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炔醇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邹丹丹 林晨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8期42-45,138,共5页
人参炔醇(PNN)是聚乙炔醇类化合物的一种,在多种植物中均有分布,具有抗癌、抑菌、镇静镇痛、降压、抗炎和保护神经细胞等多种作用。随着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发现PNN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均可产生广泛的药理作用,可... 人参炔醇(PNN)是聚乙炔醇类化合物的一种,在多种植物中均有分布,具有抗癌、抑菌、镇静镇痛、降压、抗炎和保护神经细胞等多种作用。随着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发现PNN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均可产生广泛的药理作用,可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抗血栓、糖尿病、炎症、老化及氧化、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中,PNN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可同时诱导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凋亡、直接杀伤不同的肿瘤细胞、阻滞肿瘤细胞的代谢等。同时,PNN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亲和力和较高的敏感性,导致其对恶性肿瘤细胞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杀伤作用。本文简要综述PNN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炔醇 肿瘤 胰腺癌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醇的应用与生产 被引量:19
2
作者 钟传蓉 卢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5-288,共4页
本文介绍了炔醇的应用、生产方法和市场。炔醇类化合物是优良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高温浓酸条件下的钢铁缓蚀剂 ,生产工艺简单 ,在常压和接近常温下合成 ,产率高。除丙炔醇和丁炔二醇外 ,国内尚无其它炔醇生产。炔醇用途广泛 。
关键词 炔醇 表面活性剂 酸液缓蚀剂 油田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中人参炔醇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段贤春 汪永忠 +2 位作者 周安 居靖 夏伦祝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三七中人参炔醇。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三七脂溶性成分,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分离,并通过波谱技术(UV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人参炔醇化学结构。结果:从三七中分离并鉴定了人参炔醇成分,得率为0.077%... 目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三七中人参炔醇。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三七脂溶性成分,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分离,并通过波谱技术(UV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人参炔醇化学结构。结果:从三七中分离并鉴定了人参炔醇成分,得率为0.077%。结论:应用超临界CO2萃取三七中脂溶性成分并分离其中的人参炔醇,得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人参炔醇 超临界CO2萃取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醇类酸化缓蚀剂的合成及其对X70钢在盐酸中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涂胜 汤琪 +1 位作者 李传强 王娅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3,8,共5页
为了减少油气田在酸化过程中造成的金属腐蚀,合成了3种炔醇类酸化缓蚀剂溴化-N-辛/癸/十二烷基-4-(4-羟基-2-炔)吡啶(P-8,P-10及P-12),通过1H NMR谱,13C NMR谱和GC-MS谱验证其结构,并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评价了该类缓蚀剂... 为了减少油气田在酸化过程中造成的金属腐蚀,合成了3种炔醇类酸化缓蚀剂溴化-N-辛/癸/十二烷基-4-(4-羟基-2-炔)吡啶(P-8,P-10及P-12),通过1H NMR谱,13C NMR谱和GC-MS谱验证其结构,并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评价了该类缓蚀剂在20%HCl中对X7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该类缓蚀剂对X70钢在60℃,20%HCl中具有较强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缓蚀剂烷基链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即P-8<P-10<P-12,当P-12的浓度为9×10-5mol/L时,缓蚀率达99%;该类缓蚀剂属以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醇类缓蚀剂 X70钢 酸化 盐酸 缓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炔醇的合成及其与TNT荧光猝灭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勇 熊鹰 +4 位作者 舒远杰 刘学涌 钟发春 张勇 孙毅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1-752,共2页
关键词 有机化学 炔醇化合物 制备色谱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醇类缓蚀剂对铁在硫酸溶液中保护作用的光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柳闽生 余桢 +3 位作者 杨迈之 蔡生民 郑家燊 范洪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30,共4页
在含不同缓蚀剂的0.5mol/LH2SO4 的电解质溶液中 ,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氧化铁钝化膜的电子传递过程;缓蚀剂的加入在金属表面形成的沉积膜是非光电化学活性的 ,基本上对光电流的瞬态性质不造成影响;在硫酸溶液中测得两个明显的光电流峰 ... 在含不同缓蚀剂的0.5mol/LH2SO4 的电解质溶液中 ,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氧化铁钝化膜的电子传递过程;缓蚀剂的加入在金属表面形成的沉积膜是非光电化学活性的 ,基本上对光电流的瞬态性质不造成影响;在硫酸溶液中测得两个明显的光电流峰 ,其禁带宽度值 Egdir=3.7eV(对应300nm处的弱峰) ,Egind=1.95eV(380到500nm范围的强峰),加入不同缓蚀剂后测得 Egind 值略有减小;测定电位阶跃下发生的电流瞬态引起电荷量的改变 ,表明在恒定电位下延长钝化时间会减少膜中羟基和水的含量 ,而缓蚀剂的加入减少了膜中OH -和H2O的含量 ,说明缓蚀剂沉积膜与钝化膜之间存在着化学作用 ,造成了钝化膜表面附近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光电化学 禁带宽度 炔醇 缓蚀剂 硫酸 抗腐蚀性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乙烯基环硅氧烷、二甲基己炔醇对液体加成型硅橡胶交联固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卫华 朱敬芝 +1 位作者 余凤湄 耿呈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176,188,共5页
采用扭矩流变仪研究了多乙烯基环硅氧烷、3,5-二甲基-1-己炔-3醇对液体加成型硅橡胶中温60℃条件下交联固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液体加成型硅橡胶中,多乙烯基环硅氧烷作为交联抑制剂表现为抑制时间短、固化迅速的特征,己炔醇化... 采用扭矩流变仪研究了多乙烯基环硅氧烷、3,5-二甲基-1-己炔-3醇对液体加成型硅橡胶中温60℃条件下交联固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液体加成型硅橡胶中,多乙烯基环硅氧烷作为交联抑制剂表现为抑制时间短、固化迅速的特征,己炔醇化合物表现为用量少、短时间抑制、缓慢增长。在固化温度为60℃,VM23铂催化剂用量为15×10-6,二甲基己炔醇用量为20×10-6,多乙烯基环四硅氧烷用量为0.38%(wt,质量分数),16min条件下,液体加成型硅橡胶的扭矩为3.0dN·m,半硫化时间为7.3min,反应速度常数为0.25,具有硫化性能较好,硫化抑制时间延长,固化时间缩短,扭矩显著增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成硅橡胶 流变 炔醇 复合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聚炔醇高效缓蚀剂的合成 被引量:4
8
作者 费逸伟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2年第6期247-251,共5页
本文详细讨论了二聚炔醇衍生物,1,6-二羟基-1,1-二甲基-2,4-己二炔(DMH)的合成及其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机理。DMH化合物除具有小分子炔醇的极性基团吸附作用和二次化学作用外,还形成了较强的二乙炔络合体系及甲基非极性基团的屏蔽效应。... 本文详细讨论了二聚炔醇衍生物,1,6-二羟基-1,1-二甲基-2,4-己二炔(DMH)的合成及其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机理。DMH化合物除具有小分子炔醇的极性基团吸附作用和二次化学作用外,还形成了较强的二乙炔络合体系及甲基非极性基团的屏蔽效应。二聚分子结构在增加保护被腹厚度,提高缓蚀体系化学稳定性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二聚炔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法合成炔醇反应液的气相色谱分析
9
作者 殷永泉 穆瑞才 +1 位作者 邓国才 陈荣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78-279,共2页
早年德国化学家Reppe发明了用乙炔与甲醛在乙炔铜或乙炔银等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丙炔醇和I,4-丁炔-二醇(两者简称为炔醇)。目前,经改进的这种方法(称为乙炔法或Reppe法)仍是国内外生产炔醇的重要路线。
关键词 炔醇 合成反应液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环氧炔醇对雪旺细胞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10
作者 何晶 王凯 +1 位作者 袁琼兰 黄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8-561,587,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环氧炔醇(PND)对体外培养雪旺细胞(SCs)保护过氧化氢(Hz02)损伤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培养1周的小鼠皮层神经元培养基中加入H202,建立神经元氧化损伤模型,与以PND(10/μmol/L)预... 目的:研究人参环氧炔醇(PND)对体外培养雪旺细胞(SCs)保护过氧化氢(Hz02)损伤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培养1周的小鼠皮层神经元培养基中加入H202,建立神经元氧化损伤模型,与以PND(10/μmol/L)预处理体外培养SCs共培养,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水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突触及细胞骨架;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进行图像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H2O2组细胞存活率降低。与Hzoz组相比,PND(10μmol/L)组、SCs组及PND(10μmol/L)预处理SCs组细胞存活率升高,并且bcl-2mRNA表达上调、baxmRNA表达下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以PND(10μmol/L)预处理SCs组作用最显著。结论:PND可促进SCs对H。02所致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ND预处理的SCs调节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 人参环氧炔醇 神经保护作用 皮层神经元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醇聚醚有机硅与聚醚三硅氧烷复配体系的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咪 宁波 +2 位作者 白艳云 台秀梅 王国永 《印染助剂》 CAS 2021年第12期36-39,共4页
用炔醇聚醚有机硅(HBBP)与聚醚三硅氧烷(PTS)进行复配,探究HBBP聚合度(P2-4、P3-4、P5-4和P6-4)对PTS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低能表面润湿性及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HBBP对PTS水溶液表面活性及润湿性的... 用炔醇聚醚有机硅(HBBP)与聚醚三硅氧烷(PTS)进行复配,探究HBBP聚合度(P2-4、P3-4、P5-4和P6-4)对PTS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低能表面润湿性及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HBBP对PTS水溶液表面活性及润湿性的影响较小,但对PTS这类低表面张力体系具有较好的泡沫控制效果,而且随着硅氧烷链段的增长,消泡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醇聚醚有机硅 聚醚三硅氧烷 聚合度 泡沫控制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醛法合成1,4-丁炔二醇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桂花 王吉德 +1 位作者 徐世美 谢亚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68-74,共7页
概述了以炔醛法合成1,4-丁炔二醇催化剂的最新研究,通过介绍有机锂催化剂、Lewis酸催化剂、铜铋催化剂在炔醛化反应中的应用,分析了炔醛化反应原理及存在的副反应。重点介绍了铜铋催化剂在工业炔醛法生产1,4-丁炔二醇中的研究及应用,讨... 概述了以炔醛法合成1,4-丁炔二醇催化剂的最新研究,通过介绍有机锂催化剂、Lewis酸催化剂、铜铋催化剂在炔醛化反应中的应用,分析了炔醛化反应原理及存在的副反应。重点介绍了铜铋催化剂在工业炔醛法生产1,4-丁炔二醇中的研究及应用,讨论了载体、颗粒大小、金属负载量对铜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展望了催化剂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 1 4-丁二 醛法 炔醇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二醇类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和铺展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殿龙 屈文山 李哲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17,共3页
利用表面张力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2个四甲基-6-癸炔-5,8-二醇聚氧乙烯醚的表面活性及其在低能表面(石蜡)上的铺展行为。结果表明:四甲基-6-癸炔-5,8-二醇聚氧乙烯醚在1.0 g/L时都能将水的表面张力降到26 m N/m,且在石蜡表面的接触角... 利用表面张力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2个四甲基-6-癸炔-5,8-二醇聚氧乙烯醚的表面活性及其在低能表面(石蜡)上的铺展行为。结果表明:四甲基-6-癸炔-5,8-二醇聚氧乙烯醚在1.0 g/L时都能将水的表面张力降到26 m N/m,且在石蜡表面的接触角为50°。2个表面活性剂都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和铺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铺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丙菊醇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惠君 张静东 陈慧新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1-75,共5页
本文致力于炔丙菊酯中的醇部分──炔丙菊醇的合成研究,对三条路线进行合成研究,其合成总产率分别达到14.1为,12.3%和37%。其中尤以合成路线三具有更大吸引力,可望有实现工业化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丙菊 拟除虫菊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炔三醇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靳凤玉 赵一慕 +5 位作者 高云 阴紫钰 马家乐 王凌潇 赵云芳 郑姣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炔三醇(panaxytriol,PXT)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单核细胞THP-1经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诱导成巨噬细胞后,采用不... 目的探讨人参炔三醇(panaxytriol,PXT)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单核细胞THP-1经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诱导成巨噬细胞后,采用不同浓度(0、1、5、10、20μmol/L)PXT处理单核巨噬细胞24小时,通过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THP-1单核巨噬细胞经PMA刺激后,利用oxLDL诱导脂质蓄积,PXT处理后利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和油红O染色检测巨噬细胞对oxLDL的摄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6)、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清道夫受体B1(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SRB1)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20μmol/L PXT处理THP-1单核巨噬细胞24小时后显著抑制了细胞活力(P<0.05),且其他浓度对细胞活力均无显著影响。流式细胞检测、细胞荧光成像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PXT浓度依赖地降低巨噬细胞内DiI-oxLDL荧光强度与细胞内脂质蓄积(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PXT浓度依赖地降低了巨噬细胞中CD36蛋白的表达(P<0.05),而对其他蛋白无显著影响。结论PXT通过抑制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对oxLDL的吞噬及泡沫细胞的形成,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泡沫细胞 人参 白细胞分化抗原36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清道夫受体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二醇聚醚的催化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殷其文 金一丰 +1 位作者 颊超伟 糜泽峰 《印染助剂》 CAS 2022年第10期34-39,共6页
通过探索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对聚醚合成的影响,合成不同EO质量分数的表面活性剂四甲基-5-癸炔-4,7-二醇聚醚,系统测试此类表面活性剂的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接触角和泡沫性能。结果表明:选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合成炔二醇聚醚较为理... 通过探索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对聚醚合成的影响,合成不同EO质量分数的表面活性剂四甲基-5-癸炔-4,7-二醇聚醚,系统测试此类表面活性剂的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接触角和泡沫性能。结果表明:选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合成炔二醇聚醚较为理想,随着EO质量分数的增加,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接触角和消泡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表面活性 消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甲基-1-戊烯-4-炔-3-醇的合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01-1504,共4页
以甲基乙烯酮为原料,用乙炔基格氏试剂对其加成,然后水解得到目标物3-甲基-1-戊烯-4-炔-3-醇。研究了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在25℃的反应温度下,目标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产率为50%,减压蒸馏纯化后收率为30%。目标产物用1HNMR、IR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甲基乙烯酮 基格氏试剂 3-甲基-1-戊烯-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催化3-炔-1-醇分子内加氢烷氧基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兴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0,共5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M06-2X方法对铂催化的3-炔-1-醇分子内加氢烷氧基化反应机理和区域选择性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1)通过羟基氧原子分别进攻分子内不同的炔烃碳原子形成两种竞争机制;(2)反应的关键步骤是分子内成环过程和氢...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M06-2X方法对铂催化的3-炔-1-醇分子内加氢烷氧基化反应机理和区域选择性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1)通过羟基氧原子分别进攻分子内不同的炔烃碳原子形成两种竞争机制;(2)反应的关键步骤是分子内成环过程和氢迁移得到目标产物并释放催化剂的过程;(3)对于5-外切形成五元环产物的反应路径,具有相对较低的活化自由能;(4)两个竞争通道有一定的能量差,表明反应具有选择性但也会有副产物.计算研究结果与实验合成一致,并对实验报道给予了很好的补充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催化 3--1- 加氢烷氧基化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BINOL/Ti(O^iPr)_4配合物催化辛炔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力 何玉玲 +6 位作者 周雨杨 刘晓燕 韦思平 首平平 王琳 杜曦 王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6-289,共4页
利用手性联二萘酚/Ti(O^iPr)_4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对辛炔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在该体系下,芳香醛、脂肪醛以及α,β-不饱和醛类底物都可通过该方法获取相应手性炔醇产物,并可取得中等至良好的对映选择性。
关键词 手性炔醇 BINOL Ti(OiPr)4 不对称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对雌激素的吸附和好氧生物降解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凌云 张锡辉 +1 位作者 陶益 胡江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121,共5页
为研究活性污泥工艺对类固醇类雌激素去除的规律,从深港两地的污水处理厂采集4种不同性质的污泥,比较其对5种环境雌激素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17α-雌二醇(17α-E2)和雌炔醇(EE2)的吸附和生物降解.采用液液萃取-GC-MS方法对... 为研究活性污泥工艺对类固醇类雌激素去除的规律,从深港两地的污水处理厂采集4种不同性质的污泥,比较其对5种环境雌激素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17α-雌二醇(17α-E2)和雌炔醇(EE2)的吸附和生物降解.采用液液萃取-GC-MS方法对体系中残留雌激素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污泥对雌激素的吸附在30 min~1 h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在各污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种雌激素的平均吸附量分别约为1.6、1.7、0.9、2.6和2.5μg.mg-1,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326、252、440、275和13μg.L-1.d-1;综合吸附和降解,5种雌激素在污泥中的半衰期平均约为14.9、0.9、4.3、4.7 h和18.9 d.E3的吸附量低于其他雌激素,可能与其极性基团有关;EE2的转化速率显著低于天然雌激素;硝化污泥对EE2的转化速度显著高于其他污泥,硝化菌群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活性污泥 吸附 生物降解 硝化污泥 炔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