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9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倩倩 罗雯雯 +1 位作者 关结霞 梁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59,65,共5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EBV^(+)I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EBV^(+)I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EBV^(+)I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EBV^(+)I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EBV^(+)IFDCS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44.7岁。7例发生于肝,2例发生于脾。肿瘤内可见血管壁纤维样及透明变性(6/9)、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9)和上皮样肉芽肿(2/9)。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滤泡树突状细胞标志物CD21(7/9)、CD23(8/9)和CD35(9/9),部分表达SMA(6/9)和D2-40(1/9)。2例脾IgG4阳性浆细胞明显增高(80~135个/10 HPF),7例肝IgG4阳性浆细胞为0~36个/10 HPF。术后随访3~84个月,6例无瘤生存,2例转移,1例失访。结论EBV^(+)IFDCS罕见,低度恶性。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在EBV^(+)IFDC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IgG4相关疾病 EBER原位杂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汪亮亮 周斌 +3 位作者 余燚 侯英勇 魏淑飞 张卢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1,94,共4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肝脏3例,脾脏2例),女性3例(肝脏2例,脾...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肝脏3例,脾脏2例),女性3例(肝脏2例,脾脏1例),男女比约1.7∶1。年龄36~85岁,中位年龄66岁,平均58岁。临床多为体检或因发热、腹泻等症状检查时发现肝脏或脾脏占位,2例具有乙肝病史,1例具有乳腺癌病史,1例合并肝细胞肝癌。影像学检查示肝脏或脾脏内见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结节。镜检: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背景内见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具有轻度异型,细胞边界不清,梭形或卵圆形,呈席纹状、束状排列或单个散在分布。胞质淡染或略有嗜酸性,细胞核呈空泡状,染色质细腻,核仁可见。部分肿瘤细胞似R-S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21、CD23和CD35。8例EBER原位杂交检查均阳性。随访1~15个月,除1例肝脏有2枚肿瘤患者于术后2个月复发外,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少见,临床特征不明显,预后差异较大,诊断时需结合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肝脏肿瘤 脾脏肿瘤 EBV阳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MRI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日升 汪星星 +2 位作者 陈杰云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无肝包膜回缩,邻近胆管有无扩张、肝门区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结果:7个病灶均为肝内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光滑,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实性部分呈低或稍低信号,2个病灶表现为信号均匀的实性肿块,5个病灶为实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其中1个病灶囊变明显,并见出血。动态增强扫描5个病灶表现为“速升平台型”模式;2个病灶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模式;1个病灶周围异常灌注,2个病灶见延迟强化的包膜;1个病灶周围胆管轻度扩张,所有病例肝门区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肝脏FDC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常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实性部分信号均质,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多数表现为明显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树突状细胞肉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EBV阴性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4
作者 朱文标 闫春梅 +3 位作者 毛杰维 谢寿城 刘清华 黄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324,共2页
患者男性,48岁。因左上腹部轻度疼痛于2017年4月入梅州市人民医院。腹部CT示:胰尾部囊实性肿物,最大径10.2 cm,囊内可见分隔,肿块紧贴胃小弯侧及肝左叶,边界尚清(图1A)。MR检查示: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ADC值减低,... 患者男性,48岁。因左上腹部轻度疼痛于2017年4月入梅州市人民医院。腹部CT示:胰尾部囊实性肿物,最大径10.2 cm,囊内可见分隔,肿块紧贴胃小弯侧及肝左叶,边界尚清(图1A)。MR检查示: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ADC值减低,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欠均匀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图1B)。临床诊断为胰腺癌,经多学科讨论,决定手术治疗。术中见胰尾肿物,大小约10 cm×8 cm,与胃壁黏连紧密,脾动静脉包裹在其中,难以分离。为完全切除肿瘤,进行了胰体尾部切除术、脾切除术和胃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假瘤样树突细胞肉瘤 EBV阴性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薛菊 谢珣 +4 位作者 李阳璨 戴鹏辉 杨小丰 王琨 陈志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EBER检测、PBRM1和NTRK2突变、治疗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中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31~71岁,平均54.1岁,中位年龄58.5岁。5例肿瘤发生于脾脏,3例发生于肝脏。肿瘤最大径1.5~10 cm。免疫表型:CD21(8/8)、CD35(8/8)、CD23(6/8)、vimentin、SMA和S-100蛋白均阳性。8例EBER原位杂交均阳性。其中1例肿瘤出现淋巴结转移,随访3年后复发,行二代测序检测发现伴PBRM1和NTRK2突变。8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复发后行二次肿瘤切除并化疗。8例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7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复发后继续化疗。结论IPT-like FDCS形态学特点与炎性假瘤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相似,易误诊,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可协助诊断;IPT-like FDCS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少数病例术后易复发,需长期随诊、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肉瘤 炎性假瘤样 EB病毒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及超声表现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桂武 谢玉环 +3 位作者 刘文芹 廖晓敏 黄彦 何志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03-1105,共3页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d-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tumor,IPT-like FDCT)是起源于生发中心滤泡树突状细胞的低度恶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极为罕见,具有炎性假瘤的组织学特征[1],部分患者可无明显...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d-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tumor,IPT-like FDCT)是起源于生发中心滤泡树突状细胞的低度恶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极为罕见,具有炎性假瘤的组织学特征[1],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体征,术前准确诊断率低。本研究观察7例IPT-like FDCT患者临床及超声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肉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向春香 王建军 +5 位作者 吴楠 余波 夏春 何燕 马捷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1-754,共4页
目的 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tic cell sarcoma,IPT-like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及EBER原位杂交结果,并追踪患者... 目的 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tic cell sarcoma,IPT-like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及EBER原位杂交结果,并追踪患者预后。结果 6例IPT-likeFDCS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40~78岁,平均62.3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4例患者为体检时发现,1例患者有腹胀、消瘦症状,1例患者有腰背部疼痛症状。3例患者肿瘤位于脾脏,2例位于肝脏,1例位于腹膜后。肿瘤直径3.5~14cm(平均7.8cm),肿瘤通常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肿瘤组织由圆形、卵圆形及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呈编织状、漩涡状或席纹状排列,其间见多量炎细胞混杂。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D21/35、vimentin及Clusterin。EBER原位杂交显示瘤细胞散在阳性。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48个月,6例中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患者随访4年后(无复发和转移)失访。结论 IPT-like FDCS是一种好发于女性的少见低度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脾脏和肝脏,与EB病毒感染有关,其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假瘤 树突细胞 肉瘤 E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的副肿瘤天疱疮 被引量:7
8
作者 许可见 李汉忠 +2 位作者 师杰 晋红中 刘跃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4-796,共3页
报告1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的副肿瘤天疱疮。患者男,16岁。因口腔、外阴溃疡伴发热2个月余,全身糜烂20d入院。临床表现为口腔、生殖器溃疡,全身水疱、糜烂及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副肿瘤天疱疮。腹部CT示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手... 报告1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的副肿瘤天疱疮。患者男,16岁。因口腔、外阴溃疡伴发热2个月余,全身糜烂20d入院。临床表现为口腔、生殖器溃疡,全身水疱、糜烂及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副肿瘤天疱疮。腹部CT示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并经组织病理证实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经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及口服、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术后7周躯干皮损基本愈合,遗留黏膜损害及肢端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副肿瘤 肉瘤 树突状细胞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甘梅富 余春开 +2 位作者 蔡菊芳 卢洪胜 余心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腮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HE切片、免疫组化等观察,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镜检肿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多边形,胞质淡染,边界不清,核染色质颗粒状并见明显小核仁,... 目的探讨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腮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HE切片、免疫组化等观察,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镜检肿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多边形,胞质淡染,边界不清,核染色质颗粒状并见明显小核仁,可见散在核分裂象,呈片状、束状、编织状、旋涡状排列。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及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结构。肿瘤细胞特异性地表达CD21、CD23、CD35、S-100蛋白、CD68、vim entin、EMA。结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是极少见的低中度恶性肿瘤,可出现多种组织结构,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需要免疫组化帮助。应与异位脑膜瘤、异位胸腺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淋巴上皮样癌及指突性树突状细胞肿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树突状细胞肉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红军 邓永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5-766,共2页
患者女性,55岁,上腹部闷胀不适1个月余入院。MRI检查示:肝S8近第二肝门区可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5.4 cm×5.0 cm×6.4 cm,边界尚清,信号混杂,影像学诊断:肝S8占位性病变,考虑肿瘤性病变并瘤内少许出血、囊性变,原发性肝细... 患者女性,55岁,上腹部闷胀不适1个月余入院。MRI检查示:肝S8近第二肝门区可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5.4 cm×5.0 cm×6.4 cm,边界尚清,信号混杂,影像学诊断:肝S8占位性病变,考虑肿瘤性病变并瘤内少许出血、囊性变,原发性肝细胞癌可能。腹腔镜探查:肝脏体积正常,颜色鲜红,质地硬,表面呈结节性改变,肝中叶S8段膈面见一肿块,稍突出肝脏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树突状细胞肉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炎性假瘤与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11
11
作者 袁静 李向红 +1 位作者 吕亚莉 宋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发热、肝肿大、体重减轻等。大体肿瘤呈实性,境界清楚;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波浪状排列,其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及散在分布的大的多形性细胞,核仁明显。肝脏炎性假瘤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镜下表现均与肝脏炎性假瘤十分相似,但肿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嗜酸性,除R-S样细胞外,还可见到不少形态怪异的巨细胞,且免疫表型CD21、CD35阳性,EBER(EBV-encoded RNA原位杂交)阳性。结论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诊断时需注意与肝脏梭形细胞肿瘤甚至霍奇金淋巴瘤鉴别,树突状细胞免疫标记CD21、CD35阳性,特别是EBER原位杂交阳性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肝脏炎性假瘤 肝脏炎性假瘤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系膜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陆洪芬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学表型。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的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镜下显示特征性的双相性细胞结构 ,由旋涡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或...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学表型。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的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镜下显示特征性的双相性细胞结构 ,由旋涡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或多边性瘤细胞和大量混杂的小淋巴细胞组成。瘤细胞胞界不清 ,呈合体状。胞质淡嗜伊红色 ,核圆形或卵圆形 ,有清晰的核膜 ,染色质呈空泡状或点彩状 ,可见小核仁 ,灶性区域可见分叶状或多核性瘤细胞。瘤细胞核显示轻到中度的异型性 ,可见核分裂象。肿瘤内可见凝固性坏死灶。除与瘤细胞相混杂外 ,部分区域内可见淋巴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 ,形成袖套结构。免疫表型 :瘤细胞表达CD2 1,弱阳性表达EMA ,而CD35、S 10 0蛋白、desmin和AE1/AE3等标记均为阴性 ,大多数小淋巴细胞表达CD4 5RO(UCHL 1)和CD3。结论 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中度恶性肿瘤 ,应予以完整切除 ,必要时辅以化疗和 (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系膜 淋巴结外树突状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usterin对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航波 周晓军 +1 位作者 马恒辉 刘晓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00-602,I0005,共4页
目的:有文献报道Clusterin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高表达,文中通过检测其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 目的:有文献报道Clusterin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高表达,文中通过检测其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FDCS/T)、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NK/T细胞淋巴瘤(NK/T)、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浆细胞瘤(PC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CD21+CD35在FDCS/T中的表达情况以及CD30、ALK1在ALCL中的表达情况。另选10份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检测Clusterin和CD21+CD35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8例FDCS/T中均有Clusterin和CD21+CD35的表达;20份AL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85.00%(17/20);CD30表达率为100.00%(20/20);ALK1表达率为50.00%(10/20);85份DLB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4.70%(4/85);其余淋巴瘤组织均未表达Clusterin。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Clusterin和CD21+CD35表达一致,均未表达于B和T淋巴细胞,但都阳性表达于滤泡树突状细胞。结论:Clusterin可能是一种新的诊断FDCS/T标记物;与CD30和ALK1联合使用在AL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IN 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肉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娟 李梅 陈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804-2804,共1页
患者女,43岁。因“自觉咽部异物感”就诊。入院查体发现:咽部充血,右扁桃体Ⅲ度肿大,全身其他部位无肿大淋巴结。行病变扁桃体部分活检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碎组织一堆,总积3.0cm×1.5cm×1.0cm。镜检形态:肿瘤组... 患者女,43岁。因“自觉咽部异物感”就诊。入院查体发现:咽部充血,右扁桃体Ⅲ度肿大,全身其他部位无肿大淋巴结。行病变扁桃体部分活检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碎组织一堆,总积3.0cm×1.5cm×1.0cm。镜检形态:肿瘤组织位于扁桃体被覆鳞状上皮下方,低倍镜下与癌或脑膜瘤相似,排列成片或束状.有时出现局灶性席纹状结构或漩涡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 细胞肿瘤 树突状 肿大淋巴结 肉瘤 肿瘤组织 咽部异物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反应性滤泡树突状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卡波西肉瘤、良性和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的新标记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智丹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16,共1页
突触核蛋白组成了一个仅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小的可溶性神经蛋白质家族,其作用是促使突触前神经终端的囊泡快速释放神经递质。生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α-Synuclein表达于骨髓的正常巨核细胞和红系幼稚细胞以及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中。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肉瘤 突触核蛋白 血管源性肿瘤 卡波西肉瘤 α-Synuclein 反应性 标记物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区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3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赵连花 肖华亮 +1 位作者 林俐 杜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 探讨咽区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FDCS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性,70岁,因咽部无痛性包块伴呼... 目的 探讨咽区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FDCS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性,70岁,因咽部无痛性包块伴呼吸不畅2个月余入院;例2,女性,40岁,因咽部异物感、痰中带血1个月余入院;例3,男性,38岁,因无明显诱因间断鼻衄2个月余入院。3例肿瘤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点:细胞呈梭形~卵圆形,细胞间界限不清,细胞核呈卵圆形,具有空泡状的染色质,核仁小,偶见核内包涵体,散在少许双核、多核细胞。3例肿瘤细胞排列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排列方式:部分区域呈弥漫片状排列,细胞间有多少不一的小淋巴细胞浸润,有时聚集成团;部分区域呈束状与漩涡状排列,部分呈脑膜瘤中可见的360°回旋,细胞间有少许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见富于胶原及血管的间质分隔肿瘤细胞呈巢、片状,细胞间散在淋巴细胞浸润,似胸腺瘤图像。核分裂象2~20个/10HPF。免疫表型:3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1个或多个滤泡树突状细胞标志物,如CD21、CD23和CD35,均弥漫强阳性表达Fascin和D2-40,3例中1例弥漫强阳性表达CXCL-13,Ki-67增殖指数6%~20%。结论 咽区结外FDCS罕见,极易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区肿瘤 树突状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21 CD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诊断与治疗:附病例分析
17
作者 程朋 罗克枢 +4 位作者 李焱 苏晓妹 谭勇 高辉 朱亚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0-642,共3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报道我院2例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报道我院2例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为瘤细胞呈椭圆形,瘤组织弥漫分布,瘤组织间常夹杂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CD21(+)、CD35(+)、clusteri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i-67表达程度不一。手术加化疗后随访18个月,局部无复发,无全身其他系统转移。结论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形态学变化较大,诊断需要依靠详细的病理形态观察及多种免疫组化标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肉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及网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18
作者 徐晓 欧阳斌燊 +1 位作者 欧阳卫泽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及网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对1例小肠系膜结外FD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EBER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并回顾性分析35例胃肠道及网膜FDC临床病理资... 目的探讨胃肠道及网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对1例小肠系膜结外FD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EBER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并回顾性分析35例胃肠道及网膜FDC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该例患者女性,肿瘤最大径12 cm,组织学表现为普通亚型FDC,瘤细胞表达CD21、CD35、D2-40,vimentin呈弱阳性表达,CD23呈局灶阳性表达,EBER原位分子杂交阴性。36例患者发病年龄23~82岁(平均50岁),男性23例,女性13例。肿瘤最大径3~16.2 cm(平均8.7 cm),肠系膜为最常见发生部位(36%)。24例患者具有随访资料,17例术后复发,9例出现腹膜、肠系膜淋巴结或肝/脾转移;10例无瘤生存,11例带瘤生存,3例死亡。结论胃肠道及网膜FDC生物学行为呈惰性,临床结局不同,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树突状细胞肉瘤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伴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杜国强 王瑾 柳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回顾1例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伴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就FDCS的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肉瘤 扁桃体 转移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
20
作者 张道明 刘敏 +1 位作者 张婉泽 闫文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221-1221,共1页
患者女性,59岁,主因"扁桃体切除术后8年,再次发现肿物1年",2016年10月份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体检见右侧扁桃体处大小约为2.0 cm×2.5 cm白斑区,口腔、口咽未见红肿,悬雍垂居中,张口伸舌不受限。鼻咽部MRI示:右侧鄂扁桃体区... 患者女性,59岁,主因"扁桃体切除术后8年,再次发现肿物1年",2016年10月份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体检见右侧扁桃体处大小约为2.0 cm×2.5 cm白斑区,口腔、口咽未见红肿,悬雍垂居中,张口伸舌不受限。鼻咽部MRI示:右侧鄂扁桃体区见长约4.7 cm的类圆形长T1、T2信号,信号不均,边界欠清,异常信号向内突入口咽腔,向外压迫咽旁间隙使其外移,向前压迫舌腭弓,未见突破舌腭弓及舌根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肿瘤 树突状细胞肉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