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内联外引:1925年灾荒救治中的旅外云南同乡组织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苗艳丽
-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8年第6期158-166,共9页
-
基金
云南省人培项目"近代云南灾荒史研究"(项目编号:KKSY201434075)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个旧锡矿开发的环境史研究"(项目编号:2017ZZX151)
-
文摘
1925年3、4月间,云南突发震、霜巨灾,并引发遍及全省的严重饥荒。然而,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均呈现出灾荒救治职能的明显弱化态势,旅外云南同乡组织内联外引成为云南灾荒救治中纵横联系的关节点,彰显出西南边疆地区民间社团发育不足,组织能力和筹资能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的相对优势特征。
-
关键词
灾荒救治
同乡组织
会馆
云南省
-
Keywords
disaster relief
countrymen organizations
guild hall
Yunnan Province
-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官民合办:北洋政府时期云南灾荒救治的特征
- 2
-
-
作者
苗艳丽
-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9年第3期129-135,共7页
-
基金
云南省人培项目“近代云南灾荒史研究”(项目编号:KKSY201434075)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个旧锡矿开发的环境史研究”(项目编号:2017ZZX151)
-
文摘
'民捐民办'是自晚清'义赈'以来中国民间社团灾荒救治特征的概括。然而,笔者从区域灾荒救治案例中却发现:北洋政府时期云南灾荒救治呈现官民合办特征,更多地反映出民间组织不发达的边疆省份的区域特征,亦或可为理解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双弱态'实质提供某种依据。
-
关键词
官民合办
灾荒救治
“双弱态”
北洋政府时期
云南
-
Keywords
cooperative relief from officials and civilians
disaster relief
'double weakness'
the Beiyang government period
Yunnan Province
-
分类号
K258.2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中国近代灾荒史理论探析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孙语圣
徐元德
-
机构
安徽大学政治学系
-
出处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2期114-119,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9JYA84000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原地区水患与荒政研究(10BZS050)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0sk060)
-
文摘
中国近代灾荒史是中国灾荒史的断代史。中国近代灾荒史作为一个研究的有机系统,是由灾害、灾荒、灾因、灾荒社会问题、灾荒救治等子系统组成,各系统又有自己的组成要素,这些架构了中国近代灾荒史的学科体系。中国近代灾荒史与灾害学、社会学、经济史、政治军事史、外交史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深入研究中国近代灾荒史,加强灾荒史教育,对今天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灾荒史
灾荒
灾荒社会问题
灾荒救治
理论体系
-
Keywords
China
Chinese modern famine history
famine
the social problems of famine
the treatment of famine
theory system
-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
-
题名宋元时期安徽自然灾害探析
被引量:7
- 4
-
-
作者
汪志国
-
机构
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
出处
《古今农业》
2011年第2期75-82,共8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项目标号:2008sk358 zd)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科研活动经费择选资助项目(批准文号:皖人社秘[2009] 248号)
-
文摘
宋元时期,在今安徽境内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震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灾害频率比宋代以前提高多了,特别是水灾更加严重。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宋元王朝采取了一些措施,不论是消极的禳灾之举,还是积极的治灾之策,对纾缓灾情、救济灾民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关键词
宋元时期
安徽
自然灾害
灾荒救治
-
Keywords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Natural Disaster, Disaster Relief
-
分类号
S42-09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
-
题名抗战前夕四川大旱灾的报灾与查灾
被引量:9
- 5
-
-
作者
彭家贵
王玉娟
-
机构
成都市成华区龙潭乡人民政府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
文摘
抗战前夕 ,四川自 1 93 6年夏到 1 93 7年夏发生较大旱灾 ,报灾最多时达 1 41县。当局的赈救从 1 93 7年初正式开始 ,随着外界办赈力量的介入 ,发现灾情实被夸大。整个过程中川省对中央及外界报灾都呈不断扩大宣传的趋势 ,直至上报受灾 1 41县。川省当局在 1 93 6年对于报灾各县尚严加勘察 ,也曾了解到报灾县与实际受灾县数目相差颇大。但因 1 93 7年春荒逼近 ,乃无暇查灾。后来中央的实地查灾证明 ,灾情确不像川省当局所言之重 ,而实际灾情的最重之处却是前此受战争重创的川北 ,说明影响这次灾害的不完全是自然因素。
-
关键词
民国政治
灾害呈报
灾荒救治
四川
-
分类号
K26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