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肥胖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关联性研究
1
作者 郝明茹 刘乐伟 +3 位作者 夏磊 耿峰 莫大明 刘寰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0-674,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肥胖的患病特点及其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入组14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根据中国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估患者...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肥胖的患病特点及其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入组14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根据中国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估患者抑郁症状,以及超敏多因子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测定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7A、IL-1β、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组间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及χ^(2)检验。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发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14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消瘦、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9.3%(13/140)、17.9%(25/140)、6.4%(9/140)。四组患者在性别(χ^(2)=8.301,P<0.05)及炎症细胞因子IL-6(H=16.217,P<0.01)、IL-8(H=10.926,P<0.05)、TNF-α(H=7.879,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控制年龄、性别及抗抑郁药物使用情况后,炎症细胞因子IL-6(F=4.486,P<0.0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消瘦组相比,肥胖组血浆IL-6(Z=-3.843,P_(Bonferroni校正)<0.01)水平更高;与正常组相比,男性肥胖率高于女性(χ^(2)=8.812,P_(Bonferroni校正)<0.01),肥胖组IL-6水平(Z=-3.023,P_(Bonferroni校正)<0.05)更高。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炎症细胞因子IL-6(OR=2.500,P<0.01)以及男性(OR=11.292,P<0.01)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发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肥胖率存在性别差异,肥胖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障碍 肥胖 炎症细胞因子 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藻β-1,3-葡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杨馥嘉 陈静 +4 位作者 刘显军 李海东 葛冬冬 曲盛卿 刘景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8-1598,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裸藻β-1,3-葡聚糖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裸藻β-1,3-葡聚糖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选取150头40日龄左右、体重[(13.06±0.26)kg]相近的“杜洛克×长白×大白猪”三... 本试验旨在研究裸藻β-1,3-葡聚糖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裸藻β-1,3-葡聚糖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选取150头40日龄左右、体重[(13.06±0.26)kg]相近的“杜洛克×长白×大白猪”三元杂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150 mg/kg的裸藻β-1,3-葡聚糖及100 mg/kg的酵母β-1,3-葡聚糖。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 mg/kg的裸藻β-1,3-葡聚糖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100、150 mg/kg的裸藻β-1,3-葡聚糖及100 mg/kg的酵母β-1,3-葡聚糖显著提高了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 mg/kg的裸藻β-1,3-葡聚糖显著提高了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P<0.05),饲粮中添加50和100 mg/kg的裸藻β-1,3-葡聚糖显著提高了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相对丰度(P<0.05),饲粮中添加50和150 mg/kg的裸藻β-1,3-葡聚糖显著降低了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相对丰度(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 mg/kg的裸藻β-1,3-葡聚糖显著提高了Chao1指数(P<0.05),饲粮中添加150 mg/kg的裸藻β-1,3-葡聚糖显著降低了Simpson指数(P<0.05)。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饲粮中添加100 mg/kg裸藻β-1,3-葡聚糖组与对照组物种相似性最高。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量裸藻β-1,3-葡聚糖能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00 mg/kg裸藻β-1,3-葡聚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藻β-1 3-葡聚糖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炎症细胞因子 肠道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牟林 张殷建 +3 位作者 董志国 吴佳俊 苏晓明 吴晓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中药组给予和营清脉饮和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评分(DRSS)、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安全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中药组有效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P<0.01)。治疗后中药组DR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能够改善NPDR患者的眼底症状,缓解黄斑水肿,提高视敏度,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并且能降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营清脉饮 羟苯磺酸钙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细胞因子与不同特征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闵雪 王彦芳 +1 位作者 姚红 张云巧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不同特征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方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比较忧郁/动力不足特征(MPD)组、焦虑/躯体特征(ASD)组和健康对照(HC)组之间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差异。Spearman法分析炎症细胞因子与HAMD-1...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不同特征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方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比较忧郁/动力不足特征(MPD)组、焦虑/躯体特征(ASD)组和健康对照(HC)组之间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差异。Spearman法分析炎症细胞因子与HAMD-17总分及各项因子分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测定不同特征重性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HC组和ASD组比较,MPD组血清IFN-α、IL-6水平升高(P<0.05);MPD组血清TNF-α水平与认知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ASD组血清TNF-α水平与认知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IL-6水平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炎症细胞因子与不同特征重性抑郁障碍的症状关联,IFN-α、TNF-α、IL-6、IL-10是忧郁/动力不足重性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IFN-α、IL-6可能作为区分忧郁/动力不足和焦虑/躯体重性抑郁障碍的客观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细胞因子 免疫 重性抑郁障碍 忧郁/动力不足特征 焦虑/躯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代谢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聪喆 韩为华 +2 位作者 付婷 李勇亮 李青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温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代谢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医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1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采用柳氮磺吡啶、双氯芬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37例采用温肾强督方治疗,每日1剂,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 目的探讨温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代谢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医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1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采用柳氮磺吡啶、双氯芬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37例采用温肾强督方治疗,每日1剂,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骨钙素(osteocalcin,BGP)、I型胶原C末端肽(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TX)、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及腰椎L 1-4、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血TNF-α、ESR及CRP水平较低,血BGP、BALP水平较高,血清CTX水平较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76.47%低于观察组9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显著,通过改善骨代谢和炎症细胞因子,以避免骨质流失,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强督方 强直性脊柱炎 骨代谢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立海 王娇 +4 位作者 孙国娟 黄文丽 尹彦斌 夏斌 王跃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58-761,76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尿淀粉...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及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CRP、WBC、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介素-10(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酐(Sc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血尿素氮(BUN)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血清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炎症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嗜衣原体CPAF重组蛋白致小鼠肺组织炎症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华丽 吴移谋 +4 位作者 郑江花 朱翠明 李忠玉 周洲 余敏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研究肺炎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Cpn)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181400aa基因(CPAFm)的重组蛋白在BALB/c小鼠体内引起的肺部炎症改变及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CPAF在Cpn感染中的... 目的:研究肺炎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Cpn)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181400aa基因(CPAFm)的重组蛋白在BALB/c小鼠体内引起的肺部炎症改变及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CPAF在Cpn感染中的致病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纯化的CPAFm重组蛋白于鼻内或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计小鼠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中白细胞总数,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BALF中的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实验组BALB/c小鼠的肺组织出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与正常组BALB/c小鼠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鼻内滴入重组蛋白实验组BALB/c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GST对照组(P〈0.05)、PBS对照组(P〈0.05)和正常组(P〈0.01);鼻内滴入和尾静脉注射重组蛋白实验组BALF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GST、PBS对照组与正常组(均P〈0.01);鼻内滴入重组蛋白实验组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GST、PBS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尾静脉注射重组蛋白实验组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6的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均P〈0.01)。结论:CPAFm重组蛋白有致病性,能引起BALB/c小鼠肺组织的炎症损伤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的升高,肺损伤与BALB/c小鼠体内炎症细胞增多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的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嗜衣原体 重组蛋白 CPAF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络通痹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学平 周玲玲 +2 位作者 宋耀鸿 王明艳 许冬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45-547,共3页
目的 :观察清络通痹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性制备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观察清络通痹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IL 1、TNF α的影响。结果 :清络通痹颗粒 [7 2 ,14 4g (kg·d) .ig]能明... 目的 :观察清络通痹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性制备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观察清络通痹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IL 1、TNF α的影响。结果 :清络通痹颗粒 [7 2 ,14 4g (kg·d) .ig]能明显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IL 1、TNF α水平。结论 :清络通痹颗粒具有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细胞因子异常产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络通痹颗粒 佐剂性关节炎 大鼠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慢性疼痛相关炎症反应及炎症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兰岭 申乐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1-745,共5页
术后慢性疼痛具有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危险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在开胸术后尤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所致神经病理性损伤是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手术损伤所致神经系统的过度炎症反应和多种炎... 术后慢性疼痛具有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危险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在开胸术后尤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所致神经病理性损伤是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手术损伤所致神经系统的过度炎症反应和多种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亦加快术后慢性疼痛的形成。本文主要综述术后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炎症细胞因子在术后慢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慢性疼痛 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时武 王喜玉 +1 位作者 马建林 李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419-2421,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证实瑞舒伐他汀的抗炎作用。方法:入选11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治疗组36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8例和饮食治疗组36例;我院体检中心入选30例健康者作为...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证实瑞舒伐他汀的抗炎作用。方法:入选11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治疗组36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8例和饮食治疗组36例;我院体检中心入选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及饮食治疗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8周后IL-6及TNF-α显著降低(均P〈0.05),而IL-10显著升高(均P〈0.05)。饮食治疗组治疗8周后IL-6、IL一10及TNF-α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升高血清IL-10水平,而显著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凝血四项水平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振香 林蓓蕾 +4 位作者 陈颖 王艳丽 杨巧芳 程瑞莲 高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及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方法:以未PICC患者38例为对照(包括肿瘤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18例和血液病患者10例),对比分析PICC患者(包括肿瘤患者14例、非肿瘤患者20例和...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及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方法:以未PICC患者38例为对照(包括肿瘤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18例和血液病患者10例),对比分析PICC患者(包括肿瘤患者14例、非肿瘤患者20例和血液病患者16例)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1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结果:PICC肿瘤、非肿瘤、血液病组TNF-α水平高于相应未PICC对照组(t分别为2.330、3.606和3.110,P均<0.05),IL-6水平低于相应对照组(t分别为7.120、5.863和2.572,P均<0.05),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t分别为0.881、0.887和0.079,P均>0.05);非肿瘤PICC组凝血四项与未PICC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ICC置管后血浆TNF-α水平的升高和IL-6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炎症细胞因子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炎宁汤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体内炎症细胞因子及粘连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孙晶 陈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9-1732,共4页
目的:了解妇炎宁汤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以下简称盆腔炎模型)体内炎症细胞因子及粘连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盆腔炎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盆腔炎模型组、康妇炎组、妇炎宁汤高中低剂量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 目的:了解妇炎宁汤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以下简称盆腔炎模型)体内炎症细胞因子及粘连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盆腔炎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盆腔炎模型组、康妇炎组、妇炎宁汤高中低剂量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L-4、IL-8含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结果:盆腔炎模型组血清IL-8水平较正常组大鼠升高,血清IL-4水平较正常组大鼠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子宫组织中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8含量较模型组下降(P<0.01),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4含量均较盆腔炎模型组升高(P<0.01或P<0.05);各治疗组大鼠子宫组织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均较盆腔炎模型组降低(P<0.01或P<0.05)。其中妇炎宁高剂量组血清中IL-8的含量、子宫组织中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均已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妇炎宁汤可以通过降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模型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8及粘连相关指标TGF-β、ICAM-1的表达,提高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模型中抗炎症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有效抑制盆腔炎症,缓解盆腔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炎宁汤 慢性盆腔炎 炎症细胞因子 粘连相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 mRNA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乾坤 姜格宁 +2 位作者 丁嘉安 谢博雄 陈晓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0-563,59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移植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和再灌注期间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 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IL-1β在此过程中介导的移植肺炎性损伤机制。方法本研究大鼠分6组,包括:正常肺(未灌洗)对照组、仅肺灌洗处理组、肺灌洗后冷缺血保... 目的通过对大鼠移植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和再灌注期间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 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IL-1β在此过程中介导的移植肺炎性损伤机制。方法本研究大鼠分6组,包括:正常肺(未灌洗)对照组、仅肺灌洗处理组、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6h、12h、24h各1组、冷缺血保存24h后左肺移植再灌注3h组。在相应各时间点采取肺组织,用荧光定量实时PCR法检测IL-1β mRNA的表达并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结果除冷缺血12h组和冷缺血24h组之间IL-1β mRNA表达相对量差别不显著外(P=0.167),其余各组之间IL-1β表达相对量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仅灌洗组、冷缺血组和24h冷缺血移植再灌注3h组的IL-1β mRNA表达相对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仅灌洗组、冷缺血组和24h冷缺血移植再灌注3h组的MPO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P<0.05。各组肺组织中MPO活性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9,P<0.01。结论前炎症因子IL-1β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炎性损伤作用,可以作为移植肺功能评价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IL-1β基因的表达在保存液灌洗后的冷缺血保存早期就开始出现,而不是在再灌注之后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细胞因子 IL-1Β 荧光定量实时PCR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鲍治诚 夏雪龙 +1 位作者 吴亚平 刘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9期2280-2282,2286,共4页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在病毒性脑膜炎(VM)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78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在病毒性脑膜炎(VM)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78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常规治疗,观察组辅以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脑脊液T细胞亚群、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86.11%,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脑脊液CD3^+、CD4^+水平和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脑脊液炎症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能有效改善VM患者CD3^+、CD4^+、CD8^+水平,调节CD4/CD8平衡,抑制Th1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发挥辅助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膜炎 阿昔洛韦 免疫球蛋白 T细胞亚群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前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昭 雷进 +1 位作者 郭琼 李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8-341,共4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表达 原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大鼠心肌组织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和心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献明 李浪 +4 位作者 陆永光 文伟明 朱汉华 汪熠 刘唐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的表达和心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关系。方法:经左心室心尖部注射42μm的微球,建立大鼠CM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CME组和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的表达和心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关系。方法:经左心室心尖部注射42μm的微球,建立大鼠CM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CME组和假手术组,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假手术组(每组n:50)。按CME后3 h、6 h、12 h、24 h、4周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n=10)分为不同时间观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微栓塞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内TNF-α、IL-1β、IL-10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CME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在CME后3 h、6 h、12 h、24 h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和IL-10信使核糖核酸、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脏超声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在微栓塞后3 h、6 h、12 h、24 h和4周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E组中3 h、6 h、12 h、24 h 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分别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CME组内各时间点微梗死面积和炎症细胞浸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ME后TNF-α、IL-1β和IL-10在心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增高,并在微栓塞后12 h达到高峰,24 h后明显下降。同时心功能也随着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而改变,提示CME后心肌组织TNF-α、IL-1β等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显著增加在心肌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炎症细胞因子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和乙酰左旋肉碱改善炎症细胞因子介导胰岛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召锋 顾娇娇 +2 位作者 鲍雷 蔡夏夏 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ipoic acid,LA)和乙酰左旋肉碱(acetyl-L-carnitine,ALC)改善炎症细胞因子介导胰岛细胞功能障碍的效果并探讨机制。方法:大鼠胰岛素瘤RIN-m5f细胞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ipoic acid,LA)和乙酰左旋肉碱(acetyl-L-carnitine,ALC)改善炎症细胞因子介导胰岛细胞功能障碍的效果并探讨机制。方法:大鼠胰岛素瘤RIN-m5f细胞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联合作用(TII)48 h造成损伤模型。LA和ALC干预48 h后噻唑蓝法检测胰岛细胞的活力情况,荧光细胞技术法检测细胞的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和胰岛素分泌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II作用48 h可使RIN-m5f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凋亡增加;并降低基础状态下和高糖刺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加ROS水平,增加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增加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水平,促进NF-κB向细胞核转位;TII还可增加RIN-m5f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I-κB、Bcl-2表达,增加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而LA、ALC可改善TII诱导的RIN-m5f细胞凋亡,提高基础状态和高糖刺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水平;抑制NF-κB向细胞核转位、降低细胞NO水平;降低Bax、Caspase-3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I-κB、Bcl-2表达,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LA与ALC联合作用效果强于单独作用。结论:炎症细胞因子作用48 h可通过ROS-cytochrome c-NF-κB-NOS-NO通路最终引起胰岛β细胞的凋亡,进而影响胰岛素分泌;LA和ALC联用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细胞因子 胰岛细胞功能障碍 Α-硫辛酸 乙酰左旋肉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炎颗粒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宗惠 刘瑞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648-2650,共3页
目的:研究盆腔炎颗粒对混合菌加机械刺激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抗炎抗粘连作用机理。方法:以混合细菌加机械刺激法复制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盆炎净组及盆腔炎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造模2周后,各治疗组... 目的:研究盆腔炎颗粒对混合菌加机械刺激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抗炎抗粘连作用机理。方法:以混合细菌加机械刺激法复制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盆炎净组及盆腔炎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造模2周后,各治疗组灌胃给药2周,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IL-10、IL-8、MCP-1的浓度。结果:盆腔炎颗粒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β、IL-8、MCP-1水平,并显著升高血清IL-10水平,且大、中剂量组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盆腔炎颗粒对模型大鼠的抗炎抗粘连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降低血清前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同时升高抗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恢复炎症因子平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纤维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颗粒 慢性盆腔炎 炎症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集性头痛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莎莎 王晓辉 +1 位作者 王晓琳 吴士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4-278,共5页
目的应用抗体芯片分析丛集性头痛患者在头痛急性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探索炎性细胞因子在丛集性头痛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收集6例丛集性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全血标本离心取血清藏于-80℃冰箱。... 目的应用抗体芯片分析丛集性头痛患者在头痛急性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探索炎性细胞因子在丛集性头痛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收集6例丛集性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全血标本离心取血清藏于-80℃冰箱。将生物素做标记的上述12份血清标本,与预先备好的40个主要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特异抗体芯片行膜反应,目标蛋白与红外荧光剂标记的抗链霉生物素抗体结合并曝光,采用红外荧光扫描仪扫描为图像文件后进行分析。结果与发作间期相比,丛集性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中炎性因子IL-1β(44.18 vs.68.46)、IL-6(23.08 vs.36.40)、IL-8(151.87vs.328.12)、IL-13(23.93 vs.38.87)、MCP-1(454.80 vs.725.75)及MIP-1β(265.08 vs.515.74)在两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在丛集性头痛的发病过程中有升高,提示可能有炎症参与丛集性头痛的发病,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芯片 丛集性头痛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钠对IPEC-J2细胞紧密连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亚南 李轩 +2 位作者 陈慧子 余凯凡 朱伟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本文以猪肠道上皮IPEC-J2细胞为模型,探究不同水平丙酸钠对细胞紧密连接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和10 mmol·L^(-1)丙酸钠处理IPEC-J2细胞,以不加丙酸钠处理IPEC-J2细胞为对照组,分别处理12 h和24 h后测定各组细... [目的]本文以猪肠道上皮IPEC-J2细胞为模型,探究不同水平丙酸钠对细胞紧密连接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和10 mmol·L^(-1)丙酸钠处理IPEC-J2细胞,以不加丙酸钠处理IPEC-J2细胞为对照组,分别处理12 h和24 h后测定各组细胞活力、跨膜电阻(TEER)值、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及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浓度。[结果]丙酸钠处理24 h后,处理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细胞的TEER值则显著上升(P<0.05)。RT-qPCR结果显示,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中,不同浓度丙酸钠处理12和24 h后,显著下调Claudin-1 mRNA的表达(P<0.05),但显著上调Claudin-2、Claudin-3和Claudin-4 mRNA的表达(P<0.05)。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中,处理12和24 h时,1和10 mmol·L^(-1)丙酸钠分别显著上调ZO-2 mRNA和ZO-1 mRNA的表达(P<0.05),但10 mmol·L^(-1)丙酸钠则显著下调ZO-2 mRNA的表达(P<0.05)。不同浓度丙酸钠处理12和24 h均显著上调炎症细胞因子IL-8、IL-18和TNF-αmRNA的表达(P<0.05),显著下调IL-6 mRNA的表达(P<0.05)。ELISA测定结果表明,丙酸钠显著刺激IL-8和TNF-α的分泌(P<0.05),对IL-18和IL-6的分泌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丙酸钠选择性上调紧密连接蛋白家族相关基因的表达,一定程度上维护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同时调节细胞炎症反应,揭示丙酸在调节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以及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钠 紧密连接 炎症细胞因子 IPEC-J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