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炎性假瘤与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静 李向红 +1 位作者 吕亚莉 宋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发热、肝肿大、体重减轻等。大体肿瘤呈实性,境界清楚;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波浪状排列,其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及散在分布的大的多形性细胞,核仁明显。肝脏炎性假瘤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镜下表现均与肝脏炎性假瘤十分相似,但肿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嗜酸性,除R-S样细胞外,还可见到不少形态怪异的巨细胞,且免疫表型CD21、CD35阳性,EBER(EBV-encoded RNA原位杂交)阳性。结论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诊断时需注意与肝脏梭形细胞肿瘤甚至霍奇金淋巴瘤鉴别,树突状细胞免疫标记CD21、CD35阳性,特别是EBER原位杂交阳性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肝脏炎性假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及纵隔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汤泊 丁重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95,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男,38岁,2周前体检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遂至我院行胸腹部CT,CT示肝右叶巨大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示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可见粗大供血血管;下段食管前方及胸11-12椎体右旁另见多发软组织肿块影(图1a~c),CT... 病例资料 患者,男,38岁,2周前体检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遂至我院行胸腹部CT,CT示肝右叶巨大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示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可见粗大供血血管;下段食管前方及胸11-12椎体右旁另见多发软组织肿块影(图1a~c),CT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胃镜示慢性胃炎,肠镜未见异常。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两对半及肿瘤标志物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
3
作者 吴婷婷 方超 韩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78-1278,共1页
患者男,47岁,因“反复低热伴下肢乏力半年余”入院;既往体健。查体无特殊,双下肢肌力正常(5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10μg/ml)。腹部超声:脾脏内5.5 cm×5.0 cm混合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于其内见短线状血流... 患者男,47岁,因“反复低热伴下肢乏力半年余”入院;既往体健。查体无特殊,双下肢肌力正常(5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10μg/ml)。腹部超声:脾脏内5.5 cm×5.0 cm混合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于其内见短线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示脾内病灶动脉期快速增强,静脉期减退呈低回声改变,内见无强化区(图1A、1B);考虑脾少见类型恶性肿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诊断显像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EBV阴性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4
作者 朱文标 闫春梅 +3 位作者 毛杰维 谢寿城 刘清华 黄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324,共2页
患者男性,48岁。因左上腹部轻度疼痛于2017年4月入梅州市人民医院。腹部CT示:胰尾部囊实性肿物,最大径10.2 cm,囊内可见分隔,肿块紧贴胃小弯侧及肝左叶,边界尚清(图1A)。MR检查示: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ADC值减低,... 患者男性,48岁。因左上腹部轻度疼痛于2017年4月入梅州市人民医院。腹部CT示:胰尾部囊实性肿物,最大径10.2 cm,囊内可见分隔,肿块紧贴胃小弯侧及肝左叶,边界尚清(图1A)。MR检查示: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ADC值减低,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欠均匀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图1B)。临床诊断为胰腺癌,经多学科讨论,决定手术治疗。术中见胰尾肿物,大小约10 cm×8 cm,与胃壁黏连紧密,脾动静脉包裹在其中,难以分离。为完全切除肿瘤,进行了胰体尾部切除术、脾切除术和胃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假树突细胞 EBV阴性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薛菊 谢珣 +4 位作者 李阳璨 戴鹏辉 杨小丰 王琨 陈志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EBER检测、PBRM1和NTRK2突变、治疗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中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31~71岁,平均54.1岁,中位年龄58.5岁。5例肿瘤发生于脾脏,3例发生于肝脏。肿瘤最大径1.5~10 cm。免疫表型:CD21(8/8)、CD35(8/8)、CD23(6/8)、vimentin、SMA和S-100蛋白均阳性。8例EBER原位杂交均阳性。其中1例肿瘤出现淋巴结转移,随访3年后复发,行二代测序检测发现伴PBRM1和NTRK2突变。8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复发后行二次肿瘤切除并化疗。8例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7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复发后继续化疗。结论IPT-like FDCS形态学特点与炎性假瘤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相似,易误诊,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可协助诊断;IPT-like FDCS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少数病例术后易复发,需长期随诊、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炎性假 EB病毒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usterin对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周航波 周晓军 +1 位作者 马恒辉 刘晓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00-602,I0005,共4页
目的:有文献报道Clusterin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高表达,文中通过检测其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 目的:有文献报道Clusterin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高表达,文中通过检测其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FDCS/T)、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NK/T细胞淋巴瘤(NK/T)、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浆细胞瘤(PC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CD21+CD35在FDCS/T中的表达情况以及CD30、ALK1在ALCL中的表达情况。另选10份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检测Clusterin和CD21+CD35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8例FDCS/T中均有Clusterin和CD21+CD35的表达;20份AL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85.00%(17/20);CD30表达率为100.00%(20/20);ALK1表达率为50.00%(10/20);85份DLB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4.70%(4/85);其余淋巴瘤组织均未表达Clusterin。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Clusterin和CD21+CD35表达一致,均未表达于B和T淋巴细胞,但都阳性表达于滤泡树突状细胞。结论:Clusterin可能是一种新的诊断FDCS/T标记物;与CD30和ALK1联合使用在AL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IN 树突状细胞/肿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4
7
作者 Laurent C Meggetto F +3 位作者 de Paiva G R 解建军(摘译) 王敏(摘译) 张仁亚(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4-624,共1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细胞肿瘤 脾脏 弥漫性大细胞淋巴 免疫复合物 FDC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梭形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大多为起源于滤泡中心细胞的肿瘤
8
作者 Charli-Joseph Y Cerroni L +2 位作者 LeBoit P E 张惠斌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6-1126,共1页
发生在皮肤的B细胞淋巴瘤及少数T细胞淋巴瘤镜下见肿瘤细胞可显示梭形细胞样特征,目前有关皮肤梭形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 cSCBCLs)报道不足30例,既往cSCBCLs常被归为变异亚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因而有学者认为其比同类B细胞... 发生在皮肤的B细胞淋巴瘤及少数T细胞淋巴瘤镜下见肿瘤细胞可显示梭形细胞样特征,目前有关皮肤梭形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 cSCBCLs)报道不足30例,既往cSCBCLs常被归为变异亚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因而有学者认为其比同类B细胞淋巴瘤更具侵袭性而需接受强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肿瘤细胞 细胞 梭形 皮肤 T细胞淋巴 强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甲状腺滤泡样结构的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杜萍 高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2-1063,共2页
患者,29岁。因月经量稀少2年,发现盆腔包块1周入院。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左上方可扪及一孕4+月大小肿块,界清,活动度尚可,质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600∪/ml,其余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正常。腹水细胞学检查未查见肿瘤细胞。... 患者,29岁。因月经量稀少2年,发现盆腔包块1周入院。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左上方可扪及一孕4+月大小肿块,界清,活动度尚可,质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600∪/ml,其余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正常。腹水细胞学检查未查见肿瘤细胞。B超示:左侧附件区可探及一囊实性肿块,边界清,内见囊腔,腔内为清液,腹腔内有少量腹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幼年型粒层细胞 甲状腺结构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hepsin D在滤泡型淋巴瘤及淋巴滤泡过度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冯骥良 黄高昇 +5 位作者 王娟红 张晓晖 梁蓉 郭英 王哲 赵一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09-910,共2页
目的 检测溶酶体蛋白酶cathepsinD在滤泡型淋巴瘤(FL)和淋巴滤泡过度增生 (FH)生发中心的表达。方法 收集 10例FL和 9例FH的淋巴结石蜡标本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athepsinD在各例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在 10例FL标本中 ,cathepsinD... 目的 检测溶酶体蛋白酶cathepsinD在滤泡型淋巴瘤(FL)和淋巴滤泡过度增生 (FH)生发中心的表达。方法 收集 10例FL和 9例FH的淋巴结石蜡标本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athepsinD在各例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在 10例FL标本中 ,cathepsinD阳性信号较弱 ,位于瘤性滤泡生发中心树突状细胞浆内。滤泡中心部分的阳性细胞数目少 ,而靠近边缘部位较多。所有病例的滤泡生发中心瘤细胞cathepsinD表达阴性。在 9例FH标本中 ,胞浆染色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均匀弥散地分布于生发中心 ,阳性信号比FL组强。滤泡内少许组织细胞胞浆内也呈阳性 ,而滤泡内其他细胞均为阴性。滤泡生发中心周围有由T淋巴细胞组成的外套层。有 4例FL的瘤性滤泡被反应性T淋巴细胞包绕 ,这些被包绕的滤泡中阳性细胞数目较其他 6例无反应性T淋巴细胞包绕的滤泡多。在部分无T淋巴细胞包绕的滤泡中 ,cathepsinD阳性染色细胞甚至缺如。结论 cathepsinD可以作为滤泡树突状细胞和组织细胞良好的标志物。CathepsinD在FL瘤性滤泡和FH滤泡树突状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可作为鉴别两种疾病的一项指标。FL瘤性滤泡中cathepsinD阳性树突状细胞的减少 ,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能力低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淋巴 淋巴过度增生 CATHEPSIN D 树突状细胞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肿瘤性天疱疮原发肿瘤的临床病理及超声表现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筱 张波 +2 位作者 贺菲菲 赵瑞娜 姜玉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天疱疮原发肿瘤的临床病理及超声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超声图像特征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学检查及病理确诊的1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1例患者中,5例Castle...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天疱疮原发肿瘤的临床病理及超声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超声图像特征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学检查及病理确诊的1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1例患者中,5例Castleman病,3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超声显示Castleman病、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均呈形态规则或分叶状低回声肿块,9例中7例病灶表现为回声不均匀;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显示为特异性,形态规则、回声极低较均匀。5例Castleman病中4例边界清晰,3例内部回声不均匀,散在细条状高回声,1例伴有病灶内部钙化灶;3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均表现为回声不均匀,散在粗细不等的条状高回声,2例边界不清,2例伴钙化灶;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表现为低回声背景上的散在细条状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10例病灶血流丰富,呈周边粗大环绕血流伴内部穿支血流的模式。结论由于副肿瘤性天疱疮不同类型原发肿瘤的超声图像具有共同特点,超声检查对病灶的早期发现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天疱疮 CASTLEMAN病 树突状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附29例分析)
12
作者 张建兵 韩枋 +2 位作者 童淑兰 曹松 陶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8-19,共2页
一般认为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来自滤泡旁细胞(C细胞),能分泌降钙素等激素。MTC的生存率差异很大,本文对29例作光、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并探讨其预后因素。
关键词 甲状腺髓 细胞 免疫组化研究 降钙素 甲状腺球蛋白 Carcinoma 角蛋白 石蜡标本 肿瘤最大直径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