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黄煎剂改善乳腺癌患者手术创面炎性反应状态3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君 叶小舟 +5 位作者 唐甜 王聪 冯哲宇 张媞 顾铭 姚昶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2072-2076,共5页
目的:观察三黄煎剂改善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创面炎性反应临床功效,探讨其促进患者恢复与改善乳腺癌预后的作用。方法:将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数各1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同时于术前1 d起至... 目的:观察三黄煎剂改善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创面炎性反应临床功效,探讨其促进患者恢复与改善乳腺癌预后的作用。方法:将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数各1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同时于术前1 d起至术后第7天,每天口服三黄煎剂一剂,分早晚各服1次,2组分别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评估中医症状与炎性反应症状积分及腋窝引流量、ELISA法测定腋窝引流液相关指标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对中医症状积分与炎性反应积分于术后第3天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引流量显著减少,引流液中炎性反应指标术后第1天均显著上升,观察组术后第3天即显著下降,第7天CRP、IL-6、IL-2R含量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7天对照组仍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3天、第7天,观察组引流液中炎性反应指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煎剂有效改善术后中医临床症状与炎性反应表现,显著降低乳腺癌手术创面炎性反应水平,有利于术后恢复并潜在改善乳腺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黄煎剂 围手术期 创面 炎性反应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对肺癌晚期患者生命质量、免疫能力及炎性反应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蒋庆锋 马东阳 +1 位作者 程金华 邢文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982-987,共6页
目的:分析小柴胡汤辅助化疗对肺癌晚期患者生命质量、免疫功能、炎性反应效应及化疗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的影响,为制定提升肺癌晚期患者生命质量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晚... 目的:分析小柴胡汤辅助化疗对肺癌晚期患者生命质量、免疫功能、炎性反应效应及化疗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的影响,为制定提升肺癌晚期患者生命质量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全身化疗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以单双号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行GP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及抗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昂丹司琼^+胃复安^+地塞米松^+速尿^+维生素C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分别于化疗前、化疗过程中予以小柴胡汤化裁辨治至化疗结束。2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肿瘤患者生命质量评分(KPS)及生命质量改善效果,以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血清炎性反应指标(IL-6、IL-10、IL-13、S100A8、S100A9)的变化,收集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预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2)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3) 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6、IL-10、IL-13、S100A8、S100A9较治疗前降低(均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4)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 <0. 05),CD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小柴胡汤可有效降低肺癌晚期患者炎性反应效应,提升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命质量,并有效降低全身化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是全身化疗肺癌晚期患者的有效辅助治疗措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晚期 小柴胡汤 加减辨治 炎性反应状态 免疫功能 生命质量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膝关节炎NLRP3炎性体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高莉 付春爱 袁延鑫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3045-3049,3053,共6页
目的:分析电针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NOD样受体蛋白3(NLPR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湿热蕴结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电针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NOD样受体蛋白3(NLPR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湿热蕴结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药予以消炎止痛治疗及日常生活饮食指导、活动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及患侧阿是穴,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刺激双侧膝周的梁丘、犊鼻、血海、内膝眼穴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VAS)、肿胀评分、功能活动度变化、血清NLRP3、PYCARD、CASPl基因mRNA表达、血清炎性反应指标(IL-1B、IL-2、IL4、IL-6、IL-10、TNF-α)。完成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收集治疗期间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结果:1)治疗2周后,2组患者治疗后VAS、肿胀评分、膝关节活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1B、IL-2、IL4、IL-6、IL-10、TNF-α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LRP3基因mRNA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YCARD、CASPl基因mRNA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4)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辅助消炎止痛药物可更有效提升湿热蕴结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NLPR3基因mRNA表达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反应水平,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其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蕴结型 痛风性膝关节炎 电针 消炎止痛 NOD样受体蛋白3 炎性反应状态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联合高压氧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胜芳 张小容 张海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3040-3044,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联合高压氧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联合高压氧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均进行手术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均采用我院常规处理及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治疗。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评价痛感、括约肌功能、感觉、运动功能、神经功能Franke分级情况变化,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术前、术后1周监测血清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疼痛、括约肌功能、感觉功能、运动功能、神经功能Franke分级情况均明显改善,疼痛VAS评分、括约肌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ASIA感觉、运动评分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以观察组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水平明显升高(P<0.05),以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的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TNF-α、CRP、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联合高压氧促进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利于减轻疼痛,改善患者术后括约肌功能、感觉、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有一定的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补肾活血汤 针刺 高压氧 术后康复 痛感 括约肌功能 感觉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神经营养因子 炎性反应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龙汤治疗外寒内热证型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以及对IgE、IL-4和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卢霞 高海光 渠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950-2954,2959,共6页
目的:探索大青龙汤治疗外寒内热证型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肥城矿业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外寒内热型哮喘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所有患儿均按... 目的:探索大青龙汤治疗外寒内热证型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肥城矿业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外寒内热型哮喘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所有患儿均按照小儿哮喘西医常规治疗规范,予以抗感染、抗炎、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大青龙汤为基础方,根据患儿中医兼证化裁治疗。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每3 d、完成治疗后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对其中医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级,根据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判断症状疗效,统计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进行比较;抽取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静脉血检测血清IgE、IL-4、TNF-α及动脉血气指标(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氧饱和度)并行组内治疗前后、治疗后组间比较。完成治疗后评价2组患儿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2组患儿完成4周治疗后,哮喘、咳嗽、胸闷、气促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哮喘、咳嗽、胸闷、气促症状改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各症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E、IL-4、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PCO2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O2、SatO2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5)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未收集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2组间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青龙汤治疗外寒内热型小儿哮喘可更好地降低患儿炎性反应状态,提升患儿动脉血氧交换能力,从而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疗效,且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寒内热型小儿哮喘 大青龙汤 中医兼证 加减辨治 炎性反应状态 血样交换功能 临床症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耀剑 赵文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3063-3067,共5页
目的:随机对照观察肩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探讨临床价值,以期丰富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黄石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 目的:随机对照观察肩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探讨临床价值,以期丰富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黄石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予以神经营养、个性化控糖降脂降压治疗,及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以肩三方案可有效提高急性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病情康复质量,提升临床症状改善效率,提升临床疗效,针为主穴配合对症穴位进行针刺治疗,1次/d,每周连续治疗6 d停1 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上肢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FMA)、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评分及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变化,并行治疗前后比较、组间比较;每周对患者肩痛、活动受限、手腕红肿热痛症状、手指屈曲受限状况进行测评,统计2组患者上述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完成治疗后综合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结果:1)治疗8周后,2组患者肩痛VAS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2、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ARAT评分、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肩痛、活动受限、手腕红肿热痛症状、手指屈曲受限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可后效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状态,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率,提高资料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针刺 肩三针 运动疗法训练 作业疗法训练 炎性反应状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