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遗书《灸经图》中敦煌古穴脚痹经
1
作者 刘海伟 张学梅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8期21-23,共3页
通过对敦煌遗书《灸经图》的研究及剖析《灸经图》中图4灸方,对敦煌古穴脚痹经的定位、主治病症进行考证、总结,并列举典型医案,发现其与现代针灸学中的血海穴相符,为脚痹经的临床应用拓宽了思路。
关键词 灸经图 敦煌遗书 敦煌古穴 脚痹经 血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灸经图》足太阳经理论源流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小强 田永衍 胡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7-9,共3页
通过系统梳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经脉》、《针灸甲乙经》、敦煌《灸经图》等医学文献中关于足太阳经的记载,可以发现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不断总结经验的动态过程。敦煌医学文献《灸经图... 通过系统梳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经脉》、《针灸甲乙经》、敦煌《灸经图》等医学文献中关于足太阳经的记载,可以发现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不断总结经验的动态过程。敦煌医学文献《灸经图》关于足太阳经在背腰骶部后正中线旁开2.3寸的单条循行路线的记载可能是长期以来擅长灸法的医家通过其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套专属于"灸"所用的一种腧穴定位模式;此外,还可能有以重灸的方法来治疗疑难杂症(尤其以风寒邪气侵袭人体所导致的重病为主)的思想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医学 灸经图 足太阳经 经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灸经图》背俞穴二寸三分特色取穴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邓灵芝 张侬 孙力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9期38-39,共2页
古《灸经图》中背俞穴距背正中线二寸三分的特色取穴方法,同见于《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医心方》,为针灸流派中出现过的取穴方法,对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灸经图 背腧穴 二寸三分特色取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灸经图》载穴“手髓孔”考及其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喆 王改梅 《甘肃中医》 1992年第1期35-36,共2页
敦煌《灸经图》所载“手髓孔”穴,即列缺穴,具有宣肺疏风,通调任脉的作用,可治疗咳嗽、气喘、头痛、项强、疝气、白带、胞衣不下等疾病。应用于男科,可治疗“男子五劳七伤,失精,尿血”等病。
关键词 灸经图 男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灸经图》之“手小指头”“足小指头”“手十指头”穴 被引量:1
5
作者 郑辉 邓灵芝 +2 位作者 张侬 王文 孙力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8期51-52,共2页
就《灸经图》22个古穴中"手小指头"穴"、足小指头"穴"、手十指头"穴穴位名称来源及其主治病症等进行考证论述,指出各穴位名称亦见于《龙门石刻药方》《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针灸... 就《灸经图》22个古穴中"手小指头"穴"、足小指头"穴"、手十指头"穴穴位名称来源及其主治病症等进行考证论述,指出各穴位名称亦见于《龙门石刻药方》《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针灸大成》,为研究针灸图提供了例证,有助于古穴奇穴的研究,同时举典型病例说明古穴奇穴的研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经图 手小指头 足小指头 手十指头 文献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灸经图》古穴治疗贝尔麻痹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炅 徐亚莉 杨承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贝尔麻痹(Bell’s palsy,BP)是常见的周围性面瘫,与古之"口"相近。敦煌《灸经图》传承久远,特色鲜明,所载古穴未注明经络(经筋)循行,仅图示穴位,阐释主治和方法,简单实用。本文从BP、面瘫与手足三阳经筋、面瘫取穴、敦煌古... 贝尔麻痹(Bell’s palsy,BP)是常见的周围性面瘫,与古之"口"相近。敦煌《灸经图》传承久远,特色鲜明,所载古穴未注明经络(经筋)循行,仅图示穴位,阐释主治和方法,简单实用。本文从BP、面瘫与手足三阳经筋、面瘫取穴、敦煌古穴、艾灸作用机理等方面探讨敦煌《灸经图》古穴治疗BP理论特色,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思路,发扬敦煌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医学 灸经图 贝尔麻痹 经筋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敦煌遗书《灸经图》的文献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汤志刚 张瑞 +4 位作者 苏大为 杨继若 白晶梅 戴学新 王天生(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9期36-39,共4页
《灸经图》组方取穴多少、艾灸壮数多少皆因病制宜,有针灸史上治疗五劳七伤最早最完整的组方,其按九宫八卦在人体布穴,治病首选头部穴,是同名四穴组这一奇葩沿革的始祖。四天庭穴是存世最早的同名四穴组,也是中国针灸史上最早的头针疗法... 《灸经图》组方取穴多少、艾灸壮数多少皆因病制宜,有针灸史上治疗五劳七伤最早最完整的组方,其按九宫八卦在人体布穴,治病首选头部穴,是同名四穴组这一奇葩沿革的始祖。四天庭穴是存世最早的同名四穴组,也是中国针灸史上最早的头针疗法,它有传世不见的独特穴名及取穴法;背部俞穴取二寸三分揭示了横向经脉概念;它是古代膀胱经单线路走行流派的最早代表;它有史上最独特的面瘫检验方法和治疗方法;它写绘了中国针灸史上存世最早的裸体针灸图;说明《灸经图》是最早传承了伏羲易经八卦,传承长沙马王堆帛书思想,是于《内经》同期或早于《内经》的针灸流派。它独具的特色丰富填补了针灸学的容,对推动当前针灸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经图 敦煌 文献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与横向经脉 被引量:7
8
作者 汤志刚 杨继若 +3 位作者 白晶梅 张瑞 李晖霞 王天生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2期25-27,共3页
分析敦煌石窟《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的特色及临床意义,背部腧穴取2.3寸所揭示的膀胱经内外还有经,脏腑之腧内外还有脏腑之腧的经穴现象与其他古典经络理论共同揭示了横向经脉概念。探讨夹脊穴、腧募穴、带脉、循经感传、人体躯... 分析敦煌石窟《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的特色及临床意义,背部腧穴取2.3寸所揭示的膀胱经内外还有经,脏腑之腧内外还有脏腑之腧的经穴现象与其他古典经络理论共同揭示了横向经脉概念。探讨夹脊穴、腧募穴、带脉、循经感传、人体躯干横向皮节过敏带与横向经脉的关系。这些横向循行经脉与传统上下循行的经脉共同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网状结构经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针 考证 背部俞穴取二寸三分 横向经脉 灸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遗书《灸经图》治未病之保健养生按摩法 被引量:7
9
作者 汤志刚 杨继若 王天生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9期31-34,共4页
探讨敦煌遗书《灸经图》治未病之保健养生按摩法,指出《灸经图》按照九宫八卦在人体布阵组穴,达到天人合一;治病首选头项部穴,揭示了头脑衰痹是衰老与疾病的主要原因;按头体四肢顺序布穴是其独特思想;四天庭与发际等头穴构成针灸史上最... 探讨敦煌遗书《灸经图》治未病之保健养生按摩法,指出《灸经图》按照九宫八卦在人体布阵组穴,达到天人合一;治病首选头项部穴,揭示了头脑衰痹是衰老与疾病的主要原因;按头体四肢顺序布穴是其独特思想;四天庭与发际等头穴构成针灸史上最早的头针疗法及枕骨疗法;其中临摹图4与临摹图12相辅相成,是针灸史上治未病、保健按摩最早最完整的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经图 敦煌 治未病 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中医头疗先河的敦煌《灸经图》 被引量:4
10
作者 汤志刚 王天生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7期30-34,共5页
多年临床验证分析发现,敦煌《灸经图》是与伏羲八卦、长沙马王堆帛书一脉相承的重要针灸流派;与中外印藏医、以头脑心脐为脉道渊源的观点相似。治病首选头项部穴,揭示了头脑为人体经脉源始根本,脑强则身壮的思路与"人老脚先老"... 多年临床验证分析发现,敦煌《灸经图》是与伏羲八卦、长沙马王堆帛书一脉相承的重要针灸流派;与中外印藏医、以头脑心脐为脉道渊源的观点相似。治病首选头项部穴,揭示了头脑为人体经脉源始根本,脑强则身壮的思路与"人老脚先老"的观点形成鲜明对照;四天庭是同名四穴组这一奇葩沿革的始祖,与发际等头穴构成针灸史上最早的头针疗法、枕骨疗法;《灸经图》开创了中医脑病学的先河,对推动当前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灸经图 头疗先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灸经图》四天庭穴组的历史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志刚 杨继若 +1 位作者 白晶梅 王天生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2期37-40,共4页
从四天庭穴的历史沿革、同名四穴组的方义及广泛应用、四天庭穴的布穴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敦煌《灸经图》四天庭穴组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敦煌《灸经图 四天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遗书中灸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邢家铭 严兴科 +2 位作者 赵中亭 刘安国 韩雅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32-136,共5页
资料总结表明,敦煌石室医学卷子中所涵盖的针灸内容,在针灸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后人研究针灸内容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灸经图》和《新集备急灸经》为现存最古老的针灸实物图谱,记载的灸疗点为腧穴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资料总结表明,敦煌石室医学卷子中所涵盖的针灸内容,在针灸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后人研究针灸内容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灸经图》和《新集备急灸经》为现存最古老的针灸实物图谱,记载的灸疗点为腧穴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记载的内科、妇科、男科、儿科、头面躯体痛证的灸治法为灸法在内科、妇科、男科、儿科、疼痛科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敦煌医学文献是中医学的独特宝藏,应进一步挖掘整理针灸疗法等医学资源,古为今用,以促进和推动敦煌医学的发展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医学 灸经图 新集备急灸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