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台风灾害全过程模拟的配电网差异化加固规划韧性提升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明鑫 李少岩 顾雪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3,共12页
台风会对配电网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制定架空线路的防风加固规划方案至关重要。为提高配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韧性,提出一种计及台风灾害全过程模拟的配电网差异化加固规划韧性提升方法,通过模拟台风登陆至消亡时刻全过程实时风况信息,对各... 台风会对配电网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制定架空线路的防风加固规划方案至关重要。为提高配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韧性,提出一种计及台风灾害全过程模拟的配电网差异化加固规划韧性提升方法,通过模拟台风登陆至消亡时刻全过程实时风况信息,对各线路实施差异化加固。首先,利用狄利克雷过程混合模型(dirichlet process mixture model,DPMM)聚类算法提取典型台风登陆场景,结合风暴轨迹模型和Batts风场模型模拟实时台风移动路径和台风风场,计算配电网线路实时故障概率。然后,结合台风场景模拟结果和不同设计风速标准下的差异化的架空线路故障率,建立以多等级线路加固年投资成本、台风过境过程中失负荷成本、停电损失和维修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双层随机规划模型,并利用Benders分解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改进IEEE33节点系统为例,对所提方法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灾害模拟 配电网 韧性提升 差异化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栏评论:高新技术赋能地震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进展
2
作者 许冲 高明星 +3 位作者 薛智文 黄雨 吴礼舟 邬忠虎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共7页
随着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简称LLMs)等高新技术持续取得突破,地震与地质灾害研究正加速从传统依赖单一数据源与经验规则的范式,迈向多源信息融合与智能驱动的... 随着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简称LLMs)等高新技术持续取得突破,地震与地质灾害研究正加速从传统依赖单一数据源与经验规则的范式,迈向多源信息融合与智能驱动的风险识别和决策支持体系。基于“高新技术在地震与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研究”专栏,系统梳理了当前在物理仿真模拟、深度学习识别、遥感集成分析、智能预警技术与知识图谱构建等关键方向的研究进展,概括展示了高新技术在灾害风险监测、致灾机制解析与应急响应支撑中的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多模态数据集成、灾害链建模、模型泛化能力与场景适应性等方面面临的技术瓶颈,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地震与地质灾害领域中的潜在价值,包括知识抽取、因果推理与多场景风险研判等方面的前沿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高新技术 遥感与InSAR 深度学习与知识图谱 灾害模拟与智能预警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发展过程机理与模拟技术研究构想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兴国 曹志翔 +5 位作者 邢会歌 金建立 李海波 范刚 叶飞 闫旭峰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共13页
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分布有丰富的冰碛土物源,其历史成因复杂、物质结构多变、力学性能差异大,在降雨和冰雪消融作用下常有滑坡失稳发生,冰碛土滑坡碎屑物进入沟道与水流掺混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是高原地区防灾减灾的重点... 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分布有丰富的冰碛土物源,其历史成因复杂、物质结构多变、力学性能差异大,在降雨和冰雪消融作用下常有滑坡失稳发生,冰碛土滑坡碎屑物进入沟道与水流掺混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是高原地区防灾减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川藏铁路工程及重大水电开发等面临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的巨大威胁,因此,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国家重大需求。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是一个级联放大的链式灾害过程,涉及滑坡起动、运动性态转变、沿程侵蚀放大、多期堵江叠加、溃坝水沙耦合等复杂动力演化机制,尤其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的动力形成、溃决冲刷及洪水演进等方面存在机理不清、模型不准、模拟技术缺乏等问题,亟需开展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过程的复杂动力学机制、控制性理论模型及全过程数值模拟等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形成与溃决的相关研究现状,提出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需要关注的几个重要研究方面:1)复杂气象条件下冰碛土力学性能演化;2)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动力灾变过程与运移模型;3)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形成机理与仿真模拟;4)冰碛土堰塞坝冲刷溃决机理与流道拓展过程;5)下游河道水沙互馈作用机制与洪水演进模拟。同时,开展了大量前期探索和研究工作,初步揭示了冰碛土滑坡—泥石流运移与多期堵江机制,构建了考虑水流侵蚀与溃口边坡间歇性崩塌的堰塞坝溃决演化模型,并探讨了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坝灾害链演化过程模拟方法。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弄清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过程的复杂动力学机制,构建灾害链过程的控制性理论模型,开发全过程数值模拟系统奠定了基础,以期为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的成灾机理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非工程避险与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土 滑坡—泥石流—堰塞湖 灾害链生机理 溃决演化模型 灾害链过程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融合多因素的MOS风暴潮灾害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广平 彭世球 张晨晓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5,共6页
风暴潮数值模型预报结果在小尺度区域往往存在弱于或强于实况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该风暴潮灾害模拟方法融合数值模型预报结果为特征要素,使用一种基于多要素MOS(Model Output Statistics)风暴潮灾害过程模拟方法来实现对风暴潮灾害的预... 风暴潮数值模型预报结果在小尺度区域往往存在弱于或强于实况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该风暴潮灾害模拟方法融合数值模型预报结果为特征要素,使用一种基于多要素MOS(Model Output Statistics)风暴潮灾害过程模拟方法来实现对风暴潮灾害的预报。该模拟方法是将低维的特征向量映射到高维的隐含层中进行支持向量机(SVM)学习训练并控制输出相对误差,其特点在于MOS风暴潮灾害过程模拟中融入数值模型预报结果,并通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小化不敏感损失函数的逐渐优化逼近实测值来实现。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风暴潮灾害过程减增水切换时期,数值模型预报的水位增水峰值为0.95 m,低于水位实际增水峰值1.1 m,历时5 h,预报曲线表现较为平滑,而MOS风暴潮模型在此期间模拟得到历时2 h就达到水位增水峰值1.14 m,模拟曲线爬升明显较快,这与实际风暴潮灾害过程的特征更加吻合;从预报结果的均方误差(RMSS值)和相关系数(CORR值)来看,MOS风暴潮模型预报结果的RMSE值和CORR值分别为0.165 m和0.945,相比数值模型的0.190 m和0.912都有所提高,可为后期精细化风暴潮预报工作提供一种新的过程模拟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MOS模型 灾害过程模拟 特征要素 支持向量机(SVM) 海洋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城市内涝淹没模拟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昊 张永祥 +3 位作者 唐颖 马骁 常杉 刘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309,共7页
为解决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无法模拟城市地表淹没过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WMM的内涝灾害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SWMM模型的构建方式,将城市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概化... 为解决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无法模拟城市地表淹没过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WMM的内涝灾害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SWMM模型的构建方式,将城市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概化为水池并输入到模型中进行模拟,使得溢流水体可以沿着水池底部地形流动,并依据模拟结果和DEM数据计算出城市地表的淹没过程.通过实例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可以利用SWMM模拟出城市地表的淹没深度和淹没范围,实现了内涝灾害模拟,为城市内涝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数字髙程模型 淹没过程 内涝灾害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流灾害场景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志亮 王章野 +1 位作者 柯晓棣 彭群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23-1032,共10页
自然灾害场景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在防灾救灾、影视特技制作及数字娱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物理的多相流模型来模拟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景象.基于各种灾害现象的成因建立不同阶段的流体行进模型,... 自然灾害场景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在防灾救灾、影视特技制作及数字娱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物理的多相流模型来模拟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景象.基于各种灾害现象的成因建立不同阶段的流体行进模型,并通过改进传统的平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固液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新的多相流运动模型;通过调节模型中的固相体积比及其他特征参数,可绘制出洪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不同灾害场景的动态过程,并生动地展示灾害性多相流摧毁建筑物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模拟 多相流模型 泥石流 洪水 山体滑坡 平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心城区复合洪涝淹没模拟及未来重现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贺芳芳 胡恒智 +1 位作者 董广涛 许瀚卿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98,134,共7页
台风影响期间造成的极端大风、降水和台风风暴潮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叠加天文大潮、上游来水和未来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将会对沿海特大城市的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采用水动力模型ICM InfoWorks模拟了"海葵"台风影响期间"台... 台风影响期间造成的极端大风、降水和台风风暴潮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叠加天文大潮、上游来水和未来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将会对沿海特大城市的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采用水动力模型ICM InfoWorks模拟了"海葵"台风影响期间"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三碰头和"菲特"台风影响期间"台风、暴雨、上游来水及天文大潮"四碰头造成的上海市中心城区复合洪涝灾害淹没情况。结果表明历史"海葵"、"菲特"台风影响期间,上海中心城区受淹地区主要出现在黄浦江、苏州河附近地势低洼的上海老城区。接着基于PGW方法驱动WRF模式输出2050年"海葵"和"菲特"台风重现期间的降水数据,同法模拟上海地区复合洪涝灾害情况,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2050年"海葵"和"菲特"台风重现时降水均呈增加趋势,中心城区受淹面积和淹没深度均明显强于历史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水动力模型ICM InfoWorks PGW方法 复合洪涝灾害模拟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邓飞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29,共7页
回顾了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地阐述了现有安全监控系统感知、传输与应用软件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新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新一代云边端煤矿安全数智化监控系统架构,该架构明确了系统端侧应具... 回顾了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地阐述了现有安全监控系统感知、传输与应用软件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新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新一代云边端煤矿安全数智化监控系统架构,该架构明确了系统端侧应具备多模精准感知,边缘侧实现区域风险就地判识与管控,云端负责全矿井智能监测预警。探讨了灾害数字孪生、面域化全息感知、全IP传感网构建、多模态学习、同步仿真、风险分析与处置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煤矿安全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监控系统 全息感知 数字孪生 灾害模拟 多模态学习 隐患风险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GIS技术在长江流域洪水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赟 李坤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0-72,共3页
洪水灾害作为长江流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介绍了基于三维GIS平台的洪水灾害模拟方法,该方法利用多种数据源及相关知识信息,结合三维GIS技术具有多维度、多尺度、多层次的表达能力及强大的数... 洪水灾害作为长江流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介绍了基于三维GIS平台的洪水灾害模拟方法,该方法利用多种数据源及相关知识信息,结合三维GIS技术具有多维度、多尺度、多层次的表达能力及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建立洪水灾害评估模型。根据洪水淹没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洪水演进的规律,在大范围地形上实现洪水灾害三维动态模拟,模拟出洪水范围、深度和洪水历时等信息,为洪水灾害防治、减灾防灾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GIS 洪水模拟 灾害模拟仿真 洪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地冲击扰动诱发含结构面围岩破坏模拟试验
10
作者 熊自明 李志浩 +3 位作者 高磊 程祥珍 马超 陈焕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7-838,共12页
为研究远区爆炸作用产生的地冲击扰动对深埋洞室破坏的影响机制,采用地冲击效应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相似模拟试验研究。采用边长为1.3 m的立方体试件,实现了从地应力加载(1 000 m埋深)、洞室开挖到爆炸地冲击扰动加载全过程的模拟。试验... 为研究远区爆炸作用产生的地冲击扰动对深埋洞室破坏的影响机制,采用地冲击效应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相似模拟试验研究。采用边长为1.3 m的立方体试件,实现了从地应力加载(1 000 m埋深)、洞室开挖到爆炸地冲击扰动加载全过程的模拟。试验过程中,将各类传感器放置在试件和洞室内部,监测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位移变化,以及洞室内部的破坏情况。通过在试件顶部施加不同峰值的冲击扰动荷载,再现了碎屑崩出、裂隙连通导致块体崩出、块体滑移和断层激活等破坏现象,初步得到了深埋洞室的安全阈值。分析得到了含裂隙围岩、块系围岩和含断层围岩在不同地冲击扰动作用下的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较小的动力扰动即可诱发深埋洞室的破坏,并且随冲击扰动次数的增加和冲击荷载峰值的增大,洞室破坏程度会加剧;此外,在爆炸远区,地冲击扰动仍可诱发工程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地冲击扰动 含结构面围岩 深埋洞室 灾害模拟 相似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并行技术优化泥石流模拟数据处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光军 管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4484-4487,4491,共5页
为解决泥石流等灾害模拟过程中海量数据处理的耗时问题,提出了采用集群并行方法来提升模拟过程中的数据处理效率,以达到灾害流模拟的高效性。集群计算技术已在大量的科学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效果明显,但在工程模拟方面还未得到系统... 为解决泥石流等灾害模拟过程中海量数据处理的耗时问题,提出了采用集群并行方法来提升模拟过程中的数据处理效率,以达到灾害流模拟的高效性。集群计算技术已在大量的科学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效果明显,但在工程模拟方面还未得到系统的实践,构建算法也没有相应标准参考。为泥石流模拟计算过程设计并行算法、构建集群平台,测试结果表明,集群并行处理方法明显提高了泥石流模拟数据处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数据模拟 泥石流 数据处理 并行处理 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管网地震灾害情景可视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思男 郭恩栋 +1 位作者 吴厚礼 顾嘉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研究对直观展示整个地下管网的灾害情景和薄弱环节具现实意义,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大中城市地下管网地震灾害情景的三维可视化效果,研究了基于VTK函数库和Python语言利用地下管网空间位置数据及管... 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研究对直观展示整个地下管网的灾害情景和薄弱环节具现实意义,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大中城市地下管网地震灾害情景的三维可视化效果,研究了基于VTK函数库和Python语言利用地下管网空间位置数据及管线表面的TIN表达算法,实现了外部数据转换、城市大规模三维管网模型建立及地震反应动态可视化。并运用该方法开展了广东省某城市地下管网的震害仿真模拟,展示了该研究方法的可视化效果,对城市地下管网的抗震薄弱环节判断、地震破坏状态和抗震性能评估等工作均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网建模 震害预测 VTK 三维可视化 地震灾害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安全中应用的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兰泽全 李其中 徐景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6-59,共4页
在介绍虚拟现实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矿井规划和设计、开采系统优化模拟、地质构造模拟、灾害模拟、安全技术培训及事故调查等方面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并对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安全中应用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和发... 在介绍虚拟现实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矿井规划和设计、开采系统优化模拟、地质构造模拟、灾害模拟、安全技术培训及事故调查等方面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并对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安全中应用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煤矿安全 煤矿灾害模拟 安全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O-2D的西藏若如村泥石流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奋翔 张路青 +1 位作者 周剑 王颂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95-102,共8页
若如村泥石流堆积扇前缘分布有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以及在建的青藏高速公路三大交通工程,对其危险性研究十分必要。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FLO-2D软件对青藏铁路、青藏高速公路、若如村及主排导槽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研究。基于1998-... 若如村泥石流堆积扇前缘分布有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以及在建的青藏高速公路三大交通工程,对其危险性研究十分必要。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FLO-2D软件对青藏铁路、青藏高速公路、若如村及主排导槽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研究。基于1998-2018年历史日降雨数据,模拟了5%、2%和1%降雨频率以及另外8种极端降雨条件下若如村泥石流的暴发过程,分析了重点威胁区域的泥石流流动及堆积特征。将模拟情况与实际堆积范围进行对比,精确率为68.7%,在合理误差范围内。最后将泥深、流速与暴发频率相结合,得到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图,并为其灾害分析、预警及发展规划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二维洪水灾害模拟软件 降雨频率 流深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西藏若如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建筑结构防灾性能分析
15
作者 王静 宋殿义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47,共5页
针对传统机场建筑结构防灾性能分析方法存在动力加载性能较差且耗时较长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机场建筑结构防灾性能分析方法,首先获取机场建筑的具体建筑结构数据,对机场建筑结构进行网格划分与灾害区域计算,从而构建机场建筑结构的FDS... 针对传统机场建筑结构防灾性能分析方法存在动力加载性能较差且耗时较长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机场建筑结构防灾性能分析方法,首先获取机场建筑的具体建筑结构数据,对机场建筑结构进行网格划分与灾害区域计算,从而构建机场建筑结构的FDS信息文件。然后对机场建筑结构进行灾害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得到机场建筑结构灾害下的荷载传递,从而获取机场建筑结构灾害传力途径,在此基础上构建机场建筑结构灾害动力响应模型,对机场建筑结构实施动力响应分析,实现机场建筑结构防灾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 建筑结构 防灾性能 灾害模拟 荷载传递 支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disaster control of backfill mining under thick magmatic rock in one side goaf:A case study 被引量:6
16
作者 XUE Yan-chao XU Tao +2 位作者 WASANTHA P L P YANG Tian-hong FU Teng-f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3103-3117,共15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ntrol effect of backfill mining on dynamic disasters under special geological mining conditions of overlying thick magmatic rock(TMR),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of a panel of one si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ntrol effect of backfill mining on dynamic disasters under special geological mining conditions of overlying thick magmatic rock(TMR),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of a panel of one side goaf in Yangliu coal mine with double-yield backfill material constitutive model was develop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field monitoring data.The dynamic disaster control effect of both caving and backfill mining was analyzed in three different aspects,i.e.,displacement field,stress field and energy fiel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comparison to the full caving mining method,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goaf after backfilling was enhanced,the backfill min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tress and energy accumulated in the coal/rock body,and the backfill mining eliminates the further moving space of TMR and prevents its sudden rupture.Before TMR fracture,the subsidence displacement of TMR was reduced by 65.3%,the front abutment stress of panel decreased by 9.4%on average and the high energy concentration zone around panel was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Overall,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deeper insights into the control of dynamic disasters by backfill mining in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fill mining thick magmatic rock one side goaf dynamic disas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