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花蛇舌草内生真菌拮抗柑橘炭疽病病原菌的菌株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1
作者 朱华 黄诗萍 +2 位作者 黄青林 张淼 陈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1-127,137,共8页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最后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蛇舌草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中根...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最后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蛇舌草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中根部最多,叶部次之,茎部最少。从白花蛇舌草中分离出的19株内生真菌中有5株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BG10菌株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拮抗效果最好,利用分子生物技术(ITS),BG10被鉴定为Curvularia(弯孢属),推测为Curvularia lunata(新月弯孢菌)。其最佳培养基为高氏培养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 内生真菌 柑橘炭疽病病原菌 筛选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炭疽病病原菌中分泌蛋白的预测及特性分析
2
作者 李明瑾 霍建飞 +4 位作者 韩长志 姚玉荣 贲海燕 郝永娟 王万立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由辣椒炭疽病病原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严重危害着中国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分泌蛋白作为炭疽病病原菌中重要的致病因子,能帮助病原菌侵入寄主组织、分解寄主细胞壁,为病原菌生存和繁殖提供条件。然而,学术界尚缺乏对辣椒炭疽病病原菌中... 由辣椒炭疽病病原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严重危害着中国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分泌蛋白作为炭疽病病原菌中重要的致病因子,能帮助病原菌侵入寄主组织、分解寄主细胞壁,为病原菌生存和繁殖提供条件。然而,学术界尚缺乏对辣椒炭疽病病原菌中分泌蛋白的深入解析和研究。本研究基于前期获得的辣椒炭疽病病原菌强致病菌株TJNH1全基因组序列,充分利用SignalP、ProtComp等生物信息学分泌蛋白预测软件,对该病菌中13 419条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同时,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对上述分泌蛋白的功能及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炭疽病病原菌菌株TJNH1中含有388个分泌蛋白,占总蛋白质数量的2.89%,分泌蛋白氨基酸序列长度介于55 aa至730 aa,非极性氨基酸丙氨酸(Ala)在分泌蛋白里使用频率最高,分泌蛋白信号肽长度集中于17 aa至21 aa,信号肽切割位点为A-X-A型。分泌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高亲水性氨基酸和高疏水性氨基酸数量最多的分别是天冬酰胺(Asn)和丙氨酸(Ala),分泌蛋白大多为稳定、酸性蛋白。同时运用SMART、eggNOG、STRING V11.5等软件对上述分泌蛋白的保守结构域、COG功能分类、蛋白质互作关系等进行分析,有152个分泌蛋白具有明显的保守结构域,163个分泌蛋白获得了功能注释,32个分泌蛋白存在互作关系。该研究结果为明确分泌蛋白的功能和辣椒炭疽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筛选以分泌蛋白为靶标的新型农药和辣椒炭疽病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病原菌 分泌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疽病病原菌侵染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赖建东 魏日凤 +5 位作者 连玲丽 刘伟 叶乃兴 杨江帆 陈丹 杨国一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8,共7页
本试验筛选出一株强致病力茶树刺盘孢菌株ZRG,并测定其侵染后对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究茶树刺盘孢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 本试验筛选出一株强致病力茶树刺盘孢菌株ZRG,并测定其侵染后对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究茶树刺盘孢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RG侵染48 h内,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明显增高;MDA先是快速积累,含量上升,随后下降;POD、SOD和CAT活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随后下降.qRT-PCR验证结果显示,POD、SOD和CAT相关基因的表达先上调后下降,三者相互协调配合,起到清除过剩自由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炭疽病病原菌 生理特性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棉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汤吉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6期106-106,111,共2页
研究不同氮源对棉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硝酸钠为氮源培养基时产孢量最高,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时病原菌生长速率最大。
关键词 氮源 棉花炭疽病病原菌 孢子量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咖啡炭疽病菌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陆英 贺春萍 +6 位作者 吴伟怀 梁艳琼 郑金龙 黄兴 习金根 谭施北 易克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8-1014,共7页
【目的】明确我国咖啡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组成、分布及其致病力分化情况,为咖啡炭疽病的有效防治和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ApMat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方法,对从我国咖啡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的叶片、枝条、浆果... 【目的】明确我国咖啡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组成、分布及其致病力分化情况,为咖啡炭疽病的有效防治和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ApMat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方法,对从我国咖啡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的叶片、枝条、浆果上分离获得的74株炭疽菌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所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分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通过形态学及ApMat基因序列比对分析,55个菌株被鉴定为胶孢复合种群,且归为3个种:Colletotrichum siamense、Colletotrichum nupharicola、Colletotrichum theobromicola。致病力试验表明,不同菌种之间的致病力存在差异,Colletotrichum theobromicola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Colletotrichum siamense,最后是Colletotrichum nupharicola。其中,来自海南白沙咖啡种植基地和农业农村部云南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的大部分炭疽病菌株致病力属中等以上水平。【结论】我国主要咖啡种植区的55株咖啡炭疽病病原菌均能致病,但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炭疽病病原菌 ApMat基因序列分析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