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分析及含量测定的炒蔓荆子标准汤剂质量评价
1
作者 邓淙友 王闽予 +4 位作者 徐文辉 邱嘉俊 刘轩霖 陈向东 何民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4-1113,共10页
本研究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以及多成分含量测定,建立炒蔓荆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18批炒蔓荆子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统计... 本研究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以及多成分含量测定,建立炒蔓荆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18批炒蔓荆子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针对其中7个成分开展含量测定研究,同时计算出膏率和转移率。18批样品炒蔓荆子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中,共标定了19个共有峰,各批次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批样品被聚为3类,其中,不同产地独自归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之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一步印证了分类结果,并筛选出12个质量差异成分。18批炒蔓荆子标准汤剂出膏率范围在9.35%~15.76%之间,原儿茶酸、4-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异荭草苷、穗花牡荆苷、蔓荆子黄素的含量分别为1.97~7.96、3.22~11.22、0.72~13.79、1.03~2.72、2.10~6.46、2.35~21.02、0.81~4.57 mg/g,各化合物的转移率范围分别为66.20%~87.06%、51.76%~83.43%、20.85%~64.96%、51.44%~77.41%、29.22%~42.81%、54.03%~96.63%、11.48%~26.16%。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可靠,能够为炒蔓荆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蔓荆子 标准汤剂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炒蔓荆子的质量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郭长强 李月英 +2 位作者 苏德民 张升爱 沈烈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7-17,共1页
对不同地区的炒蔓荆子进行了外观性状、醇浸出物、挥发油含量比较。表明因各地蔓荆子炒制程度不同,致使上述被分析指标均有差别。
关键词 炒蔓荆子 质量 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蔓荆子、炒蔓荆子质量考察及药典相关标准的商榷 被引量:4
3
作者 石典花 张军 孙立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8-221,共4页
目的对市售蔓荆子、炒蔓荆子的质量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药典法对不同产地、批次蔓荆子、炒蔓荆子的TLC、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蔓荆子黄素含有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产地、批次蔓荆子、炒蔓荆子的质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建议药典中对... 目的对市售蔓荆子、炒蔓荆子的质量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药典法对不同产地、批次蔓荆子、炒蔓荆子的TLC、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蔓荆子黄素含有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产地、批次蔓荆子、炒蔓荆子的质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建议药典中对以上饮片的TLC鉴别由碱板改为硅胶G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炒蔓荆子 质量考察 药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