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斑蝥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永康
陈智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209,共8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项目(国中医药科技中药〔2022〕59号)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1MH009)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21M143)。
-
文摘
斑蝥为我国著名的动物类中药,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的功效,广泛用于散瘀消痈。因其具有猛烈的毒性,故常需炮制来降低毒性,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早在东晋时期就记载了如净制、烧法等斑蝥的炮制方法,后来逐渐发展了米炒、清炒、醋煮等多种炮制方法。现代研究发现斑蝥的主要成分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金属元素、脂肪酸类和脂肪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化合物等,具有抗肿瘤、抗纤维化、强心、抗病毒、抗凝血、免疫增强等多种药理作用。查阅中国医药书籍和中外相关资料及文献,从斑蝥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斑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斑蝥
炮制历史沿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Keywords
Banmao(Mylabris)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process ing
chemical constituent
pharmacological action
-
分类号
R283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土鳖虫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 2
-
-
作者
付静
姜秋
杨春淼
张珂洋
李媛
王玲娜
张永清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年第9期32-41,I0013,共11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项目(国中医药科技中药[2022]59号)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
+1 种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CXGC01051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青创团队支持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强基计划项目(2021-0015,2021-0012)。
-
文摘
土鳖虫为临床常用的动物类中药,是历代医家活血疗伤之要药,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的功效。土鳖虫炮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熬制的记载,其后出现了炒、焙、石灰制等10余种炮制方法。土鳖虫有小毒,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矫臭矫味、利于粉碎,便于临床应用。现代研究表明,土鳖虫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多肽类、核苷类、脂肪酸类、苯丙烷类、生物碱类等,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肿瘤、镇痛等药理作用。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从土鳖虫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土鳖虫不同炮制规格的临床合理用药、饮片标准提升和功效核心物质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
关键词
土鳖虫
炮制历史沿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Keywords
Tubiechong(Eupolyphaga Steleophaga)
processing history evolution
chemical constituent
pharmacological effect
-
分类号
R285.1
[医药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