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常规炎性指标构建衰弱/衰弱前期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研究
1
作者 石小天 王珊 +4 位作者 杨华昱 杨一帆 李旭 窦国泽 马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7-593,共7页
背景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与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目前评估主要依赖各种量表,缺乏统一的金标准。慢性炎症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血常规炎性指标简单易获得,关于血常规炎性指标和衰弱之间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体检老... 背景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与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目前评估主要依赖各种量表,缺乏统一的金标准。慢性炎症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血常规炎性指标简单易获得,关于血常规炎性指标和衰弱之间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体检老年人血常规炎性指标和衰弱的相关性,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衰弱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体检实验室检查数据,并采用FRAIL量表评估衰弱。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衰弱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进行模型内部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554例老年人,其中衰弱/衰弱前期213例(3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校正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OR=1.42,95%CI=1.21~1.66)、简易营养筛查量表(MNA-SF)评分(OR=0.71,95%CI=0.61~0.83)、血红蛋白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比值(HRR)(OR=0.44,95%CI=0.23~0.86)及多重用药(OR=0.54,95%CI=0.36~0.81)是老年人衰弱/衰弱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影响因素构建衰弱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老年人衰弱/衰弱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95%CI=0.675~0.764),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后,列线图模型拟合度较好;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拟合度较好(P>0.05);DCA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为0.15~0.95时,使用列线图模型预测衰弱发生风险更有益。结论共病、多重用药、营养不良及HRR是老年人衰弱/衰弱前期的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一致性与临床实用性,可为衰弱/衰弱前期早期筛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炎性指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错配修复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秀珍 董亚玲 +5 位作者 朱志博 张政杰 谈元郡 白洁 苏夏艺 张百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MR)与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构建以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为基础的胃癌MMR预测模型,为胃癌MMR状态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54例胃癌患者,依...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MR)与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构建以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为基础的胃癌MMR预测模型,为胃癌MMR状态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54例胃癌患者,依据MMR蛋白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MMR表达正常[MMR稳定(pMMR)]组和MMR表达缺陷(dMMR)组,收集2组胃癌患者的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2组胃癌患者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与MMR的关联性;筛选dMMR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采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研究共纳入254例胃癌患者,其中pMMR组患者221例(87%),dMMR组患者33例(13%)。2组胃癌患者年龄、肿瘤发病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碱性磷酸酶(AKP)、AKP/白蛋白(AL)比值(AAR)、纤维蛋白原(FB)/淋巴细胞比值(FLR)、FB/AL比值(FAR)、D-二聚体(D-D)和F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最大径[比值比(OR)=2.958,95%置信区间(CI):1.196~7.314,P=0.019]、肿瘤发病部位(OR=4.013,95%CI:1.596~10.089,P=0.003)、肿瘤分化程度(OR=3.006,95%CI:1.250~7.230,P=0.014)、FAR(OR=2.793,95%CI:1.179~6.616,P=0.020)和糖类抗原199(CA199)(OR=0.279,95%CI:0.084~0.929,P=0.038)是dMMR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胃癌MMR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00,灵敏度为0.851,特异度为0.606,P<0.01。验证列线图的校准曲线能够很好地拟合到理想曲线上,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412;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净收益。结论: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与胃癌MMR状态存在关联,肿瘤最大径、肿瘤发病部位、肿瘤分化程度、CA199和FAR是dMMR胃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子构建的胃癌患者MMR预测模型,可高效预测dMMR胃癌患者MMR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错配修复缺陷 微卫星不稳定 炎性指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联合血液炎性指标预测胶质瘤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杉 阎子康 +3 位作者 杨骏骏 张文韬 潘世娇 徐胜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4,100,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特征评分(radiomics-deep learning score, RD-score)联合血液炎性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胶质瘤预后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例临床确诊胶质瘤的患者病例,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133例)和...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特征评分(radiomics-deep learning score, RD-score)联合血液炎性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胶质瘤预后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例临床确诊胶质瘤的患者病例,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133例)和验证集(3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血液炎性指标资料,构建组合变量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 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 SIRI)、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erived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d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 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并计算其截断值。勾画胶质瘤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 VOI)并提取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特征,利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Cox进行特征筛选,构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评分(radiomics-score,Rad-score)、基于深度学习特征评分(deep learning-score, DL-score)以及RD-score模型,并比较三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以评估其预测效能;基于RD-score对胶质瘤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结合患者的临床因素、血液炎性指标和RD-score,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构建术前预测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RD-score模型、临床血液学模型和联合模型,计算AUC以评估各模型预测胶质瘤1、3、5年生存率的效能。绘制联合模型列线图,采用C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估列线图效能。结果 最终筛选出10个组学特征和8个深度学习特征用以构建RD-score。RD-score的预测效能高于Rad-score及DL-score(DeLong检验,P<0.05),根据RD-score可将胶质瘤分为高风险组(RD-score≥1.09)和低风险组(RD-score<1.09)。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分级、术后化疗、SIRI和RD-score是胶质瘤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高于RD-score模型及临床血液学模型(DeLong检验,P<0.05)。联合模型的可视化列线图预测OS的C-index分别为0.844和0.849;校准曲线提示在观察值和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显示列线图有较高的净收益。结论 基于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的RD-score联合临床-血液炎性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可以在术前有效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预后 血液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芩颗粒在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其炎性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白佳利 李林 +6 位作者 张楠 张鑫磊 阿丁嘎 武俊 王凤春 孙丹雨 董冠中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辛芩颗粒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该院从2021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辛芩颗粒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该院从2021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辛芩颗粒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把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相关因子、细胞免疫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喷嚏、流涕、鼻堵和鼻痒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bin E,IgE)、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ad 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外周血CD_(3)^(+)、CD_(4)^(+)水平及CD_(4)^(+)/CD_(8)^(+)比值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及外周血CD_(8)^(+)水平升高,而对照组相较于观察组,处于较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芩颗粒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中医症状,抑制炎症反应,维持免疫平衡,且无较大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芩颗粒 过敏性鼻炎 炎性指标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养阴除湿丸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对炎性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玉明 王北 +5 位作者 张秦 洪燕英 谢幼红 张胜昔 林凌云 陈爱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5-638,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养阴除湿丸(半枝莲、虎杖、银花、连翘、土茯苓、白鲜皮、生熟地、白芍、川乌、桂枝)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对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并以柳氮磺吡啶(SSZ)作为对照,以评... 目的:观察清热养阴除湿丸(半枝莲、虎杖、银花、连翘、土茯苓、白鲜皮、生熟地、白芍、川乌、桂枝)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对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并以柳氮磺吡啶(SSZ)作为对照,以评价清热养阴除湿丸对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将80例活动期AS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给予清热养阴除湿丸12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24例给予SSZlg,口服每日2次。2月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为一评价点,观测患者ESR、CRP、BathAS活动指数(BASDAI)、BathAS功能指数(BASFI)、晨僵时间等症状体征改善,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ESR、CRP明显下降,症状体征、BASDAI、BASFI、各项观察指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9.28%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JP〉0.05)。结论:清热养阴除湿丸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ESR、CRP下降有明显作用,并能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肝、肾、血液系统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养阴除湿丸 强直性脊柱炎 活动期 炎性指标 血沉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指标联合(1,3)-β-D葡聚糖检测在早期鉴别诊断真菌与细菌血流感染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苗强 徐晓华 +4 位作者 魏彬 白杨娟 张君龙 蔡蓓 牛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DG]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检测在血流感染类型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9年1-12月血培养阳...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DG]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检测在血流感染类型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9年1-12月血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124例。比较细菌与真菌感染患者PCT、CRP、IL-6、BDG和GM试验各指标的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真菌血流感染诊断的价值。结果真菌组PCT、CRP和IL-6的水平明显低于细菌组(P<0.05),而BDG的水平明显高于细菌组(P<0.05)。PCT、CRP、IL-6和BDG单独诊断真菌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9、0.718、0.800和0.843(P<0.05)。四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14,与单独CRP、IL-6、BDG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PCT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CRP、IL-6、BDG水平可作为鉴别真菌与细菌血流感染的参考指标,且PCT和BDG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鉴别诊断真菌与细菌血流感染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炎性指标 降钙素原 真菌(1 3)-β-D葡聚糖 早期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硝唑局部应用对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何珍 雷志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04-706,共3页
目的:研究奥硝唑局部应用对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替硝唑局部应用组)25例和观察组(奥硝唑局部应用组)25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及龈沟... 目的:研究奥硝唑局部应用对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替硝唑局部应用组)25例和观察组(奥硝唑局部应用组)25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炎性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及4周的血清及龈沟液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指标则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局部应用对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对于疾病的控制作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牙周炎 龈沟液 骨代谢指标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改善膳食模式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佳 武力 +5 位作者 王楠 丁冰杰 葛智文 毕研霞 李伟 洪忠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554-2560,共7页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观察再次改善膳食模式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探讨这种膳食模式对血压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2017-05-21至2017-07-01,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245例...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观察再次改善膳食模式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探讨这种膳食模式对血压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2017-05-21至2017-07-01,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245例中老年(45~75岁)村民数据库中,选取超重或肥胖的1级高血压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27例,采用标准均衡膳食)和B组(27例,采用补充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的均衡膳食)。按照剔除标准,最终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A组15例,B组15例。记录干预前、干预后的总膳食炎症指数(DII)及干预前(T0)、干预中(T1)、干预结束(T2)时患者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整合素、E-选择素、白介素6、白介素10、Toll样受体2(Toll-2)、Toll样受体4(Toll-4)]。结果 B组干预后总DII低于A组(P<0.05);B组干预后总DII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白介素10上有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核因子κB、整合素、E-选择素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整合素、E-选择素、白介素6、Toll-2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T0、T2时核因子κB、整合素低于A组,T0时E-选择素低于A组(P<0.05);A组T1时整合素低于T0时,T2时核因子κB、整合素、E-选择素、白介素6低于T0时,T2时Toll-2低于T1时(P<0.05);B组T1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整合素低于T0时,T2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整合素、白介素6低于T0时,T2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E-选择素、Toll-2低于T1时(P<0.05)。结论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患者给予标准均衡膳食和补充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的均衡膳食后,其抗炎能力提高,可以有效降低机体炎性指标,且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膳食 炎症 膳食炎性指数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硝唑对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白介素及其他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桂英 蓝洁珍 邵茸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87-690,共4页
目的:研究甲硝唑对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白介素及其他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124例剖宫产后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甲硝唑。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 目的:研究甲硝唑对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白介素及其他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124例剖宫产后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甲硝唑。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4、6、10(IL-2、IL-4、IL-6、IL-10)水平和其他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α)、γ-干扰素(INF-γ),一氧化氮(NO)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抗生素用药天数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3d后体温及血浆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d后观察组血清IL-2、IL-4、IL-6、IL-10水平和血清hs-CRP、TNF-α、INF-γ、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硝唑能有效促进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恢复,降低血清白介素及其他炎性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感染 白介素 炎性指标 甲硝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型痴呆患者炎性指标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鲁妮 彭艳 +2 位作者 徐岚 刘泽 邹海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各型老年期痴呆患者基本炎性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分组测定阿尔茨海默病(AD)46例,血管性痴呆(VD)34例,帕金森痴呆(PDD)39例及正常对照组35例空腹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水平,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统计,采用协方... 目的:探讨各型老年期痴呆患者基本炎性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分组测定阿尔茨海默病(AD)46例,血管性痴呆(VD)34例,帕金森痴呆(PDD)39例及正常对照组35例空腹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水平,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统计,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AD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D、VD、PDD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AD,VD,PDD组的C反应蛋白值较正常对照组稍增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炎症反应全程参与了AD、VD、PDD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分型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调脂药和ACE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车少敏 王燕妮 +1 位作者 马爱群 高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观察他汀类调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 ,ACE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调脂治疗组... 目的 观察他汀类调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 ,ACE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调脂治疗组和ACEI+调脂治疗组 ,在 4个月后进行随访。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和对照血清中一些炎性指标的水平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中某些炎性因子在ACS组中高于对照组 ,并在随访时明显降低。 4个月后所有炎性指标在调脂治疗组和ACEI+调脂治疗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中某些炎性因子的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ACS发生的敏感指标 ,并反应病情的稳定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调脂药 ACEI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 炎性指标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克肟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静 洪岩 段武琼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70-972,共3页
目的:观察头孢克肟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头孢克洛组)45例和观察组(头孢克肟组)45例,然后将两组中发热与未发热者的总有效... 目的:观察头孢克肟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头孢克洛组)45例和观察组(头孢克肟组)45例,然后将两组中发热与未发热者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发热与未发热者的总有效率均分别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IL-8、PCT及TNF-α含量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中的综合疗效较好,且其对患儿的血清炎性指标也有较佳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克肟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泪液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昌海 杨漪 +1 位作者 黄景云 王昕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97-198,202,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泪液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白内障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囊外摘除术组)29例和B组(超声乳化术组)29例,将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内皮细胞及泪液炎性指标进行比...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泪液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白内障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囊外摘除术组)29例和B组(超声乳化术组)29例,将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内皮细胞及泪液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1、3d及5d角膜内皮细胞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后1、3d及5d的泪液IL-2均高于A组,其他泪液炎性指标则低于A组,且均差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程度与囊外摘除术无明显差异,但对泪液炎性指标的控制相对更好,因此其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角膜内皮细胞 泪液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病原菌及血清炎性指标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华敏 胡季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病原菌及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且发生切口感染的42例患者为A组,同期手术但未发生感染的42例患者为B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C组,然后统计A组切口分泌物... 目的:探讨研究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病原菌及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且发生切口感染的42例患者为A组,同期手术但未发生感染的42例患者为B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C组,然后统计A组切口分泌物的病原菌情况,并比较三组人员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及阳性率,同时比较A组中轻度、中度与重度感染者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及阳性率。结果:A组手术切口分泌物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高于革兰阳性菌与真菌的检出率,另外A组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B组和C组,且重度感染者高于轻中度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其血清炎性指标呈现异常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切口分泌物 病原菌 血清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溴索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黏液纤毛传输功能及组胺、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01-803,807,共4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黏液纤毛传输功能及组胺、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2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常规治疗加氨溴索进行治疗的29例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黏液纤毛传输功能及组胺、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2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常规治疗加氨溴索进行治疗的29例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d的血清组胺、MTR、SCT、MCC及多项白细胞介素、IFN-γ、TNF-α、CRP、TNF-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组胺、MTR、SCT、MCC及多项白细胞介素、IFN-γ、TNF-α、CRP、TNF-β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氨溴索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黏液纤毛传输功能及组胺、炎性指标的影响较大,主要为通过改善鼻腔纤毛状态来达到改善炎性状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变应性鼻炎 黏液纤毛传输功能 组胺 炎性指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洪旭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载乌司他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肺功能相关指...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载乌司他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肺功能相关指标肺组织顺应性、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差异,并对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肺表面活性蛋白A、B、C、D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治疗7、14d后,观察组灌洗液白蛋白/血浆白蛋白和P(A-a)O2低于对照组,肺顺应性和PaO2则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IL-10、IL-17、IL-1β、TGF-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SP-A、B、C、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重症肺炎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从而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乌司他丁 炎性指标 肺表面活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PD-1抗体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魏熙胤 张翠翠 +1 位作者 臧凤琳 陈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索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等炎性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抗体治疗中的疗效预测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索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等炎性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抗体治疗中的疗效预测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PD-1抗体治疗的64例Ⅲb~Ⅳ期NSCLC患者的血液学及临床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取得最佳疗效时以及疾病进展时不同时间各炎性指标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炎性指标的最佳临界值;通过χ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指标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NSCLC患者的炎性指标在取得最佳疗效时均较基线明显下降,而在疾病进展时再次升高。SII、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22.39、4.20、269.85和0.58;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乳酸脱氢酶(LDH)、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5.00 U/L、255.00 U/L、3.94 g/L和1513.19 ng/mL。高SII、PLR、LDH、Fbg和D-dimer预示NSCLC患者较差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DH是PFS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6)。结论:在晚期NSCLC中,患者基线炎性指标高提示PD-1抗体疗效相对较差,动态监测炎性指标可以预测PD-1抗体治疗效果,并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指标 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抗氧化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谭其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抗氧化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9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未伴有白内障的49例眼外伤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血清及房水抗氧化...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抗氧化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9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未伴有白内障的49例眼外伤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血清及房水抗氧化指标及炎性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分级患者的血清及房水抗氧化指标及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及房水IL-6、hs-CRP、TNF-α、IL-1β均高于对照组,CAT、TAC、VitE及GSH-Px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中不同分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抗氧化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变化较大,且受疾病分期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白内障 血清 房水 抗氧化指标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合剂联合复方α-酮酸片对糖尿病肾病Ⅳ期尿蛋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蔡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71-1674,共4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合剂联合复方α-酮酸片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尿蛋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饮食控制,口服复方α-酮酸片2.... 目的:探讨五味子合剂联合复方α-酮酸片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尿蛋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饮食控制,口服复方α-酮酸片2.52g,3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味子合剂150 mL,日2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尿蛋白变化、炎性因子指标、糖代谢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有所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及24 h尿蛋白定量值均下降,各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及24 h尿蛋白定量值下降,各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味子合剂能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纠正糖代谢紊乱及炎性因子指标,能稳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尿蛋白含量,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合剂 复方Α-酮酸片 糖尿病肾病Ⅳ期 炎性指标 尿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炎性指标检测及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向东 陈汴玲 陈媛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06-2210,共5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区老年体检群体中慢性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而通过体检数据中的炎性指标评价慢性病的进展状态鲜有报道。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炎性指标情况,并分析炎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于上海市...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区老年体检群体中慢性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而通过体检数据中的炎性指标评价慢性病的进展状态鲜有报道。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炎性指标情况,并分析炎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于上海市某社区体检的老年人的体检资料。收集老年体检者的基本资料及生化指标;并计算炎性指标[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记录老年体检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血压、血糖、血脂异常情况,分析血压正常与异常者、血糖正常与异常者、血脂正常与异常者LMR、NLR、PLR的差异,NLR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并绘制LMR、NLR、PLR诊断糖尿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老年人380例,其中男157例,女223例;年龄(74.1±7.0)岁。老年体检者中,高血压245例,占64.5%;糖尿病81例,占21.3%;高脂血症17例,占4.5%;血压异常315例,占82.9%;血糖异常157例,占41.3%;血脂异常133例,占35.0%。血压正常与异常者LMR、NLR、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与异常者LMR、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异常者NLR高于血糖正常者(P<0.05)。血脂正常与异常者LMR、NLR、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体检者NLR与糖化血红蛋白无直线相关关系(r=0.051,P=0.322);NLR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151,P=0.003)。NLR诊断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0[95%CI(0.522,0.638),P=0.008],截断值为1.730,灵敏度为59.2%,特异度为55.6%。LMR、PLR诊断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79[95%CI(0.420,0.538),P=0.486]、0.480[95%CI(0.421,0.539),P=0.508]。结论社区老年体检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炎性指标中,NLR在血糖正常和异常者中的差异较大,且其在筛查血糖异常者糖尿病患病情况中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社区体检人群 老年人 炎性指标 糖尿病 血糖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