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法研究灿烂甲酚蓝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峰 章丽 +1 位作者 卞桂荣 王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43-1845,共3页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研究了小分子染料灿烂甲酚蓝(BCB)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DNA在低浓度时,BCB能结合DNA形成1∶1的化合物,结合常数为4.3×104L.mol-1,DNA与BCB的主要结合方式是“静电作用”方式;而...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研究了小分子染料灿烂甲酚蓝(BCB)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DNA在低浓度时,BCB能结合DNA形成1∶1的化合物,结合常数为4.3×104L.mol-1,DNA与BCB的主要结合方式是“静电作用”方式;而在较高浓度时,则变成“嵌入作用”方式。为了进一步证明BCB分子嵌入到DNA,利用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BCB的包合行为来研究。实验证明,BCB分子能进入HP--βCD的疏水性空腔形成包合物,稳定常数为1.98×103L.mol-1;高浓度DNA存在时,BCB分子从HP--βCD空腔中离解而与DNA发生嵌入作用。据此可推断出BCB分子能嵌入到DNA的双螺旋沟槽中。BCB分子属经典的嵌入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烂甲酚(bcb) 小牛胸腺(DNA) 紫外-可见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灿烂甲酚蓝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素钠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伟 焦奎 +1 位作者 牛学良 陆路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22-1324,共3页
在pH 3.0的Britton-Robinson (B-R)缓冲溶液中,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灿烂甲酚蓝与肝素钠的相互作用. 灿烂甲酚蓝在592 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 加入肝素钠后, 吸收峰强度降低但没有新的吸收峰出现, 表明两者能够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 在最佳... 在pH 3.0的Britton-Robinson (B-R)缓冲溶液中,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灿烂甲酚蓝与肝素钠的相互作用. 灿烂甲酚蓝在592 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 加入肝素钠后, 吸收峰强度降低但没有新的吸收峰出现, 表明两者能够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 在最佳条件下, 利用溶液吸光度值的降低与肝素钠浓度的关系建立了测定肝素钠浓度的分光光度法, 线性范围为0.6~6.0 mg·L-1, 摩尔吸光系数ε=1.03×106 L·mol-1·cm-1, 检测限(3σ)为0.173 mg·L-1. 将该方法应用于肝素钠注射液浓度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肝素钠 灿烂甲酚 褪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灿烂甲酚蓝在DNA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伟 杨茂霞 +1 位作者 钟江华 焦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9-502,共4页
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巯基乙醇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乙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用乙基-(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偶联试剂,分别将鲱鱼精单链DNA(ssDNA)和双链DNA(dsDNA)固定于金电极表面形成ssDNA和d... 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巯基乙醇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乙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用乙基-(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偶联试剂,分别将鲱鱼精单链DNA(ssDNA)和双链DNA(dsDNA)固定于金电极表面形成ssDNA和dsDNA修饰电极.考察了灿烂甲酚蓝(BCB)在不同DNA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BCB在ssDNA和dsDNA修饰电极上的吸附常数分别为1.67×10~4和3.22×10~4L·mol^(-1),BCB与ssDNA主要以静电作用结合,而与dsDNA作用存在静电和嵌插两种模式.dsDNA对BCB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使BCB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电化学杂交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醇 DNA 自组装膜 金电极 电化学 灿烂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酸钾-灿烂甲酚蓝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秀萍 王洪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06-608,共3页
在0.1mol/L硫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对KClO3氧化灿烂甲酚蓝的褪色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光度分析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动力学参数。在最大吸收波长630nm及选择的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线性... 在0.1mol/L硫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对KClO3氧化灿烂甲酚蓝的褪色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光度分析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动力学参数。在最大吸收波长630nm及选择的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线性范围为0.05~0.4μg/mL,检出限为0.014μg/mL。该法直接用于雨水和湖水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灿烂甲酚 亚硝酸根 氯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灿烂甲酚蓝二聚体作为荧光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峰 王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5-396,398,共3页
阳离子染料灿烂甲酚蓝(BCB)在适宜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存在时形成二聚体。研究了以此形成的现场二聚体作为荧光探针测定蛋白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二聚体具有弱荧光,其荧光强度的回升与体... 阳离子染料灿烂甲酚蓝(BCB)在适宜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存在时形成二聚体。研究了以此形成的现场二聚体作为荧光探针测定蛋白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二聚体具有弱荧光,其荧光强度的回升与体系中蛋白质的量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7.8μg·ml-1,检出限为3.89×10-3μg·ml-1。用于人血清白蛋白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灿烂甲酚 人血清白蛋白 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灿烂甲酚蓝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秋霞 李国宝 +1 位作者 刘祥兵 王雪琳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11-214,共4页
在pH=6.69的PBS中灿烂甲酚蓝的循环伏安图上(扫描电位区间为-0.5V~0.5V)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0.24V和Ep.c=-0.35V。当扫描电位上限增至1.0V时,灿烂甲酚蓝发生电氧化聚合,最后在石墨碳电极上形成稳定的聚合物膜。该修饰... 在pH=6.69的PBS中灿烂甲酚蓝的循环伏安图上(扫描电位区间为-0.5V~0.5V)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0.24V和Ep.c=-0.35V。当扫描电位上限增至1.0V时,灿烂甲酚蓝发生电氧化聚合,最后在石墨碳电极上形成稳定的聚合物膜。该修饰膜电极的循环伏安图上亦有一对氧化还原峰,但峰电位分别正移至Ep.a=-0.050V和Ep.c=-0.125V,说明该聚合物不同于单体。同时该氧化峰Ip.a与υ1/2成正比,说明电荷在膜中的传递为扩散控制。实验表明,亚硝酸盐能够在聚灿烂甲酚蓝膜修饰电极上被催化还原,黄嘌呤能够在聚灿烂甲酚蓝膜修饰电极上被催化氧化,且催化峰电流分别与亚硝酸根和黄嘌呤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灿烂甲酚 修饰电极 亚硝酸盐 黄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Ⅲ)-灿烂甲酚蓝-KBrO_3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Sc(Ⅲ)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建鹰 雷明建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3-866,共4页
实验发现在pH=4.2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以抗坏血酸为增敏剂,痕量Sc(Ⅲ)可催化KBrO3氧化灿烂甲酚蓝的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Sc(Ⅲ)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新方法。优化了相关的测定条件,考察了其它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在选定... 实验发现在pH=4.2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以抗坏血酸为增敏剂,痕量Sc(Ⅲ)可催化KBrO3氧化灿烂甲酚蓝的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Sc(Ⅲ)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新方法。优化了相关的测定条件,考察了其它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测得催化褪色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7.3kJ·mol-1,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2~0.28μg·mL-1,Sc(Ⅲ)的检出限为4.7×10-4μg·mL-1。该方法用于煤样中痕量Sc(Ⅲ)的分析,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5.14%,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2.9%~10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烂甲酚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Sc(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灿烂甲酚蓝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肌苷
8
作者 王祥洪 谢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99-1001,共3页
在pH=6.9的BR缓冲体系中,灿烂甲酚蓝与肌苷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其最大褪色波长位于630 nm处,在褪色波长处,肌苷的浓度与溶液的褪色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肌苷的测定。肌苷的浓度在0.18×10-6~6.0×10-6g... 在pH=6.9的BR缓冲体系中,灿烂甲酚蓝与肌苷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其最大褪色波长位于630 nm处,在褪色波长处,肌苷的浓度与溶液的褪色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肌苷的测定。肌苷的浓度在0.18×10-6~6.0×10-6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 3,摩尔吸光系数为1.13×104L/(mol.cm),检出限为53.5×10-9g/mL。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片剂中肌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 分光光度法 灿烂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甲酚蓝染色法评价斑马鱼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度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方晨 张钊 +2 位作者 韦祥相 李贤梅 张小雪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通过不同浓度亮甲酚蓝(BCB)对斑马鱼卵母细胞进行染色,探讨该方法用于判断鱼类卵母细胞成熟度的可行性,并利用该法对孕酮促斑马鱼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实验中的卵母细胞成熟情况进行了判断和分析。结果表明:(1)BCB染色法用于判断鱼类卵母细... 通过不同浓度亮甲酚蓝(BCB)对斑马鱼卵母细胞进行染色,探讨该方法用于判断鱼类卵母细胞成熟度的可行性,并利用该法对孕酮促斑马鱼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实验中的卵母细胞成熟情况进行了判断和分析。结果表明:(1)BCB染色法用于判断鱼类卵母细胞成熟度是可行的。(2)低浓度(1 nmol/L和10 nmol/L)孕酮处理6 h,对斑马鱼卵母细胞的成熟并无明显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孕酮(100 nmol/L和1000 nmol/L)不利于卵母细胞的成熟。(3)浓度为100 nmol/L的孕酮处理12 h,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酚(bcb) 斑马鱼 卵母细胞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Ⅲ)(BCB)3与DNA的相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黎泓波 王兴明 +4 位作者 阮开敏 王素琴 康明 拓宏桂 丁立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9-245,共7页
以中性红(NR)作探针,利用光谱法研究钐(Ⅲ)与灿烂甲酚蓝(BCB)形成的配合物Sm(Ⅲ)(BCB)3与鲱鱼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m(Ⅲ)(BCB)3与鲱鱼精DNA结合比n(Sm(Ⅲ)(BCB)3):n(DNA)=4:1,其结合常数为2.30×105L/mol... 以中性红(NR)作探针,利用光谱法研究钐(Ⅲ)与灿烂甲酚蓝(BCB)形成的配合物Sm(Ⅲ)(BCB)3与鲱鱼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m(Ⅲ)(BCB)3与鲱鱼精DNA结合比n(Sm(Ⅲ)(BCB)3):n(DNA)=4:1,其结合常数为2.30×105L/mol。Sm(Ⅲ)(BCB)3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主要为沟槽作用方式,ΔrHmΘ和ΔrSmΘ都有利于Sm(Ⅲ)(BCB)3-DNA超分子复合物的形成,但主要影响因素是ΔrSm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烂甲酚 中性红 DNA 作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法研究灿烂甲酚蓝的电还原反应
11
作者 宋立国 王雪琳 +2 位作者 奚正楷 冯有利 买光昕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首次以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法研究了灿烂甲酚蓝的电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在SnO_2镀膜玻璃电极上,灿烂甲酚蓝发生准可逆的双电子还原反应,测得其标准电极电势E^o=0.249V(vs.SCE),并根据电化学和光谱数据,推测了反应机理。
关键词 光谱电化学法 灿烂甲酚 镀膜玻璃
原文传递
双波长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邻苯二酚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宁生 王胜忠 +1 位作者 傅应强 陈文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65-568,共4页
Fe(Ⅲ)能够催化H2O2氧化中性红和灿烂甲酚蓝混合体系并使其褪色,加入邻苯二酚以后,该催化氧化褪色反应的速度明显提高。分别测定540nm和640nm处加入邻苯二酚和没有加入邻苯二酚体系的吸光度变化,发现吸光度的变化之和(△A)与邻... Fe(Ⅲ)能够催化H2O2氧化中性红和灿烂甲酚蓝混合体系并使其褪色,加入邻苯二酚以后,该催化氧化褪色反应的速度明显提高。分别测定540nm和640nm处加入邻苯二酚和没有加入邻苯二酚体系的吸光度变化,发现吸光度的变化之和(△A)与邻苯二酚的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研究了反应体系的吸收光谱,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双波长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邻苯二酚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邻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0.16~1.44mg/L,检出限为0.05mg/L。方法用于废水样品中邻苯二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光度法 邻苯二酚 中性红 灿烂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固相分散-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蔬果中的甲基毒死蜱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传林 胡庆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85,共5页
建立测定蔬果中甲基毒死蜱残留量的基质固相分散-共振光散射新方法,为蔬果中甲基毒死蜱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以曲拉通X-100为稳定剂,甲基毒死蜱与灿烂甲酚蓝在p H值为10.0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液中相互作用,使体系共振光散射强... 建立测定蔬果中甲基毒死蜱残留量的基质固相分散-共振光散射新方法,为蔬果中甲基毒死蜱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以曲拉通X-100为稳定剂,甲基毒死蜱与灿烂甲酚蓝在p H值为10.0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液中相互作用,使体系共振光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并在360 nm、544 nm处出现特征散射峰。甲基毒死蜱质量浓度在0.1~5.0μg/m L与544 nm处的散射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029μg/m L。各样品经基质固相分散法处理后,测得甲基毒死蜱的平均回收率为91.5%~96.8%。该方法快速、灵敏,可用于蔬果中甲基毒死蜱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 甲基毒死蜱 灿烂甲酚 基质固相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残留甲醛次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保新 王冬梅 章竹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26-1328,共3页
A catalytical spectrophotometry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race sodium sulfoxylate formaldehyde in food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atalytical activity of sodium sulfoxylate formaldehyde in the oxidation ... A catalytical spectrophotometry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race sodium sulfoxylate formaldehyde in food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atalytical activity of sodium sulfoxylate formaldehyde in the oxidation reaction of Brilliant cresyl blue by BrO - 3 in H 2SO 4.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where the response in linear is from 5×10 -9 to 1.52×10 -5 g/m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2×10 -9 g/mL. The suggested method was satisfactorily used to determine trace sodium sulfoxylate formaldehyde in f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次硫酸钠 催化光度法 灿烂甲酚 食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15
作者 王学亮 焦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40-942,共3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应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灿烂甲酚蓝(BCB)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的条件,当BCB与HSA作用后,其峰电流下降且峰电位负移,峰电流的下降值的二阶导数(ΔI″p)同HSA的质量浓度在2.0~60.0 mg.L-... 建立了一种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应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灿烂甲酚蓝(BCB)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的条件,当BCB与HSA作用后,其峰电流下降且峰电位负移,峰电流的下降值的二阶导数(ΔI″p)同HSA的质量浓度在2.0~60.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0。方法的检出限为2.0 mg.L-1,用于健康人血清样品的测定,回收率在95.6%~107.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扫描伏安法 灿烂甲酚 人血清白蛋白 临床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