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ε-聚赖氨酸对苹果灰霉病菌的抑菌机制
1
作者 窦勇 董静 +3 位作者 陈成 胡佩红 刘芯池 孔令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3,共8页
为研究ε-聚赖氨酸(ε-PL)对苹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用不同浓度的ε-PL处理B.cinerea,研究其对B.cinerea的菌落直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对苹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B.cinerea细胞通透性、抗氧化... 为研究ε-聚赖氨酸(ε-PL)对苹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用不同浓度的ε-PL处理B.cinerea,研究其对B.cinerea的菌落直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对苹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B.cinerea细胞通透性、抗氧化酶活性、细胞可溶性蛋白与核酸的泄漏、丙二醛含量及活性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ε-PL对B.cinerea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00 mg/L,该浓度的ε-PL能有效控制苹果灰霉病;100 mg/L以上的ε-PL能显著抑制B.cinerea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P<0.05),破坏孢子膜结构,增大孢子细胞的通透性,造成可溶性蛋白与核酸发生泄漏,使孢子形态呈现萎缩干瘪、甚至溶解现象;此外,100 mg/L以上的ε-PL能显著降低B.cinerea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ε-PL能通过破坏B.cinerea孢子细胞膜结构、增大细胞通透性、抑制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活性氧的积累,进而增大孢子膜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损伤孢子结构,最终抑制苹果灰霉病菌的生长。此项研究可为ε-PL在苹果采后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打下基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机制 苹果灰霉病 细胞泄漏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复配防治葡萄灰霉病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翠 许春丽 +3 位作者 周倩影 廖玙彤 施李鸣 葛蓓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4,共9页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与化学药剂混用可以实现化学药剂减量以及防效增加。本文筛选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的增效复配组合,并测定了最佳复配条件下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评价了葡萄灰霉菌离体叶片的防治效...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与化学药剂混用可以实现化学药剂减量以及防效增加。本文筛选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的增效复配组合,并测定了最佳复配条件下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评价了葡萄灰霉菌离体叶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配比体积为9:1时增效作用最显著,毒性比为1.678。复配增效组合导致灰霉菌菌丝不规则膨大、扭曲,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增效组合对在离体叶片和果实上的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达75.19%和66.67%,与单剂相比防效分别增加了16.53%~26.35%和19.05%~30.16%。本研究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复配提高葡萄灰霉病的防效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葡萄灰霉病的高效、绿色的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武夷 环胺 复配增效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灰霉病菌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3
作者 马丽 郭学良 +10 位作者 姚虹宇 刘昊彬 邢小龙 祝春华 齐红志 李献伟 余冬冬 张莉 李成伟 裴冬丽 王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为筛选草莓灰霉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给草莓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健康草莓植株中分离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拮抗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将各拮抗菌和... 为筛选草莓灰霉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给草莓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健康草莓植株中分离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拮抗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将各拮抗菌和灰霉病病原菌同时回接至健康草莓果实上进行活体抑制试验,评价其抑菌效果。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等对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健康草莓植株中分离纯化出34株细菌分离株,与草莓灰霉病病原菌平板对峙筛选出5株拮抗性能较好的菌株R09、R11、R14、R16、R22,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7.56%、70.67%、68.11%、65.22%和63.33%。通过形态观察发现,5种菌株均为杆菌,菌落圆形不透明,大小分别为0.321~0.413、0.379~0.582、0.300~0.700、0.500~1.000、0.350~0.390μm;结合各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这5株内生细菌分别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暹罗芽孢杆菌、死谷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峙培养后病原菌菌丝形态有明显的畸形、弯曲、膨大现象。活体抑制试验显示,5种拮抗细菌均对草莓灰霉病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暹罗芽孢杆菌的效果最佳,草莓病斑直径较CK(未用拮抗菌处理)减小66.17%,为草莓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扩大了菌株资源,为草莓病害生防菌剂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灰霉病 拮抗 内生 作用 平板对峙法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菌素与3种化学药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评价
4
作者 张晓翠 韩雪 +3 位作者 肖文清 段小莉 葛蓓孛 甄志先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生物农药与化学药剂复配对于提高葡萄灰霉病的防效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生物农药武夷菌素与不同机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基于EC_(50)采用Horsfal... 生物农药与化学药剂复配对于提高葡萄灰霉病的防效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生物农药武夷菌素与不同机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基于EC_(50)采用Horsfall法筛选出复配增效比,测定最佳复配比例对灰霉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评价了复配组合对离体叶片上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筛选出武夷菌素与啶酰菌胺增效组合,体积比分别为2∶8、3∶7、4∶6、5∶5、6∶4、7∶3、9∶1,其中5∶5增效作用最显著,毒性比为1.233。武夷菌素与啶酰菌胺复配能有效抑制灰霉菌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复配组合对离体叶片上的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6.58%。结果表明,武夷菌素与啶酰菌胺复配可以提高对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武夷 化学药剂 复配组合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子内生真菌对酿酒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王一冬 文云 +2 位作者 鞠明岫 王若彤 顾沛雯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9-1839,共11页
苦豆子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沙生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和生物活性。为探讨酿酒葡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以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为靶标,从苦豆子植株中分离筛选出4株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菌... 苦豆子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沙生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和生物活性。为探讨酿酒葡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以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为靶标,从苦豆子植株中分离筛选出4株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板对扣、光学显微观察和离体果粒接种等试验,初步探讨4株苦豆子内生真菌对酿酒葡萄灰霉病的抑菌机制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株苦豆子内生真菌均对葡萄灰霉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HG21(Fusarium solani)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的抑制率高达85.19%;菌株HD31(Fusarium oxysporum)发酵滤液浓度为25%时,对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42.46%;预先接种菌株BJ35(Alternaria alternata)6 d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可达88.01%。受4株苦豆子内生真菌抑制的影响,灰霉菌菌丝形态表现出膨大肿胀、断裂、干枯和扭曲等明显变化。离体果粒接种试验表明,4株苦豆子内生真菌菌株对离体葡萄果粒的预防保护作用普遍高于治疗杀菌作用,且菌株BD41(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防效果显著高于哈茨木霉和苯醚甲环唑。综上,4株苦豆子内生真菌均可有效抑制葡萄灰霉病菌。本研究结果为防治酿酒葡萄灰霉病提供了生防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内生真 葡萄灰霉病 活性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啶酰菌胺·噻霉酮悬浮剂对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研究
6
作者 季红进 倪敬明 +1 位作者 罗莉娟 韦文广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7期50-56,共7页
为评价复配药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本研究在山东省泰安市开展了30%啶酰·噻霉酮悬浮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啶酰菌胺·噻霉酮悬浮剂500~2000倍液第1次施药后7 d对葡萄灰霉病防效达到... 为评价复配药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本研究在山东省泰安市开展了30%啶酰·噻霉酮悬浮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啶酰菌胺·噻霉酮悬浮剂500~2000倍液第1次施药后7 d对葡萄灰霉病防效达到64.1%~72.99%,第2次施药后7 d对葡萄灰霉病防效达到70.03%~76.33%,第3次施药后10 d对葡萄灰霉病防效可达76.14%~83.06%。根据防治效果,推荐发病初期开始用药,制剂用量1000~2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50~300 mg/kg),连续用药3次,间隔7 d。综上所述,30%啶酰菌胺·噻霉酮悬浮剂防治葡萄灰霉病效果较好,对葡萄安全,可有效控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酰 噻霉酮 葡萄灰霉病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MP技术的番茄灰霉病早期快速检测
7
作者 赵芊 李文 +3 位作者 李西柳 贾振华 封晓娟 宋水山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91,共8页
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对番茄灰霉病进行早期快速检测,以灰葡萄孢菌的ACTIN基因为靶基因,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设计... 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对番茄灰霉病进行早期快速检测,以灰葡萄孢菌的ACTIN基因为靶基因,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设计并筛选出一组LAMP特异性引物,优化其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实现对灰葡萄孢菌的快速等温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YBR GreenⅠ可视化分析,确定BstⅡDNA聚合酶、dNTPs的最佳用量和内外引物最佳比例分别为0.6 U/μL、1.25 mmol/L、2∶1,在61℃反应40 min即可特异性检测出灰葡萄孢菌,其灵敏度可达100 ag/μL,是普通PCR检测灵敏度的106倍。将该方法应用于番茄病害检测时,其对灰葡萄孢菌的孢子检出限达到20个/mL,且可在番茄被侵染4 d、尚无明显灰霉病感病表型的番茄叶片中检测出来,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早期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葡萄孢 灰霉病 环介导等温扩增 ACTI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艳丽 陈岑 +2 位作者 陈姝毓 燕雨萌 盛嫣冉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为筛选出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植物精油,采用熏蒸法,研究茶树精油、牛至精油等6种植物单方精油及其复配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1-辛烯-3-醇和茶树精油,其抑菌效果明显... 为筛选出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植物精油,采用熏蒸法,研究茶树精油、牛至精油等6种植物单方精油及其复配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1-辛烯-3-醇和茶树精油,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肉桂精油、桉叶精油和茉莉酸甲酯;茶树精油、1-辛烯-3-醇和牛至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100、100 mg/L;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二者以质量比1∶4进行熏蒸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综上,牛至精油、1-辛烯-3-醇、茶树精油及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质量比1∶4)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较优。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草莓保鲜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草莓灰霉病 体外抑 复合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番茄灰霉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及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囡君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3-38,97,共7页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以河南商丘市蔬菜大棚内疑似患灰霉病番茄植株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获得3株病原菌菌株,其形态特征一致,选择一株代表性菌株命名为SQBC1。对该菌株rDNA-ITS序列、CHS-1、tubA基因...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以河南商丘市蔬菜大棚内疑似患灰霉病番茄植株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获得3株病原菌菌株,其形态特征一致,选择一株代表性菌株命名为SQBC1。对该菌株rDNA-ITS序列、CHS-1、tub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合菌株培养性状、显微形态学观察、致病性分析,将河南商丘番茄灰霉病致病病原菌确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otinia cinere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8℃为最适生长温度,12 h光照12 h黑暗为最适光照条件,6.0为最适pH值,乳糖为最适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测试了7种杀菌剂对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其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效果最好。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霉病 灰葡萄孢 致病性鉴定 ITS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胞杆菌JZB30-1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作用
10
作者 赵娟 左文杰 +2 位作者 张殿朋 秦文韬 卢彩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5,202,共12页
为获得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芽胞杆菌,采用对峙培养、双层平板以及生防相关特性检测等方法筛选高活性拮抗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多基因测序进行菌株种类鉴定,通过离体果实和盆栽试验明确供试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 为获得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芽胞杆菌,采用对峙培养、双层平板以及生防相关特性检测等方法筛选高活性拮抗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多基因测序进行菌株种类鉴定,通过离体果实和盆栽试验明确供试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芽胞杆菌JZB30-1对番茄灰霉病菌等10余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该菌株具有合成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肽类物质,分泌铁载体、生长激素及溶磷等特性,经鉴定其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JZB30-1无菌发酵滤液50倍液喷施处理,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效为95.0%,发酵液10倍稀释液灌根,番茄株高、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25.7%和28.4%。相关结果为利用解淀粉芽胞杆菌JZB30-1进行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解淀粉芽胞杆 活性 功能基因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冰柯 李晓倩 +6 位作者 王卓妮 覃艮红 范洋洋 王丽 涂洪涛 袁洪波 侯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5,共9页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上清液可以破坏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叶片灰霉病、草莓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54.29%。经菌株Pa2上清液处理24h后草莓果实病程相关基因FaPR1、FaPR4、FaGR分别上升19.05、24.64、3.69倍。综上所述,砖红镰刀菌菌株Pa2是一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防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灰霉病 砖红镰刀 病程相关基因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菜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12
作者 魏林 《湖南农业》 2025年第5期15-15,共1页
灰霉病是生菜的主要病害,在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的生菜中均常发生。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引起,除为害生菜外,还可为害莴笋(莴苣)、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蔬菜。现将该病的主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关键词 灰霉病 生菜 防治方法 灰葡萄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灰霉病菌抗药性监测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桂林 段亚冰 +2 位作者 蔡义强 崔雨华 沈迎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9期46-51,共6页
监测月季灰霉病抗药性发生现状,探索防控药剂的应用技术。病原鉴定采用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法,抗药性监测采用菌落生长区分剂量法,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法。3省份采集分离的月季灰霉病菌株均为灰葡萄孢菌。抗性监测结果表明,采集的月季灰... 监测月季灰霉病抗药性发生现状,探索防控药剂的应用技术。病原鉴定采用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法,抗药性监测采用菌落生长区分剂量法,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法。3省份采集分离的月季灰霉病菌株均为灰葡萄孢菌。抗性监测结果表明,采集的月季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嘧菌酯和戊唑醇的抗性频率分别为66.67%、50%和77.78%,应降低使用频次。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推荐剂量下啶酰菌胺和嘧霉胺对月季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0%~88%和70%~84%,两者在江苏的防效均>80%。植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在有效剂量225、450、900 g a.i./hm2嘧霉胺在有效剂量800、1600、3200 g a.i./hm2范围内对月季安全。基于本研究成果,建议生产上可使用啶酰菌胺和嘧霉胺防控月季灰霉病,注意轮换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灰霉病 病原鉴定 药效试验 抗性频率 啶酰 嘧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病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5期44-49,共6页
为筛选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最佳配比,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能达到最优程度,本文采用离体叶盘法测定啶酰菌胺与咯菌腈单剂及9个复配组合对番茄灰霉的毒力,从中选出最佳组合,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为啶酰菌胺与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的EC50值分别... 为筛选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最佳配比,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能达到最优程度,本文采用离体叶盘法测定啶酰菌胺与咯菌腈单剂及9个复配组合对番茄灰霉的毒力,从中选出最佳组合,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为啶酰菌胺与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的EC50值分别为0.7481、0.397μg/mL,啶酰菌胺与咯菌腈5∶1、4∶1、3∶1、2∶1、1∶1、1∶2、1∶3配比下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啶酰菌胺:咯菌腈配比为2∶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SR值为1.9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30%啶酰菌胺·咯菌腈悬浮剂1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7.32%、74.35%和78.43%,啶酰菌胺·咯菌腈和异菌脲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腐霉利。因此,本文推荐30%啶酰菌胺·咯菌腈悬浮剂在番茄灰霉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酰 番茄灰霉病 联合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矿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病菌抑菌增效作用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存颖 梁巧兰 +6 位作者 魏列新 蔺珂 陈应娥 张国印 田龙 周建玲 梁旭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3,共9页
【目的】为明确矿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黄瓜子叶法及喷雾法测定了氧化亚铜、石硫合剂分别与3种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菌的抑菌增效作用、离体防效、室内盆栽防效及持效期和对... 【目的】为明确矿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黄瓜子叶法及喷雾法测定了氧化亚铜、石硫合剂分别与3种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菌的抑菌增效作用、离体防效、室内盆栽防效及持效期和对百合的安全性。【结果】混配剂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9∶1)及混配剂29%石硫合剂AS∶75%百菌清WP(9∶1)抑菌活性最强,EC50分别为99.90μg/mL、105.58μg/mL,CTC分别为130.65、122.28,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混配剂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以9∶1混配时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效最好,保护作用防效为87.01%,治疗作用防效为81.81%,室内盆栽防效测定表明第7天防效最大,为76.18%,持效期为7 d。【结论】试验所选药剂对兰州百合安全,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9∶1)混剂防效高于单剂防效,而29%石硫合剂AS∶75%百菌清WP(9∶1)混剂的防效则低于其单剂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源农药 混配 百合灰霉病 增效作用 持效期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酥梨采后灰霉病生防菌株的鉴定及抑菌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静婷 蔺楠 施俊凤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以微生物拮抗病原菌是防治病害安全高效的可行手段。通过对果实表面微生物进行筛选鉴定,以期得到一株可以有效抑制灰霉病的生物防治菌株。对拮抗菌株H-1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构建... 以微生物拮抗病原菌是防治病害安全高效的可行手段。通过对果实表面微生物进行筛选鉴定,以期得到一株可以有效抑制灰霉病的生物防治菌株。对拮抗菌株H-1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平板对峙法结合果实伤口试验考察拮抗菌H-1在体外及梨果表面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经鉴定H-I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velezensis H-1在体外条件下可显著抑制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和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菌丝生长,其中对灰葡萄孢霉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强;果实伤口试验表明,1×1011CFU/mL的B.velezensis H-1可完全抑制梨果表面灰霉菌生长。由此可见,B.velezensis H-1可以有效抑制梨果采后灰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 酥梨 灰霉病 生防 鉴定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华学文 张桂梅 +2 位作者 梁周玉 赵晓妮 张凌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74-77,85,共5页
为明确能有效防控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杀菌剂,本文从田间发病叶片中分离得到了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借助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鉴定,测试了9种常见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同时选取... 为明确能有效防控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杀菌剂,本文从田间发病叶片中分离得到了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借助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鉴定,测试了9种常见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同时选取初筛抑制率高的杀菌剂进一步测试了EC50值。结果表明,抑制复合体Ⅲ细胞色素bc1氧化酶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可有效防治苹果炭疽病菌,抑制甾醇生物合成脱甲基化酶的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可有效防治黄瓜灰霉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炭疽病 黄瓜灰霉病 鉴定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生物杀菌剂及其助剂对葡萄灰霉病菌室内抑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荣华 宋雅琴 +3 位作者 余扣花 娄兵海 何建军 李善菊 《南方园艺》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为达到降低农药抗性及减少农药用量的目的,筛选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有效生物杀菌剂及增效的农药助剂。[方法]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多抗霉素和小檗碱单剂使用及分别与加倍强、有机硅2种助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 [目的]为达到降低农药抗性及减少农药用量的目的,筛选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有效生物杀菌剂及增效的农药助剂。[方法]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多抗霉素和小檗碱单剂使用及分别与加倍强、有机硅2种助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生物杀菌剂多抗霉素抑菌效果较好,在有效浓度是8 mg/L时抑菌率最高,达(86.67±1.11)%;小檗碱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差,最高抑菌率仅(35.93±1.28)%。结果还表明:2种助剂均能起到较好的增效作用,其中加倍强的增效作用更明显;有效浓度为4 mg/L的多抗霉素复配助剂加倍强5000倍液时,抑菌率可达到100%;小檗碱复配加倍强5000倍液后,抑菌率均在85%以上,比单剂抑菌增效60%以上,其中有效浓度为0.8 mg/L的小檗碱复配加倍强5000倍液抑菌效果最佳,达(97.04±2.57)%。[结论]生产中可直接选择10%多抗霉素1000倍液防治葡萄灰霉病;也可选用添加农药助剂加倍强的小檗碱250倍液防控葡萄灰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助剂 生物杀 葡萄灰霉病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醋液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19
作者 李海燕 鲍民胡 +3 位作者 王红军 张婷 张莹莹 郑然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5-18,共4页
为挖掘更多葡萄(Vitis vinifera L.)灰霉病的生防资源,分析不同浓度木醋液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量、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葡萄离体叶片灰霉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醋液浓度为0.500 0%,灰霉病菌菌株HM22-5菌丝生长和产... 为挖掘更多葡萄(Vitis vinifera L.)灰霉病的生防资源,分析不同浓度木醋液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量、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葡萄离体叶片灰霉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醋液浓度为0.500 0%,灰霉病菌菌株HM22-5菌丝生长和产孢受到明显抑制,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5.93%,分生孢子量显著降低,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08%;当木醋液浓度为1.000 0%时,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90.0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00%,对葡萄离体叶片的防效达77.32%;木醋液浓度为2.000 0%时,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00%,对葡萄离体叶片的防效达8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葡萄(Vitis vinifera L.) 灰霉病 丝生长 孢子萌发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咯菌腈对草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及防效研究初报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颖超 张金林 +2 位作者 庞民好 张凤国 张利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94-96,共3页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多菌灵、硫菌·霉威、苯醚甲环唑 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 ,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菌菌丝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随药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其 EC50 值分别为 0 .0 4...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多菌灵、硫菌·霉威、苯醚甲环唑 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 ,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菌菌丝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随药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其 EC50 值分别为 0 .0 4 72、95 .7193、0 .4 85 4、1.36 11mg/ L,其中咯菌腈的毒力最强。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2 .5 %咯菌腈 FC每 6 6 7m2 施药量 12 0 m L时防效为 83.7% ,80 m L时防效为 6 7.7% ;6 5 %硫菌·霉威 WP每 6 6 7m2 施药量 10 0 g时防效为 6 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灰霉病 灰霉病 毒力 病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