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外撞击作用与地球灾变环境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配学 柴之芳 +1 位作者 毛雪瑛 侯泉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0-27,共8页
撞击理论是美国物理学家Alvarez等(1980)根据白垩系-第三系(K/T)界线粘土层中发现的贵金属元素铱的异常所提出的。十几年过去了,科学家们围绕着这一理论开展了广泛的争论和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各地白垩系-... 撞击理论是美国物理学家Alvarez等(1980)根据白垩系-第三系(K/T)界线粘土层中发现的贵金属元素铱的异常所提出的。十几年过去了,科学家们围绕着这一理论开展了广泛的争论和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各地白垩系-第三系界线上发现的铱异常已有百余处。不少地方还发现了冲击变质矿物和冲击层。研究还发现显生宙以来生物的大量绝灭和地外物体的撞击具有近乎一致的周期性,大约为26Ma。最近又在墨西哥Yucatan半岛发现了一个隐伏的环形构造,被认为是与K-T撞击事件有关的陨击坑。虽然如此,撞击理论仍面临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关于异常铱的来源、陨击坑的确定、撞击作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生物绝灭的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疑问。深入的研究工作仍待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外撞击作用 地球灾变环境 生物绝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救灾机器人灾变环境侦测技术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学召 闫兴 +1 位作者 崔嘉明 郭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32,共4页
在分析传统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突水水源、火灾及瓦斯浓度侦测技术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突水水源侦测方法、基于大数据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火灾侦测方法、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瓦斯浓度侦测方... 在分析传统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突水水源、火灾及瓦斯浓度侦测技术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突水水源侦测方法、基于大数据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火灾侦测方法、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瓦斯浓度侦测方法,可有效提高煤矿救灾机器人突水水源、火灾及瓦斯浓度侦测的准确率。指出了煤矿救灾机器人灾变环境侦测技术将深度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全面提升煤矿救灾机器人灾变环境侦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应急救援 煤矿事故 救灾机器人 灾变环境侦测 突水 火灾 瓦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井下灾变环境及复杂工况条件下应急救援设备的性能检测 被引量:6
3
作者 程海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7期148-152,共5页
结合矿井灾变环境及复杂工况条件,以应急救援设备的环境监测及救援性能为研究重点,采用ADSL+自组网技术,融合TCP/IP网络协议构建一种可独立组网的应急救援一体化平台,以四合一智能气体变送器、温度传感器为采集终端,实时检测矿井下的CH4... 结合矿井灾变环境及复杂工况条件,以应急救援设备的环境监测及救援性能为研究重点,采用ADSL+自组网技术,融合TCP/IP网络协议构建一种可独立组网的应急救援一体化平台,以四合一智能气体变送器、温度传感器为采集终端,实时检测矿井下的CH4、CO、O2等灾变环境参数;然后,经由井下监测台进行A/D转化,通过Hub网络交换模块传输至地面决策指挥系统,基于灾变环境参数与应急救援案例相似度的计算,自动生成应急救援方案,以满足快速、自动施救的性能需求。最后,通过联机测试验证井下—地面呈现良好的互动连接性,可为环境感知信息的反馈、传递提供有效支撑;且以某瓦斯爆炸事件模拟为例,通过与应急预案库对应检索变量的相似度计算,便可自动生成应急方案,应急救援设备检测实际性能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救援设备 应急预案 采集终端 灾变环境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几千年来的地理环境灾变
4
作者 于希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0-85,共6页
近几千年来的地理环境灾变于希贤在人类历史时期,特别是有文字记载的近几千年来,地理环境有没有变化?有多大变化?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以气候在古代和今天是否有变异而言,欧... 近几千年来的地理环境灾变于希贤在人类历史时期,特别是有文字记载的近几千年来,地理环境有没有变化?有多大变化?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以气候在古代和今天是否有变异而言,欧洲先哲亚里士多德相信寒冷而多雨的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公元前 良渚文化 维苏威火山 玛雅文化 环境灾变 大地震 特大洪水 文字记载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北碚老龙洞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中的全脐螺侏儒化:环境突变中的机会群落? 被引量:9
5
作者 姜红霞 吴亚生 +1 位作者 刁建波 陈建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本文首次报道重庆北碚老龙洞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全脐螺科的微型腹足类动物群。全脐螺科个体微小,多为盘形、圆锥形,具明显的脐,方解石质的壳壁。区分出研究层内的两类全脐螺,一类是碗形,脐宽而大,脐部深凹;壳壁厚度变化很大,螺... 本文首次报道重庆北碚老龙洞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全脐螺科的微型腹足类动物群。全脐螺科个体微小,多为盘形、圆锥形,具明显的脐,方解石质的壳壁。区分出研究层内的两类全脐螺,一类是碗形,脐宽而大,脐部深凹;壳壁厚度变化很大,螺环可能上有棱、角或瘤等装饰。另一类是胎壳呈平旋状,呈开放式旋绕;壳壁厚度均匀,未见装饰特征显示。全脐螺类为优势分子的群落在二叠纪末大绝灭事件后盛极一时,如此异常现象可能与浅海区在缺氧之后暂时改善为有氧环境有关,此后随着早三叠世腹足类的全面复苏,它们只能退居为极次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脐螺 侏儒化 灾变环境 二叠-三叠系界线 重庆北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的脱气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宏任 汪成民 《灾害学》 CSCD 1990年第4期84-88,共5页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地球的脱气是岩石圈与大气圈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也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地球的脱气场所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大规模的脱气在空间上是不均匀分布的,在时间上是非匀速有起伏的。灾变事件往往...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地球的脱气是岩石圈与大气圈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也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地球的脱气场所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大规模的脱气在空间上是不均匀分布的,在时间上是非匀速有起伏的。灾变事件往往伴随有气体异常,气体异常溢出有可能酿成灾变。监测重点地区的地球脱气过程,可为防灾减灾及研究地壳活动提供丰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脱气过程 灾变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北辽河群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7
作者 汤好书 陈衍景 +1 位作者 武广 赖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辽宁省关门山地区辽河群形成时代限于2.3~1.85Ga之间,辽河群关门山组白云岩的42件样品的δ^(13)C介于3.5~5.9‰之间,具有明显的正异常特征,δ^(18)O值为15.4‰~24.8‰,指示了对Jatulian事件的响应。其中,未遭受后期流体作用的35件样... 辽宁省关门山地区辽河群形成时代限于2.3~1.85Ga之间,辽河群关门山组白云岩的42件样品的δ^(13)C介于3.5~5.9‰之间,具有明显的正异常特征,δ^(18)O值为15.4‰~24.8‰,指示了对Jatulian事件的响应。其中,未遭受后期流体作用的35件样品的δ^(18)O和δ^(13)C明显高于受到流体作用的7件样品,表明流体作用使碳酸盐岩δ^(18)O和δ^(13)C降低。在地质历史中,以2.33~2.06Ga时期的全球性δ^(13)C_(carb)正漂移最强烈,而辽河群强烈的δ^(13)C_(carb)正漂移现象指示辽河群沉积于2.33~2.06C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群 δ^18Ocarb δ^13Ccarb正漂移 Jatulian事件 2.3Ga环境灾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