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标志物动态变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王辰涛 戴婧 +4 位作者 李瑛姿 温宇昕 董理 刘春风 刘慧慧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术前、术后24 h炎症标志物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术前、术后24 h炎症标志物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4月—2021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EVT的LVO-AI S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与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术前与术后24 h炎症反应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全身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等]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炎症标志物与患者不良预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54例LVO-AI S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120例(33.90%),预后不良组234例(66.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VT术后24 h NEUT(OR 1.24,95%CI 1.12~1.37,P<0.001)、NLR(OR 1.09,95%CI 1.03~1.14,P=0.001)、SI RI(OR 1.14,95%CI 1.05~1.23,P=0.002)是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VT术后24 h NEUT(OR 1.23,95%CI 1.11~1.36,P<0.001)、NLR(OR 1.06,95%CI 1.03~1.10,P<0.001)、SI RI(OR 1.08,95%CI 1.02~1.14,P=0.005)是患者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炎症标志物NEUT、NLR、SIRI的动态升高可能增加LVO-AIS患者EVT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预后 炎症标志 大血管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丽君 张萍 +13 位作者 呼延梅华 杨洁 沈红健 沈芳 陈蕾 吴雄枫 刑鹏飞 姜一 张敏敏 朱宣 袁绘 张永巍 杨鹏飞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脑卒中组(NIHSS评分<4分,n=50)和中重度脑卒中组(NIHSS评分≥4分,n=30);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为0~2分,n=7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为3~6分,n=6)。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外周血炎症指标[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与轻度脑卒中组相比,中重度脑卒中组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43.3%(13/30)vs 18.0%(9/50),P=0.014],NLR较高[2.81(1.93,5.97)vs 2.01(1.64,3.37),P=0.028]。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83.3%(5/6)vs 23.0%(17/74),P=0.007],但两组间MLR、NLR、PLR、SII、SI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重度脑卒中AIS患者外周血炎症标志物NLR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标志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N末端脑钠素原及炎症标志物与儿童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彩芝 杨龙贵 +2 位作者 张聪 周舟 莫丽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2-776,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及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与儿童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方法 107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分为未机械通气组和机械通...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及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与儿童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方法 107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分为未机械通气组和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组再分为无创通气组和有创通气组。按重症监护时间分为重症监护时间≤7天组和重症监护时间>7天组。按出院时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和分析各组的DD、NT-ProBNP、PCT、IL-6、WBC、CRP水平,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机械通气组、有创通气组、重症监护时间>7天组和死亡组患儿的DD、NT-ProBNP、PCT和IL-6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未机械通气组、无创通气组、重症监护时间≤7天组和生存组(P均<0.05),而WBC和CRP在各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D对重症肺炎患儿死亡风险评估具有统计学意义(OR=2. 72,95%CI:1. 32~5. 60)。ROC分析结果显示,用于预测重症肺炎患儿存亡情况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DD(0.89),其后依次为IL-6(0.85)、PCT(0.84)和NTProBNP(0. 80),联合DD、NT-ProBNP、PCT和IL-6四项检测指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 91,诊断灵敏度0. 91、特异度0. 85。结论 DD、NT-ProBNP、PCT与IL-6在儿童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存亡情况的预测能力,DD可能可以作为预测重症肺炎患儿死亡风险的独立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D-二聚体 N末端脑钠素原 炎症标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早期预警评分及炎症标志物对危重症手足口病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国珍 罗海伶 +2 位作者 廖锋 陈玉雯 冯小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危重症手足口病由重型进展至危重型过程迅速,病死率高。文中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及常见炎症标志物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6例手足口病病例,参照国家卫生... 目的危重症手足口病由重型进展至危重型过程迅速,病死率高。文中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及常见炎症标志物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6例手足口病病例,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2010年版)将入选病例分成普通组(n=88)、重症组(n=128)及危重组(n=20)。收集所有患儿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PMN)、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儿童危重症评分(PCSI)。对组间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危重组WBC与PMN中位数分别为15.36×109/L及10.09×109/L,均较重症组显著增高(P<0.05);但普通组与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血清CRP和PCT均高于重症组及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PEWS(6.10±2.42)明显高于重症组(0.99±0.77);危重组PCSI(78.70±13.60)明显低于重症组(99.03±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EWS儿童早期预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83(0.962~1.000),判断最佳诊断界值PEWS为3.5分。PEWS和PCSI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5(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炎症标志物不能作为早期诊断危重症手足口病的量化指标。PEWS评分是早期诊断危重症手足口病较为理想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危重症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炎症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及凝血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梅芳 杨林花 +3 位作者 杨晓玲 张睿娟 侯丽虹 刘秀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53-756,共4页
本研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 factor Ⅸ,F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炎... 本研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 factor Ⅸ,F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及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在下肢DVT中的作用和机制。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浆CRP浓度,一期法测定FⅧ:C和FⅨ:C水平,凝血法检测血浆Fg含量,将上述指标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并分析CRP与FⅧ:C、FⅨ:C及Fg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病例组CRP、Fg、FⅧ:C和FⅨ: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RP(2.67±0.91):(0.14±0.08)mg/dl;Fg(4.73±1.36):(2.79±0.66)g/L;FⅧ:C(126.71±28.10):(81.35±20.77)%;FⅨ:C(81.01±23.60):(70.71±11.3)%],p值均小于0.01。病例组CRP与Fg、FⅧ:C和FⅨ:C之间均具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32、0.571和0.544,p值均小于0.01。结论:炎症与DVT密切相关,血浆CRP水平升高可能是DVT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血浆Fg、FⅧ:C和FⅨ:C水平升高是DVT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反应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发挥促凝作用,是下肢DVT发生的可能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炎症标志 C反应蛋白 凝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适能和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景权 上官若男 +2 位作者 严翊 叶建平 谢敏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全身炎症水平增高是一种危险信号,它将对机体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实验和临床数据表明,免疫功能失调往往会加重心血管功能的损害和疾病恶化程度^([1])。全身炎症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预警指标^([2])。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 全身炎症水平增高是一种危险信号,它将对机体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实验和临床数据表明,免疫功能失调往往会加重心血管功能的损害和疾病恶化程度^([1])。全身炎症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预警指标^([2])。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被认为是慢性炎症的结果。机体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标志 肾上腺受体 全身炎症 炎症因子水平 心血管疾病 免疫功能失调 临床数据 预警指标 发病机制 INTERLEUK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卫星 盖晓波 +1 位作者 章文莉 李慧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和单盲方法将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43)和卡维地洛组(n=43)。疗程均为4周。治疗过程中有6例被剔除,其中常规治疗组4例,...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和单盲方法将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43)和卡维地洛组(n=43)。疗程均为4周。治疗过程中有6例被剔除,其中常规治疗组4例,卡维地洛组2例。正常组(20例)不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变化,测定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①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减弱[(5.8±2.7)%比(13.8±3.6)%,P<0.001],hS-CRP、TNF-α及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②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组治疗前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卡维地洛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明显增强,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7±2.1)%比(8.6±1.8)%,P<0.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增强与hsCRP、TNF-α、IL-6含量减少具有明显相关性(r=-0.68、-0.62、-0.65,P均<0.01)。③卡维地洛治疗后血中hsCRP、TNF-α、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1),而常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与炎症具有密切关系。卡维地洛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明显的改善内皮功能作用和抗炎效应。抗炎作用可能是卡维地洛重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卡维地洛 内皮功能 炎症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睿 张涛红 +1 位作者 胡娇娇 安瑞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宫并随访的完全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06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根据术后2年随访的血... 目的:探讨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宫并随访的完全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06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根据术后2年随访的血β-h CG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恶变组和治愈组。根据患者清宫术前血常规检查结果计算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绝对值(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及衍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等,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①在符合条件的206例患者中,29例(14.08%)完全性葡萄胎患者进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恶变组患者L[(1.23±0.35)×10^9/L vs(1.69±0.50)×10^9/L]及PLT[(165.0±37.0)×10^9/L vs(213.7±52.3)×10^9/L]和PLR(120.1±51.1 vs 156.4±52.6)明显低于治愈组(P<0.001);恶变组NLR(3.71±0.99 vs 2.97±1.46)和dNLR(4.14±2.24 vs 3.13±2.86)明显高于治愈组(P<0.05)。②孕周、L、PLT、PLR、d NLR、NLR、血β-h CG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炎症标志物联和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的AUC值为0.871,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65.5%;临床标志物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807,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68.9%;炎症和临床标志物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91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和82.5%,联合预测的AUC值高于单一参数。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周>8.4周、PLT≤180×10^9/L、NLR>3.24、PLR≤113.6及血β-h CG>94654 U/L是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清宫后发生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2.561(95%CI 3.776~41.788)、7.934(95%CI2.459~25.600)、8.261(95%CI 2.343~29.127)、5.182(95%CI 1.146~23.426)、10.743(95%CI3.030~38.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清宫术前外周血中PLT、L、NLR、PLR及血β-h CG等组成的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预测其恶变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恶变 炎症标志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炎症标志物与术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立猛 郑哲 +3 位作者 王健仰 张路 侯剑峰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炎症标志物与术后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03至2010-09间在我院接受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术前采集患者血样,以检测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本研究应用PHQ-9抑郁量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炎症标志物与术后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03至2010-09间在我院接受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术前采集患者血样,以检测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本研究应用PHQ-9抑郁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PHQ-9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为观察终点,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CABG患者术前炎症标志物与术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共收集234例CABG患者,共计232例完成了随访,另外2例为院内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60.8±8.6)岁,其中女性比例为18.5%(43/232),CABG患者术前抑郁障碍者发生率为18.1%(42/232),术后1个月抑郁障碍者的发生率为14.7%(34/232),患者6个月抑郁障碍者发生率为18.1%(42/232)高于前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术后抑郁障碍者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20.9%:13.2%,P=0.197;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20.9%:17.5%,P=0.594)。术后抑郁障碍者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障碍者[术后1个月:(5.4±5.1)mg/L vs(3.0±2.9)mg/L,P<0.01;术后6个月:(4.9±4.7)mg/L vs(3.0±3.0)m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术后1个月、6个月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调整,得出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影响CABG患者术后早中期抑郁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抑郁障碍 炎症标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炎症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绪霞 易慧敏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82-186,共5页
近年来随着受体选择、外科技术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发展,肝移植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段。肝移植术后感染是影响器官移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致死原因。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术后 炎症标志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炎症标志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文兰 乔树宾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影响其临床进展,ACS 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这些炎症标志物对 ACS 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炎症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见炎症标志物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少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123-1124,共2页
关键词 炎症标志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血浆纤维蛋白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炎症标志物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志彬 李思思 +4 位作者 段训新 石玉英 刘藕根 姜美英 刘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70-472,共3页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患者多种血清炎症标志物的水平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65名带状疱疹患者,收集其初次就诊时的外周静脉血,检测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水平。利用单因...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患者多种血清炎症标志物的水平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65名带状疱疹患者,收集其初次就诊时的外周静脉血,检测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水平。利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每个炎症标志物水平与PHN的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并筛选出可能具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ESR、CRP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PHN的发生表现出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ESR及CRP水平与PHN的发生也表现出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表明,与CRP的水平相比,ESR水平与PHN的发生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结论:血清中ESR及CRP的水平作为一种潜在的指标可能对预测PH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血清炎症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特征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霈 王娅囡 +2 位作者 叶航 朱金成 李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特征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20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VI将患者分为MVI组和非MVI组,其中MVI组69例,非MVI组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特征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20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VI将患者分为MVI组和非MVI组,其中MVI组69例,非MVI组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肿瘤分化、ALBI分级、Child Pugh分级)、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以及MRI特征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并以炎症标志物和MRI特征联合绘制ROC曲线,分析对MVI的预测价值。结果:MVI组的NLR、SII、ADC平均值(ADCmean)和肿瘤直径均明显高于非MV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28.65,95%CI:3.690~501.4,P=0.005)、SII(OR=1.060,95%CI:1.029~1.109,P=0.001)、ADCmean(OR=1.23×10^(5),95%CI:526.0~9.29×10^(8),P=0.001)和肿瘤直径(OR=1.065,95%CI:1.022~1.127,P=0.008)均是影响术后发生MVI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SII、ADCmean和肿瘤直径联合预测发生MVI的效能最高(AUC=0.889)。结论: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对肝细胞癌术后发生MVI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炎症标志 微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炎症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豪 周天 +8 位作者 马畅 李钦雪 刘俊侗 张振 任全鑫 刘亚云 韩雪雪 张天行 夏经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420,共7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入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等新型炎症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 目的:探讨并比较入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等新型炎症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AMI患者2164例,采用ROC曲线确定入院NLR、SII和FAR的最佳界值并以此分组。按NLR最佳界值5.53分为低值组(<5.53,n=1552)和高值组(≥5.53,n=612),按SII最佳界值1417.73分为低值组(<1417.73,n=1598)和高值组(≥1417.73,n=566),按FAR最佳界值13.53×10-2分为低值组(<13.53×10-2,n=1845)和高值组(≥13.53×10-2,n=3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变量调整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LR、SII和FAR分组中,高值组院内MACE、心原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值组,SII和NLR分组中,高值组心原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骤停、心脏破裂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值组,NLR和FAR分组中,高值组院内心房颤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是A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15,95%CI:1.312~2.7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在基础模型+入院GRACE评分基础上联用SII可为AMI患者院内MACE风险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C指数(基础模型+入院GRACE评分+SII)=0.7700 vs.C指数(基础模型+入院GRACE评分)=0.7605,P=0.041]。对MACE各组成事件进行的多变量调整模型显示,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SII(OR=4.937,95%CI:1.259~19.365,P=0.022)和NLR(OR=15.066,95%CI:1.875~121.048,P=0.011)最高四分位数均为院内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SII和NLR还与院内心脏骤停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SII可以独立预测AMI患者院内MACE的发生风险,并且在入院GRACE评分的基础上,SII可以提供额外的院内MACE风险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炎症标志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疗效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波 杨雷 +2 位作者 蒲麟龙 何瑞宝 汤召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erived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dN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等炎症标志物对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从而将患者分为高、低亚组,通过对比分析各亚组间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参数及新辅助治疗效果差异。进一步比较炎症指标的高、低对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参数在炎症指标高、低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炎症指标高、低亚组中,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更高的炎症指标与更差的疗效相关。此外,4种新辅助治疗方案间,患者的ORR、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前外周血炎症指标NLR、dNLR和SII可以作为判断新辅助疗效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新辅助治疗 炎症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对肝癌合并不同类型门静脉栓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鹏鸽 卢高峰 +1 位作者 任笑盈 张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38-2842,共5页
目的比较肝癌合并门静脉血栓(PVBT)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生化及常规血液指标,探讨炎症指标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肝癌合并PVBT患者51例(PVBT... 目的比较肝癌合并门静脉血栓(PVBT)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生化及常规血液指标,探讨炎症指标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肝癌合并PVBT患者51例(PVBT组),肝癌合并PVTT患者37例(PVTT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肝癌未合并门静脉栓子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绘制ROC曲线评价Alb、CRP、ESR及IL-6在PVBT组与PVTT组的表达水平,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项指标对不同类型栓子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一般资料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炎症指标Alb、CRP、血沉(ESR)及IL-6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0.207、24.465、8.917、37.584,P值分别为0.006、<0.001、0.012、<0.001),进一步两组间比较提示,PVTT组Alb水平显著低于PVBT组与对照组,CRP、ESR及IL-6水平显著高于PVBT组与对照组,PVBT组CRP、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ROC曲线提示PVTT组Alb、CRP、ESR及IL-6的AUC分别为0.659、0.826、0.679、0.873,PVBT组AUC分别为0.508、0.635、0.503、0.701。结论在肝癌伴PVTT患者中炎症指标IL-6、CRP、ESR高表达,Alb低表达,且预测价值依次递减;而在肝癌伴PVBT患者中IL-6、CRP、ESR表达相对较低,Alb表达较高,其中IL-6、CRP对PVBT有一定的预测价值,ESR、Alb的预测价值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静脉血栓栓塞 炎症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全身炎症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浙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0-713,共4页
目的:探索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基础治疗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蛋白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临床上收集35例AgP患者,完成3个月的基础治疗后,在基线和3个月后记录牙周临床指标: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附着丧失(AL)和牙... 目的:探索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基础治疗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蛋白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临床上收集35例AgP患者,完成3个月的基础治疗后,在基线和3个月后记录牙周临床指标: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附着丧失(AL)和牙齿松动度,并抽取外周血进行CRP和总蛋白、白蛋白及白/球蛋白比例的检测。35例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对应的无牙周炎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有所改善(P<0.05),外周血CRP和球蛋白比治疗前降低(P<0.01),而白蛋白及白/球蛋白比例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1)。结论:AgP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引起外周血血清蛋白指标变化,提示某些全身炎症标志物可能反映AgP的疾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AgP) 全身炎症标志 C-反应蛋白 外周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PD-1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帆 柴荣 +3 位作者 周慈航 赵家义 高雪峰 韩一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8-316,共9页
目的:探究炎症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PD-1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动态监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抗PD-1治疗的222例晚期NSCLC患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应用ROC曲线计算最佳截断... 目的:探究炎症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PD-1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动态监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抗PD-1治疗的222例晚期NSCLC患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应用ROC曲线计算最佳截断值并将炎症指标分为高和低水平两组。以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各炎症标志物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估算PFS和OS的风险比。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各炎症标志物基线水平高和低两组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相关性,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基线)与首次PR、PD时及发生irAE时各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结果:血清炎症标志物NLR、MLR、PLR、LDH、CRP和IL-6基线水平升高与患者的PFS和OS显著缩短有关(圴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升高的PLR、MLR和LDH是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NLR、LDH、CRP和IL-6水平在患者首次获得PR时显著降低(P<0.05或P<0.01),LDH、CRP、IL-6和TNF-α水平在出现PD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1)。发生irAE时,LDH、CRP、IL-6、IL-10和TNF-α水平与基线水平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晚期NSCLC抗PD-1治疗中炎症标志物水平的下降提示患者病情改善,其水平的上升则提示病情进展且与irAE的发生相关,动态监测炎症标志物可以预测抗PD-1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助于筛选抗PD-1治疗的最佳晚期NSCLC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炎症标志 PD-1抑制剂 预后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程度判定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蕊锐 邹萍 +2 位作者 张婷 李娜 王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03-1005,1033,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程度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10例ICP患者和188例正常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ICP患者根据总胆汁酸水平(total bile a...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程度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10例ICP患者和188例正常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ICP患者根据总胆汁酸水平(total bile acid,TBA)分为轻度ICP组(<40μmol/L)和重度ICP组(≥40μmol/L),分析比较两组炎症标志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的平均水平。结果:重度ICP组患者WBC、MPV、NLR含量与轻度ICP组、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且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与WBC、MPV、NLR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WBC、MPV、NLR可以作为评价ICP严重程度的炎症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炎症标志 白细胞 中性淋巴比率 平均血小板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