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的影响
1
作者 唐美君 李红 +4 位作者 张欣欣 姜洪新 王志博 郭华伟 肖强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重要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对茶树为害频繁,而目前关于其幼虫龄数的划分仍存在分歧。为探明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及其受温度的影响,采用光照培养箱设置了5个温度(21、23、25、27、29℃),通过单...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重要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对茶树为害频繁,而目前关于其幼虫龄数的划分仍存在分歧。为探明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及其受温度的影响,采用光照培养箱设置了5个温度(21、23、25、27、29℃),通过单头饲养观察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并比较了不同龄数种群在发育历期、蛹重和雌雄性比等参数的差异。结果显示,在21、23、25、27、29℃等5个温度条件下饲养的灰茶尺蠖幼虫,均出现龄数为4(蜕皮3次,简称4龄虫)和龄数为5(蜕皮4次,简称5龄虫)2种龄数。在21、23℃条件下,5龄虫和4龄虫的占比相当;当温度升高至25℃及以上时,5龄虫的占比显著高于4龄虫,达67.4%~78.6%。温度对5龄虫和4龄虫的发育历期、蛹重有显著影响,但对雌雄性比的影响不显著。在同一温度下,5龄虫较4龄虫幼虫历期延长,蛹重增加,雌雄性比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受温度调控,温度升高则5龄虫的比例增高。这可能是灰茶尺蠖应对不利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龄数 温度 历期 蛹重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灰茶尺蠖高毒力金龟子绿僵菌的筛选、鉴定与培养条件
2
作者 李良德 李金玉 +2 位作者 李慧玲 张辉 王定锋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38,共12页
绿僵菌(Metarhizium)是一类重要的虫生真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被广泛应用。为从7个保存的菌种中筛选出对灰茶尺蠖毒力最强的菌株,并验证该菌株在不同剂量下的毒力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多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 绿僵菌(Metarhizium)是一类重要的虫生真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被广泛应用。为从7个保存的菌种中筛选出对灰茶尺蠖毒力最强的菌株,并验证该菌株在不同剂量下的毒力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多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并对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温度、pH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菌株对灰茶尺蠖3龄幼虫具有不同的防治效果,菌株Ma54的毒力最强,处理10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81.67%,半致死时间(LT50)为4.93 d;灰茶尺蠖的死亡率与菌株Ma54的孢子浓度呈剂量效应,高浓度(1.0×10^(8)个·mL^(-1))处理7 d后,死亡率达98.33%,LT50为4.09 d;菌株Ma54感染灰茶尺蠖7 d后,虫尸长满菌丝、呈黑绿色,在PDA培养基上生长14 d后,分生孢子向外扩散、呈深绿色;菌株Ma54的(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β微管蛋白(β-tubulin)、RNA聚合酶Ⅱ第一大亚基RPB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都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处在相同分支;菌株Ma54的菌落直径、单位面积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在PPDA培养基、温度25℃、pH 7.0条件下最为理想。该研究获取了对灰茶尺蠖具有高毒力的菌株Ma54,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初步明确了菌株的生长条件,为后续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金龟子绿僵菌 高毒力 分类地位 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角厉蝽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能力及捕食行为
3
作者 陈俊华 张天海 +3 位作者 刘红敏 杨森 徐孟飞 郭世保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1,共7页
为明确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在室内测定了叉角厉蝽4~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灰茶尺蠖3~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及对灰茶尺蠖3龄幼虫的捕食效率,并探究了叉角厉蝽5龄若... 为明确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在室内测定了叉角厉蝽4~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灰茶尺蠖3~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及对灰茶尺蠖3龄幼虫的捕食效率,并探究了叉角厉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结果显示:叉角厉蝽4~5龄若虫和雌成虫均能捕食灰茶尺蠖3~5龄幼虫,且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叉角厉蝽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控害效能表现为叉角厉蝽雌成虫>5龄若虫>4龄若虫,同一龄期叉角厉蝽的捕食量随猎物龄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叉角厉蝽雌成虫、5龄与4龄若虫对灰茶尺蠖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35.7、29.3头和25.3头。由此可见,雌成虫对灰茶尺蠖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叉角厉蝽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降低逐渐提高。此外,叉角厉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灰茶尺蠖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雌成虫的种内干扰作用大于5龄若虫。捕食效率以叉角厉蝽雌成虫的搜索时长和刺吸时长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尺蠖 捕食 搜寻效应 种内干扰 捕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越冬蛹在茶园的空间分布型及其过冷却点测定
4
作者 耿书宝 陈磊 +5 位作者 侯贺丽 周国涛 黄晓庆 周洲 乔利 JUNG Chuleui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5-242,共8页
灰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是我国茶树上主要害虫之一。本文调查和测定了灰茶尺蠖越冬蛹的形态特征和过冷却点等生物学特征,通过频次分布法和聚集度指标法,判断了灰茶尺蠖越冬蛹在茶园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越冬雌蛹和雄蛹距茶树根... 灰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是我国茶树上主要害虫之一。本文调查和测定了灰茶尺蠖越冬蛹的形态特征和过冷却点等生物学特征,通过频次分布法和聚集度指标法,判断了灰茶尺蠖越冬蛹在茶园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越冬雌蛹和雄蛹距茶树根部的距离分别为(22.21±0.95)cm和(23.80±1.06)cm,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雌蛹的平均重量为(0.171±0.007)g,显著高于雄蛹(0.117±0.003)g。雌蛹的体长和体宽分别为(14.27±0.141)mm和(5.08±0.048)mm,均显著大于雄蛹的体长(12.87±0.111)mm和体宽(4.48±0.046)mm。通过10种聚集度指标法和频次分布法,判定越冬蛹在茶园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不同时期采集的雌、雄越冬蛹的过冷却点存在显著差异。2020年12月20日采集的雌蛹过冷却点最低,为(-13.56±0.55)℃。2021年1月9日采集的雄蛹过冷却点最高,为(-9.30±0.69)℃。本文初步明确了灰茶尺蠖越冬蛹的抗寒能力及越冬行为,研究结果对确定灰茶尺蠖的潜在越冬地理分布、田间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越冬蛹 过冷却点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能力及种内干扰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世保 陈俊华 +3 位作者 张龙 李非凡 刘红敏 史洪中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9-617,共9页
为探明捕食性天敌昆虫蠋蝽(Arma chinensis)对茶园害虫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实验室内测定4~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3~5龄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能力和搜寻效应,并探讨了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结... 为探明捕食性天敌昆虫蠋蝽(Arma chinensis)对茶园害虫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实验室内测定4~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3~5龄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能力和搜寻效应,并探讨了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结果表明,4~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3~5龄灰茶尺蠖幼虫均存在一定的捕食能力,且捕食功能反应方程与HollingⅡ模型相符。不同发育阶段的蠋蝽对3龄灰茶尺蠖幼虫的控害效能表现为雌成虫最高(33.042),其次是5龄若虫(23.222),4龄若虫最低(13.219);蠋蝽雌成虫、5龄和4龄若虫对3龄灰茶尺蠖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499头、37.178头和31.602头,蠋蝽雌成虫对3龄灰茶尺蠖的瞬时攻击率最大(0.793),对猎物的处理时间最短(0.024 d),表明蠋蝽雌成虫对3龄灰茶尺蠖幼虫捕食潜力最强。蠋蝽对3~5龄灰茶尺蠖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降低而增加,蠋蝽的搜寻效应表现为雌成虫>5龄若虫>4龄若虫。蠋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行为受种内密度的干扰,5龄若虫的种内干扰作用小于雌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尺蠖 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种内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茚虫威对灰茶尺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丰静 李慧玲 《福建茶叶》 2024年第4期26-28,共3页
为研究茚虫威对灰茶尺蠖幼虫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采用浸梢法测定了茚虫威对灰茶尺蠖敏感品系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茚虫威对灰茶尺蠖3龄幼虫24h的LC50为1.40 mg/L,95%置信区间0.76-2.36mg/L,毒力回归方程y=3... 为研究茚虫威对灰茶尺蠖幼虫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采用浸梢法测定了茚虫威对灰茶尺蠖敏感品系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茚虫威对灰茶尺蠖3龄幼虫24h的LC50为1.40 mg/L,95%置信区间0.76-2.36mg/L,毒力回归方程y=3.99x-0.58;田间防效表明,15%茚虫威乳油对茶尺蠖幼虫速效性稍差,药后1天防效在60.00%以下;但持效性好,药后3天、7天防效分别在75.00%和97.00%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联苯菊酯,可以作为防治灰茶尺蠖药剂推广应用,但在应用中注意科学用药,做好抗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虫威 尺蠖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CYP4G15基因克隆分析及对茚虫威胁迫的表达响应
7
作者 刘丰静 李金玉 +3 位作者 李慧玲 张辉 王定锋 李良德 《茶叶学报》 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
【目的】克隆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G15,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和表达特征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灰茶尺蠖解毒代谢和抗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CYP4G15基因的编码区。利用生物信息学... 【目的】克隆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G15,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和表达特征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灰茶尺蠖解毒代谢和抗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CYP4G15基因的编码区。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生物学信息、序列特征及与其他近缘物种的P450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采用RT-qPCR技术测定该基因在灰茶尺蠖不同发育阶段以及茚虫威胁迫后的表达特征。【结果】克隆获得了灰茶尺蠖CYP4G15基因,该序列开放阅读框全长1572 bp,编码523个氨基酸,预测氨基酸序列相对分子质量为59.85 KD,理论等电点为8.85,预测蛋白结构存在细胞色素P450家族的保守结构域,该基因与夜蛾科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等亲缘关系较近。RT-qPCR分析发现,CYP4G15在3龄、4龄幼虫中表达最高,卵表达最低,且雄性蛹和成虫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3龄灰茶尺蠖幼虫在茚虫威LC20和LC50剂量处理下,CYP4G15均被诱导表达,且在48 h后表达量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16倍和3.65倍。【结论】CYP4G15基因可能在灰茶尺蠖对茚虫威解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今后灰茶尺蠖解毒代谢研究和抗虫新靶点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茚虫威 细胞色素P4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灰茶尺蠖高效引诱剂的研制及其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韩宝瑜 黄光政 +1 位作者 韩善捷 王梦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97-2608,共12页
为研制有效诱杀重要害虫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的性信息素/植物源信息物复合型性诱剂,选源自茶梢和茶花挥发物的30个主要成分,分别配成10^(-6)g/mL、10^(-4)g/mL和10^(-2)g/mL液体石蜡溶液作味源,检测其引起1日龄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的EAG... 为研制有效诱杀重要害虫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的性信息素/植物源信息物复合型性诱剂,选源自茶梢和茶花挥发物的30个主要成分,分别配成10^(-6)g/mL、10^(-4)g/mL和10^(-2)g/mL液体石蜡溶液作味源,检测其引起1日龄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值。结果表明:(1)每种味源的3个剂量处理皆引起明显的EAG反应;随着味源浓度增加,EAG反应值显著增大;(2)引起的雌、雄成虫EAG反应值相近,差异不显著;(3)芳樟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己醇、苯乙醇和6-甲基-5-庚烯-2-酮的每个剂量处理引起强烈的EAG反应。将这6种EAG活性成分与灰茶尺蠖2个主要的性信息素成分Z,Z,Z-3,6,9-十八碳三烯和Z,Z-3,9-6,7-环氧-十八碳二烯配成数个备选的复合型性诱剂,载于羊毛毡细条上、塑封、制成诱芯,在茶园中检测其引诱活性,发现诱效最优的复合型性诱剂在每个诱芯上组成为:6种EAG活性成分各2 mg、Z,Z,Z-3,6,9-十八碳三烯0.4 mg、Z,Z-3,9-6,7-环氧-十八碳二烯0.6 mg、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1 mg、正己烷100μL。此外,使用土黄、荧光黄、米黄、素馨黄、桔黄、土褐、墨绿、芽绿、草绿、荧光绿、天蓝、大红和纯白等13种色板诱杀灰茶尺蠖成虫,发现其偏嗜暗黄色,以土黄色效果最佳。遂将该诱芯载于土黄色粘板上组成诱捕器,诱杀防治灰茶尺蠖主害代——第3代,试验程序:在第2代羽化始盛期用诱捕器诱杀成虫以减少交尾几率而压低第3代幼虫数,在第3代初龄幼虫期喷施2.5%联苯菊酯、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10^(4)PIB·2000 IU/μL),接着定期调查三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型性诱剂的防效显著优于后两者。该研究为灰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提供了可敷应用的技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复合型性诱剂 触角电位活性成分 性信息素 诱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光照度变化对灰茶尺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乔利 张天海 +4 位作者 蒋月丽 周洲 周国涛 耿书宝 金银利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7-1622,共6页
为了探究夜间不同光照度对灰茶尺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茶园科学应用灯光防治害虫提供参考,本研究设置LED灯光6个光照度(分别为40 lx、80 lx、120 lx、160 lx、200 lx和240 lx)处理和1个白色自然光(150~200 lx)对照,观察记录不同光照对... 为了探究夜间不同光照度对灰茶尺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茶园科学应用灯光防治害虫提供参考,本研究设置LED灯光6个光照度(分别为40 lx、80 lx、120 lx、160 lx、200 lx和240 lx)处理和1个白色自然光(150~200 lx)对照,观察记录不同光照对灰茶尺蠖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化蛹率、单蛹重、羽化率、成虫发育历期及产卵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6个光照度对灰茶尺蠖各龄期幼虫发育历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40 lx光照度处理下发育总历期最短;240 lx光照度处理下5龄幼虫存活率最低,羽化率显著低于对照;光照处理对雄成虫寿命影响较雌成虫显著;随着光照度增加,灰茶尺蠖雌成虫产卵历期逐渐缩短、产卵量不断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在夜间增加适宜波长光照射可扰乱灰茶尺蠖正常生长历期,抑制其种群发展速度,有效减轻灰茶尺蠖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光照度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虫氟苯双酰胺影响灰茶尺蠖成虫合成与识别性信息素的能力
10
作者 徐长霞 罗宗秀 马龙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8-626,共9页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重要的茶树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茶产区,干扰其性信息素通讯是防治该类害虫的有效方式。使用亚致死剂量的溴虫氟苯双酰胺处理灰茶尺蠖成虫,利用风洞测试发现雄蛾对性信息素诱芯表现出活跃、...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重要的茶树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茶产区,干扰其性信息素通讯是防治该类害虫的有效方式。使用亚致死剂量的溴虫氟苯双酰胺处理灰茶尺蠖成虫,利用风洞测试发现雄蛾对性信息素诱芯表现出活跃、起飞、接触行为发生的占比分别下降了13.79%、44.23%、60.00%,且反应发生时间显著延长。进一步的电生理分析发现,处理组雄蛾对0.01 mg·L^(-1)的性信息素组分Z3,Z6,Z9-18:H的触角电位反应下降了54.57%。另外,当雌蛾受到溴虫氟苯双酰胺处理,GC-MS分析结果显示,雌蛾性腺性信息素主成分Z3,Z6,Z9-18:H和Z3,epo6,Z9-18:H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1.76%和34.71%,雌蛾合成性信息素的能力显著削弱。雌蛾经溴虫氟苯双酰胺处理,参与性信息素合成的潜在基因Egri-CYP340BD1表达量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处理能显著干扰灰茶尺蠖成虫的性信息素通讯,将为茶园尺蠖类害虫行为调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溴虫氟苯双酰胺 性信息素识别 行为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信息素配比对灰茶尺蠖的诱捕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国鑫 黄阿国 +2 位作者 金化亮 简文双 苏锦辉 《湖北植保》 2024年第1期29-31,共3页
为了筛选最有效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探讨产品使用技术方案,从信息素配方、诱捕器类型、诱捕器悬挂高度比较了性信息素诱芯诱捕器对灰茶尺蠖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配方比较,以诱芯B(Z3Z9-6,7环氧-十八碳二烯和Z3Z6Z9-十八碳... 为了筛选最有效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探讨产品使用技术方案,从信息素配方、诱捕器类型、诱捕器悬挂高度比较了性信息素诱芯诱捕器对灰茶尺蠖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配方比较,以诱芯B(Z3Z9-6,7环氧-十八碳二烯和Z3Z6Z9-十八碳三烯质量配比1∶3)的引诱效果最好;船型诱捕器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诱捕器;5种不同悬挂高度比较,以诱捕器悬挂高于茶蓬面20 cm和40 cm的效果最好。建议在灰茶尺蠖发生区域、成虫扬飞前,将灰茶尺蠖诱芯B(Z3Z9-6,7环氧-十八碳二烯和Z3Z6Z9-十八碳三烯质量配比1∶3)配套船型诱捕器使用,可进行茶园灰茶尺蠖害虫的监测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性信息素 诱芯 诱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敌友好型诱捕器对茶园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凌云 龙启发 +4 位作者 覃榆茏 吴永华 吴潜华 卿燕 白先丽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期71-73,共3页
通过对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和不同放置高度试验,探讨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在茶园中应用的技术参数和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的较佳放置密度为333.33~1333.33m^(2)/盏,较佳放置高度为诱捕器... 通过对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和不同放置高度试验,探讨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在茶园中应用的技术参数和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的较佳放置密度为333.33~1333.33m^(2)/盏,较佳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部离茶蓬面0~40cm,结合诱捕效果和实际茶园生产管理的成本因素,实验组建议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的放置密度为1333.33m^(2)/盏,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部离茶蓬面20~40cm,通过本试验可为广西茶区的灰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提供较好的性诱剂放置方式选择,可以提高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友好型诱捕器 尺蠖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生物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华 黄自德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79-83,共5页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为同属近缘种,是茶园中发生较普遍的两种害虫。本文从昆虫病毒制剂、性信息素、病原细菌和真菌、茶树挥发物及天敌利用等方面概述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进展...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为同属近缘种,是茶园中发生较普遍的两种害虫。本文从昆虫病毒制剂、性信息素、病原细菌和真菌、茶树挥发物及天敌利用等方面概述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两种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深入开展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研究和解决生产上两种害虫为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尺蠖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罗宗秀 苏亮 +5 位作者 李兆群 刘岩 蔡晓明 边磊 辛肇军 陈宗懋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重要的食叶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给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对其性信息素缓释载体类型、诱捕器类型、诱捕器高度以及使用间距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以异戊二... 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重要的食叶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给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对其性信息素缓释载体类型、诱捕器类型、诱捕器高度以及使用间距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以异戊二烯橡胶塞为缓释载体对灰茶尺蠖雄虫具有最好的引诱效果,效果优于硅胶塞和PVC毛细管;5种测试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最适合引诱灰茶尺蠖;当诱捕器置于茶树上部25cm时,引诱效果最好;诱捕器保持15 m的间距时,诱捕效率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应用于雄虫诱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性信息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被引量:20
15
作者 唐美君 王志博 +2 位作者 郭华伟 殷坤山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175,共4页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幼虫鉴别,通过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采用分子鉴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且易于掌握,能准确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本研究结果对这两种尺蠖的正确识别和田间防治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尺蠖 鉴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NPV对灰茶尺蠖的致病特性及高效毒株筛选 被引量:21
16
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2 位作者 葛超美 殷坤山 肖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6-1691,共6页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nviruses,Eo NPV)是茶尺蠖的重要天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茶尺蠖的近缘种,也是茶树主要害虫。为了探明应用Eo NPV防控灰茶尺蠖的效果,发挥其对灰茶尺蠖的...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nviruses,Eo NPV)是茶尺蠖的重要天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茶尺蠖的近缘种,也是茶树主要害虫。为了探明应用Eo NPV防控灰茶尺蠖的效果,发挥其对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作用,通过生物测定,研究了Eo NPV对灰茶尺蠖的致病特性,并进行了高效毒株的筛选。结果表明,Eo NPV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致病力最强,2×104~2×108PIB·m L-1处理对1龄幼虫的致死率达82.7%~100%;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LC50值为2.32×106PIB·m L-1(饲毒后9 d);对不同代别灰茶尺蠖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别,以第2代为最高。从用灰茶尺蠖连续增殖5代的病毒样品中,筛选出高效毒株QF4,该毒株对灰茶尺蠖致死率比原始毒株提高51.5%,致死中时间缩短1.5 d。研究表明,应用Eo NPV防治灰茶尺蠖最适宜在第2代1龄期施用;QF4可作为病毒生产用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NPV 尺蠖 致病特性 高效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对三种非寄主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方梅 乔利 +3 位作者 潘鹏亮 王国君 尹健 陈利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5-573,共9页
【目的】筛选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有引诱或驱避活性的植物性物质,为开发灰茶尺蠖的"推-拉"绿色防治策略提供可选择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Chenopodium ... 【目的】筛选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有引诱或驱避活性的植物性物质,为开发灰茶尺蠖的"推-拉"绿色防治策略提供可选择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留兰香Mentha spicata和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留兰香和黄花蒿这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均产生依浓度而变化的触角电位反应,随着精油浓度的升高,触角电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00 mg/L浓度下;雄虫对土荆芥和留兰香精油的EAG值大于雌虫,对黄花蒿精油的反应则相反。行为反应测试表明,土荆芥和黄花蒿精油对灰茶尺蠖雌、雄虫定向行为不显著,留兰香精油表现为显著的驱避作用。【结论】灰茶尺蠖对土荆芥、留兰香和黄花蒿这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其中留兰香精油对其具有显著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非寄主精油 EAG反应 行为反应 “推-拉”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两种尺蠖的致病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谭荣荣 陈勋 +2 位作者 黄丹娟 王红娟 毛迎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4-689,共6页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EgNPV对2龄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y=0.943x+0.3582,LC50=8.3×10^(4) PIB/mL;y=0.663x+1.614,LC50=1.3×10^(5) PIB/mL。当使用不同浓度EgNPV处理不同龄期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时发现,两种幼虫致死率趋势大致相同;在虫龄一致时,达到相同的致病率,灰茶尺蠖所需的时间比茶尺蠖平均短一天。使用2×106 PIB/mL浓度处理不同代别灰茶尺蠖和茶尺蠖2龄幼虫,在第1、2和第6代,EgNPV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均大于80%。上述结果表明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灰茶尺蠖、茶尺蠖的幼虫都比较敏感,具有致死能力。这为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尺蠖 尺蠖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gNPV)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自明 刘明炎 +5 位作者 谭荣荣 毛迎新 李龙 陈国华 周正敏 李小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用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对成年SD大鼠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对白色家兔进行眼刺激和皮肤刺激试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致敏试验以及进行小鼠急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水剂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毒... 用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对成年SD大鼠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对白色家兔进行眼刺激和皮肤刺激试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致敏试验以及进行小鼠急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水剂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其LD50雌雄大鼠均>5 000 mg/kg)属于低毒;对SD大鼠的急性经皮毒性(其LD50雌雄大鼠均>2 000 mg/kg)属于低毒;对家兔的皮肤无刺激性;对家兔的眼睛也无刺激性:在染毒后24 h内不洗眼情况下,眼刺激积分最高为0;对豚鼠的皮肤致敏率为0,其致敏性分级为Ⅰ级,属弱致敏物;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小鼠内脏组织均未见有病理改变,无急性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核型多角体病毒 毒性 安全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精油对灰茶尺蠖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枫 涂娟 +4 位作者 董方 李小飞 吴月坤 金玲莉 肖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9-302,共4页
采用大蒜精油对灰茶尺蠖进行了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对灰茶尺蠖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038.60 mg/L,50%大蒜精油100~250倍液对灰茶尺蠖低龄幼虫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建议生产中可在灰茶尺蠖1~2龄幼虫发生期喷施100~... 采用大蒜精油对灰茶尺蠖进行了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对灰茶尺蠖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038.60 mg/L,50%大蒜精油100~250倍液对灰茶尺蠖低龄幼虫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建议生产中可在灰茶尺蠖1~2龄幼虫发生期喷施100~250倍液大蒜精油。这一结果为开发大蒜精油作为茶树主要害虫的新型低毒高效植物源药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精油 尺蠖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