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肠疾病研究前沿 被引量:9
1
作者 范一宏 吕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41,共8页
一年一度的国际消化领域盛会——美国消化系统疾病周(DDW)于2019年5月18—21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DDW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负盛名的胃肠道疾病领域的专业会议,自1969年由美国肝病研究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美国胃肠内窥镜学会和消化道外... 一年一度的国际消化领域盛会——美国消化系统疾病周(DDW)于2019年5月18—21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DDW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负盛名的胃肠道疾病领域的专业会议,自1969年由美国肝病研究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美国胃肠内窥镜学会和消化道外科学会联合主办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每年都会有超过15 000名来自全球的消化领域杰出医师、学者参加,共同就胃肠病学、肝病学、内镜学和胃肠外科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疾病/流行病学 炎性肠疾病/病理生理学 炎性疾病/诊断 炎性疾病/治疗 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卢战军 胡洋洋 +6 位作者 李思思 臧丽娟 蒋巍亮 吴坚炯 巫协宁 曾悦 王兴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9-506,共8页
目的:研究IL-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BALB/c雌性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IL-35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第2~5天腹腔注射IL-35 2μg/d),每组10只。每天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 目的:研究IL-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BALB/c雌性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IL-35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第2~5天腹腔注射IL-35 2μg/d),每组10只。每天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7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和肠道组织,观察结肠大体形态; 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IL-6、TNF-α、γ干扰素(IFN-γ)、IL-10和Src同源系列2结构域的肌醇5-磷酸酶1(SHIP1)的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在实验过程中DAI评分较对照组增加,而IL-35组自第4天起DAI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明显缩短(P<0.05),而IL-35组的结肠长度长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IL-35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黏膜组织炎症评分和腺窝破坏组织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0.05); IL-35组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6、TNF-α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减少,而抑炎因子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P<0.05),而IL-35组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较模型组减少(P<0.05); IL-35组小鼠结肠组织中SHIP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增加(均P<0.05)。结论:在炎性肠疾病中,IL-35可以通过调控SHIP1表达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病理生理学 白细胞介素类/代谢 免疫组织化学 印迹法 蛋白质 随机对照试验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6-三硝基苯磺酸致肠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孟双平 卢占英 +2 位作者 李星宇 刘彬 马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研究2,4,6一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肠炎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电生理特性,为更全面地了解炎症性肠病(IBD)提供借鉴。方法SD大鼠(雄性,体质量160~20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5)给予30%TNBS溶液(剂... 目的研究2,4,6一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肠炎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电生理特性,为更全面地了解炎症性肠病(IBD)提供借鉴。方法SD大鼠(雄性,体质量160~20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5)给予30%TNBS溶液(剂量40mg/kg)灌肠,对照组(n=5)给予等效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肠。在灌肠的第8天(炎症急性期)处死大鼠,对其结肠进行H—E染色,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取其DRG神经元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其电生理特性。结呆实验组大鼠体质量降低(P〈0.001),H—E染色示肠黏膜腺体结构严重破坏,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表明造模成功。TNBS致肠炎后大鼠DRG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阈电流降低(P〈0.05)。结论TNBS致肠炎后大鼠DRG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疾病 三硝基苯磺酸 背根神经节 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