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毛浆果楝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原晓龙 王毅 张劲峰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5-202,共8页
通过分析灰毛浆果楝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特征,探讨影响其密码子使用偏性的主要因素。从灰毛浆果楝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54条编码序列(CDS),利用Codon W 1.4.2和CUSP软件计算不同基因密码子各位置的GC含量,以明确灰毛浆果楝叶绿体... 通过分析灰毛浆果楝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特征,探讨影响其密码子使用偏性的主要因素。从灰毛浆果楝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54条编码序列(CDS),利用Codon W 1.4.2和CUSP软件计算不同基因密码子各位置的GC含量,以明确灰毛浆果楝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性规律。结果显示:灰毛浆果楝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碱基的GC含量为28.95%,即第3位密码子富含A和U,有效密码子数(Nec)在34.60~61.00之间,Nec值大于45的CDS有39个;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URSC)值大于1的密码子有29个,其中16个以U结尾,12个以A结尾;中性绘图分析结果显示GC 12和GC 3的相关系数为0.0984,相关性不显著,回归系数(对角线斜率)为0.1379;基因N ec比值大多数分布在-0.05~0.05区间外,即大部分基因N ec值与预期值差距较大;相关关系分析显示,GC 3与GC1、GC2均未达到显著相关,Nec与GC3呈极显著相关。综合分析发现灰毛浆果楝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选择为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结合高表达优越密码子和高频密码子确定GUU、GUA、UCU、AGU、CCU、ACU、GGU、GCU、CAA、AAA、UGU、AGA和AUU等13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果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 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喀斯特地区3种典型灌丛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庞世龙 欧芷阳 +2 位作者 莫汉宁 侯远瑞 陆国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90,共5页
采用样方收获法研究了桂西喀斯特地区黄荆、红背山麻杆、灰毛浆果楝3种典型灌丛的生物量及生产力。结果表明:3种灌丛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5.98、16.04和11.86 t·hm-2,其中木本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的比例为... 采用样方收获法研究了桂西喀斯特地区黄荆、红背山麻杆、灰毛浆果楝3种典型灌丛的生物量及生产力。结果表明:3种灌丛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5.98、16.04和11.86 t·hm-2,其中木本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的比例为:黄荆群落68.9%、14.1%、17.0%,红背山麻杆群落74.7%、9.3%、16.0%,灰毛浆果楝群落47.0%、28.1%、24.9%;群落地上部分生产力分别为3.64、3.02和2.75 t·hm-2a-1;对群落优势种及灌木层根、干枝、叶、果、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分生物量与基径(D)的平方乘以树高(H)(D2·H)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对生长方程W=a(D2·H)b较好地描述了灌丛的生长过程,可为具有相似立地条件、群落类型及结构的林分生物量估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黄荆 红背山麻杆 浆果 生物量 生产力 桂西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