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路网约束下的城市事件空间点模式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佘冰 朱欣焰 +2 位作者 呙维 杨云涛 徐晓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27-2329,共3页
为对城市管理的资源分配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基于道路网约束下的核密度估计和K函数方法,对城市事件的一阶和二阶空间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平面空间点模式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平面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道路网约束下的核... 为对城市管理的资源分配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基于道路网约束下的核密度估计和K函数方法,对城市事件的一阶和二阶空间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平面空间点模式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平面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道路网约束下的核密度估计提取的"热点"路段可直观地体现事件沿道路网的分布情况,而道路网约束下的K函数能真实地反映出事件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聚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事件 道路网约束 空间点模式分析 K函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点模式分析中离散趋势的描述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志杰 彭文祥 +2 位作者 周艺彪 庄建林 姜庆五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空间点模式分析中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借鉴经典统计学中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思想和犯罪学中犯罪事件的描述性分析方法,提出了空间点模式分析中描述离散趋势的常用统计指标,并以2001~2006年安... 目的探讨空间点模式分析中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借鉴经典统计学中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思想和犯罪学中犯罪事件的描述性分析方法,提出了空间点模式分析中描述离散趋势的常用统计指标,并以2001~2006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急性血吸虫病例为例,介绍其应用价值。结果获得了空间点模式分析中描述离散趋势的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应用条件及应用价值。结论空间点模式分析中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可以作为经典统计学统计描述的有利补充,二者结合能更完整地描述空间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统计 空间点模式分析 描述性统计 离散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点模式分析的地震空间分布集中趋势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文锋 李晓璐 +3 位作者 顾行发 LAM Nina 刘珊 谢建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7-562,共6页
地震序列的时空相关性在地震运动趋势分析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时空相关性的一个最直接作用是一个强震发生以后促使一定空间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地震群的发生。该文借助现有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通过均数中心,加权均数中心,几何均数中... 地震序列的时空相关性在地震运动趋势分析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时空相关性的一个最直接作用是一个强震发生以后促使一定空间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地震群的发生。该文借助现有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通过均数中心,加权均数中心,几何均数中心和调和均数中心函数,尝试探索一种空间相关性方法来描述强震与其震后临近的非强震之间的相关性与趋势特性。该文研究工作中,相关性和趋势特性的物理基础是在地理学第一定律的背景下讨论的——任何事物之间时空相关。均数中心函数方法应用于中国境内地区。结果显示,中国境内强震震后的余震群并非以强震为均数中心均匀分布,其均数中心与强震空间位置存在明显偏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趋势 地震 地震空间分布趋势 空间点模式分析 空间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点模式分析中的边缘效应及2种校正方法的模拟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杰 彭文祥 +2 位作者 周艺彪 庄建林 姜庆五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根据边缘效应的概念,介绍2种校正方法并进行模拟比较,为正确进行空间点模式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首先介绍K函数和边缘效应的概念及缓冲区校正法和加权校正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采用Matern阻抑点过程、Poisson随机点过程和Neyman-Scot... 目的根据边缘效应的概念,介绍2种校正方法并进行模拟比较,为正确进行空间点模式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首先介绍K函数和边缘效应的概念及缓冲区校正法和加权校正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采用Matern阻抑点过程、Poisson随机点过程和Neyman-Scott聚集点过程在单位正方形区域内模拟产生三种分布模式,点过程的密度分别取10,100,500和1000,选择K函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模拟比较。结果当点过程的密度较低时,边缘效应的影响很小,分析时可以不进行校正;当点过程的密度较高时,边缘效应的影响较大,必须进行校正,如果研究尺度较小,加权校正法与缓冲区校正法的效果相近,均较好,当研究尺度较大时加权校正法优于缓冲区校正法。结论加权校正法的效果较好,可以在空间点模式分析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统计 空间点模式分析 边缘效应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模式空间统计分析——以甘谷县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潘竟虎 杨旺明 赵锐锋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5期77-81,87,共6页
根据2008年SPOT遥感影像得到甘谷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信息,继而运用样方分析法、最近邻距离指数、K函数、热点探测技术研究了甘谷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与模式。结果显示:甘谷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总体上呈... 根据2008年SPOT遥感影像得到甘谷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信息,继而运用样方分析法、最近邻距离指数、K函数、热点探测技术研究了甘谷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与模式。结果显示:甘谷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总体上呈现出轻微集聚分布的特点;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大,居民点空间分布的集聚性指数也增大;居民点空间分布的热点区域在微观尺度上具有空间随机性、在中观尺度上具有边界集中性、宏观尺度上具有面状集中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分布模式 点模式分析 分析 甘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ley’sK函数的南京市ATM网点空间分布模式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结臣 卢敏 +2 位作者 苑振宇 芮一康 钱天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43-1849,共7页
运用Ripley’s K函数的相关理论,以南京市ATM网点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平面与网络空间两种视角,在中心城区范围与主城区范围两种空间尺度上,通过单变量K函数法分析ATM网点的分布模式,通过双变量K函数法分析ATM网点与地铁站点的空间关联情况... 运用Ripley’s K函数的相关理论,以南京市ATM网点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平面与网络空间两种视角,在中心城区范围与主城区范围两种空间尺度上,通过单变量K函数法分析ATM网点的分布模式,通过双变量K函数法分析ATM网点与地铁站点的空间关联情况,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表明,ATM网点在南京主城区与中心城区均呈现出较强的集聚状态;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ATM网点与地铁站点之间也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同时,对于沿着路网分布的地理空间点状对象而言,利用网络K函数法进行空间点模式分析比用平面K函数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pley’s K函数 ATM网分布 点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分析中的集中趋势指标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志杰 彭文祥 +2 位作者 周艺彪 庄建林 姜庆五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空间分析中集中趋势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以频率统计学中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为基础,借鉴犯罪学中犯罪事件的二维描述方法,系统地提出了空间分析中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并对实际资料进行分析,介绍其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空间分析中集中趋势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以频率统计学中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为基础,借鉴犯罪学中犯罪事件的二维描述方法,系统地提出了空间分析中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并对实际资料进行分析,介绍其应用价值。结果得到了空间分析中描述集中趋势的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公式、应用条件及潜在的应用价值。结论空间分析中描述集中趋势的二维统计指标可以作为频率统计学统计描述的有利补充,二者的结合能更全面地描述空间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统计 空间点模式分析 描述性统计 集中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SDA的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65
8
作者 闫庆武 卞正富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61,共5页
空间数据分析(SDA)与GIS相结合是研究地理现象空间分布规律的重要方法。借助1994年和2004年两期RS图像,得到徐州市居民点空间分布数据,运用GIS-SDA方法研究徐州市1994年和2004年的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并总结了11年间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动... 空间数据分析(SDA)与GIS相结合是研究地理现象空间分布规律的重要方法。借助1994年和2004年两期RS图像,得到徐州市居民点空间分布数据,运用GIS-SDA方法研究徐州市1994年和2004年的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并总结了11年间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规律。通过最近邻距离分析(运用R统计量)得出徐州市居民点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集聚趋势,且2004年的集聚程度比1994年低;通过计算居民点空间分布的K函数值,发现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化,1994年和2004年的居民点空间分布集聚程度均出现先增后降过程。运用核函数与泰森多边形法计算两个年份的居民点密度分布,核函数法能够从总体上反映徐州市居民点密度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而泰森多边形法对居民点密度空间分布的细部差异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点模式分析 空间分析 居民格局 徐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叙事建构研究——以铜官山1978文创园为例
9
作者 曾锐 程玉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5-1285,共11页
文化产业已成为目前城市工业遗产更新的主要导向。首先,本研究在经济、空间、文化、生态多维度解析构筑可持续文创园区导向的工业遗产更新路径体系。其次,聚焦空间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改造更新中的研究应用,探讨物质空间活化利用过程中... 文化产业已成为目前城市工业遗产更新的主要导向。首先,本研究在经济、空间、文化、生态多维度解析构筑可持续文创园区导向的工业遗产更新路径体系。其次,聚焦空间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改造更新中的研究应用,探讨物质空间活化利用过程中工业文化特色与认同性的建构方式。在目前的工业遗产空间叙事研究中,较少有学者关注人在其中的行动认知,及其与场所历史信息与空间特征的相关性。因此,以文创园区导向的工业遗产改造更新为研究对象,从叙事主题、路径、载体三个层面提炼园区叙事建构方式。而后,通过GNSS行动追迹实验,结合空间点模式分析法,可视化解析游览者行动轨迹、聚集密度等特征数据,把握叙事空间的路径载体与行动特征的关联效应,最终在路径规划、载体分布、场所营造和交互设计四个方面归纳提炼出工业遗产空间叙事建构模式与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叙事路径规划可以有效引导行动轨迹;依托“物体-场景-事件”为载体的空间叙事方式对游览者的聚集停留具有正向效应,验证了空间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改造更新中的适用性;空间叙事建构是工业遗产空间重塑与文化意义再生的有效路径。本研究为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活化及文化认同感建构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再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城市存量资源的废弃闲置而导致的潜在火灾、爆炸等灾害风险,为推进建设韧性、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更新 空间叙事建构 路径载体 GNSS行动追迹 空间点模式分析 场所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3
10
作者 郝诗雨 赵媛 李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6-924,共9页
采取厦门市民宿POI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研究厦门市民宿的总体集聚区、集聚中心与发展方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思明区是厦门市民宿集聚区域,其次是集美区及湖里区;曾厝垵是民宿集聚中心,鼓浪屿、... 采取厦门市民宿POI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研究厦门市民宿的总体集聚区、集聚中心与发展方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思明区是厦门市民宿集聚区域,其次是集美区及湖里区;曾厝垵是民宿集聚中心,鼓浪屿、黄厝、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厦门北站、集美大学城等为次级中心;2008年~2017年厦门市民宿分布大致经历了北→南→北→西北的回旋式演变,最终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的延伸,并逐步向岛外扩展.并分析了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区位条件、交通通达性、配套设施、政策条件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 空间格局 点模式分析 影响因素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长城烽燧选址的地理因子探究:以玉门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瑞祺 骆磊 +4 位作者 王心源 姚娅 黄文江 董莹莹 连懿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
汉长城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最重要的古代防御系统,其显著特点之一即烽燧林立。在经济水平有限的汉代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旱地区,烽燧的空间选址如何承载并发挥其屯戍功能,对理解过去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为历史地... 汉长城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最重要的古代防御系统,其显著特点之一即烽燧林立。在经济水平有限的汉代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旱地区,烽燧的空间选址如何承载并发挥其屯戍功能,对理解过去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为历史地理视角的定性分析,难以揭示其中的量化规律,更无法还原古代地理环境下的空间认知和技术利用水平。以甘肃省玉门市段汉长城为例,引入点模式分析、空间相关性检验、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定量地对烽燧空间设置的多种假设因子进行敏感性检验,试图揭示烽燧选址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地形、水文、聚落位置等自然与人文环境要素均显著影响了汉长城烽燧的空间布局,且在高程1250~1500 m、坡度2.5°~8°、坡向南偏东70°~南偏西60°、距最邻近水系0~1535 m及以城障遗址为中心的2~20 km的区间内具有统计显著性。定量结果分析表明,汉长城沿线烽燧建址在确保前线通视性的同时,保障了与后方城障间军事情报车马传递的成本控制和效用优化;此外考虑了选址处人居环境,多选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绿洲,印证了其屯垦、交通等附属功能,综合体现了汉代地理空间认知和技术利用的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燧 选址 因子敏感性 空间相关性 点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