 ,从构造转型和构造转型期角度对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 ,认为济阳坳陷的演化经历过四次大的周期性构造转型 ;指出孔店组沉积时期是济阳坳陷从中、古生界构造体系向第三系构造体系转换的重要转型期。... 依据济阳坳陷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反转构造 ,从构造转型和构造转型期角度对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 ,认为济阳坳陷的演化经历过四次大的周期性构造转型 ;指出孔店组沉积时期是济阳坳陷从中、古生界构造体系向第三系构造体系转换的重要转型期。探讨了各转型期对坳陷深层烃源岩分布和成烃演化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构造转型 反转构造 印支运动 烃源岩分布 成烃演化 济阳运动 燕山运动 东营运动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