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协同论和点—轴系统理论的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晓琴 覃建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5,49,共3页
以协同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在分析成都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优化成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提出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协同理论 点—系统理论 乡村旅游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论、“点-轴系统”理论的大香格里拉东部温泉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晓琴 胡丹临 郑雨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6-98,共3页
文章以协同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分析大香格里拉东部(川西地区)温泉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点"、"轴"、"面"相结合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1个温泉城、3个增长极、... 文章以协同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分析大香格里拉东部(川西地区)温泉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点"、"轴"、"面"相结合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1个温泉城、3个增长极、6个发展节点、4条一级发展轴(旅游干线)、7条二级发展轴(旅游支线)和3个温泉旅游板块,并着重强调通过形象协同、产品协同促进整合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香格里拉 协同理论 点—系统理论 温泉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鄱阳湖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江小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36,共3页
如何进行鄱阳湖区域旅游开发,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点—轴"系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以中心城市和重点景区为核心打造系列旅游发展极、建设重点旅游轴线进而构建鄱阳湖区域网状旅游空间结构,能够有效促进... 如何进行鄱阳湖区域旅游开发,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点—轴"系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以中心城市和重点景区为核心打造系列旅游发展极、建设重点旅游轴线进而构建鄱阳湖区域网状旅游空间结构,能够有效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系统理论 鄱阳湖区域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东北全面振兴的经济地理新格局——基于“哈长沈大”一轴战略的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周绍杰 薛婧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4,237,F0002,共14页
东北全面振兴要破除经济增长滞后与人口条件恶化的困境,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空间发展模式与区域内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培育东北整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东北产业竞争力式微、对内对外经济联系较弱是内生动力不足的具体映射,是多方因素叠加... 东北全面振兴要破除经济增长滞后与人口条件恶化的困境,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空间发展模式与区域内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培育东北整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东北产业竞争力式微、对内对外经济联系较弱是内生动力不足的具体映射,是多方因素叠加的结果。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东北发展机制分析框架,结合东北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底层逻辑,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思路应为打造“哈长沈大”一轴战略,构建涵盖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东北四大中心城市的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与开放协同开创东北新发展格局,增强东北地区整体竞争力。这一战略有助于对内增强融入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与可靠性,对外提升参与国际大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东北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战略升级,推动东北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哈长沈大”一战略 点—系统理论 协同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实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耿鹏旭 杨爱荣 张佳卿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124,共4页
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整合的可行性研究入手,通过极核模式、点—轴模式及圈层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八点、五轴"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整合模式,构建平顶山市郊农业区为极核、... 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整合的可行性研究入手,通过极核模式、点—轴模式及圈层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八点、五轴"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整合模式,构建平顶山市郊农业区为极核、县郊农业区为一级节点的点轴模式。根据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和农业产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规划布局了三个农业圈,构筑科技核心区、农产品配售区、农产品生产加工腹地区三圈组合的农业产业空间开发结构。资源型城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能够促使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农业成为资源型城市的重要产业支撑,推进资源型城市平稳经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布局 点—轴系统理论 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机制与路径
6
作者 龙宝新 崔宇玮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5年第4期19-25,84,共8页
对接国家需求极、面向人才增长极、助力科技创造极是博士研究生教育遵循的必然价值逻辑。在“点—轴系统”理论视野下,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运行机制是:以“点、轴、聚集区”为线索,精准定位“学科极—人才极—师资极”三个... 对接国家需求极、面向人才增长极、助力科技创造极是博士研究生教育遵循的必然价值逻辑。在“点—轴系统”理论视野下,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运行机制是:以“点、轴、聚集区”为线索,精准定位“学科极—人才极—师资极”三个关键极点,全面连接“政策源—物质源—人力源”轴线,高效黏合“创新能—科技能—人才能”能量,实现博士研究生教育在极点、轴线、聚集区等链环上的螺旋提质升级。在新时代,加快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须提质存量以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创造增量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耦合变量以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教育 高质量发展 点—系统理论 增长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