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ε-聚赖氨酸对苹果灰霉病菌的抑菌机制
1
作者 窦勇 董静 +3 位作者 陈成 胡佩红 刘芯池 孔令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3,共8页
为研究ε-聚赖氨酸(ε-PL)对苹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用不同浓度的ε-PL处理B.cinerea,研究其对B.cinerea的菌落直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对苹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B.cinerea细胞通透性、抗氧化... 为研究ε-聚赖氨酸(ε-PL)对苹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用不同浓度的ε-PL处理B.cinerea,研究其对B.cinerea的菌落直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对苹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B.cinerea细胞通透性、抗氧化酶活性、细胞可溶性蛋白与核酸的泄漏、丙二醛含量及活性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ε-PL对B.cinerea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00 mg/L,该浓度的ε-PL能有效控制苹果灰霉病;100 mg/L以上的ε-PL能显著抑制B.cinerea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P<0.05),破坏孢子膜结构,增大孢子细胞的通透性,造成可溶性蛋白与核酸发生泄漏,使孢子形态呈现萎缩干瘪、甚至溶解现象;此外,100 mg/L以上的ε-PL能显著降低B.cinerea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ε-PL能通过破坏B.cinerea孢子细胞膜结构、增大细胞通透性、抑制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活性氧的积累,进而增大孢子膜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损伤孢子结构,最终抑制苹果灰霉病菌的生长。此项研究可为ε-PL在苹果采后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打下基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机制 苹果灰霉病 细胞泄漏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复配防治葡萄灰霉病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翠 许春丽 +3 位作者 周倩影 廖玙彤 施李鸣 葛蓓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4,共9页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与化学药剂混用可以实现化学药剂减量以及防效增加。本文筛选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的增效复配组合,并测定了最佳复配条件下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评价了葡萄灰霉菌离体叶片的防治效...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与化学药剂混用可以实现化学药剂减量以及防效增加。本文筛选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的增效复配组合,并测定了最佳复配条件下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评价了葡萄灰霉菌离体叶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配比体积为9:1时增效作用最显著,毒性比为1.678。复配增效组合导致灰霉菌菌丝不规则膨大、扭曲,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增效组合对在离体叶片和果实上的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达75.19%和66.67%,与单剂相比防效分别增加了16.53%~26.35%和19.05%~30.16%。本研究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复配提高葡萄灰霉病的防效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葡萄灰霉病的高效、绿色的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武夷 环胺 复配增效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灰霉病菌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3
作者 马丽 郭学良 +10 位作者 姚虹宇 刘昊彬 邢小龙 祝春华 齐红志 李献伟 余冬冬 张莉 李成伟 裴冬丽 王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为筛选草莓灰霉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给草莓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健康草莓植株中分离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拮抗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将各拮抗菌和... 为筛选草莓灰霉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给草莓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健康草莓植株中分离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拮抗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将各拮抗菌和灰霉病病原菌同时回接至健康草莓果实上进行活体抑制试验,评价其抑菌效果。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等对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健康草莓植株中分离纯化出34株细菌分离株,与草莓灰霉病病原菌平板对峙筛选出5株拮抗性能较好的菌株R09、R11、R14、R16、R22,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7.56%、70.67%、68.11%、65.22%和63.33%。通过形态观察发现,5种菌株均为杆菌,菌落圆形不透明,大小分别为0.321~0.413、0.379~0.582、0.300~0.700、0.500~1.000、0.350~0.390μm;结合各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这5株内生细菌分别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暹罗芽孢杆菌、死谷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峙培养后病原菌菌丝形态有明显的畸形、弯曲、膨大现象。活体抑制试验显示,5种拮抗细菌均对草莓灰霉病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暹罗芽孢杆菌的效果最佳,草莓病斑直径较CK(未用拮抗菌处理)减小66.17%,为草莓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扩大了菌株资源,为草莓病害生防菌剂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灰霉病 拮抗 内生 作用 平板对峙法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菌素与3种化学药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评价
4
作者 张晓翠 韩雪 +3 位作者 肖文清 段小莉 葛蓓孛 甄志先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生物农药与化学药剂复配对于提高葡萄灰霉病的防效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生物农药武夷菌素与不同机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基于EC_(50)采用Horsfal... 生物农药与化学药剂复配对于提高葡萄灰霉病的防效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生物农药武夷菌素与不同机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基于EC_(50)采用Horsfall法筛选出复配增效比,测定最佳复配比例对灰霉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评价了复配组合对离体叶片上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筛选出武夷菌素与啶酰菌胺增效组合,体积比分别为2∶8、3∶7、4∶6、5∶5、6∶4、7∶3、9∶1,其中5∶5增效作用最显著,毒性比为1.233。武夷菌素与啶酰菌胺复配能有效抑制灰霉菌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复配组合对离体叶片上的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6.58%。结果表明,武夷菌素与啶酰菌胺复配可以提高对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武夷 化学药剂 复配组合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灰霉病病原菌Botrytis deweyae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5
作者 尹福强 宋珍 +7 位作者 徐琴 蒋佳敏 袁月 郭甜甜 肖徵恩 张凤 马万里 刘铭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8-1825,共8页
为全面了解多花黄精灰霉病病原菌杜威葡萄孢(Botrytis deweyae)特性,并有效防治由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本研究对Botrytis deweyae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有效的化学杀菌剂与生物杀菌剂。结果表明,最适宜Botrytis... 为全面了解多花黄精灰霉病病原菌杜威葡萄孢(Botrytis deweyae)特性,并有效防治由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本研究对Botrytis deweyae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有效的化学杀菌剂与生物杀菌剂。结果表明,最适宜Botrytis deweyae菌丝生长的环境条件是24 h光照,25℃恒温培养,最适宜Botrytis deweyae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pH值6.0~7.0,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牛肉膏为氮源。8种化学杀菌剂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500 g/L异菌脲悬浮剂和25%抑霉唑·咯菌腈悬浮剂,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0.076μg/mL和0.094μg/mL。7种生物杀菌剂中,0.3%四霉素水剂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0.418μg/mL。本研究结果为Botrytis deweyae引起的多花黄精灰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灰霉病 杜威葡萄孢(botrytis deweyae)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子内生真菌对酿酒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王一冬 文云 +2 位作者 鞠明岫 王若彤 顾沛雯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9-1839,共11页
苦豆子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沙生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和生物活性。为探讨酿酒葡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以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为靶标,从苦豆子植株中分离筛选出4株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菌... 苦豆子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沙生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和生物活性。为探讨酿酒葡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以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为靶标,从苦豆子植株中分离筛选出4株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板对扣、光学显微观察和离体果粒接种等试验,初步探讨4株苦豆子内生真菌对酿酒葡萄灰霉病的抑菌机制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株苦豆子内生真菌均对葡萄灰霉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HG21(Fusarium solani)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的抑制率高达85.19%;菌株HD31(Fusarium oxysporum)发酵滤液浓度为25%时,对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42.46%;预先接种菌株BJ35(Alternaria alternata)6 d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可达88.01%。受4株苦豆子内生真菌抑制的影响,灰霉菌菌丝形态表现出膨大肿胀、断裂、干枯和扭曲等明显变化。离体果粒接种试验表明,4株苦豆子内生真菌菌株对离体葡萄果粒的预防保护作用普遍高于治疗杀菌作用,且菌株BD41(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防效果显著高于哈茨木霉和苯醚甲环唑。综上,4株苦豆子内生真菌均可有效抑制葡萄灰霉病菌。本研究结果为防治酿酒葡萄灰霉病提供了生防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内生真 葡萄灰霉病 活性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啶酰菌胺·噻霉酮悬浮剂对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研究
7
作者 季红进 倪敬明 +1 位作者 罗莉娟 韦文广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7期50-56,共7页
为评价复配药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本研究在山东省泰安市开展了30%啶酰·噻霉酮悬浮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啶酰菌胺·噻霉酮悬浮剂500~2000倍液第1次施药后7 d对葡萄灰霉病防效达到... 为评价复配药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本研究在山东省泰安市开展了30%啶酰·噻霉酮悬浮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啶酰菌胺·噻霉酮悬浮剂500~2000倍液第1次施药后7 d对葡萄灰霉病防效达到64.1%~72.99%,第2次施药后7 d对葡萄灰霉病防效达到70.03%~76.33%,第3次施药后10 d对葡萄灰霉病防效可达76.14%~83.06%。根据防治效果,推荐发病初期开始用药,制剂用量1000~2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50~300 mg/kg),连续用药3次,间隔7 d。综上所述,30%啶酰菌胺·噻霉酮悬浮剂防治葡萄灰霉病效果较好,对葡萄安全,可有效控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酰 噻霉酮 葡萄灰霉病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咯菌腈对草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及防效研究初报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颖超 张金林 +2 位作者 庞民好 张凤国 张利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94-96,共3页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多菌灵、硫菌·霉威、苯醚甲环唑 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 ,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菌菌丝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随药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其 EC50 值分别为 0 .0 4...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多菌灵、硫菌·霉威、苯醚甲环唑 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 ,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菌菌丝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随药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其 EC50 值分别为 0 .0 4 72、95 .7193、0 .4 85 4、1.36 11mg/ L,其中咯菌腈的毒力最强。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2 .5 %咯菌腈 FC每 6 6 7m2 施药量 12 0 m L时防效为 83.7% ,80 m L时防效为 6 7.7% ;6 5 %硫菌·霉威 WP每 6 6 7m2 施药量 10 0 g时防效为 6 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灰霉病 灰霉病 毒力 病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QoIs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肖婷 许媛 +3 位作者 陈宏州 狄华涛 吉沐祥 杨敬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3-610,共8页
【目的】明确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QoIs)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抗药性分子机制,为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区分计量法和抑制中浓度法测定草莓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 【目的】明确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QoIs)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抗药性分子机制,为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区分计量法和抑制中浓度法测定草莓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对药剂的敏感性表型,采用草莓果实离体测定法评估药剂对不同药剂敏感性菌株的防效,通过药剂靶标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制。【结果】236株草莓灰霉病菌中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呈抗性的菌株有192株,2个药剂呈正交互抗性。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敏感菌株的平均抑菌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269 8和0.055 9 mg·L^(-1)。77个嘧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值全部大于100 mg·L^(-1),而吡唑醚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67.680 7mg·L^(-1)。接种抗性菌株后再防治的试验证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推荐剂量(a.i 166.67 mg·L^(-1))下失去防效;所有抗性菌株的cyt b基因上都只含有G143A点突变,且第143位氨基酸后均不含有内元(Bcbi-143/144);敏感菌株cyt b基因分为2种,47.4%的敏感菌株不含有Bcbi-143/144,而52.6%的敏感菌株含有Bcbi-143/144。【结论】江苏丘陵地区田间草莓灰霉病菌群体中,对QoIs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的种群已成为主导种群,生产中不宜再用该类药剂防治草莓灰霉病。所有田间采集灰霉病菌抗性菌株的抗性分子机制均为cyt b基因G143A点突变,未发现其他位点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灰霉病 吡唑醚 抗药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MP技术的番茄灰霉病早期快速检测
10
作者 赵芊 李文 +3 位作者 李西柳 贾振华 封晓娟 宋水山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91,共8页
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对番茄灰霉病进行早期快速检测,以灰葡萄孢菌的ACTIN基因为靶基因,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设计... 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对番茄灰霉病进行早期快速检测,以灰葡萄孢菌的ACTIN基因为靶基因,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设计并筛选出一组LAMP特异性引物,优化其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实现对灰葡萄孢菌的快速等温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YBR GreenⅠ可视化分析,确定BstⅡDNA聚合酶、dNTPs的最佳用量和内外引物最佳比例分别为0.6 U/μL、1.25 mmol/L、2∶1,在61℃反应40 min即可特异性检测出灰葡萄孢菌,其灵敏度可达100 ag/μL,是普通PCR检测灵敏度的106倍。将该方法应用于番茄病害检测时,其对灰葡萄孢菌的孢子检出限达到20个/mL,且可在番茄被侵染4 d、尚无明显灰霉病感病表型的番茄叶片中检测出来,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早期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葡萄孢 灰霉病 环介导等温扩增 ACTI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孟祥东 傅俊范 +1 位作者 严雪瑞 滕学灵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72-475,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利用相关拮抗微生物防治作物灰霉病菌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介绍了国内外用于防治灰霉病菌的几类主要微生物 ;阐述了灰霉病生物防治的主要机理 ;讨论了目前生物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就应用前景作了评述 ,认为生物防治在未... 综述了国内外利用相关拮抗微生物防治作物灰霉病菌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介绍了国内外用于防治灰霉病菌的几类主要微生物 ;阐述了灰霉病生物防治的主要机理 ;讨论了目前生物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就应用前景作了评述 ,认为生物防治在未来作物灰霉病的防治和人类安全问题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生物防治 拮抗微生物 主要机理 营养竞争 果胶酶活性 抗生素 抗性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香螺烷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艳菊 程旭楠 +5 位作者 刘东 毛鑫琪 张元一 董良旭 栾信哲 张星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44,54,共8页
研究茶香螺烷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开发醉蝶花提取物防治草莓灰霉病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茶香螺烷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活性,其中熏蒸处理效果优于直接接触的抑菌活性。茶香螺烷在最小抑菌浓度(M... 研究茶香螺烷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开发醉蝶花提取物防治草莓灰霉病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茶香螺烷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活性,其中熏蒸处理效果优于直接接触的抑菌活性。茶香螺烷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处理下对菌丝表面造成损伤,胞外电导率分别升高31.20%和44.66%,麦角固醇合成量分别降低8.18%和12.58%,丙二醛含量分别升高0.335和0.373μmol·L^(-1);茶香螺烷处理后草莓灰霉病菌致病力BcPDR1基因和过氧化物酶BccatA基因显著下调,细胞壁降解酶Bcpg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灰霉病 茶香螺烷 熏蒸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快速分子检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仲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67-70,共4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葡萄灰霉病菌的方法,根据ITS序列的差异,设计了1对葡萄灰霉病菌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TBCF/TBCR,并利用该引物通过常规和巢式PCR对葡萄灰霉病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扩增条件下,只有以葡萄灰霉病菌基因组... 为建立快速检测葡萄灰霉病菌的方法,根据ITS序列的差异,设计了1对葡萄灰霉病菌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TBCF/TBCR,并利用该引物通过常规和巢式PCR对葡萄灰霉病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扩增条件下,只有以葡萄灰霉病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的扩增体系中具有1条386 bp的条带,而其它病菌不产生扩增反应;其常规PCR对葡萄灰霉病菌基因组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00 pg/25μL,而利用引物ITS1/ITS4和TBCF/TBCR通过巢式PCR扩增,其灵敏度可达10 fg/25μL。研究表明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准确而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可用于带菌土壤及发病组织中葡萄灰霉病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灰霉病 ITS分析 特异引物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抗感嘧霉胺菌株胞外酶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晓军 任璐 +1 位作者 殷辉 周建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508-510,共3页
比较了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抗感嘧霉胺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差异。以敏感菌株DT9、中抗菌株SZ5和高抗菌株SZ15为材料,在嘧霉胺药剂处理下测定了胞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敏感菌... 比较了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抗感嘧霉胺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差异。以敏感菌株DT9、中抗菌株SZ5和高抗菌株SZ15为材料,在嘧霉胺药剂处理下测定了胞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敏感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升高,抗性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降低。由此可见,黄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产生抗性后,抗性菌株胞外酶活性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嘧霉胺 抗药性 羧甲基纤维素酶 β-葡萄糖苷酶 果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艳丽 陈岑 +2 位作者 陈姝毓 燕雨萌 盛嫣冉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为筛选出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植物精油,采用熏蒸法,研究茶树精油、牛至精油等6种植物单方精油及其复配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1-辛烯-3-醇和茶树精油,其抑菌效果明显... 为筛选出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植物精油,采用熏蒸法,研究茶树精油、牛至精油等6种植物单方精油及其复配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1-辛烯-3-醇和茶树精油,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肉桂精油、桉叶精油和茉莉酸甲酯;茶树精油、1-辛烯-3-醇和牛至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100、100 mg/L;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二者以质量比1∶4进行熏蒸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综上,牛至精油、1-辛烯-3-醇、茶树精油及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质量比1∶4)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较优。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草莓保鲜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草莓灰霉病 体外抑 复合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蔬菜Botrytis 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性检测及生物学性状
16
作者 王潞伟 魏甜甜 +5 位作者 任潇妍 王春伟 王燕 张作刚 姚艳平 王美琴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6,共8页
为明确山西省设施蔬菜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312株蔬菜B.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性水平,并对抗、敏菌株的SdhB基因突变位点、生物适合度及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嘧霉胺和咪... 为明确山西省设施蔬菜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312株蔬菜B.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性水平,并对抗、敏菌株的SdhB基因突变位点、生物适合度及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嘧霉胺和咪鲜胺的交互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12株B.cinerea对啶酰菌胺已出现抗药性,抗性频率为46.15%,抗性类型集中表现为低抗;不同地区B.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晋南、吕梁和太原地区抗性频率较高,均超过50%,忻州和阳泉地区抗性频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0.00%和10.81%。抗性机制研究表明,9株抗性菌株均发生单位点突变,抗性突变类型包括P225F、N230I和H272R。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菌核能力和致病力与敏感菌株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产孢量显著低于敏感菌株。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嘧霉胺及咪鲜胺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山西省设施蔬菜B.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性呈上升趋势,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生物适合度相近,建议啶酰菌胺在后期防治灰霉病中,晋南、吕梁和太原地区应限制啶酰菌胺的使用,其余地区谨慎使用,可与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嘧霉胺及咪鲜胺轮换或复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rytis cinerea 啶酰 抗药性 SdhB基因 生物适合度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番茄灰霉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及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囡君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3-38,97,共7页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以河南商丘市蔬菜大棚内疑似患灰霉病番茄植株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获得3株病原菌菌株,其形态特征一致,选择一株代表性菌株命名为SQBC1。对该菌株rDNA-ITS序列、CHS-1、tubA基因...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以河南商丘市蔬菜大棚内疑似患灰霉病番茄植株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获得3株病原菌菌株,其形态特征一致,选择一株代表性菌株命名为SQBC1。对该菌株rDNA-ITS序列、CHS-1、tub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合菌株培养性状、显微形态学观察、致病性分析,将河南商丘番茄灰霉病致病病原菌确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otinia cinere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8℃为最适生长温度,12 h光照12 h黑暗为最适光照条件,6.0为最适pH值,乳糖为最适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测试了7种杀菌剂对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其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效果最好。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霉病 灰葡萄孢 致病性鉴定 ITS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胞杆菌JZB30-1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作用
18
作者 赵娟 左文杰 +2 位作者 张殿朋 秦文韬 卢彩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5,202,共12页
为获得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芽胞杆菌,采用对峙培养、双层平板以及生防相关特性检测等方法筛选高活性拮抗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多基因测序进行菌株种类鉴定,通过离体果实和盆栽试验明确供试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 为获得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芽胞杆菌,采用对峙培养、双层平板以及生防相关特性检测等方法筛选高活性拮抗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多基因测序进行菌株种类鉴定,通过离体果实和盆栽试验明确供试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芽胞杆菌JZB30-1对番茄灰霉病菌等10余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该菌株具有合成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肽类物质,分泌铁载体、生长激素及溶磷等特性,经鉴定其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JZB30-1无菌发酵滤液50倍液喷施处理,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效为95.0%,发酵液10倍稀释液灌根,番茄株高、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25.7%和28.4%。相关结果为利用解淀粉芽胞杆菌JZB30-1进行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解淀粉芽胞杆 活性 功能基因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史冰柯 李晓倩 +6 位作者 王卓妮 覃艮红 范洋洋 王丽 涂洪涛 袁洪波 侯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5,共9页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上清液可以破坏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叶片灰霉病、草莓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54.29%。经菌株Pa2上清液处理24h后草莓果实病程相关基因FaPR1、FaPR4、FaGR分别上升19.05、24.64、3.69倍。综上所述,砖红镰刀菌菌株Pa2是一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防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灰霉病 砖红镰刀 病程相关基因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菜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20
作者 魏林 《湖南农业》 2025年第5期15-15,共1页
灰霉病是生菜的主要病害,在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的生菜中均常发生。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引起,除为害生菜外,还可为害莴笋(莴苣)、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蔬菜。现将该病的主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关键词 灰霉病 生菜 防治方法 灰葡萄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