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外陆架灾害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1
作者 李昱霏 冯湘子 +5 位作者 朱友生 杨兰 赵乐 齐明柱 王微微 王大伟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6,共13页
琼东南盆地外陆架发育多种类型的灾害地质特征,本文利用船载调查数据、水下自主航行器(AUV)调查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首次对研究区水深100~250 m范围内发育的灾害地质特征进行了多维度的精细刻画,并分析了成因和控制因素。经过研究,将研... 琼东南盆地外陆架发育多种类型的灾害地质特征,本文利用船载调查数据、水下自主航行器(AUV)调查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首次对研究区水深100~250 m范围内发育的灾害地质特征进行了多维度的精细刻画,并分析了成因和控制因素。经过研究,将研究区内的灾害分为海底灾害因素和浅层灾害因素两大类。海底灾害因素包括海底凸起、海底麻坑、残留古海岸、海底陡坎和沙波;浅层灾害地质因素包括活动断层和埋藏古河道。经过分析,提出了琼东南盆地陆架区灾害地质特征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认为琼东南盆地外陆架灾害地质因素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构造作用和沉积物供给因素控制:残留古海岸、沙波、海底陡坎和埋藏古河道等多与海平面变化相关,而活动断层、海底凸起、海底麻坑等多受到区域构造作用控制;受沉积物供给量的影响,研究区东部多发育以碳酸盐型古海岸及碳酸盐台地为主的海岸带特征,西部更倾向于发育沙波、埋藏古河道等与陆源碎屑相关的特征类型。本研究不仅有助于系统性认识琼东南盆地陆架的灾害地质特征分布规律,也为未来琼东南盆地油气田持续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外陆架 灾害地质特征 分布规律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时空特征及预警效果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艳辉 温铭生 +1 位作者 苏永超 许凤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台风暴雨常诱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5年登陆的“苏罗迪”台风为例,在系统分析“苏罗迪”台风诱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预警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 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台风暴雨常诱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5年登陆的“苏罗迪”台风为例,在系统分析“苏罗迪”台风诱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预警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1)“苏罗迪”台风诱发的600余处崩滑流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滑坡、崩塌、泥石流数量比例约为6∶2∶1,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即雨即滑”的特点,当日降雨当日崩滑,具有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小时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往往比平均小时大雨强滞后,滞后时间约1~2h,具有大雨强小时滞后性。因此,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大雨强小时滞后性三大特征。(2)提出了基于“命中率、漏报率和空报率”三指标的地质灾害预警校验方法,建立完善了各指标的测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苏罗迪”台风地质灾害预警校验结果显示,本次过程中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效果总体较好,保证了较高的命中率,较低的漏报率,但预警区空报率偏高。除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本身的技术难度外,降雨预报准确率偏低特别是极端降雨预报不足的现状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空报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地质灾害时空特征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预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0”芦山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裴向军 黄润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3,共7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7级地震是"5.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又一次强烈地震,初步统计地震触发了1800余处具有危害性的地质灾害点,比地震前增加了14%。地质灾害高发区位于Ⅷ、Ⅸ烈度区的龙门-宝盛-太平-双石、大溪-灵关-...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7级地震是"5.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又一次强烈地震,初步统计地震触发了1800余处具有危害性的地质灾害点,比地震前增加了14%。地质灾害高发区位于Ⅷ、Ⅸ烈度区的龙门-宝盛-太平-双石、大溪-灵关-中坝-穆坪等区域。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浅层滑坡与崩塌、落石,以崩塌体最为显著,失稳模式为震动-拉裂-滑移、震动-拉裂-错落、震动-偏心滚落3种。地震地质灾害除受控于强震触发作用,陡峻的地形地貌、地形与高程放大效应特征突出,同时软弱的岩性、强风化卸荷作用也是地质灾害产生的物质基础。地震崩塌、滚石的危险区范围Dmax=(0.7~1.3)Hmax,滚石的运动距离dmax≈1.1404 Hmax+6.42,与汶川地震崩塌的研究成果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质灾害特征 崩塌类型 危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鲁地拉电站库区段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其工程危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宝夫 张加桂 +3 位作者 曹正郃 田涛 王献礼 熊探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08-1117,共10页
库区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显著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致使区内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经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江桥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在... 库区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显著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致使区内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经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江桥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在实际调查库长为100km的河谷段,共发育着81处地质灾害点,总平均线密度(D)为0.81个/km,其中滑坡为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共发育59处,占总灾害点的72.84%。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库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和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的关系,为工程的规划和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鲁地拉电站库区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工程危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汶川8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浅析 被引量:56
5
作者 韩金良 吴树仁 +5 位作者 何淑军 孙炜锋 张春山 王涛 杨金中 石菊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6-326,共21页
5.12汶川8级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形成长350多km,宽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触发了1万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碎屑流)地质灾害,其中巨型灾害体87处、大型灾害体606处,形成了136个较大规模的堰塞湖。地震地质灾害的链生特征显著,形成地震-... 5.12汶川8级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形成长350多km,宽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触发了1万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碎屑流)地质灾害,其中巨型灾害体87处、大型灾害体606处,形成了136个较大规模的堰塞湖。地震地质灾害的链生特征显著,形成地震-崩塌、地震-滑坡-碎屑流-堰塞湖-堰塞坝溃决-泥石流等典型地质灾害链。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具有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种类全、密度大、强度高、致灾重的特点。在部分地区,崩塌、滑坡和碎屑流的分布面积占地震极重灾区面积的30%~58%,甚至高达80%。据初步统计,崩塌、滑坡和碎屑流共导致大约2万人死亡,其中北川县老县城滑坡导致1600多人死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沿断裂带、河谷和交通线分布。崩塌、滑坡的破裂源主要位于河流拐弯处靠近侵蚀岸一侧、山脊两侧及坡肩部位,这与上述部位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作用直接相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形控制,其次为岩性、斜坡结构、活动断裂、人类工程活动。许多大型崩塌、滑坡还具有高速远程的特征,部分崩塌、滑坡-碎屑流位移达数km,速度高达100~300m/s,其运动轨迹复杂多变,常常导致多处人员伤亡,是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防灾必须面临的新课题。根据上述情况,文中对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对地震滑坡的形成机制和运动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首次提出高山峡谷地区单一斜坡上呈阶梯状多级滑动的群发性地震滑坡的形成模式:强烈地震往往引起剧烈的地面震动,而高陡的山脊及其坡肩部位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因此,上述部位往往是地震滑坡的高易发地段,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超过不稳定性斜坡的临界峰值加速度时,斜坡失稳破坏形成一系列的群发性滑坡,从上到下往往形成阶梯状多级滑动的滑坡群,此种模式适用于残坡积层、风化层地震滑坡和主滑面较缓的地震基岩滑坡。最后,指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对防灾减灾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广安区观塘镇地质灾害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俊峰 王运生 孟天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185,共4页
四川广安区观塘镇地质灾害发育以崩塌、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为主。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受地形影响明显。该区地貌以中丘为主,广泛分布软硬相间的近水平中生代红层,一般丘顶为巨厚层砂岩,砂岩内大间距的垂直裂隙... 四川广安区观塘镇地质灾害发育以崩塌、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为主。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受地形影响明显。该区地貌以中丘为主,广泛分布软硬相间的近水平中生代红层,一般丘顶为巨厚层砂岩,砂岩内大间距的垂直裂隙发育。渠江及其支流切割强烈,在渠江及支流两岸形成上硬下软、上陡下缓的特殊边坡结构,降雨不均与人类工程活动扰动等多因素作用是导致本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特征 成因机制 广安区观塘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泉市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灾对策
7
作者 王震宇 裘建国 汪庆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0-214,共5页
浙江省龙泉市地质环境复杂,山地灾害严重,泥石流灾害处于高风险区,是浙江省泥石流的重灾区。随着龙泉市旅游、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泥石流的成灾特征及防治研究愈加紧迫。通过普查、遥感解译、专家详查等方法,共调查了146条沟谷,其中重点调... 浙江省龙泉市地质环境复杂,山地灾害严重,泥石流灾害处于高风险区,是浙江省泥石流的重灾区。随着龙泉市旅游、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泥石流的成灾特征及防治研究愈加紧迫。通过普查、遥感解译、专家详查等方法,共调查了146条沟谷,其中重点调查96条,典型调查49条,确定泥石流隐患46处。经分析发现龙泉市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表现出市域面积大范围分布泥石流,集中在台汛期爆发,主要沿断裂带分布,合适的地貌条件利于泥石流形成,火山岩区域发生泥石流几率高,水土流失区和植被良好区均会发生泥石流共6个特征。并根据泥石流灾害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可为该市泥石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泥石流 地质灾害特征 防灾对策 龙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兴文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卓 刘严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四川省兴文县地质灾害发育频繁,在对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调查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较长时间的降雨和境内矿产开发是兴文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从而为兴文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地质灾害特征 影响因素 兴文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能改建铁路地质灾害特征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3
9
作者 程国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8-511,共4页
针对辽宁省高台山-阜新-锦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沿线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采用垂直断面法、自由膨胀率算法对扩能改造铁路通过区所引发和遭受的地面沉陷、膨胀土胀缩等地质灾害进行了专项量化评估与预测,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并结合辽... 针对辽宁省高台山-阜新-锦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沿线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采用垂直断面法、自由膨胀率算法对扩能改造铁路通过区所引发和遭受的地面沉陷、膨胀土胀缩等地质灾害进行了专项量化评估与预测,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并结合辽宁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灾害防治措施.为正确认识铁路通过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研究其防治措施,对优化线路走向、合理确定工程设置类型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能改建铁路 地质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特征 地面沉陷 膨胀土胀缩 垂直断面法 自由膨胀率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