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性肠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疾病痛苦间的关系及社会疏离的中介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睿 董诗奇 赵海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疾病痛苦间的关系及社会疏离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IBD患者216例,采用IBD痛苦量表(IBD-DS)、一般疏离感量表(GSAS)和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调查其疾...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疾病痛苦间的关系及社会疏离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IBD患者216例,采用IBD痛苦量表(IBD-DS)、一般疏离感量表(GSAS)和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调查其疾病痛苦、社会疏离和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分析社会疏离在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疾病痛苦间的中介效应。结果:IBD患者的IBD-DS得分为(107.32±33.97)分,GSAS得分为(38.69±8.80)分,FoP-Q-SF得分为(41.32±11.18)分。社会疏离水平越高和恐惧疾病进展水平越高的患者疾病痛苦水平越高[β(95%CI)=1.550(1.190~1.911)、1.093(0.792~1.395),P<0.001]。社会疏离在IBD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疾病痛苦间的中介效应为0.129(95%CI 0.062~0.192),占总效应的26.4%。结论:IBD患者的疾病痛苦水平较高,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越高疾病痛苦水平越高,社会疏离在恐惧疾病进展和疾病痛苦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痛苦 社会疏离 恐惧疾进展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非尼酮对炎症性肠病肠纤维化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
2
作者 王超 张静 +2 位作者 侯艳红 吴凯 张林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7-813,共7页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对炎症性肠病(IBD)肠纤维化的抗纤维化治疗作用。方法先将6只C57BL/6小鼠完全随机设计分成建模组和空白组,用作建模评估,给予建模组3只小鼠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水建立IBD肠纤维化模型,给予空白组3只小鼠饮用蒸馏水...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对炎症性肠病(IBD)肠纤维化的抗纤维化治疗作用。方法先将6只C57BL/6小鼠完全随机设计分成建模组和空白组,用作建模评估,给予建模组3只小鼠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水建立IBD肠纤维化模型,给予空白组3只小鼠饮用蒸馏水,而后通过对两组小鼠一般情况观察及对模型评估组小鼠处死后结肠组织染色,评估模型建立是否成功。模型评估成功后,将24只C57BL/6小鼠完全随机设计分成4组,均先给予DSS水进行模型建立,而后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吡非尼酮、泼尼松龙、柳氮磺吡啶灌胃治疗处理。实验期间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对比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小鼠后,观察其结肠长度与重量,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通过天狼星红、Masson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表现,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等渗盐水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和体重恢复较好,DAI评分降至0分(P<0.05),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泼尼松龙、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吡非尼酮组结肠长度、结肠重量、TGF-β表达水平、胶原容积分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吡非尼酮对IBD肠纤维化的肠道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反应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与常规的抗炎药物相比,其抗纤维化作用效果更为明显,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NF-α产生及释放和下调TGF-β表达水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吡非尼酮 纤维化 葡聚糖硫酸钠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
3
作者 孙颖昊 钱家鸣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6-1260,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与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共存现象在临床中日益受到关注。IBD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AIH-PSC重叠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增高。IBD与AILD在遗传易感性、肠-肝轴调控、免疫失衡及胆汁酸代... 炎症性肠病(IBD)与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共存现象在临床中日益受到关注。IBD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AIH-PSC重叠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增高。IBD与AILD在遗传易感性、肠-肝轴调控、免疫失衡及胆汁酸代谢异常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机制交叉。欧洲克罗恩和结肠炎组织指南推荐,对于疑似IBD且未经治疗的患者,应进行基本的肝功能检查,包括ALT、ALP、GGT和总血清胆红素检查,并在后续随访期间定期复查。IBD-AILD患者存在独特的临床特征,但目前缺乏针对共病的统一诊疗指南,治疗目标常需在肠道和肝脏间权衡,亟需跨学科协作和基于发病机制的联合疗法。未来研究应聚焦于肠-肝轴的动态调控网络,开发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新型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疾 炎症性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管理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伊婷 徒文静 +4 位作者 尹婷婷 梅紫琦 张苏闽 王萌 徐桂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09-1716,共8页
背景饮食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缺乏具体膳食营养指南建议的前提下,IBD患者的营养管理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现有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慢性病患者营养管理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针对其在IBD患者营养... 背景饮食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缺乏具体膳食营养指南建议的前提下,IBD患者的营养管理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现有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慢性病患者营养管理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针对其在IBD患者营养管理领域应用的研究有限。目的对人工智能在IBD营养管理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IEEE Xplore、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Digital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等,筛选关于人工智能在IBD患者营养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排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的基本特征。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应用包括探索饮食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协助营养评估和辅助营养干预。人工智能技术以机器学习为主,其他还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深度神经网络等。结论人工智能有助于探索IBD患者健康饮食模式及患者个性化营养指导,但目前在IBD营养管理领域的应用处于初步阶段,未来有必要加强多学科间合作,注重融合临床指南及其在临床中评估其应用效果,以确保结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人工智能 营养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负担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军 高亚南 +2 位作者 徐涯鑫 姚亭 陈亚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44-1750,共7页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因疾病反复发作且迁延不愈,导致较高的疾病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负担程度对患者健康状况产生不同影响,然而IBD患者的疾病负担类型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探讨IBD患者疾...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因疾病反复发作且迁延不愈,导致较高的疾病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负担程度对患者健康状况产生不同影响,然而IBD患者的疾病负担类型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探讨IBD患者疾病负担的潜在剖面,分析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6—10月,选取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负担程度量表及心理弹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对IBD患者疾病负担进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类别患者的特征差异。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4%。IBD患者的疾病负担特征可分为3个类别:高负担-疾病应对困难组(n=147,61.0%)、中负担-感知疼痛与形象组(n=75,31.1%)、低负担-心理情绪组(n=19,7.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负担-疾病应对困难组与低负担-心理情绪组相比较,无固定工作、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易归入高负担-疾病应对困难组,家庭年收入高、病程长、无并发症、心理弹性良好的患者易归入低负担-心理情绪组;中负担-感知疼痛与形象组与低负担-心理情绪组比较,年龄越大、文化程度高、复诊次数多、无手术经历的患者易归入中负担-感知疼痛与形象组,家庭年收入高、病程长、无并发症、心理弹性良好的患者易归入低负担-心理情绪组;中负担-感知疼痛与形象组与高负担-疾病应对困难组比较,已婚、无固定工作、病程长的患者易归入高负担-疾病应对困难组,而复诊次数多、无手术治疗的患者易归入中负担-感知疼痛与形象组(P<0.05)。结论IBD患者的疾病负担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分为高负担-疾病应对困难组、中负担-感知疼痛与形象组、低负担-心理情绪组3个潜在剖面,其影响因素是年龄、婚姻情况、工作情况、文化程度、年收入、病程、复诊次数、手术经历、并发症和心理弹性水平。医护人员应注意鉴别不同患者的疾病负担水平,重点关注高负担患者,加强IBD症状管理和心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疾病应对能力和心理弹性水平,减轻其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负担 潜在剖面分析 护理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过敏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
6
作者 吴欢 陈碧华 +4 位作者 吴雨泓 刘瀚文 牛娇娇 孟轩夷 陈红兵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19-428,共10页
目的:研究小鼠在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影响下对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生的作用,为人们了解食物过敏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以及两者关联性提供新的科学认知。方法:将成年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 目的:研究小鼠在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影响下对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生的作用,为人们了解食物过敏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以及两者关联性提供新的科学认知。方法:将成年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炎症性肠病组(IBD组)和食物过敏-炎症性肠病组(FA-IBD组)。首先采用MC903与卵清蛋白共同涂抹的方式构建食物过敏模型,通过过敏表型评分、体温变化、血清特异性抗体和小鼠肥大细胞蛋白酶浓度来评价食物过敏反应的发生。在食物过敏模型构建结束后,通过连续7 d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构建炎症性肠病模型,通过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长度、肠道组织学和相关基因表达来鉴定小鼠在食物过敏影响下IBD肠道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control组与IBD组,FA-IBD组小鼠体温显著下降(P<0.01、P<0.05),过敏表型评分(P<0.0001、P<0.001),血清中IgE(P<0.0001)与MCPT-1(P<0.0001)水平显著上升,表明食物过敏模型构建的成功。炎症性肠病构建结束后,与IBD组相比,FA-IBD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上升变缓,结肠缩短程度显著降低(P<0.01),肠道损伤减轻,结肠中IL-6、IL-1β和IFN-γ均呈下降趋势,同时紧密连接蛋白Muc-2、Ocln、Zo-1等基因表达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小鼠暴露于食物过敏状态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炎症性肠病引发的肠道炎症以及肠道屏障受损状态,从而缓解炎症性肠病的肠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炎症性 炎症反应 炎症因子 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炎症性肠病患者核磁共振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凡珺 潘星辰 佟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1-548,共8页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和炎症性肠病(IBD)是临床上常见的2种胃肠道疾病。FGID是一组非结构性改变的胃肠功能障碍,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较为常见;IBD是一组具有明确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和炎症性肠病(IBD)是临床上常见的2种胃肠道疾病。FGID是一组非结构性改变的胃肠功能障碍,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较为常见;IBD是一组具有明确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 2种亚型。近年来,FGID和IBD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具有较高复发率,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进一步研究发现精神和心理状态异常等神经系统异常在FGID及IB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胃肠与精神疾病的共病现象来自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即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沟通存在异常,脑-肠轴学说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若采用可量化的评估手段筛查和识别与FGID和IBD密切相关的关键脑区,并基于脑-肠轴学说对患者进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联合用药,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神经影像学研究已为医生理解FGID和IBD神经系统变化提供了初步成果,但尚缺乏基于脑-肠轴神经影像学研究在胃肠道疾病中应用的系统性评价。本文就FGID和IBD患者的脑结构与脑功能改变和基于神经影像学分析脑-肠轴学说在FGID及IBD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为未来基于脑-肠轴推动FGID和IBD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道疾 炎症性 脑- 核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负担与心理社会适应的联合网络分析
8
作者 董林培 刘婷 +3 位作者 方秀青 刘文静 杨梦洁 张梦繁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负担与心理社会适应的联合网络,识别关键症状及其潜在影响机制,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6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程度量表和心理社会适应问卷进行调查。通过网络分析构建...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负担与心理社会适应的联合网络,识别关键症状及其潜在影响机制,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6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程度量表和心理社会适应问卷进行调查。通过网络分析构建联合网络模型,识别核心节点和桥梁节点。结果网络分析显示,情绪(Str=1.222,Bet=60.000,Clo=0.007)、焦虑/抑郁(Str=1.213,Bet=38.000,Clo=0.006)、身体形象(Str=1.120,Bet=30.000,Clo=0.006)是联合网络的核心节点,情绪(Bridge Str=0.612)和睡眠障碍(Bridge Str=0.413)是关键桥梁症状。情绪和睡眠对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最大(EI=-0.613、-0.323)。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负担与心理社会适应之间存在复杂关系,情绪、焦虑/抑郁和身体形象、睡眠障碍是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负担 心理社会适应 焦虑 抑郁 身体形象 睡眠障碍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GST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活性代谢物6-TGN浓度水平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董家珊 陈嘉睿 +3 位作者 曾大勇 刘亦伟 许建文 林荣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83-1390,共8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IBD)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多态性对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活性代谢物6-硫鸟嘌呤核苷酸(6-thioguanine nucleotides,6-TGN)浓度的影响,以期为...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IBD)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多态性对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活性代谢物6-硫鸟嘌呤核苷酸(6-thioguanine nucleotides,6-TGN)浓度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患者AZA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AZA治疗的IBD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给药前采用多重PCR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靶向测序法测得患者GST-A1、GST-M1、GST-P1、GST-T1基因型,并应用HPLC法测定患者红细胞中6-TGN稳态谷浓度,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90例IBD患者。GSTA1、GST-M1、GST-P1、GST-T1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GST-A1突变基因是6-TGN谷浓度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低浓度水平OR=17.50,P=0.030;高浓度水平OR=3.60,P=0.033),而GST-M1、GST-P1、GST-T1基因多态性与6-TGN浓度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GST-A1基因多态性可影响AZA活性代谢物6-TGN浓度水平,AZA治疗前进行GST-A1基因型检测将有助于临床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 硫唑嘌呤 6-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紊乱、肠道菌群和炎症性肠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0
作者 朱虹蓉 冷岳奇 +2 位作者 孙嘉岑 谭兴 王伟忠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8-1147,共10页
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昼夜节律紊乱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因果关系及肠道菌群的中介效应。方法从IEU OpenGWAS数据库获取昼夜节律紊乱(样本量205527例)和IBD(样本量214053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同时从MiBioGe... 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昼夜节律紊乱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因果关系及肠道菌群的中介效应。方法从IEU OpenGWAS数据库获取昼夜节律紊乱(样本量205527例)和IBD(样本量214053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同时从MiBioGen数据库获取肠道菌群GWAS数据(样本量18340例),通过两样本MR分析评估遗传相关性及因果关系,并采用两步MR分析检验肠道菌群的中介效应。结果昼夜节律紊乱与IBD存在提示性因果关系(OR=1.255,P<0.05),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id.967)在两者因果链中发挥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028740)。敏感性分析证实结果未受水平多效性及异质性干扰。结论昼夜节律紊乱与IBD存在遗传相关性,肠道菌群可能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紊乱 道菌群 炎症性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炎症性肠病相关贫血的诊治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治琪 王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32-1238,共7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IBD患者常合并多种肠外症状及并发症,贫血是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且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高于成人。儿童IBD患者的贫血不仅会引起头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IBD患者常合并多种肠外症状及并发症,贫血是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且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高于成人。儿童IBD患者的贫血不仅会引起头晕、头痛、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还会影响生长发育,与患儿生活质量密切相关。IBD相关性贫血的病因包括缺铁、慢性病、维生素缺乏、溶血、骨髓抑制等,其中缺铁最为常见。近年来,除传统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常见指标外,还出现了很多用于评估贫血和缺铁的新指标,如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指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在儿童IBD相关性贫血的治疗中,临床上通常采用口服补铁,静脉补铁尚不普遍。尽管贫血会对IBD患儿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但目前对贫血的诊断和治疗仍不及时。该文综述儿童IBD相关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旨在提高临床对儿童IBD合并贫血的认识和关注度,为进一步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贫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炎症性肠病的精准治疗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双珍 孔琰 +2 位作者 刘前超 朱艾琳 吴捷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2,共7页
儿童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在诊治方面仍然面临挑战。IBD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对患儿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儿... 儿童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在诊治方面仍然面临挑战。IBD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对患儿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儿童IB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建立儿童IBD的精准治疗新模式成为国内外儿科医师和学者的目标。精准医学已被证明在肿瘤、新生儿遗传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儿童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本文就当前精准治疗在儿童IBD中的应用情况,阐明精准治疗在儿童IBD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精准医学 治疗策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Meta整合
13
作者 袁祎凌 李媛平 +2 位作者 甘青文 杜易闻 郑莉兰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65-137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饮食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中有关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汇集性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37个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饮食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中有关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汇集性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37个研究结果,形成7个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即患者限制饮食的表现、患者在限制饮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患者对于限制饮食的自我调整过程。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行为科学性欠佳,且存在多种负性体验,护理人员应提高患者限制饮食行为的科学性并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体验,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限制饮食 质性研究 系统评价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癌变的防治进展
14
作者 孟乔(综述) 丁士刚 (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8-243,共6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类慢性复发性免疫介导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罹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风险较正常人增加2~3倍^...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类慢性复发性免疫介导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罹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风险较正常人增加2~3倍^([1])。Eaden等^([2])20年前的研究显示UC患者CRC总体患病率为3.2%,在患病10、20和30年后,CRC的累积风险分别为2%、8%和18%。Selinger等^([3])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相关结直肠癌(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IBD-CRC)的患病率有所下降,在患病10、20和30年后累积患病率分别为1%、3%和7%。虽然IBD-CRC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Kader等^([4])研究显示西方国家结直肠镜检查后IBD-CRC 3年患病率竟高达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溃疡性结 克罗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葡萄糖苷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15
作者 陈澍 望宇 毛旭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4-706,共13页
研究结球甘蓝中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GSL;简称硫苷)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作用机制。利用公共数据库获得IBD和GSL的作用靶点,将二者取交集,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其治疗IBD的潜在... 研究结球甘蓝中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GSL;简称硫苷)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作用机制。利用公共数据库获得IBD和GSL的作用靶点,将二者取交集,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其治疗IBD的潜在靶点。通过分子对接验证GSL中的活性单体成分3-吲哚基甲基硫苷(glucobrassicin,GBC)与核心靶点之间结合能。用葡聚糖硫酸钠建立IBD小鼠模型,检测其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肠通透性、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使用试剂盒检测人结直肠腺癌细胞增殖活性,ELISA检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该细胞释放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IL-10)水平。得到IBD与GSL交集靶点92个;GO功能分析表明调节炎症反应、调节激酶活性等多种生物过程参与IBD发展进程,获得了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 II alpha,TOP2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细胞色素P4502C9(cytochrome P4502C9,CYP2C19)等10个GSL治疗IBD的核心靶点;KEGG富集相关性较高的通路为TRP通道炎症介质调节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GBC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中、高剂量GSL组可减缓小鼠体重下降幅度并改善小鼠稀便和便血等情况,显著降低模型组DAI评分(P<0.001);降低小鼠肠组织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P<0.001),升高IL-10水平(P<0.001)。在20~300μmol/L浓度范围内,GSL促进人结直肠腺癌细胞增殖,抑制LPS诱导的TNF-α分泌,升高IL-10水平。以上结果表明,GSL可能通过抑制TOP2A、CDK1蛋白表达,减轻小鼠肠道的炎性反应,缓解炎症性肠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葡萄糖苷 炎症性 结球甘蓝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胶寡糖调节肠道菌群稳态及短链脂肪酸代谢并改善炎症性肠病
16
作者 任晓敏 秦明珍 +2 位作者 张少龙 张帆 严芬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24-231,共8页
目的:研究褐藻胶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影响,并通过AOS对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探讨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饮用5 d 1.5%DSS溶液... 目的:研究褐藻胶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影响,并通过AOS对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探讨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饮用5 d 1.5%DSS溶液进行急性结肠炎建模,同时以0.5、1 g/kg和1.5 g/kg的梯度剂量口服9 d AOS。在第10天评估体质量、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以及组织损伤。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评估结肠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紧密连接蛋白(zonal occludens-1,ZO-1)和G蛋白偶联受体4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43,GPR4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短链脂肪酸含量并分别对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序。结果:AOS显著减轻了结肠炎症状,如体质量下降、结肠缩短、组织损伤,并降低了TNF-α、NF-κB、IL-6和IL-1β的mRNA表达,增加了ZO-1和GPR43的mRNA表达。且AOS可显著增加丙酸杆菌的数量,同时抑制肠球菌和放线菌的生长;高剂量AOS还可以促进乳酸、乙酸和丙酸的产生。结论:AOS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调节有关,具有作为改善肠道炎症的功能性食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寡糖 炎症性 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煎炸油中氧化甘三酯对免疫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影响
17
作者 金子月 孙金 +2 位作者 章乐 李沄 吴港城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230,共8页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独特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膳食因素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本研究提取煎炸油中常见的有害成分氧化甘三酯,观察其对小鼠原代T细胞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两种免疫细胞的影...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独特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膳食因素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本研究提取煎炸油中常见的有害成分氧化甘三酯,观察其对小鼠原代T细胞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两种免疫细胞的影响。通过CCK8细胞活性测试、qPCR、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监测免疫细胞的细胞活性、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水平。分析整合实验数据发现,氧化甘三酯会促进RAW264.7细胞分泌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等炎症因子及抑制抗炎因子白介素10,降低细胞活性,促进原代T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能力。基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一定浓度的氧化甘三酯会造成免疫细胞损伤,可能损害机体免疫调节、加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煎炸油 氧化甘三酯 原代T细胞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证据、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健亨 王海军 +3 位作者 任佳 曹玉霞 张艳林 冀来喜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3-1270,共8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具有复杂病因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两种类型,其发病风险因素尚不完全清楚。近年孟德尔随机化(MR)在IBD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MR主要以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推导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具有复杂病因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两种类型,其发病风险因素尚不完全清楚。近年孟德尔随机化(MR)在IBD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MR主要以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推导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系,有效避免了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中混杂因素和反向因果的影响。本综述总结了已发表的与IBD相关的MR研究,重点关注不同风险因素与IBD发病间的因果关系。目前的研究结果支持IBD与部分口腔疾病、皮肤病、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骨病、肠道疾病、肠道微生物群、细胞因子和营养素间的因果关系,但不支持IBD与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间的因果关系。尽管有其局限性,MR研究在提高对IBD病因学的理解和确定潜在治疗干预方面仍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溃疡性结 克罗恩 孟德尔随机化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郑嘉玲 王青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5-1029,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IBD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肠道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人,动物实验也表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肠道定植加重IBD的疾病表现。随着病原菌的不断演化,具有多重...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IBD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肠道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人,动物实验也表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肠道定植加重IBD的疾病表现。随着病原菌的不断演化,具有多重耐药特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扩散,使得临床上难以通过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有效清除定植的肺炎克雷伯菌,可能带来相关疾病风险。目前关于肺炎克雷伯菌如何影响肠道环境进而促进或加重IBD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深入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影响IBD发生发展的机制,探寻潜在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肺炎克雷伯菌与IBD的相关性及其影响IBD发展的可能机制,以期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肺炎克雷伯菌 道免疫调控 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2类似物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周志璇 王莹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6-722,共7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主要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在肠道内发挥增加血流、促进营养吸收和增强屏障功能等多种生理作用。在肠道炎症的治疗中,GLP-2展现出抗炎、促进肠道屏障修复及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主要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在肠道内发挥增加血流、促进营养吸收和增强屏障功能等多种生理作用。在肠道炎症的治疗中,GLP-2展现出抗炎、促进肠道屏障修复及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多重机制,并在多项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效果。本文总结了GLP-2及其类似物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未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2 炎症性 克罗恩 溃疡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