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1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香果果生炭疽菌小GTP酶基因Rab7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1
作者 张承康 黄欣 +3 位作者 李希荣 郭彦超 郭田龙 陈美霞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7-1115,共9页
由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引起的百香果炭疽病是影响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解析果生炭疽菌致病分子机制对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鉴定得到百香果果生炭疽菌小GTP酶Rab7,并将其与多种真菌... 由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引起的百香果炭疽病是影响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解析果生炭疽菌致病分子机制对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鉴定得到百香果果生炭疽菌小GTP酶Rab7,并将其与多种真菌的Rab7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果生炭疽菌Rab7蛋白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Rab7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远,而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Rab7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Rab7基因敲除菌株△Rab7及Rab7基因回补菌株△Rab7/Rab7。表性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和△Rab7/Rab7相比,△Rab7在PDAY和MM培养基中的菌落直径显著下降,黑色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分生孢子产量显著减少。但△Rab7与野生型N425对H 2O 2胁迫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Rab7-GFP融合蛋白定位于液泡膜,且△Rab7液泡呈现碎片化分布,表明Rab7基因通过调控果生炭疽菌液泡融合维持其正常液泡形态。本研究结果为解析果生炭疽菌的致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果生炭疽菌 小GTP酶基因Rab7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金斯炭疽菌自噬相关基因ChAtg3的功能研究
2
作者 段灵涛 何九卿 +3 位作者 王莉 陈炜伦 祝一鸣 周而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目的】研究希金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中自噬相关基因ChAtg3的作用。【方法】对ChAtg3进行序列、系统发育和表达模式分析,并观察C.higginsianum侵染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后ChAtg3的表达变化。通过根癌农杆菌介... 【目的】研究希金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中自噬相关基因ChAtg3的作用。【方法】对ChAtg3进行序列、系统发育和表达模式分析,并观察C.higginsianum侵染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后ChAtg3的表达变化。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进行ChAtg3基因的敲除和回补。【结果】拟南芥接种C.higginsianum 8~40 h内ChAtg3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敲除ChAtg3基因后的突变体(ΔChAtg3)自噬过程受抑制,其黑色素含量、产孢量、附着胞形成率和致病力均显著下降;但与野生型相比,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率并无显著变化。而通过基因回补,突变体CΔChAtg3在生物学表型和致病性上得以恢复。【结论】揭示了ChAtg3基因在希金斯炭疽病菌自噬过程、孢子产生和附着胞形成中的关键作用,是该病原菌致病力的关键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金斯炭疽菌 自噬 ChAtg3基因 基因功能分析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黄草提取物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活性和抑菌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妙鸿 林宝妹 +4 位作者 林巧莉 吴水金 李跃森 张帅 李海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9,共9页
为开发防治香蕉炭疽病的天然抑菌剂,采用菌丝生长抑制和果实防治试验测定溪黄草(Isodon serra)提取物对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的抑制活性,通过研究提取物对菌丝细胞完整性、菌丝形态结构和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抑... 为开发防治香蕉炭疽病的天然抑菌剂,采用菌丝生长抑制和果实防治试验测定溪黄草(Isodon serra)提取物对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的抑制活性,通过研究提取物对菌丝细胞完整性、菌丝形态结构和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溪黄草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位对香蕉炭疽菌均具有显著抑制活性,其中以石油醚萃取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其对菌丝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18mg/mL。经不同浓度石油醚萃取部位处理的果实病斑直径均比空白对照显著下降(P<0.05),浓度为4mg/mL时,其与阳性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石油醚萃取部位处理可破坏菌丝的细胞完整性,使细胞通透性提高,还可使菌丝发生显著质壁分离、皱缩和裂解,且破坏程度呈浓度依赖性。菌丝经2 mg/mL石油醚萃取部位处理后,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ATP合成酶、ATP酶活性分别下降23.56%、60.51%、9.01%和32.01%。溪黄草提取物通过破坏细胞完整性和降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来抑制香蕉炭疽菌正常生长,其对于防治香蕉炭疽病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 提取物 香蕉炭疽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炭疽菌果胶酸裂解酶基因CcPL20552克隆及表达分析
4
作者 王婷 王一丹 +3 位作者 任姝锦 马婷 金梦军 杨成德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0-299,共10页
【目的】基于RNA-Seq数据,果胶酸裂解酶候选效应蛋白基因CcPL20552为球炭疽菌致病过程中致病基因之一,且具有效应蛋白的特征。研究CcPL20552基因信号肽功能及其蛋白表达特点,为揭示其基因功能提供依据,也为揭示球炭疽菌的分子致病机制... 【目的】基于RNA-Seq数据,果胶酸裂解酶候选效应蛋白基因CcPL20552为球炭疽菌致病过程中致病基因之一,且具有效应蛋白的特征。研究CcPL20552基因信号肽功能及其蛋白表达特点,为揭示其基因功能提供依据,也为揭示球炭疽菌的分子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球炭疽菌侵染的马铃薯茎秆cDNA为模板,克隆CcPL20552基因CDS编码区全长以及去除信号肽(-SP)序列,构建带有His标签的全长融合表达载体pET28a-PL20552和去信号肽融合表达载体pET28a-SP20552,于大肠杆菌BL21(DE3)中通过自诱导和IPTG诱导表达,纯化蛋白后测定其浓度及活性。【结果】CcPL20552基因编码区全长为720 bp,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24.48 kD,且包含一段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裂解后的菌体沉淀中,通过变复性并利用His标签纯化出目的蛋白,相同诱导条件下全长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去除信号肽蛋白表达量,100mmol/L浓度的咪唑洗脱液为最适洗脱浓度,全长和去信号肽蛋白浓度分别为224.25和174.02μg/mL,活性分别为0.6346和0.9520 U/mL。【结论】CcPL20552基因可通过自诱导和IPTG诱导表达,温度越低蛋白表达量越高,信号肽对该蛋白表达影响较大,且信号肽具有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菌 果胶酸裂解酶基因 克隆 信号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暹罗炭疽菌的遗传转化及其侵染进程研究
5
作者 陈健鑫 朱幼娇 +4 位作者 吴峰婧琳 魏玉倩 马焕成 杨红玉 伍建榕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5-284,307,共11页
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菌株CA17)是引起云南省油茶炭疽病的强致病力菌株,但其与油茶互作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建立了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荧光显微镜探究其分生孢子发育和侵染进程。首先构建了含有潮霉素抗性基... 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菌株CA17)是引起云南省油茶炭疽病的强致病力菌株,但其与油茶互作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建立了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荧光显微镜探究其分生孢子发育和侵染进程。首先构建了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ygR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表达载体pCAMBIA1301∷GFP。同时优化了CA17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并通过CaCl_(2)/PEG介导的转化法,将表达载体转化CA17原生质体。本研究共筛选出6株稳定的阳性转化子,转化子在菌落形态、产孢量和致病力上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阳性转化子CA17-GFP6的分生孢子培养4 h开始萌发,6 h附着胞开始发育并逐渐黑化,整个阶段均可见绿色荧光信号。CA17-GFP6接种拟南芥24 h可见分生孢子和少量菌丝的荧光信号,接种后48~72 h在叶片内部可见大量菌丝的绿色荧光,接种油茶叶片后24~48 h绿色荧光信号较弱,主要分布在表皮和气孔附近,接种72 h后,随着菌丝的扩张,绿色荧光信号逐渐增强。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EG介导的油茶暹罗炭疽菌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阳性转化子CA17-GFP6探究了暹罗炭疽菌侵染拟南芥和油茶的途径与进程,为油茶炭疽菌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暹罗炭疽菌 遗传转化体系 绿色荧光蛋白 侵染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油茶产区山茶炭疽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义勋 徐小文 +2 位作者 郑露 黄俊斌 谢先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8.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s)为0.43,遗传相似度(I)平均为0.834,遗传距离(D)平均为0.183,表明山茶炭疽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异质性较强,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性。湖北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和广西5个省级种群总基因多样度(Ht)为0.274 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7 4,基因流(Nm)为0.466 4,表明山茶炭疽菌5个省级种群虽然被分化,但是不存在基因流动现象(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ISSR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油茶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da)分类学研究──Ⅴ.产直形孢子的种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文平 张志铭 李玉琴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3-67,共5页
报道了河北省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产直型孢子的7个种。其中4个种为河北省新记录,它们是:球炭疽菌C.coccodes(Wallr.)Husnes,壳皮炭疽菌(C,crassipes(SPeg.... 报道了河北省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产直型孢子的7个种。其中4个种为河北省新记录,它们是:球炭疽菌C.coccodes(Wallr.)Husnes,壳皮炭疽菌(C,crassipes(SPeg.)Ars,毁灭炭疽菌C.destructivumO′Gara和芸苔炭疽菌C.higginsianumSacc.apudHiggins.文中有种的特征描述和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菌 分类 产直型 孢子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da.)分类学研究Ⅰ.属级分类和名称 被引量:47
8
作者 吴文平 张志铭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4-30,共7页
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的属级分类进行了综合评述,讨论了发疽菌属及其有关属的关系,确认炭疽菌属是唯一的正确属名,庞杂的盘圆孢属GloeosporiumDesm.etMont.、丛刺盘孢属Ve... 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的属级分类进行了综合评述,讨论了发疽菌属及其有关属的关系,确认炭疽菌属是唯一的正确属名,庞杂的盘圆孢属GloeosporiumDesm.etMont.、丛刺盘孢属VemiculariaTode:Fr.等10个属名都应废弃或作为炭疽菌属的异名属。对现代概念的炭疽菌属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菌 分类 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的分类研究Ⅰ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中义 刘云龙 +1 位作者 刘媛 曹文广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z1期178-181,共4页
介绍了我国炭疽菌属已知种 2 6种 ,其中 :新寄主植物 4种 ,地理新分布 10种 ,已知种 12种。其中 ,兰炭疽菌虎头兰变型和直形炭疽菌有描述和插图 ,其余为名录记载。
关键词 炭疽菌 新寄主植物 新分布 已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da.)分类学研究Ⅱ.种的划分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文平 张志铭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1-37,共7页
通过研究现有标本,考证原始文献,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的3个分类系统──Saccardo分类系统、vonArx系统和Sutton系统进行了综合评述。Saccardo系统应彻底废弃;与von... 通过研究现有标本,考证原始文献,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的3个分类系统──Saccardo分类系统、vonArx系统和Sutton系统进行了综合评述。Saccardo系统应彻底废弃;与vonArx系统相比较,Sutton系统在种的认可上更有理由被接受,但对某些种的划分尚须进一步研究。对vonArx和Sutton系统中有争议的一些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菌 分类学 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da)分类学研究Ⅲ.产弯孢子种的描述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文平 张志铭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25,共7页
报道了河北省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产弯曲型孢子的7个种和1个变型,其中1新种,即唐松草炭疽菌C.thalictrumZhangetW.P.Wu;由异名恢复的种1个,即百合科炭疽菌C.lilia... 报道了河北省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产弯曲型孢子的7个种和1个变型,其中1新种,即唐松草炭疽菌C.thalictrumZhangetW.P.Wu;由异名恢复的种1个,即百合科炭疽菌C.liliacearum(West.)Duke.编制了分种检索表;记述了各种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菌 弯孢子种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果腐病病原菌兰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一贤 蔡志英 +6 位作者 施玉萍 戴利铭 李岚岚 杨焱 龙继明 李海泉 张祖兵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0期133-133,134-137,共5页
辣木果腐病作为辣木上的重要病害,已严重影响辣木籽产量。为了进一步明确辣木果腐病病原菌兰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采用单因子变量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值... 辣木果腐病作为辣木上的重要病害,已严重影响辣木籽产量。为了进一步明确辣木果腐病病原菌兰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采用单因子变量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条件、致死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10种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V-8汁、YEPD、PDA培养基有利于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8~30℃,最适温度为30℃,最适合生长pH值为7~9,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利用率最高,氮源以酵母浸膏利用率最高。不同的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有影响,在24 h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在供试的10种杀菌剂中,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50 5、0.063 5 mg/L;其次,250 g/L丙环唑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均小于1.0 mg/L;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对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52.698 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果腐病 兰生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病原菌菌丝生长 致死温度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13
作者 凌金锋 黄荣 +5 位作者 董丁铭 孔广辉 习平根 李敏慧 彭埃天 姜子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中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一,然而刺盘孢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p.侵染所致的荔枝炭疽病严重影响了荔枝的生产和果实采后贮运。荔枝炭疽病为害荔枝叶、枝梢、花穗和果实,症状复杂,病原种类多样,迄今已...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中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一,然而刺盘孢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p.侵染所致的荔枝炭疽病严重影响了荔枝的生产和果实采后贮运。荔枝炭疽病为害荔枝叶、枝梢、花穗和果实,症状复杂,病原种类多样,迄今已报道了5个复合种共22个种,其中,盘长孢状刺盘孢复合种C.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为优势种群。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适合病害的发生,每年4—6月为我国荔枝炭疽病的爆发期。本文从荔枝炭疽病病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根据其侵染过程对已报道的刺盘孢属真菌的致病因子进行了归纳,对荔枝炭疽病的防控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今后的荔枝炭疽致病机制研究和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荔枝炭疽菌 优势种群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致病机理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F85拮抗烟草炭疽菌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涵斐 李锡宏 +4 位作者 徐婷婷 许汝冰 郑露 黄俊斌 黎妍妍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2,共11页
【目的】为探索烟草炭疽菌响应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85拮抗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引起烟草炭疽病的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为研究对象,设置经F85无菌发酵液处理后的C. fructicola菌株(T)和正常生长的C. fructicola... 【目的】为探索烟草炭疽菌响应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85拮抗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引起烟草炭疽病的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为研究对象,设置经F85无菌发酵液处理后的C. fructicola菌株(T)和正常生长的C. fructicola菌株(CK),利用转录组测序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拮抗条件下烟草炭疽菌菌丝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 DEGs)和代谢通路富集情况。【结果】B. velezensis无菌发酵液处理的C. fructicola菌株(T)与对照(CK)相比,共有2870个DEGs,其中1524个基因上调表达,1346个基因下调表达。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主要富集在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Valine, leucine and isoleucine degradation)等通路上,编码过氧化物酶体(KatGs)、醛脱氢酶(ALDH)、甲基丙二酸半醛脱氢酶(MoMsdh)等的基因显著下调表达。【结论】在贝莱斯芽孢杆菌F85拮抗下,烟草炭疽菌菌丝转录组特征发生显著变化,F85主要影响C. fructicola菌丝过氧化物酶体调控以及菌丝能量形成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烟草炭疽菌 转录组分析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炭疽病菌鉴定及炭疽菌胁迫下的生理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思皓 巩雪峰 +3 位作者 许艺 李红 陈鑫 宋占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85-2193,共9页
[目的]通过鉴定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及分析炭疽病胁迫对辣椒叶片中重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制定更精确的炭疽病防控措施和探究抗病生理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果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 [目的]通过鉴定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及分析炭疽病胁迫对辣椒叶片中重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制定更精确的炭疽病防控措施和探究抗病生理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果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同时测定辣椒叶片受炭疽病侵染后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共分离得到11株菌株,其中9株为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2株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scovillei造成的果实病斑直径和侵染叶片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C.fructicola。炭疽病胁迫增强辣椒叶片一系列抗氧化酶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在侵染后上升,第4天达峰值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在侵染前4 d因抗氧化酶激活而下降,随着侵染持续,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结论]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病原菌是C.scovillei和C.fructicola,且C.scovillei比C.fructicola致病力更强。明确MDA、SOD、POD、CAT是评价辣椒抗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为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抗病品种选育及抗病机理阐明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炭疽 炭疽菌鉴定 致病力测定 抗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与胶孢炭疽菌互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冀志蕊 王美玉 +4 位作者 张树武 杜宜南 丛佳林 徐秉良 周宗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9-1212,共14页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能够引发苹果苦腐病和苹果炭疽叶枯病,危害叶片和果实,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给苹果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苹果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苹果上炭疽病的病原菌组成...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能够引发苹果苦腐病和苹果炭疽叶枯病,危害叶片和果实,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给苹果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苹果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苹果上炭疽病的病原菌组成和分类、侵染循环及其引发的果树病害种类,病原菌的致病结构和降解酶类、致病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分析、效应蛋白的筛选与功能分析等致病相关分子机制,苹果被侵染后生理生化变化、激素信号、抗病基因挖掘、miRNA参与的免疫调控机制等抗病相关的研究内容,以期为解析病原菌致病机制及与寄主互作机制,进而为挖掘潜力候选基因,以及病害综合防控和抗病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胶孢炭疽菌 侵染机制 抗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响应胶孢炭疽菌侵染的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娴 陈思思 谢剑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2,共12页
【目的】通过生理指标和高通量转录组数据解析杨树响应病原菌侵染的分子机制,为探究杨树叶片在胶孢炭疽菌侵染下生理及分子响应模式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方法】以毛白杨无性系LM50为试验材料,对胶孢炭疽菌侵染后3种抗氧化酶活性(多酚... 【目的】通过生理指标和高通量转录组数据解析杨树响应病原菌侵染的分子机制,为探究杨树叶片在胶孢炭疽菌侵染下生理及分子响应模式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方法】以毛白杨无性系LM50为试验材料,对胶孢炭疽菌侵染后3种抗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模式进行分析;基于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关键基因及其表达模式。【结果】病原菌侵染叶片6 d后,丙二醛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共检测到4547个杨树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262个基因上调,2285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糖类、脂类、次生代谢产物、苯丙烷、谷胱甘肽、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及代谢等生物学通路。WRKY、ERF等转录因子家族表达量明显改变,可能在杨树响应病原菌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7个WRKY和23个ERF转录因子表达明显受到激活。MapMan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侵染导致氧化胁迫的产生,植物激素含量也增加,这些激素作为信号激活防御反应,最终诱导大量抗病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结论】27个WRKY和23个ERF转录因子可能在杨树响应病原菌胁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谷胱甘肽、苯丙烷和类黄酮次生代谢通路可能参与杨树响应胶孢炭疽菌侵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生物胁迫 转录组 胶孢炭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仁’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和室内药剂筛选
18
作者 雷琼 林鑫 +2 位作者 张治有 屈佳楠 王文俊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4-87,120,共5页
核桃炭疽病对核桃种植危害严重,每年会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为确定陕西商洛‘红仁’核桃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采集典型发病叶片,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到果生炭疽菌,并通过科赫氏试验验证了其为核桃炭疽病的... 核桃炭疽病对核桃种植危害严重,每年会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为确定陕西商洛‘红仁’核桃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采集典型发病叶片,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到果生炭疽菌,并通过科赫氏试验验证了其为核桃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使用了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果生炭疽菌的抑菌能力。结果显示,多菌灵和咯菌腈对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好,EC-50分别为0.16 mg/L和0.32 mg/L。在6种供试药剂中代森锰锌的抑制效果较差,EC-50值为41.67 mg/L,其他药剂的抑制效果均不错。在核桃炭疽病发病的不同期间轮换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戊唑醇、咯菌腈等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核桃炭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炭疽 果生炭疽菌 科赫氏实验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株苦豆子内生真菌对葡萄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及生防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雪 蒋朝阳 +2 位作者 张强强 王若彤 顾沛雯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共9页
为探究内生真菌菌株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生防潜力,以健康苦豆子植株上分离的8株内生真菌菌株为拮抗菌,葡萄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为靶标菌,采用皿内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离体防效试验探究内生真... 为探究内生真菌菌株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生防潜力,以健康苦豆子植株上分离的8株内生真菌菌株为拮抗菌,葡萄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为靶标菌,采用皿内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离体防效试验探究内生真菌对葡萄暹罗炭疽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8株苦豆子内生真菌对葡萄暹罗炭疽菌Cs2-7-NX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HD31在不同接种时间处理中综合表现最佳,提前3 d接种菌株HD31再接种靶标菌抑菌率可达84.62%;光学显微观察发现,菌株HD31与Cs2-7-NX菌株互作后,病原菌出现菌丝断裂和节间膨大现象;不同菌株的发酵滤液均在浓度为25%时对Cs2-7-NX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其中菌株HD35的抑制率最高达80.25%,其次是菌株HD31的抑制率为72.65%;菌株HD31发酵滤液浓度为40%时对Cs2-7-NX菌株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达83.07%;预先接种6 d的菌株HD3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Cs2-7-NX菌株抑制率最高,达82.09%。葡萄果粒离体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预先喷施拮抗内生真菌发酵滤液后再接种病原菌的预防效果普遍高于接种病原菌3 d后再喷施内生真菌发酵滤液的保护效果,其中,菌株HD31浓度为10%的培养滤液对Cs2-7-NX菌株预防效果最好,防效为85.59%。说明HD31菌株是葡萄炭疽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的良好出发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内生真菌 葡萄暹罗炭疽菌 抑菌作用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唐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anaui三类Gα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勇 张震 +3 位作者 邱海萍 王艳丽 王教瑜 孙国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6-721,共6页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首先克隆马唐炭疽菌Gα亚基基因的同源片段,再通过TAIL-PCR扩增基因片段的上下游邻接序列,经过序列拼接最终成功获得了3类Gα亚基基因cagA,cagB和cagC的全长序列。根据基因序列及CDS序列,运用相关生物学软件对基因...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首先克隆马唐炭疽菌Gα亚基基因的同源片段,再通过TAIL-PCR扩增基因片段的上下游邻接序列,经过序列拼接最终成功获得了3类Gα亚基基因cagA,cagB和cagC的全长序列。根据基因序列及CDS序列,运用相关生物学软件对基因序列及其推测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cagA全长1 380 bp,含5个内含子,编码355个氨基酸;cagB全长1 283 bp,含3个内含子,编码353个氨基酸;cagC全长1 382 bp,含4个内含子,编码354个氨基酸。蛋白同源分析表明,该菌的这3类基因推测蛋白与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中同类基因编码蛋白高度同源,同源率均在75%以上,最高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唐炭疽菌 G蛋白 Gα亚基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