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旅美育:炎黄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多元探索
1
作者 陈雄峻 《美与时代(城市)》 202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文旅美育不仅是艺术的教育,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引导人们在审美中重拾传统,在旅途中发现美与共鸣。文化美育是一种将美育与文化内容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艺术、文化活动等媒介,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其不... 文旅美育不仅是艺术的教育,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引导人们在审美中重拾传统,在旅途中发现美与共鸣。文化美育是一种将美育与文化内容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艺术、文化活动等媒介,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其不仅关注人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还重视通过文化教育提升个体的整体素质,使人们能够在文化体验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探讨文化美育与旅游的融合,揭示其在提升审美、传承文化和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展示了文化与美育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文化认同、激发创新,并赋能地方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美育 中外文旅 炎黄文化 文旅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炎黄文化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2-38,共7页
近30年炎黄文化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创建了一批团体,形成了一支队伍,整理了大量资料,召开了系列会议,出版了一批论集,产生了大量成果,取得了若干共识,服务了文化建设。今后炎黄文化研究的突破口是:炎黄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变;炎黄文化... 近30年炎黄文化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创建了一批团体,形成了一支队伍,整理了大量资料,召开了系列会议,出版了一批论集,产生了大量成果,取得了若干共识,服务了文化建设。今后炎黄文化研究的突破口是:炎黄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变;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关系;炎黄文化与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炎黄文化与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炎黄文化与海外华人的关系;炎黄文化与考古文化的关系;炎黄文化与中国新文化的关系。炎黄文化研究要在理论构建、成果整合及宣传普及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文化 成就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黄文化的界定与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37-40,共4页
"狭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炎黄时代的文化;"广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炎黄二族在炎黄时代创造的文化以及后世对其传承、阐释和重构的文化。"狭义的炎黄文化"是... "狭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炎黄时代的文化;"广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炎黄二族在炎黄时代创造的文化以及后世对其传承、阐释和重构的文化。"狭义的炎黄文化"是炎黄文化的基础和根源,"中义的炎黄文化"是炎黄文化的传承和主体,"广义的炎黄文化"是炎黄文化的拓展和升华。三者内涵相通,本质相同,各有侧重,各有价值,共同构成了炎黄文化的完整体系。作为一种根源性文化,炎黄文化无论是在中华文化的谱系中,还是在中华民族的格局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炎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 黄帝 炎黄文化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镜炎黄源流 传承文化根脉——《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评介
4
作者 雍际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27-128,共2页
中华民族素以历史悠久、文明昌盛、文化发达而著称于世,更以文明与文化虽几经兴衰但五千年传承有序、绵延博广、一脉相传而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何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性,盖因民族凝聚力使然。宏观... 中华民族素以历史悠久、文明昌盛、文化发达而著称于世,更以文明与文化虽几经兴衰但五千年传承有序、绵延博广、一脉相传而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何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性,盖因民族凝聚力使然。宏观而论,中华民族凝聚力无疑根植于中华文化,蕴含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但是,水有源,树有根,中华民族根脉何在,中华文化源自何来,中华文明基因为何,其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孕育形成、演进流变和升华传承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与结构特征,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探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但却长期关注不够,近二三十年来才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和热议,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这其中,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高强教授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一书,就是一部颇具新意的力作。披阅该书,感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鲜明特点和重要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凝聚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华文化 炎黄文化 文化之林 中华民族精神 孕育形成 文化根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炎黄文化的育人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0-93,共4页
炎黄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龙头文化、根祖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核心的文化基因,是滋养历代中华儿女和衷共济、开拓进取的文化源泉、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可从炎黄文化中提取文明开化的价值认同、提升凝聚人心的价值力量、提制求同... 炎黄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龙头文化、根祖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核心的文化基因,是滋养历代中华儿女和衷共济、开拓进取的文化源泉、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可从炎黄文化中提取文明开化的价值认同、提升凝聚人心的价值力量、提制求同存异的价值共识、提炼命运与共的价值追求,这也是炎黄文化的时代价值所在。深入挖掘炎黄文化的独特育人价值,从学科育人、教学育人、教材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等方面将炎黄文化融入新时代育人实践,能够更加充分地彰显炎黄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联——炎黄文化特质的表征
6
作者 郭博 《继续教育研究》 1996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从对联发生发展的历史论述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炎黄文化的宝贵遗产,进而阐述对联的社会功能及实用价值与鉴赏价值,以及近年来中国对联的创作与理论研究的成绩,并期望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关键词 对联 文化特质 炎黄文化 表征 文学作品 民族文化 文学样式 文学艺术 社会功能 炎黄子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陕西地域历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8
7
作者 孔润年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1-36,共6页
人文精神是人们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生活问题中所体现出来的以强调人的发展和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为内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陕西地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精神内涵极为丰富。着力弘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 人文精神是人们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生活问题中所体现出来的以强调人的发展和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为内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陕西地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精神内涵极为丰富。着力弘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炎黄文化精神;"崇德尚义,贵法重功"的周秦文化精神;"开放包容,大气磅礴"的汉唐文化精神;"勤学深思,继往开来"的关学文化精神;"艰苦奋斗,务实创业"的延安革命文化精神,对重塑陕西人的精神风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文化 周秦文化 汉唐文化 关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之根的探寻与超越——论长篇小说《仓颉密码》的文化寻根主题
8
作者 张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1,共3页
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思潮是一场理论倡导在先,创作实践在后的文学运动,由于创作者的文化根基较为薄弱,主题先行成为普遍的创作模式,导致寻根理论与创作实践形成巨大的断裂,对文化之根的寻觅最终陷入困境。《仓颉密码》突破了寻根小说创... 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思潮是一场理论倡导在先,创作实践在后的文学运动,由于创作者的文化根基较为薄弱,主题先行成为普遍的创作模式,导致寻根理论与创作实践形成巨大的断裂,对文化之根的寻觅最终陷入困境。《仓颉密码》突破了寻根小说创作的艺术瓶颈,其寻根叙事在四个方面实现了超越:一是从理念先行到文化自觉;二是从启蒙现代性到审美现代性;三是从蛮荒异域到炎黄文化;四是从向壁虚构到严谨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之根 寻根小说 炎黄文化 《仓颉密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被引量:1
9
作者 木子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2期79-79,共1页
2016年1月23日-24日,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晋城市委市政府、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台湾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 2016年1月23日-24日,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晋城市委市政府、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台湾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高平市委市政府承办,来自北京、天津、浙江、河南、河北、福建、山西、台湾、香港等地的专家学者共计百余人参加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文化研究 中共山西省委 海峡两岸 考古成果 民族认同 余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恒之梦——炎黄二帝巨塑的创意与构想
10
作者 吴树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09年第12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纪念碑 雕塑家 中华民族 构想 创意 广场 河南省 炎黄文化 黄河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文化研究”专栏征稿启事
11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在国内考古学界引起轰动,产生广泛影响。“中华第一龙”被公认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的一项具有重要突破意义的考古收获,它不但具有重大的天文学价值,而且对于探索龙的起源、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等重要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学大师费孝通曾为45号墓题词“龙虎兴华”,著名考古学家邹衡题词“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1995年,濮阳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2002年,“中华第一龙”进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遗址 考古工作者 考古学界 邹衡 动物图案 渊源有自 炎黄文化研究 著名考古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文化研究专栏”征稿启事
12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0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在国内考古学界引起轰动,产生广泛影响。“中华第一龙”被公认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的一项具有重要突破意义的考古收获,它不但具有重大的天文学价值,而且对于探索龙的起源、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等重要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学大师费孝通曾为45号墓题词“龙虎兴华”,著名考古学家邹衡题词“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1995年,濮阳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2002年,“中华第一龙”进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遗址 考古工作者 考古学界 邹衡 动物图案 渊源有自 炎黄文化研究 著名考古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录·艺术卷》出版
13
作者 管若松 《剧影月报》 2004年第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录·艺术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江苏省文化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霍彦儒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F0002-F0002,112,I0001,共3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民族复兴 观点综述 炎帝 市人民政府 宝鸡市 炎黄文化 科研院所 地方高校 马来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访李明仲墓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俊寿 胥蜀辉 《古建园林技术》 1995年第4期58-59,62,共3页
寻访李明仲墓何俊寿,胥蜀辉李诫(约1065—1110年),字明仲,河南新郑人。我国宋代著名建筑科学家。著有《营造法式》一书。该书系统、全面的总结了古代匠师在建筑方面的宝贵经验、科学归纳形成各种制度。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 寻访李明仲墓何俊寿,胥蜀辉李诫(约1065—1110年),字明仲,河南新郑人。我国宋代著名建筑科学家。著有《营造法式》一书。该书系统、全面的总结了古代匠师在建筑方面的宝贵经验、科学归纳形成各种制度。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部巨著,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承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李明 新郑市 平整土地 八十岁 科学价值 建筑科学 炎黄文化 故里 科学归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单位联合征集民间家书
16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F003-F003,共1页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文物报》社、《炎黄春秋》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2005年4月10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关键词 家书 单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中国国家博物馆 征集 炎黄春秋》 2005年 抢救工程 炎黄文化 办公室 研究会 杂志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湘学人
17
《船山学刊》 2006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湖湘学 毛炳汉 中国屈原学会 陀思妥耶夫斯基 炎黄文化 中华文化 成果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学人
18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张希清1945年生,河南濮阳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分会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 张希清1945年生,河南濮阳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分会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宋辽金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教育部重要项目“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教育部特大项目“《儒藏·史部》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及专题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研究 历史文化研究 炎黄文化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重点项目 中国宋史研究会 科举文化 范仲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架
19
作者 李沛芳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第6期119-119,共1页
湖北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彭翔华先生的《武汉童谣纵横谈》,收集了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各地的民间童谣,全面展示了民间童谣浓厚的地方特色,彰显了其所蕴含的城市文化品质和历史荣耀记忆,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又弥补了学界对童谣... 湖北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彭翔华先生的《武汉童谣纵横谈》,收集了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各地的民间童谣,全面展示了民间童谣浓厚的地方特色,彰显了其所蕴含的城市文化品质和历史荣耀记忆,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又弥补了学界对童谣的忽视。这是他的第三本童谣研究专著,收录了120篇童谣。全书分为八个版块,即:韵味无穷的游戏谣、五彩斑斓的生活谣、千景万象的风土谣、承载记忆的历史谣、风趣搞笑的滑稽谣、蒙以养正的教诲谣、追寻理想的寄托谣、益智增能的训练谣,内容丰富,可谓洋洋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文化 童谣 研究会理事 五彩斑斓 韵味无穷 新书架 历史文化名城 华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长段永兴同志简介
20
《民族音乐》 2000年第1期33-33,共1页
段永兴,男,哈尼族,中共党员。1949年8月出生,云南玉溪人。曾就读于玉溪师范和北京外语学院,1984-1986年段永兴同志在云南大学外语系任教。现任云南民族科技进修学院院长、聂耳音乐学校校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国际世界语协会会... 段永兴,男,哈尼族,中共党员。1949年8月出生,云南玉溪人。曾就读于玉溪师范和北京外语学院,1984-1986年段永兴同志在云南大学外语系任教。现任云南民族科技进修学院院长、聂耳音乐学校校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国际世界语协会会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外事部专员、云南省成人教育协会理事、云南省社会力量办学协会秘书长。十余年来,以满腔热情和矢志不渝的创业精神,带领学院走过一条不断探索、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社会力量办学 炎黄文化 不断探索 哈尼族 公共关系 永兴 世界语 云南民族 中共党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